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3 关系: 假海桐科,卡尔·林奈,卢梭木科,南美洲,双子叶植物,向日葵,大波斯菊,头花草科,學名,乔木,亚洲,五膜草科,六倍利,石冬青科,灌木,睡菜科,科,種子,目,白垩纪,花柱草科,草本植物,草海桐科,菊科,菊苣,被子植物,被子植物APG IV分類法,食物,调味料,藍眼菊,雪叶科,桔梗科,澳洲。
假海桐科
假海桐科又名岛海桐科,共有3属10-11种,分布在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 本科植物为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单生;果实为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蔷薇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放在菊目中。.
查看 菊目和假海桐科
卡尔·林奈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也譯為--,受封貴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卢斯·--烏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瑞典科学院创始人之一,並且担任第一任主席。他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也被认为是现代生态学之父之一。他的很多著作使用拉丁文撰写,他的名字在拉丁语中是Carolus Linnæus(在1761年之后为Carolus a Linné)。 1707年,林奈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莫蘭的一个小乡村里。林奈在烏普薩拉大學接受了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并在1730年开始教授植物学。1735年至1738年之间,他居住在国外和做研究。他在荷兰出版了第一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之后,他回到瑞典的乌普萨拉,担任了医学和植物学教授。在1740年代,他旅行遍及瑞典各地,搜集和分类各种植物和动物。在1750年代和1760年代,他继续搜集和分类各种动植物,并将成果出版了好几卷。当他逝世的时候,他已经是欧洲最受赞誉的科学家之一。 瑞士哲学家卢梭在给林奈的信中写到“告诉他我知道地球上没有人比他更伟大”。德国学者歌德写过:“除了莎士比亚和斯賓諾莎,再没有其他的先人对我的影响比林奈更强。”瑞典作家斯特林堡说过:“林奈实际上是个诗人,只不过碰巧成为了一个博物学家。”除了这些赞誉,林奈还被称为“植物学王子”,“北方的博物志”,以及“第二个亚当”。Broberg (2006), p.
查看 菊目和卡尔·林奈
卢梭木科
卢梭木科又名毛岛藤灌科、腕带花科或四粉花科等,共有4属13种,from New Guinea to New ZealandMauritius分布在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部、新西兰和毛里求斯。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茶藨子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只包含1属,放在菊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扩大到4属, 2006年12月17日新修订的结果分为两个亚科:.
查看 菊目和卢梭木科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查看 菊目和南美洲
双子叶植物
雙子葉植物(Dicotyledons,简称dicots),又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木--蘭綱(Magnoliopsida),是指一般其種子有兩個子葉之開花植物的總稱,約有199350個物種。非雙子葉植物的開花植物則稱為單子葉植物,一般只有一個子葉。 雙子葉植物不再被視為是一個恰当的類群名称,且此一名稱亦至少不被使用在分類的意涵上。但前述之雙子葉植物的絕大部份可以分至一名為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單系群。此一單系統可以以其花粉的結構於其他的開花植物所區隔。其他的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花粉都是單溝或單溝衍生的樣式;而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花粉則為三溝或三溝衍生的樣式,其花粉的溝上會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細孔。.
查看 菊目和双子叶植物
向日葵
向日葵(学名:Helianthus annuus)是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别名太陽花、向陽花、朝陽花、日頭花(ji̍t-thâu-hue),但易與非洲菊混稱,一般應稱向日葵。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
查看 菊目和向日葵
大波斯菊
大波斯菊(学名:Cosmos bipinnatus),又名秋英、波斯菊、秋樱、苕帚梅、笤帚梅、扫帚梅、帚梅、大春車菊、大春菊、格桑花,是菊科秋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於墨西哥海拔1600-2800米的高原地区。 此植物喜阳怕半阴,耐寒性、耐热性一般,是广泛栽培的园艺花卉、切花和干花材料,适於布置花境和花坛,也适宜作为背景花卉材料。由於繁殖力强,常群生,形成花海。 大波斯菊的花朵对鸟类和蝴蝶,如黑脉金斑蝶都很有吸引力。.
查看 菊目和大波斯菊
头花草科
头花草科(又名萼角花科或萼角科),共有6属约40种,分布在南美洲南部。 本科植物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叶有裂;花小,排成头状花序,花瓣5,肉质,萼管具棱;果实为瘦果。.
查看 菊目和头花草科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查看 菊目和學名
乔木
乔木是有明顯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的总称,同低矮的灌木相对称。乔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樹高在9公尺以下的稱為小喬木,樹高在18公尺以上的稱為大喬木。 在日常生活中,屬於喬木類的植物普遍稱為樹。 * Category:植物生活型 Category:木本植物 Category:草原.
查看 菊目和乔木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查看 菊目和亚洲
五膜草科
五膜草科又名五隔草科,只有1属约30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国有3种,全部生长在南岭以南地区。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茎短;单叶互生,叶大,稍肉质;花两性,小,排成蝎尾状的穗状花序;花冠钟状,白色,5裂;果实为浆果,有多个小种子,种皮有网纹。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桔梗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菊目中。.
查看 菊目和五膜草科
六倍利
六倍利(学名:Lobelia erinus)为桔梗科半边莲屬下的一个种。.
查看 菊目和六倍利
石冬青科
石冬青科又名新冬青科,只有1属12种,全部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或螺旋排列;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冬青科,属于卫矛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菊目中。.
查看 菊目和石冬青科
灌木
木是沒有明顯主幹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較矮小,不會超過6米。從近地面的地方就開始叢生出橫生的枝幹。都是多年生。一般為闊葉植物,也有一些針葉植物是灌木,如刺柏。如果越冬時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繼續萌生新枝,則稱為「半灌木」。如一些蒿類植物,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冬季枯死。.
查看 菊目和灌木
睡菜科
睡菜科(Menyanthaceae)又名莕菜科,多年生之浮葉草本植物,在植物分類上屬於被子植物(Angiospermae)及菊目。適應環境頗強的睡菜科,於台灣、中國、日本、韓國沼澤與溪流間,野放歸化狀況時有所見。睡菜科有5屬,約有70種。世界性分佈。 傳統的植物分類系統,例如:恩格勒系統將睡菜科分類為龍膽目下的一個科,克朗奎斯特分类法系統將睡菜科分類為茄目下的一個科。而最近的APG分类法則是將睡菜科分類為菊目下的一個科。.
查看 菊目和睡菜科
科
科可指:.
查看 菊目和科
種子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一般有种皮、胚和胚乳等组成。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乳含有营养物质。 种子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查看 菊目和種子
目
可以指:.
查看 菊目和目
白垩纪
白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約1亿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約攝氏4°C。.
查看 菊目和白垩纪
花柱草科
花柱草科共有5属约240种,分布在澳洲、南美洲南端和热带亚洲,中国只有1属2种—Stylidium 1属2种—花柱草 (Stylidium uliginosum Sw.)和狭叶花柱草 (Stylidium tenellum Sw.),分布在南岭以南地区。 本科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单叶,对生、互生或簇生于茎上,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左右对称,组成花序,花冠合瓣,5-7裂,有点二唇形;果实为蒴果,开裂,种子多数。.
查看 菊目和花柱草科
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但并非生物分類學中植物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查看 菊目和草本植物
草海桐科
草海桐科有12属约404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各地,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其中草海桐属( Scaevola)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中国有2属3种,分布在南部沿海和岛屿上。 本科植物通常为草本,也有亚灌木或灌木,花两侧对称。;属.
查看 菊目和草海桐科
菊科
菊科(學名:Asteraceae)是雙子葉植物綱菊目的一個非常庞大和广泛分布的开花植物中的科。 菊科是雙子葉植物中品種最多的其中一個科,现在約有已经接受的32,913種,分布在1119屬,和13个亚科 。广泛分布在全世界,但热带地区较少,中国有约200属2000多种,包括了菊花、蒲公英、大蓟、小蓟、茵陈、艾叶、青蒿、紫苑、鹅不食草等中草药。被子植物中,菊科的種類僅次於蘭科,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两者的确切数目尚不清楚,故事实上两科数目孰多也不能断定)。菊科的學名是由模式屬紫菀屬(Aster)而來,是「星形」的意思,指菊科植物的頭狀花序似星形。.
查看 菊目和菊科
菊苣
菊苣,又稱苦苣、苦菜,(學名:Cichorium intybus),是一種灌木叢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長出藍色或薰衣草色的小花。原生於歐洲,但現時已自然生長於北美等地而成為路邊物種。經烘焙及磨碎後的根部廣泛用作咖啡代用品起源於地中海,但現在在全球,特別是美國南部的新奧爾良地區、印度及東南亞也廣受歡迎。與此同時,它也是製作红眼肉汁的主要材料。 常見的菊苣有多個名稱,包括blue sailors、succory、coffeeweed等。中文的稱謂繁多,包括野生苔苣、法國苦苣、比利時苦苣等,但其實它們並不指同一品種。.
查看 菊目和菊苣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又名開花植物或有花植物,生物學分類稱被--子植--物門,是有胚植物中為數最多且最為人所知的一種,是植物界最多樣化的種類,约有304000種。同時開花植物是現時地球上演化最先進及優勢的植物種類。開花植物和裸子植物一起合稱為種子植物。開花植物可以由一系列的衍徵將其與其他的種子植物相區隔開來。.
查看 菊目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APG IV分類法
被子植物APG IV分類法是被子植物種系發生學組(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簡稱APG)繼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和2009年發表APG III之後,於2016年發表的被子植物(開花植物)分類系統。 APG IV分類系統新承認了五個目和一些科,五個目分別是紫草目、五椏果目、茶茱萸目、水螅花目和黃漆姑目,總共承認了64目416科。.
食物
食物通常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或水構成,能夠藉由進食或是飲用為人類或者生物提供營養或愉悅的物質。食物的來源可以是植物、動物或者其他界的生物,例如真菌,亦或發酵產品像是酒精。生物攝取食物後,被生物的細胞同化,提供能量,維持生命及刺激成長。 在歷史上,人類主要是透過狩獵採集者及耕種兩種方式獲得食物,其餘的還有畜牧、釣魚等。現在日益增加的世界人口中,大部份需要的食物熱量是由食品产业提供。 有許多機構在監控食品衛生及食品安全,包括、、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他們關注的議題包括可持續性、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供水及食品安全。 食物權是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CESCR)提出的人权之一 ,認可「有適當生活水平的權利,包括適當的食物」也就是「免於飢餓的自由。.
查看 菊目和食物
调味料
調味料或调味品是指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如果细分,调味料可以分为作料和佐料。作料指的是在烹调食物之前和过程中加入的调味料,比如腌制食物的料酒、炒菜时洒下的盐;佐料则是在烹调后调味,即在食用过程中,供以添、蘸、抹、撒等,比如吃面条时添入的辣椒油、吃白斩鸡时的蘸料蒜蓉。从来源上,调味料多数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少数为动物成分(例如日本料理中味噌汤所用的柴魚片)或者合成成分(例如味精)。 一些调味料在特定情况下用来作主食或主要成分来食用。例如洋葱也可以为法国洋葱汤等的主要蔬菜成分。.
查看 菊目和调味料
藍眼菊
藍目菊屬(学名:Osteospermum)是菊科金盞花族下的一個屬。 藍目菊原先是屬於異果菊屬,其後從中分裂出來,當中只有一年生的物種仍在此屬中,而多年生的則納入藍目菊屬中。藍目菊屬是核果菊屬的近親。.
查看 菊目和藍眼菊
雪叶科
雪叶科又名雪叶木科,共有2属21种,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新西兰和太平洋南部部分岛屿中。 本科植物为灌木;单叶,叶面有白色的毛;花小,黄色,花瓣5;果实为核果或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茶藨子科中,属于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到菊目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菊目和雪叶科
桔梗科
桔梗科包括84属大约2380种,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也有一些种是小乔木,一般茎叶折断后都会流出无毒的白色乳汁。 桔梗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在南部非洲也有许多种类。中国有17属约150种,以西南地区最多。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将半边莲科建议和其合并。 桔梗科植物单叶互生,也有少数种为对生,无托叶。花两性,花冠钟状或筒状,常为蓝色或白色;果实为蒴果或浆果。含南沙参、党参、桔梗等药物。.
查看 菊目和桔梗科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查看 菊目和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