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萧阿剌

指数 萧阿剌

蕭阿剌,字阿里懶。辽国外戚。汉名知足。契丹人。北院枢密使萧孝穆的儿子,辽道宗的舅舅。.

19 关系: 同平章事契丹人宰相皇太后韩王萧余里也萧革辽史辽兴宗辽道宗辽朝郡王重熙蕭孝穆蕭撻里耶律乙辛耶律隆庆耶律重元枢密使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萧阿剌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契丹人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的夷里堇耶律阿保机破坏了传统的贵族民主选举制度,仿效汉人,建立起世袭的中央集权专制的契丹。 据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所稱契丹為黃帝之後。《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認可契丹為炎帝苗裔的說法。回紇人亡國時,大批回紇人逃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紇的說法,有些回紇人溶入契丹人的蕭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紇人,耶律德光后將述律氏賜姓蕭氏,蕭氏後來融入女真,改為舒穆祿氏,遼朝滅亡后,多融入汉族、蒙古族與滿族。 《辽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史·国语解》记载:“耶律和萧两个姓,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金史·国语解》记载:“移喇曰刘,石抹曰萧”。.

新!!: 萧阿剌和契丹人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萧阿剌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皇太后

皇太后是皇帝、天皇为其母亲所上的尊号,太后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秦宣太后羋八子(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新!!: 萧阿剌和皇太后 · 查看更多 »

韩王

韩王是指战国韩國的君主,或一個封號:.

新!!: 萧阿剌和韩王 · 查看更多 »

萧余里也

萧余里也(生卒年不詳),小字訛都碗,辽国(契丹)外戚,国舅蕭阿剌次子。 辽兴宗重熙年間,以外戚任用。辽道宗清寧初年,補任祗候郎君,迎娶鄭国公主为妻,任駙馬都尉。累進南面林牙。父阿剌被蕭革进讒言,余里也左遷奉先軍節度使。清寧10年(1064年)冬,召還为北面林牙。 咸雍年間,余里也一族蕭朮哲被誣告计划殺害耶律乙辛,余里也出为寧遠軍節度使。後余里也投靠乙辛,被推薦为国舅詳稳。太康2年(1076年)六月,封遼西郡王。太康三年(1077年)五月,乙辛引余里也为北府宰相,兼知契丹行宮都部署事。六月,乙辛誣告皇太子耶律濬,余里也在其中帮助乙辛。閏十二月,知北院枢密事,賜推誠協賛功臣的称号。余里也的姪女嫁给了乙辛之子耶律綏。太康五年(1079年)正月,乙辛左遷知南院大王事,余里也因为是乙辛之党而倒台,免为天平軍節度使归邸。六月,任西北路招討使。後因母丧辞官,去世。.

新!!: 萧阿剌和萧余里也 · 查看更多 »

萧革

萧革,字胡突堇,小字滑哥。辽国将领。契丹人。国舅房林牙(契丹官名,掌文翰)萧和尚的儿子。.

新!!: 萧阿剌和萧革 · 查看更多 »

辽史

《辽史》為元朝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開始修撰,翌年(1344年)三月成書。脫脫為都總裁,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揭奚斯、呂思誠為總裁官,廉惠山海牙等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列传四十五,此外还有〈國語解〉一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至正五年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二行省刻板印行。.

新!!: 萧阿剌和辽史 · 查看更多 »

辽兴宗

遼興宗耶律宗真(),契丹第七位皇帝(1031年6月25日-1055年8月28日在位),契丹名只骨。在位24年,享年40歲,謚孝章皇帝。他是遼聖宗的長子,母乃宮女蕭耨斤。.

新!!: 萧阿剌和辽兴宗 · 查看更多 »

辽道宗

遼道宗耶律洪基(),契丹及遼朝第八位皇帝(1055年8月28日-1101年2月12日在位),在位長達46年,僅次於遼聖宗。他是遼興宗的長子,契丹名查剌。.

新!!: 萧阿剌和辽道宗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萧阿剌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郡王

郡王是中國古代帝王敕封皇室成員、異姓功臣或外藩國王的一種爵位。郡王的地位僅次於親王,为封爵的第二等,別稱大王。.

新!!: 萧阿剌和郡王 · 查看更多 »

重熙

重熙(1032年十一月-1055年八月,或作重和,崇熙)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年号。辽国使用该年号共24年。.

新!!: 萧阿剌和重熙 · 查看更多 »

蕭孝穆

萧孝穆(),字胡独堇,辽国名相。欽哀皇后蕭耨斤的弟弟,遼興宗仁懿皇后蕭撻里之父。 1010年,为西北路招讨都监,次年,封太保、北院宰相,1019年,还上京。1022年,知枢密院事。次年,封燕王、南京留守。1029年,平定兴辽大延琳之乱,改任东京留守。1037年,为北院枢密使、吴国王,主持政务,史称政赋平。辽兴宗欲南侵宋朝,萧孝穆反对,而大将萧惠全力支持。之后,宋辽达成了1042年增加岁币的协议。萧孝穆著有《宝老集》。1043年,萧孝穆病故,追封大丞相、晋国王。.

新!!: 萧阿剌和蕭孝穆 · 查看更多 »

蕭撻里

仁懿皇后萧挞里(),辽兴宗耶律宗真的第二任皇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淳钦皇后述律平弟萧阿古只六世孙女,萧孝穆(萧和长子,钦哀皇后萧耨斤弟)的长女。 萧挞里性格宽厚,姿貌端丽。辽兴宗刚即位,萧挞里入宫。在重熙元年(1032年)生下了兴宗的长子耶律洪基(即辽道宗)。就在重熙初年,兴宗的皇后蕭三蒨因罪降为贵妃。重熙四年(1035年)三月,萧挞里被辽兴宗立为皇后。重熙十年(1041年),生兴宗第二子耶律和魯斡,后再生一子耶律阿琏,另有两女耶律跋芹、耶律斡里太。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被上尊号贞懿慈和文惠孝敬广爱崇圣皇后。道宗耶律洪基即位后,清宁元年(1055年)九月被尊为皇太后。清宁二年(1056年),又上尊号慈懿仁和文惠孝敬广爱宗天皇太后。 清宁九年(1063年)秋,敦睦宫使耶律良,将皇太叔耶律重元与其子耶律涅鲁古谋反的事情密告太后,萧挞里告诉皇帝。道宗迟疑,太后说:“此社稷大事,宜早为计。”道宗开始戒严。战斗开始,太后亲督卫士,破耶律重元逆党。大康二年(1076年)三月十一辛酉,萧挞里驾崩,六月初七乙酉,辽道宗尊谥其为仁懿皇后,六月初十戊子,宋朝神宗皇帝、高丽文宗王、西夏惠宗皇帝,都派遣使臣来吊祭。六月十六甲午,葬仁懿皇后于庆陵。.

新!!: 萧阿剌和蕭撻里 · 查看更多 »

耶律乙辛

耶律乙辛(),字胡睹衮,五院部人。辽朝权奸。.

新!!: 萧阿剌和耶律乙辛 · 查看更多 »

耶律隆庆

耶律隆庆(),字燕隐,小字普贤奴,辽景宗和皇后萧绰第二子。辽圣宗弟,秦晋国王,追赠皇太叔引《全辽文·卷七》:〈耶律宗政墓志铭(并引清宁八年 王寔)〉:「次讳隆庆。初封秦晋国王。赐以铁券。俾示子孙。后赠孝贞皇太叔。」,陳述。.

新!!: 萧阿剌和耶律隆庆 · 查看更多 »

耶律重元

耶律重元,一名宗元,小字孛吉只,又作勃已只,為辽聖宗名义上第二子,母蕭耨斤。與其子耶律涅魯古等數百人發動灤河之變,被辽道宗平定,自殺。.

新!!: 萧阿剌和耶律重元 · 查看更多 »

枢密使

枢密使,尊称枢相。中国古代官名,負責統帥全国軍政。 唐代宗永泰年間,置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參贊軍機;至昭宗时,借朱温之力,尽诛杀宦官,开始以士人任枢密使。天祐元年(904),朱溫命蔣玄暉擔任樞密使,是為外朝臣僚擔任此職之始。后梁置崇政院,改崇政使,然后以君主左右最亲信的大臣担任此职,“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后唐复改枢密使,位同宰相,专掌军政。莊宗任用宦官張居翰為樞密使,與郭崇韜對掌機務,又以宦官李紹宏為樞密使。後晉天福四年(939)廢樞密院,而“以印付中書,院事皆委宰相分判”。開運元年(944)“復置樞密院,以桑維翰為中書令兼樞密使,事無大小,悉以委之”。 宋朝,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枢密使位高權重,雅稱為太尉,与中书门下之同平章事合称“宰执”;统帅全国军队。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僉书枢密院事、同僉书枢密院事等。太平興國八年正月,曹彬罷樞密使。次日,王顯受命為樞密副使,六月任樞密使。樞密院長官張遜、柴禹錫、趙镕等都是太宗早年在藩邸的親從。宋真宗即位後,以曹彬任樞密使,而以向敏中、夏侯嶠副之。 元朝置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按例太子领枢密使虚衔。枢密副使主持军务,多用蒙古人,汉人任之极少,仅史天泽、王约等任期较长。 清朝对军机大臣也往往尊称为枢密。;唐.

新!!: 萧阿剌和枢密使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