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指数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英法聯軍攻陷北京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之一部分。當時英法聯軍於八里橋大敗清軍後進攻清朝首都北京,圓明園也在期間被英國軍隊縱火燒毀。這是有史以來北京第一次被歐洲軍隊占領,英法聯軍一共占領北京18天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格致出版社(2009年04月1日),ISBN 9787543215849。 清政府因為京城淪陷的恥辱震驚,恭親王奕訢主張學習西方技術,出現後來的洋務運動。.

目录

  1. 60 关系: 夏尔·库赞-蒙托邦,八里桥伯爵天津市天津条约太監奕訢奕誴宫女官文安定门寇準帳篷万寿山 (北京)御膳德勝門土木之变北京市圆明园僧格林沁咸丰帝军机大臣八里橋之戰勝保王師禁軍第二次鸦片战争紫禁城綿愉縱火维克多·雨果翁同书翁同龢热河瑞華避暑山莊袁甲三首都詹姆士·赫伯·格蘭特賈楨軍隊載垣近代中國史綱胡林翼郭廷以英國軍隊英桂通州恭親王桂良欧洲殷兆鏞...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夏尔·库赞-蒙托邦,八里桥伯爵

夏尔·纪尧姆·马里·阿波利奈尔·安托万·库赞·蒙托邦,八里桥伯爵(Charles Guillaume Marie Appollinaire Antoine Cousin Montauban, comte de Palikao,),法國將軍和政治家,生于巴黎。1815年成為軍官,後畢業於參謀學院,1823年參加對西班牙的遠征。1831∼1857年蒙托邦以骑兵军官身份参与法军在阿尔及利亚的行动。1847年,捕获阿卜杜卡迪尔。1855年任師長。一度升至少将军衔指挥君士坦丁省,1858年被任命为本土司令,1859年末获选带领英法聯軍远征中国。迫使中國屈從1858年的《天津條約》。1862年,拿破仑三世封蒙托邦为八里橋伯爵(因在北京八里桥获胜)。1865年他被任命指挥里昂第四军团,在训练当中他表现出特殊的才能和行政能力。 他死在凡尔赛。.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夏尔·库赞-蒙托邦,八里桥伯爵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天津市

天津条约

《天津條約》包括《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法天津条约》,是指西元1858年 (清咸豐8年) 清朝政府在第一次英法聯軍戰敗後與俄國、美國、英國、法國在天津海光寺所簽訂的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清朝委派大學士桂良和各國代表談判並簽約。真確文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存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恆溫恆濕的庫房保存。.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天津条约

太監

太監是中國古代官名,文言文書寫時亦可寫作大監。。最早出現於北魏,為女官稱號。唐代時為外朝官職大監的別稱。宋代為高級女官職稱,遼代是政府高級職位的名稱。至明朝時,由於太監職位常由宦官擔任,於是「太監」變成了高級宦官的稱謂,到清朝時,宦官統稱為太監,成了宦官統稱。.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太監

奕訢

恭忠親王奕訢(z;),号乐道堂主人,满洲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异母弟弟,生母为静妃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和碩恭亲王」。统称“六王爷”;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发起者,曾任总理衙门首席大臣、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保守派對其鄙稱“鬼子六”。賜爵位世襲罔替,身後谥“忠”。.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奕訢

奕誴

奕誴,道光帝五子,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京城民间称为小五爷。同治四年,任宗人府宗令。光緒十五年正月十九卒,諡勤。 奕誴生于道光十一年辛卯六月十五日辰时,仅比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晚出生六天。民间传说,奕詝的母亲全贵妃串通御医,提前六天早产,使奕詝早出生,成为事实上的长子(因在此之间先生的皇子均夭折)。他赋性粗荒,书读得也不好,不受父亲道光帝的喜欢,遂过继绵恺,但是他对外不摆王爷的架子,为人低调,且最知道民间的疾苦。 有子八人,五人有爵位:载濂、载漪、载澜、载瀛、载津。.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奕誴

宫女

宫女,也称宫人,狭义上指君主及其家庭的女僕或侍女,广义上指君主后宫包括妃嫔的所有女性。較為高級的宮女則稱為女官。 在不同的国家、朝代,宫女主要的职能是为君主及其家庭的做杂役,以及为皇家提供音乐、舞蹈等娱乐。在君主專制政體中,宫女被视为君主的准妾室。宫女被君主临幸后,一般会进行册封,获得妃嫔的位号。中国历史上,亦有宫女被皇帝临幸后,雖被視為皇帝的妾室,但未受册封為妃嬪的例子,如明朝的戴银娘、胡氏等人。有些更沒有妾室地位,只維持宮中僕役身份。 宫女的来源可能是强制,例如奴隶、战俘、罪犯或其眷属,或君主从民间选女。也有一些情况下是自愿的,如明代宣宗起秀女多選幼女,養之教之,以禮教陰禮御婢。.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宫女

官文

官文(v,),清朝官员,满洲正白旗人,王佳氏,字秀峰。出身军人世家,官至,直隸總督,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 最初是殿前蓝翎侍卫,後任荊州將軍,杨霈被撤职,調湖廣總督,任內領導八旗綠營,與湘軍共同平定太平天國。 官文不谙政事,诸事决於家奴,时人称湖广总督府有「三大」,即妾大、门丁大、庖人(厨子)大。初期頗掣肘排擠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后封二等侯,僅次於一等侯曾國藩。曾國藩批評他「才具平庸」,但時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對他極力籠絡,收官文之小妾為義妹。從此政事概由胡出,官文唯唯諾諾而已。 1866年十一月因勦捻軍無功遭左宗棠、曾國荃共同上疏彈劾摘去湖廣總督職,晚清朝廷此次政爭也被視為漢人督撫開始掌握實權,滿人勢力消退分水嶺。1867年召还京,代理直隶总督。1871年病死。谥文恭。著作《蕩平髮逆附記》。.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官文

安定门

安定门,可以指:.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安定门

寇準

寇準(),北宋名相。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寇準

帳篷

帐篷是一种可移动的建筑。骨架由帐杆、营绳来组成并固定,骨架外铺的是外帐,可以遮挡视线以及风雨。帐篷可以很方便地搭建、拆除和运输。有些帐篷是不固定的,直接扎在野外,有些则拴在地面的桩子上。最初使用帐篷的是游牧民族,现在帐篷主要用于露营。现代帐篷要求帐布采用不易燃的材料。 帐篷的大小差别很大,从单人帐篷一直到可以容纳上千人的大帐篷(比如马戏团的帐篷)。 野营用的帐篷一般可以方便地运输,小型的帐篷甚至可以当作背包、放在自行车上或者放在皮艇里。根据帐篷大小和搭帐篷的熟练程度,一般可在5至25分钟内搭建完毕,拆帐篷一般也需要相同的时间。 大多数国家的军队在战场上使用帐篷作为军队临时居住和工作的建筑物。.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帳篷

万寿山 (北京)

万寿山位於北京西北郊頤和園。遼金時期始建金山行宮,稱為金山。元代時改名瓮山。1751年乾隆帝为了庆祝母亲的六十大寿改名為萬壽山。 Category:北京山峰 Category:颐和园.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万寿山 (北京)

御膳

#重定向 宮廷菜.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御膳

德勝門

德勝門,可以指:.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德勝門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或称土木之役、己巳之变,是指發生於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慘敗被俘的事变。发生于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土木堡,亦称土木堡之变。英宗遭俘后被拘往北方囚禁,因此明朝史学家在史书中将该事件讳之为北狩,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土木之变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北京市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占地350公顷,约合5,200亩。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再现诗画意境,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被当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范。清朝时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 1860年,圆明园在英法聯軍之役中被焚毁,历经战乱劫掠,现時仅存遗址。在中國政府成立圆明圆管理处后开始实施保护与利用。於1979年將其列入為文物保护单位,於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圆明园遗址中部和东部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2008年7月29日,圆明园管理局宣布,开放九州景区。至此,圆明园开放了全园的4/5。.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圆明园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亲王(,v,),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成吉思汗弟弟拙赤合撒儿直系后代,嘉庆帝嗣外孙,清朝名将。活躍於道光、咸豐、同治三朝,參與過太平天国北伐、第二次鸦片战争等戰役,軍功卓著,与捻军作战時戰死,諡號忠。.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僧格林沁

咸丰帝

清文宗奕(a)(),又稱咸豐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Түгээмэл Элбэг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咸豐」。 咸豐帝乃道光帝第四子,生母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誕於北京圆明园澄静斋,养母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20岁登基,於1850年至1861年在位(合共1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葬于定陵(河北遵化市清东陵),享年30岁,庙号文宗(v),谥号簡稱显皇帝(v),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七位皇帝。此外,他亦為清朝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與最後一位儲位密建的皇帝。.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咸丰帝

军机大臣

軍機大臣(v),雅稱為樞密,負責為清朝皇帝「跪受筆錄」提供建議的職務。中國清代中樞職務名稱;該頭銜屬於任務性質,而非定制官銜,無品階可言,擔任者亦無俸祿。.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军机大臣

八里橋之戰

八里橋之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对英法宣战后,华北地区清军主力,包括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八旗察哈尔、索伦部、甘肃陕西调来的汉军、京津地区八旗绿营《1860年北京条约》俄国 布克斯盖夫登男爵 著与英法聯軍在通州八里桥进行的决战,僧格林沁部全軍覆沒,胜保战斗中重伤。随后咸丰帝及宫廷人等前往承德避暑山庄避難。.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八里橋之戰

勝保

勝保(),字克齋,蘇完瓜爾佳氏,滿洲鑲白旗人,清末重要将领。.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勝保

王師

王師可以是下列意思:.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王師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禁軍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次鴉片戰爭(Second Opium War;Seconde guerre de l'opium)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國與法國欲谋取在华更大利益,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戰爭;又被英国人称为「亞羅號戰爭」(Arrow War)、「英法對華遠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此次戰爭時值不列顛群島的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時期、法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以及中國的清朝咸豐時期。.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紫禁城

#重定向 故宫.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紫禁城

綿愉

惠端親王绵愉(),清朝嘉庆帝第五子。绵愉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二月十七,生母是钮祜禄如妃。被封为惠亲王,太平天国北伐期间曾任奉命大将军。他的文集为《爱日斋集》。同治三年十二月十二(1865年1月9日),绵愉病死,谥号端,有奕详、奕询等子六人。女婿他他拉長敘即珍妃,瑾妃父親,但她們並非愛新覺羅氏所生。.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綿愉

縱火

縱火指的是蓄意造成的火灾事件。纵火会造成財物损失甚至人命傷亡。.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縱火

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马里·雨果(Victor Marie Hugo,,)是一名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的代表人物和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创作了众多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等。在法国,雨果主要以诗集纪念,如《静观集》和《历代传说》。他创作了4000多幅画,积极参与許多社会运动,如废除死刑。 年轻时,雨果倾向保皇主义,但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成为共和主义的积极推动者;他的作品触及时政、社会和艺术潮流。雨果被葬于巴黎先贤祠。他的遗产被各种方式纪念,包括法国钞票上的肖像。.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维克多·雨果

翁同书

翁同书(),字祖庚,號葯房,江蘇常熟人,晚清大臣。同治帝師翁心存長子,光緒太傅翁同龢長兄。.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翁同书

翁同龢

翁同--(),字叔平,號松禪,晚號瓶庵居士。中国江蘇常熟人,晚清政治人物、书法家。官至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门大臣。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两代帝师。.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翁同龢

热河

热河可以指:.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热河

瑞華

華是香港元朗區議會下轄的選區,代號M17,成立於2003年,區議員為前自由黨成員周永勤。.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瑞華

避暑山莊

#重定向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避暑山莊

袁甲三

袁甲三(),字新斎,号午桥,河南项城人,清朝後期官員,袁世凯的从叔祖父。.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袁甲三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首都

詹姆士·赫伯·格蘭特

#重定向 詹姆斯·霍普·格蘭特.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詹姆士·赫伯·格蘭特

賈楨

賈楨(),字筠堂,山東登州黃縣人,晚清官員。 贾允升长子。道光六年榜眼,授翰林院編修。道光十六年,入直上書房,授皇六子奕訢讀。歷任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左都御史、禮部、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咸豐年間,兩拜體仁閣、武英殿大學士。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犯京師,帝命賈楨留守,日危坐天安門,阻外軍不令入。翌年,咸豐駕崩,授命顧命八大臣輔導新君,東太后與西太后發動祺祥之變,賈楨與周祖培、沈兆霖、趙光上疏,請東西太后一起垂簾聽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卒,贈太保,諡文端。.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賈楨

軍隊

軍隊也稱為武装力量,是被授權及武器来保護其國家和全部或部分人民的利益的正規武装力量。軍隊的任務一般會是保護國家及人民,以及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也有些國家的正規武装力量不稱為軍隊,例如完全軍事化的日本自衛隊、德國聯邦國防軍。 今日一般國家的軍隊大約包括陸軍(或包含憲兵)、海軍(或包含海軍陸戰隊)、空軍(或包含防空部隊)等軍種所組成,有些還包括特種部隊、戰略飛彈部隊、太空部隊、電子戰部隊等。並在軍人之中劃有軍官、士官、士兵等軍階。軍隊可以利用國家義務役或者募兵來補充兵源。 軍隊在社會中還有其他的機能,包括推動政治議程(甚至最極端的軍政府)、保護經濟利益、內部的群眾控制、建設、緊急事件的處理、社会仪式、守衛重要區域等。軍隊也會有獨立的次文化,也可能會發展其獨立的基礎設施,可能包括住屋、學校、公共設備、食物生產及銀行等。軍隊事務泛稱為軍事。 士兵是組成軍隊的要素之一,其起源比信史本身還要久。古典时代就有很多軍事領導及權力的記錄。西元前1274年的卡迭石战役是決定拉美西斯二世登基的重要事件之一,也在紀念碑上記載。一千年後中國的秦始皇也用陪葬的兵马俑展現其軍力Terra cotta of massed ranks of Qin Shi Huang's terra cotta soldiers。古罗马很注重軍事,留下許多相關論文及著作,也包括許多凯旋门及。.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軍隊

載垣

載垣(a;),爱新觉罗氏,怡賢親王胤祥五世孫,怡亲王奕勋次子,铁帽子王。咸丰帝顧命八大臣之一,在「祺祥之變」中被賜自盡。无子只有6女儿。.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載垣

近代中國史綱

《近代中國史綱》乃近代歷史學家郭廷以所撰寫的一本中國近代史史書。.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近代中國史綱

胡林翼

胡林翼(),字貺生,号潤之,湖南長沙府益陽(今益陽市赫山區)人,道光十六年丙申恩科進士出身,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是湘軍重要首領,官至湖北巡撫。.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胡林翼

郭廷以

郭廷以(),字量宇,出生於河南舞陽,中国歷史學家,1949年前往台湾。他是中國近代史學及中國口述史學的開拓者之一,也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共同創建者,並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郭廷以

英國軍隊

英国軍隊(英文:British Armed Forces),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的軍隊」(Her Majesty's Armed Forces),但是有時在法律上稱為“君主之武裝隊伍”(Armed Forces of the Crown),由英國君主擔任英國陆、海、空三軍總司令、由英國國防部內的國防委員會管理。 英国軍隊受到英國國會的委托,保護英國本土及其海外領土的職責、促進英國政府廣泛的安全利益、出力支援國際及維持和平。英國軍隊經常活躍地參與北約和其他盟國的軍事行動。在人員上,英国軍隊的主要優勢是其人員訓練的精良品質與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人員的數量多寡。英國常備軍費開支僅次於美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世界排行第三(以美元計算,不考量各國的物價),也是世界核武第四多的軍力,只在美國、俄羅斯和法國之後,英国軍隊是北约第四大常设部队,仅次于美国军队、土耳其軍隊和法国军队。英軍在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海外駐軍,阿森松島、巴林、伯利茲、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文萊、加拿大、塞浦路斯、福克蘭群島、德國、直布羅陀、肯尼亞、蒙特塞拉特、尼泊爾、卡塔爾和新加坡均設有海外駐地和設施,總計超過4萬人。.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英國軍隊

英桂

英桂(),字香巖,赫舍哩氏,滿洲正藍旗人。 道光元年(1821年)舉人,以中書充軍機章京,晉侍讀。授山東青州知府,遷登萊青道。擢山西按察使,調山東,署布政使。咸豐三年(1853年),擢河南巡撫。太平軍入湖北,英桂赴南陽抵禦。捻首張洛行佔據安徽雉河集,英桂奉命總督三省軍務,於三河尖、潁上等地屢敗捻軍,捕獲陳太安、王庭貞。咸豐八年(1858年),遷山西巡撫。同治二年(1863年),遷福州將軍。歷官閩浙總督、內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年),授兵部尚書,兼總管內務府大臣。調吏部,兼步軍統領。光緒元年(1875年),協辦大學士。光緒三年(1877年),授體仁閣大學士。 光緒四年(1878年),以病乞休。光緒五年(1879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勤。子寶昌。.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英桂

通州

通州,中国古代的州:.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通州

恭親王

和碩恭親王(a),是清朝亲王,前后共有两个互无关系的系统。 一是清朝降等承袭親王。康熙十年(1671年),清世祖第五子常寧被封親王,封號恭。降等承袭,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十代十位。 二是清朝世袭親王。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第六子奕訢被封親王,封號恭,死後諡號忠,允許世袭罔替,每次襲封不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四代三位。.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恭親王

桂良

桂良(v,),姓瓜爾佳氏,字燕山,滿洲正紅旗人,清朝重臣。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文华殿大学士、軍機大臣。.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桂良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欧洲

殷兆鏞

殷兆镛(),字谱经,一字序伯,江蘇吳江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礼部侍郎。.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殷兆鏞

洋务运动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同治維新,是大清後期時,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基礎,在全國展開之工業運動,口號和目標先後分別是「師夷之長技以自強」和「師夷之長技以求富」。此運動自1861年至1894年,持續約34年,歷經同治光緒二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所主導推動,在專制皇權之背景下發生。 洋務自強運動是近代中國首次全國規模之西方工業運動;洋務運動引進了大量西方科技及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培養了一批留學童生,打開了西學之門;學習近現代公司體制則帶來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有助中國走上工業發展和現代化之路。然而最終洋務運動卻難逃失敗之命運;因為清軍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沉重打擊了清廷之信心,洋務運動黯然收場。.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洋务运动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清朝

湘军

湘军,或称湘勇,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由湖南(湘)长沙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曾国藩姻亲罗泽南家族、新宁江忠源家族等统领的乡勇合并而成的軍隊。 初创时募水勇五千人,分为十营,其中在湘潭募水军四营,以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为营官,衡州募六营,以成名标、褚殿元、彭玉麟、邹汉章、龙献琛为营官;陆勇五千余人,以塔齐布、周凤山等为营官。水路以褚汝航为各营总统,陆军以塔齐布为诸将先锋,合计员弁兵勇夫役一万七千余人。后期名将包括李续宾、李续宾长子李光久、鲍超、吳大澂。曾国藩统领湘军与清廷湖南巡抚骆秉章是合作的关系。左宗棠原是骆秉章麾下,后自成一军,与曾国藩湘军、湖北胡林翼军队并列,被视为广义上的湘军。 湘军历经太平天国、捻军、甲午战争,1895年3月被日軍第一軍及第二軍於牛莊鎮、田庄台镇围歼,李光久只身逃出牛庄,湘军后逐渐解散。.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湘军

漢人

#重定向 汉族.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漢人

朕是第一人称或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或「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车以复路兮”,在中國古代专作皇帝自称,但在商周時代天子卻多自稱予一人。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 在先秦时,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称“孤”、“不穀”、“寡人”,稱「王」者亦可自稱「本王」,随着秦朝建立,嬴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从此一直作為中國元首(即帝王)的自稱,直到二十世紀中国帝制终结。《說文解字注》:“趙高之於二世,乃曰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羣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段玉裁:比附朕字本義而言之,遂以亡國,凡說文字不得其理者,害必及於天下。趙高,王安石是也。”《釋詁》曰:『朕,我也。』此如卬吾台余之為我,皆取其音,不取其義。其字義為:縫隙,《考工記圖·函人注》:舟之縫理曰朕。《周禮·考工記》:視其朕,欲其直也。亦作徵兆解,如《莊子·應帝王》:體盡無窮,而遊無朕。《鬼--子》:變化之朕焉。故古有朕兆、朕垠、朕跡的寫法。朕這字原從舟,篆文隸書化後才從月。--在甲骨字及金文,是雙手掌一船舵或槳,篆文把舵槳寫成火,隸書再簡化成--。 「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例如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割据局面出现,曹操是魏王,即使實際掌握軍政大權,仍只能自称“孤”或“本王”;汉献帝可自称為“朕”。 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漢字文化圈的其他國家日本、朝鮮、越南的君主也使用「朕」這個稱呼,但现在的日本天皇明仁一直自称“我”(わたくし)。現代,有時翻譯在其他外國君王(尤其是古代君主)的言論時,也會選用「朕」作為對應其自稱的對應字,如法王路易十四世之名言:「朕即國家」。.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朕

惠親王

惠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第五子綿愉被封郡王(後來成為親王),封號惠,死後諡號端,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三代三位。.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惠親王

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Marines、marine corps),簡稱海陸或陸戰隊,又稱為海兵隊,是海軍中負責地面作戰、兩棲作戰、船上作戰的軍隊,早期都是步兵隊伍,進入現代則有裝甲配備甚至飛行裝備。大部分國家的海軍陸戰隊組織是隸屬於海軍體制內,但美國與英國是將海軍陸戰隊體系獨立為單一軍種,法國則由陸軍所轄。 海軍陸戰隊出現的歷史中,早期存在的理由是為了解決船隻衍生出來的叛變問題,同時也有保護本國船隻,攻擊敵國船隻的任務;近代海軍陸戰隊在科技演化下朝向專業兩棲作戰部隊改組,成為各國海權發揚的一部分。.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海軍陸戰隊

文煜

文煜(),字星巖,費莫氏,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官员。.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文煜

慶廉

慶廉可以指:.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慶廉

怡亲王

和硕怡亲王(a),清朝世袭亲王。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被四哥雍正帝胤禛封为怡亲王。后来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一共传了八代九位怡亲王。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政变怡亲王載垣与郑亲王端华、肃顺被慈禧太后赐死,怡亲王被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由弘晓的玄孙载泰承袭,直到1864年才恢复为怡亲王,改由宁良郡王弘晈的玄孙載敦承袭。.

查看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怡亲王

洋务运动清朝湘军漢人惠親王海軍陸戰隊文煜慶廉怡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