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 关系: 台北美國學校,史丹佛大學,大阪,人类学,人權運動,福特基金會,綠黨 (臺灣),纽约州立大学,美國,美麗島事件,美麗島雜誌,美軍顧問團,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艾琳達,林克穎,施明德。
-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配偶
- 在台灣的美國人
- 臺北醫學大學教授
- 臺灣獨立運動者
- 賓漢頓大學校友
台北美國學校
台北美國學校(Taipei American School)簡稱TAS, 是一所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區天母的私立獨立學校,提供美式教學課程,1949年成立,早期是美国国防部的下屬学校,在1979年,由於美國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終止,台北美國學校改組為私立國際學校。學校是由台北美國學校基金會根據合約向美國在台協會來運作。主要是在台北的外國僑民子女、美國在台外交官員子女、美國出生的台灣學生。台北美國學校校址的對面即為台北日僑學校。 大多數的台北美國學校的畢業生選擇在美國就讀大學,部份學生則選擇在其他國家就讀大學。應中華民國法律要求,台北美國學校只限入學時持有外國(即非中華民國)護照的學生。.
史丹佛大學
小利蘭·史丹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常直接稱為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為一所坐落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因其學術聲譽和创业氛围而獲評為世界上最知名的高等學府之一。 斯坦福大學於1891年由時任加州參議員及州長的鐵路大亨利蘭·史丹福和他的妻子創辦。這是為了紀念他們因傷寒而於16歲生日前夕去世的兒子()。其為男女及宗教自由的學校,在1930年代前所有學費全免。可是,1893年利蘭·史丹福的逝世及1906年對校園造成重大損毀的三藩市大地震,為該校帶來嚴重的財政困難後才開始收費。二次世界大戰後,時任學校教務長的弗雷德里克·特曼全力支持校友與教職員的企業精神,希望能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本地工業,這也是現今硅谷的源流。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史丹福成為了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所在地,及其中一個高等研究計劃署網路(互聯網雛形)的起源地。 學校的校園位於矽谷的西北方,鄰近帕羅奧圖。校方的各個學術部門被歸入七所學術學院內,而包括生物保育區及加速實驗室在內的其他資產則設於主校區之外。此校同時為最富有的教育機構之一,並為第一所在一年內獲得超過十億美元捐款升幅的大學。 史丹福為一所擁有高住宿率及高選擇性的大學,當中的研究生課程較本科的多元化。該校也是馬丁路德金手寫原稿的保存地。史丹福學生透過36支代表隊參與不同的體育競賽,其為兩所太平洋十二校聯盟的私立大學之一。有關校隊曾奪得過104次大學體育協會賽事的冠軍,成績於眾多大學中位列第二。自1994-95年起,其亦一直為全國大學體育競技董事杯的年度得主。 史丹福培養了不少著名人士。其校友涵蓋30名富豪企業家及17名太空員,亦為培養最多美國國會成員的院校之一。史丹福校友創辦了眾多著名的公司機構,如:谷歌、雅虎、惠普、耐克、昇陽電腦等,這些企業的資金合計相等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系。共81名諾貝爾獎得主現或曾於該校學習或工作。.
大阪
#重定向 大阪市.
查看 艾琳達 (人物)和大阪
人类学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ς(anthrōpos,人)”以及“λογος(-logia,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學科。這個學科名稱首次出現於德國哲學家在1501年的作品《人類學——關於人的優點、本質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Antropologium de hominis dignitate, natura et proprietatibus, de elementis, partibus et membris humani corporis),當時人類學這個字指的是人的體質構造。Dieserud, Juul (1908) London:Open Court Publishing ISBN 978-0-8021-3943-6 當代人類學具有自然科學、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源頭。它的研究主題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人類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個是追溯人類今日特質的源頭與演變。民族誌同時指稱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據人類學研究而書寫的文本。從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則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人類學的基本關注問題是:什麼是智人的定義?誰是現代智人的祖先?人類的體質特徵是什麼?人類如何做出行為?為什麼在人類不同群體之中,有著許多變異與差異?智人在過去的演化歷程,如何影響其社會組織與文化?依此類推。 自從法蘭茲·鮑亞士與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在十九世紀晚期與二十世紀早期從事人類學研究後,這個學科就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區分開來,人類學強調對脈絡的深度檢視、跨文化比較(社會文化人類學本質上就是一門比較研究學科),以及對研究區域的長期、經驗上的深入了解,這往往稱為參與觀察。文化人類學格外強調文化相對性,並運用其研究發現來建構文化批判。這在美國特別風行,源於法蘭茲·鮑亞士對十九世紀種族主義的反對,經過瑪格麗特·米德倡導性別平等與性自由,到當代對於後殖民壓迫的批評,以及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倡。 在美國,當代人類學通常劃分為四大分支:文化人類學(也稱為社會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生物人類學/體質人類學。這個四大分支的人類學也反映在許多大學部教科書,以及許多大學的人類學課程里。在英國以及許多歐洲的大學,這些分支往往安置在不同的科系,且被視為不同的學科。 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受到後現代理論嚴重影響。在1970與1980年代,有一個認識論的轉向,脫離了這個學科所熟知的實證論傳統。在這個轉向中,關於知識的本質與生產的各項議題,佔據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核心位置。相對地,考古學、生物人類學與語言人類學,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實證論。由於這種認識論上的差異,甚至導致某些人類學系分家,例如史丹佛大學在1998-9學年,「科學家」與「非科學家」分成兩個科系:人類學,以及文化與社會人類學。(稍後,在2008-9學年,史丹佛大學人類學重新整合為一個科系)。.
查看 艾琳達 (人物)和人类学
人權運動
人權運動是爭取人權的行為與過程。爭取人權的發動者可以是個人或團體,不分屬性行業。所以人權運動也就包括個人權、團體或族群或性別權等等。.
福特基金會
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是一个总部位于纽约,致力于人类福利促进发展的私人基金会。基金会由Edsel Ford和亨利·福特于1936年创建,最初是用Edsel Ford捐赠的25000美元启动运行的。到1947年两位创始人已不在人世之時,基金会持有福特汽车公司90%的无表决权股份(福特家族保留了有表决权股份)。1955年至1974年间,基金会出售了其持有的福特汽车公司股份,因而如今不再在汽车公司内发挥作用。 基金会通过总部和十个国际办事处来审批预算。2014财年,它通报的资产为124亿美元,批准了5.079亿美元的撥款。.
綠黨 (臺灣)
綠黨,又称臺灣綠黨,初名綠色本土清新黨,成立於1996年1月25日,但不久後即改名綠黨。其定位為公民社會開放的參政平台,鼓勵具有共同政治理念、價值與目標的積極公民加入;名稱中之「綠」係指「綠色政治」,而非民主進步黨所屬之「泛綠陣營」,綠黨的政治主張包含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注重草根民主、堅持社會平等與世界和平;除此之外,臺灣綠黨亦注重與各國綠黨和環境保護組織的交流,不但是亞太綠色聯盟(Asia-Pacific Green Network)的重要發起團體之一,也於2010年主辦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 在選舉方面,因長期關心勞工、弱勢、環保議題等,得以在社會上維持一定的影響力,直至2006年參選臺北市議員後,在數次的選舉中得票數始顯著成長,後更於2012年立委選舉上超越新黨取得第五高政黨票。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社會民主黨組成「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參選,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得票雖有長進,但依然全軍覆沒。.
纽约州立大学
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SUNY)是纽约州的一个由多家大学组成的大学系统,不是一家独立的大学,紐約州的首府阿尔巴尼为其总部所在地。 紐約州立大學是全球最龐大的高等教育系統,整個體制由64所學府組成,共有學生近390,000人。在64所學府中有19所是四年制大學,而獲得《耶魯大學日報大學指南》選為全美百大的有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賓漢頓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石溪大學等分校。.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艾琳達 (人物)和美國
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或稱高雄事件,當時為一黨專政的蒋经国政府稱此為「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是於1979年12月10日的國際人權日在台灣高雄市發生的一場重大衝突事件。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運動人士,於12月10日組織群眾進行遊行及演講,訴求民主與自由,終結黨禁和戒嚴。期間有一些理小平頭配戴青天白日徽章的二十餘歲不明人士混入群眾中朝演講者投擲雞蛋進行挑釁。外圍的鎮暴部隊則將群眾完全包圍住,並往裡面釋放催淚彈,以及照射強力探照燈激化民眾,並逐步縮小包圍圈,終至引爆警民衝突。事件後,警備總部大舉逮捕黨外人士,並進行軍事審判,為台灣自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一場警民衝突事件。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許多重要黨外人士遭到逮捕與審判,甚至一度以叛亂罪問死,史稱「美麗島大審」。最後在美國國會議員及國際人權組織的關切、各國媒體來台採訪,以及各界的壓力下,除事件总指挥施明德判無期徒刑外,其餘皆以有期徒刑論處。 此事件對台灣往後的政局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台灣民眾於美麗島事件後開始關心台灣政治。之後又陸續發生林宅血案(1980)、陳文成命案(1981)、江南命案(1984)撼動國際社會,使國民黨政府不斷遭受國際輿論的壓力以及黨外勢力的挑戰,之後國民黨漸漸不再稱呼黨外人士為野心陰謀份子,並逐漸放棄一黨專政的路線以應時勢,乃至於解除持续38年的戒嚴、開放黨禁、報禁。伴隨著國民黨政府的路線轉向,台灣主體意識日益確立,在教育、文化、社會意識等方面都有重大轉變。 美丽岛事件的七位受刑人中,除林弘宣之外,其他的六位受刑人在出狱后都曾担任民主进步党的党主席或者代理党主席。吕秀莲是中华民国首位女性副总统,陈菊是中华民国首任民选女性直辖市长以及现任的总统府秘书长,姚嘉文是首位民主进步党籍的考试院院长,黄信介是民主进步党首位连任两届并做满任期的党主席,许信良是首位曾经退出民主进步党的前任党主席,施明德是民主进步党历任党主席中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坐牢最久者,林义雄是带领民主进步党走向执政的党主席,张俊宏曾任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
美麗島雜誌
《美麗島》雜誌,創刊於1979年8月,是台灣黨外運動時期的機關刊物,其組織型態以社務委員的型式組成,多達61人,網羅了全臺各地的黨外人士,以黃信介為發行人,許信良為社長,黃天福、呂秀蓮為副社長,張俊宏為總編輯,施明德為總經理。雜誌社成員於同年引發的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歷史上的最重要政治事件之一。.
美軍顧問團
美軍顧問團,即「美國軍事援助技術團」(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略稱「MAAG」),是美軍派駐在亞洲以訓練當地常規部隊的軍事顧問團。.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常用縮寫「UCSD」或「UC San Diego」),簡稱「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或「聖地牙哥加大」,民間多譯作「加利福尼亚大学聖地牙哥分校」,是美國一所著名公立學府,成立於1960年,為美國大學(Tier I),隸屬加州大學行政系統。該校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城市聖迭戈以北城鎮拉霍亞,擁有一個所有加州大學中最大,佔地866公頃的校園。 聖地牙哥加大雖然建校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但是已經成為美國頂尖以研究科學為主,且學術聲望非常高的研究性公立大學。此間學校亦被譽為「公立常春藤」之一,同時也是美國重要的學術聯盟美國大學協會的成員。.
艾琳達
艾琳達可以指:.
查看 艾琳達 (人物)和艾琳達
林克穎
林克穎(Zain Taj Dean,),曾使用「柯睿明」(Khalad Hamid)一名,印度裔英國籍商人,英商恩禧(NCL Media)台灣分公司執行長,酒駕撞死送報生黃俊德,經法院三審定讞有期徒刑4年,於發監執刑前的2012年8月15日,使用前下屬英國籍白人大衛(David,又名「邱凱」)的護照潛逃出境。潛逃到英国後,已改名Callum Rafael Scott。.
查看 艾琳達 (人物)和林克穎
施明德
施明德()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異議人士、人權護衛者、政治犯和作家,被稱為“台灣的曼德拉”。 台灣高雄市人,畢業於高雄中學和陸軍砲兵學校。施明德是台灣黨外運動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曾擔任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和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被尊稱為施主席。 施明德曾在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和李登輝這四位總統任內,三次以政治犯的身份入獄,兩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累計坐牢時間二十五年半。曾參與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並擔任美麗島事件總指揮。 1995年聯合新黨參選立法院長以一票之差敗於國民黨的劉松藩。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退出民進黨。 2006年發起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並擔任紅杉軍運動指揮部的總指揮,被尊稱為施总指挥。2015年5月21日,宣布以無黨籍身份参加2016年总统大選,但因未達到連署30萬份的連署書門檻而宣布退選。.
查看 艾琳達 (人物)和施明德
另见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配偶
- 余政憲
- 倪文亞
- 傅崐萁
- 吳俊立
- 吳德美
- 周五六
- 周陳秀霞
- 徐榛蔚
- 楊富美
- 洪蘭
- 王素筠
- 王美花
- 皮以書
- 艾琳達 (人物)
- 蔡豪
- 薛凌
- 藍美津
- 許信良
- 許鍾碧霞
- 谷正鼎
- 郭婉容
- 鄭南榕
- 鄭貴蓮
- 鄺麗貞
- 陳勝宏
- 陳水扁
- 韓國瑜
- 顧立雄
- 高資敏
- 黃天福 (臺灣)
- 黃明宗
在台灣的美國人
臺北醫學大學教授
臺灣獨立運動者
- 史明
- 吳釗燮
- 呂秀蓮
- 姚嘉文
- 巴燕·達魯
- 廖文毅
- 張俊雄
- 張燦鍙
- 彭明敏
- 施明德
- 李應元
- 李鎮源
- 林昶佐
- 林濁水
- 林義雄
- 楊智淵
- 沈富雄
- 王幸男
- 王育德
- 盧修一
- 艾琳達 (人物)
- 蔡丁貴
- 蔡同榮
- 蕭美琴
- 蘇貞昌
- 許世楷
- 許添財
- 詹益樺
- 謝志偉 (臺灣)
- 辜寬敏
- 鄭南榕
- 鄭自才
- 金美齡
- 陳唐山
- 陳智雄
- 陳菊
- 高俊明
- 高成炎
- 魏耀乾
- 黃彰輝
- 黃文雄 (人權活動家)
- 黃文雄 (作家)
- 黃明宗
- 黃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