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

指数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Masjid Sultan Salahuddin Abdul Aziz Shah),通称莎阿南回教堂、俗稱藍色清真寺(因其藍白相間的圓頂得名),是馬來西亞雪蘭莪州首府莎阿南的一所清真寺,也是雪州的州立清真寺。可容納24,000人聚禮,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清真寺,在東南亞僅次於印尼雅加達的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 清真寺是由當時的雪州蘇丹蘇丹沙拉胡丁在1974年倡導興建,當時雪州的首府剛遷至此。1982年動工,1988年3月11日落成。圓頂直徑51.2公尺、高106.7公尺,是全球宗教建築中最大的。四根宣禮塔高142.3公尺,僅次於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宣禮塔,但仍然是世上最高的宣禮塔群。 Category:馬來西亞清真寺 Category:莎阿南 Category:1988年馬來西亞建立.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12 关系: 印度尼西亚叫拜樓东南亚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莎阿南马来西亚蘇丹沙拉胡丁雪蘭莪州雅加达清真寺摩洛哥

  2. 1988年完工的清真寺
  3. 1988年馬來西亞建立
  4. 20世紀清真寺
  5. 雪兰莪清真寺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印度尼西亚

叫拜樓

宣礼塔(Minaret,; مناره 、minarə、minare),又稱光塔或是喚拜塔(منارة ,燈塔的意思),是清真寺常有的建築,用以召喚信眾禮拜(早期用火把照明,後期由穆安津呼叫,現代採用擴音器)。 最早期的伊斯蘭清真寺中無此建築,約在穆罕默得去世80年前後才出現。 Category:清真寺建築 Category:塔式建筑.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叫拜樓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东南亚

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

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Masjid Istiqlal,阿拉伯文是「獨立」的意思)是一座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的清真寺,為慶祝印尼獨立而興建。建築師弗雷德里克·西拉班是一名基督教徒。 清真寺於1961年8月24日奠基,1978年2月22日啟用。.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مسجد الحسن الثاني)是摩洛哥的一座清真寺,位于达尔贝达的大西洋海岸上。因系前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起并捐资筹建,故名。1986年7月12日动工,1993年8月30日竣工,耗资近6亿美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宽100米,长200米,高60米;礼拜殿及广场可容纳10万人做礼拜。寺内宣礼塔高达210米,是世界最高的宣礼塔。男女沐浴室可容纳1400人沐浴。规模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另有伊斯兰教经学院、图书馆、讲演厅、会议厅等。.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哈桑二世清真寺

莎阿南

莎阿南(Shah Alam),是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首府,隶属于莎阿南市政厅。其面积为290.3平方公里,人口于2016年为723,890。该市北临瓜拉雪兰莪和士拉央,东临八打灵再也和梳邦再也,南临万津,西临巴生市。.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莎阿南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马来西亚

蘇丹沙拉胡丁

#重定向 蘇丹沙拉胡汀·阿都阿茲沙.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蘇丹沙拉胡丁

雪蘭莪州

#重定向 雪蘭莪.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雪蘭莪州

雅加达

雅加達(Jakarta),全稱雅加達特別首都地域(Daerah Khusus Ibukota Jakarta),是印度尼西亞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爪哇島的西北海岸。雅加達是印尼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現有人口10,187,595(截至2011年11月).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雅加达

清真寺

--(阿拉伯语、波斯语:单数 masjid,复数مساجد masājid),又称--、礼拜寺,是供穆斯林群眾使用的宗教场所。 对于什么宗教场所可视作回教堂,遜尼派的回教法学有严格以及具体的要求,不符合规定的场所则称作musallah。正式被划定为回教堂的场地(通常是更大综合建筑物的一小部分)有严格的使用限制,而回教法规定,一旦某个场地被正式划定为回教堂,该场所将直到末日都作为回教堂用途,被非穆斯林摧毀或占用的情形是絕對不容許的。 许多回教堂都有精致的圆顶、宣礼塔和礼拜殿,各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回教堂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如今所有人类聚居的大陆均能发现其踪影,用作穆斯林(回教徒)礼拜的地方,也可以作传达信息、教育以及争议解决等用途。回教堂的会众由伊玛目带领祷告。.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清真寺

摩洛哥

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通稱摩洛哥(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柏柏爾語:ⵜⴰⴳⵍⴷⵉⵜ ⵏ ⵍⵎⵖⵔⵉⴱ ;Maroc)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為其宣称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查看 苏丹沙拉胡汀阿都阿兹沙回教堂和摩洛哥

另见

1988年完工的清真寺

1988年馬來西亞建立

20世紀清真寺

雪兰莪清真寺

亦称为 莎阿南回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