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萧阿速

指数 萧阿速

萧阿速,辽国后族。契丹人。辽道宗时北府宰相。 萧阿速是北院枢密使萧孝忠之子,娶辽兴宗之女晋国公主耶律跋芹,官居驸马都尉。清宁四年(1058年)十二月十五日,辽道宗以南院枢密使萧革复为北院枢密使。萧阿速为南院枢密使。清宁五年(1059年)六月廿六日,以南院枢密使萧阿速为北府宰相。清宁七年(1061年),北府宰相萧阿速免相,姚景行为北府宰相。.

12 关系: 十二月十五契丹人姚景行六月廿六萧革辽史辽兴宗辽道宗辽朝耶律跋芹枢密使清宁

十二月十五

腊月十五望,农历腊月第十五天。.

新!!: 萧阿速和十二月十五 · 查看更多 »

契丹人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的夷里堇耶律阿保机破坏了传统的贵族民主选举制度,仿效汉人,建立起世袭的中央集权专制的契丹。 据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所稱契丹為黃帝之後。《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認可契丹為炎帝苗裔的說法。回紇人亡國時,大批回紇人逃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紇的說法,有些回紇人溶入契丹人的蕭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紇人,耶律德光后將述律氏賜姓蕭氏,蕭氏後來融入女真,改為舒穆祿氏,遼朝滅亡后,多融入汉族、蒙古族與滿族。 《辽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史·国语解》记载:“耶律和萧两个姓,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金史·国语解》记载:“移喇曰刘,石抹曰萧”。.

新!!: 萧阿速和契丹人 · 查看更多 »

姚景行

姚景行,原名景禧,辽国(契丹)政治人物,兴中府(今辽宁省朝阳市)人。辽道宗时北府宰相。 后周将领姚汉英之孙,辽穆宗时姚汉英奉使契丹时用敌国礼,被强留。没为宫分人,隶籍兴中县。姚景行贵后始出宫籍。姚景行博学多闻,以敦厚廉直为时所称。辽兴宗重熙五年(1036年),擢进士乙科,进为将作监。为燕赵国王耶律洪基(道宗)教授,后为翰林学士。重熙十九年(1050年),任南院枢密副使。辽道宗即位,多被顾问。清宁元年(1055年),为参知政事,进为北府宰相。清宁九年(1063年),告假归。途中听说耶律重元作乱,收集行旅得三百余骑与南府宰相领兵勤王,到达后,乱已平。咸雍元年(1065年),为武定军节度使。咸雍二年(1066年),召为南院枢密使。咸雍七年(1071年),知兴中府事。后改朔方军节度使,历任中书令。大康初年,镇守辽兴。以上京多滞狱,命为留守,几个月后,积案处理完毕,以至狱空。姚景行力主与宋朝和好,反对辽道宗侵宋。致仕。在官任上去世,谥文宪。.

新!!: 萧阿速和姚景行 · 查看更多 »

六月廿六

六月廿六,农历六月第二十六天。.

新!!: 萧阿速和六月廿六 · 查看更多 »

萧革

萧革,字胡突堇,小字滑哥。辽国将领。契丹人。国舅房林牙(契丹官名,掌文翰)萧和尚的儿子。.

新!!: 萧阿速和萧革 · 查看更多 »

辽史

《辽史》為元朝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開始修撰,翌年(1344年)三月成書。脫脫為都總裁,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揭奚斯、呂思誠為總裁官,廉惠山海牙等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列传四十五,此外还有〈國語解〉一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至正五年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二行省刻板印行。.

新!!: 萧阿速和辽史 · 查看更多 »

辽兴宗

遼興宗耶律宗真(),契丹第七位皇帝(1031年6月25日-1055年8月28日在位),契丹名只骨。在位24年,享年40歲,謚孝章皇帝。他是遼聖宗的長子,母乃宮女蕭耨斤。.

新!!: 萧阿速和辽兴宗 · 查看更多 »

辽道宗

遼道宗耶律洪基(),契丹及遼朝第八位皇帝(1055年8月28日-1101年2月12日在位),在位長達46年,僅次於遼聖宗。他是遼興宗的長子,契丹名查剌。.

新!!: 萧阿速和辽道宗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萧阿速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耶律跋芹

耶律跋芹,为契丹(遼朝)皇族,辽兴宗耶律宗真第一女。母親仁懿皇后萧撻里。 耶律跋芹封魏国公主。重熙末年,徙封晋国公主,后来加封长公主。 耶律跋芹下嫁萧撒八后,与驸马都尉萧撒八不谐,离婚。清宁初年,改嫁萧阿速。因为她妇道不修,被迁徙到中京,又嫁萧窝匿。.

新!!: 萧阿速和耶律跋芹 · 查看更多 »

枢密使

枢密使,尊称枢相。中国古代官名,負責統帥全国軍政。 唐代宗永泰年間,置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參贊軍機;至昭宗时,借朱温之力,尽诛杀宦官,开始以士人任枢密使。天祐元年(904),朱溫命蔣玄暉擔任樞密使,是為外朝臣僚擔任此職之始。后梁置崇政院,改崇政使,然后以君主左右最亲信的大臣担任此职,“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后唐复改枢密使,位同宰相,专掌军政。莊宗任用宦官張居翰為樞密使,與郭崇韜對掌機務,又以宦官李紹宏為樞密使。後晉天福四年(939)廢樞密院,而“以印付中書,院事皆委宰相分判”。開運元年(944)“復置樞密院,以桑維翰為中書令兼樞密使,事無大小,悉以委之”。 宋朝,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枢密使位高權重,雅稱為太尉,与中书门下之同平章事合称“宰执”;统帅全国军队。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僉书枢密院事、同僉书枢密院事等。太平興國八年正月,曹彬罷樞密使。次日,王顯受命為樞密副使,六月任樞密使。樞密院長官張遜、柴禹錫、趙镕等都是太宗早年在藩邸的親從。宋真宗即位後,以曹彬任樞密使,而以向敏中、夏侯嶠副之。 元朝置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按例太子领枢密使虚衔。枢密副使主持军务,多用蒙古人,汉人任之极少,仅史天泽、王约等任期较长。 清朝对军机大臣也往往尊称为枢密。;唐.

新!!: 萧阿速和枢密使 · 查看更多 »

清宁

清宁(1055年八月-1064年)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年号。辽国使用该年号共10年。.

新!!: 萧阿速和清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