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肯特的瓊安

指数 肯特的瓊安

肯特的瓊安(1328年9月29日出生,1385年8月7日逝世)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威爾斯王妃,她是黑太子爱德华的妻子和堂姑母。.

26 关系: 十字軍東征卡斯蒂利亚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克里夫威爾士王妃安妮·內維爾佩德羅一世 (卡斯蒂利亞)克勉六世理查二世 (英格兰)约翰·霍兰德罗杰·莫蒂默,第一代马奇伯爵爱德华三世 (英格兰)爱德华一世 (英格兰)爱德华二世 (英格兰)聯合王國歷史西敏黑太子爱德华鼠疫阿基坦公爵蘇格蘭肯特伯爵金雀花王朝耶路撒冷法兰西的伊莎贝拉法国教宗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Cruciata;伊斯兰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的戰役,由西欧的封建領主和骑士对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区作佔領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矛头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與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戰並取得军事胜利後,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廷的求助而被点燃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裏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十字军东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跡至今尚存。.

新!!: 肯特的瓊安和十字軍東征 · 查看更多 »

卡斯蒂利亚

卡斯蒂利亚(Castilla),或譯作卡斯提爾,是西班牙历史地名,由西班牙西北部的老卡斯蒂利亚和中部的新卡斯蒂利亚组成。历史上的卡斯蒂利亚王国,逐渐和周边王国融合,形成了西班牙王国。现在西班牙的君主就是从卡斯蒂利亚王国一脉相传。 卡斯蒂利亚在很早的时候只是莱昂王国东部的一个郡,到了11世纪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地区。当时卡斯蒂利亚把首都定在布尔戈斯(Burgos),后来又迁至巴利阿多利德。在之后的四百年中,卡斯蒂利亚带领北部的其它基督教国家从自8世纪起就开始控制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的手中重新夺回了西班牙的中部和南部。 在1085年,卡斯蒂利亚攻下托莱多后把它改名为新卡斯蒂利亚。1212年的纳瓦斯德托洛萨战役(Las Navas de Tolosa)宣告了摩尔人失去了在南部大部分地区的统治。1230年,卡斯蒂利亚统一了莱昂。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卡斯蒂利亚又相继攻下科尔多瓦(1236年)、穆尔西亚(1243年)和塞维利亚(1248年)。在同葡萄牙签订之后,从1460年3月6日开始,加那利群岛也归卡斯蒂利亚所有。 1469年,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聯姻,使这两个王国合并。它们的合并使西班牙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实体。1516年,斐迪南与伊莎贝拉的孙子查理五世成为了这两个王国的君主。参看西班牙君主列表和西班牙王室家族树。 一般认为卡斯蒂利亚的领土大致是由现在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莱昂、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和马德里这几个自治区组成。 卡斯蒂利亚文化是西班牙的主体文化。由于它对西班牙各地文化的兼容并蓄,反而显得自己的特点不明显。卡斯蒂利亚的语言逐渐成为西班牙的首要语言,它被称为 Castellano(卡斯蒂利亚语),也就是現今所稱的西班牙语。.

新!!: 肯特的瓊安和卡斯蒂利亚 · 查看更多 »

坎特伯雷大主教

坎特伯里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又称为坎特伯里圣座(the holy See of Canterbury),繼承了聖奧古斯丁的使徒統系,為全英格蘭主教長(The Primate of All England)。他是英格蘭聖公會的領袖,坎特伯里教省的都主教,也是坎特伯里教區的教區主教。他作为使徒聖奧古斯丁的继承人的事實,令其成为普世圣公宗中的精神领袖。 坎特伯里大主教的兩個主教座位坐落於英國肯特郡的坎特伯里座堂。.

新!!: 肯特的瓊安和坎特伯雷大主教 · 查看更多 »

威克里夫

#重定向 约翰·威克里夫.

新!!: 肯特的瓊安和威克里夫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王妃

威爾士王妃(Princess of Wales)是給英國威爾士親王之妻的名銜。因為許多威爾士親王在登上王位、或逝世之前都沒有結婚,因此實際上只有九位威爾士王妃。 *:那可能是非正式行禮的婚姻 ^:不使用此名銜,頭銜常使用康瓦爾公爵夫人 (英文:Duchess of Cornwall) ,於蘇格蘭則使用羅撒西公爵夫人(英文:The Duchess of Rothesay)。.

新!!: 肯特的瓊安和威爾士王妃 · 查看更多 »

安妮·內維爾

安妮‧內維爾(英语:Anne Neville,),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的王后。 她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內維爾(Richard Neville)與妻子安妮·比徹姆(Anne Beauchamp)的幼女,於沃里克城堡(Warwick Castle)出生。由於沃里克伯爵並無子嗣,她與其姊伊莎貝爾·內維爾(Isabel Neville)被視為沃里克伯爵的繼任者。年幼時居於米德勒姆城堡,並認識了當時寄居城堡、愛德華四世的幼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 安妮·內維爾十四歲時,沃里克伯爵因伍德維爾家族的崛起,與愛德華四世反目成仇,轉而支持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六世奪回王位。當時伊莎貝爾·內維爾已與愛德華四世的二弟、克拉倫斯公爵喬治成婚。為了鞏固雙方聯盟,安妮·內維爾被許配予亨利六世與安茹的瑪格麗特的獨子、威斯敏斯特的愛德華。他們在1470年12月13日於法國成婚。 沃里克伯爵雖然成功使亨利六世復位,卻在巴内特戰役被約克家族殺害。其後安茹的瑪格麗特與威斯敏斯特的愛德華夫婦等人回到英格蘭,與約克家族在蒂克斯伯里展開激戰,威斯敏斯特的愛德華戰死。為了佔據沃里克的所有財產,克拉倫斯把安妮·內維爾帶至倫敦家中,喬裝成廚房女傭以掩人耳目。 格洛斯特對沃里克的財產虎視眈眈,於是從克拉倫斯家中救走安妮·內維爾。兩人於1472年成婚,婚後二人定居米德勒姆城堡,育有一子,取名愛德華。 1483年,格洛斯特以愛德華四世與王后婚姻無效、克拉伦斯因叛国被处死為由,剝奪愛德華四世的子女(如爱德华五世、约克公爵理查、约克的伊丽莎白等)和克拉伦斯的子女的繼承權,自立為王,是為理查三世,安妮·內維爾被立為王后,獨子愛德華則為威爾士亲王。 威爾士亲王愛德華於1484年4月在米德勒姆城堡病逝,安妮‧內維爾承受喪子之痛,亦於翌年病故,死後葬於西敏寺。她生前曾劝理查三世立克拉伦斯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外甥沃里克伯爵爱德华为王储,但她去世后,理查三世即废除了沃里克的王储身份。 N Category:約克王朝.

新!!: 肯特的瓊安和安妮·內維爾 · 查看更多 »

佩德羅一世 (卡斯蒂利亞)

佩德羅一世(Pedro I de Castilla,又名el Cruel (殘酷者)或 el Justiciero(司法者),),卡斯蒂利亞王國國王(1350年-1369年)。他是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一世與其妻子葡萄牙的瑪麗亞所生的唯一兒子。他是最後一位出自勃艮第家族主系的統治者。 1350年,阿方索十一世逝世,佩德羅以十六歲之齡登基,他隨即發現自己受到他的母親和其寵臣控制。佩德羅本與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的女兒瓊結婚,但是當新娘來卡斯蒂利亞途中染上鼠疫死亡。 起初他受制於母親,但是受到大臣阿爾伯克基的鼓勵而解放自己,並在1353年秘密娶了瑪麗亞·德·帕迪拉。1353夏天,佩德羅幾乎被他的母親和貴族們強迫娶波旁公爵皮埃爾一世之女的布朗歇,但是佩德羅立即拋棄了她。這次婚姻必需要佩德羅否認他已經娶了瑪麗亞,但他倆的關係依然繼續,她為佩德羅生了四個孩子。佩德羅也以相同的婚姻形式與卡斯特羅家族的女子結婚,這女子為他生了一個兒子,然後佩德羅便拋棄了她。這時佩德羅實際上在軟禁,迫使他努力地離開托羅,但仍在塞哥維亞被監視。 布朗歇在1361年死在梅迪尼亞西多尼婭。傳說是佩德羅謀殺了她。其中一個版本的故事說她是被毒死的,另外一個是她被弩射死的。.

新!!: 肯特的瓊安和佩德羅一世 (卡斯蒂利亞) · 查看更多 »

克勉六世

#重定向 克雷芒六世.

新!!: 肯特的瓊安和克勉六世 · 查看更多 »

理查二世 (英格兰)

查二世(Richard II,),1377年登基成為英格蘭國王,1399年被廢。 理查二世出生于波尔多,是黑太子爱德华最小的儿子。其父及兄長昂古萊姆的愛德華先後早於祖父愛德華三世逝世,所以愛德華三世於1377年逝世後,年僅10歲的理查便继承英格蘭國王王位。.

新!!: 肯特的瓊安和理查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约翰·霍兰德

约翰·亨利·霍兰德(John Henry Holland,),美国科学家,复杂理论和非线性科学的先驱,遗传算法之父。主要研究领域为复杂自适应系统、认知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等。 195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后获得密歇根大学博士,并长期任教于该校。现为心理学和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他还是圣达菲研究所的理事和科学委员会成员。.

新!!: 肯特的瓊安和约翰·霍兰德 · 查看更多 »

罗杰·莫蒂默,第一代马奇伯爵

罗杰·莫蒂默,第一代马奇伯爵(Roger Mortimer,1st earl of March约)英格兰贵族,第一代马奇伯爵(1328年起)和第八代威格莫尔男爵(1304年起)。在爱德华三世成年前,他曾是英格兰的真正统治者。 罗杰·莫蒂默为第七代威格莫尔男爵埃德蒙·莫蒂默之子,其家族系诺曼人的后裔。有许多年,他都是昏庸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忠实追随者。1316年至1321年,他代表爱德华二世在爱尔兰与入侵的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之弟爱德华·布鲁斯作战。此时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关系正处于最紧张的时期。但是1321年被从爱尔兰召回后,莫蒂默很快便与反对国王的宠臣德斯彭瑟父子的贵族们打成一片。贵族们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叛乱,结果给他们自己带来了灾难。莫蒂默于1322年向国王投降,随即被监禁于伦敦塔。他在两年后成功逃到了法国,在那里与其他一些流亡贵族继续策划反对爱德华二世。1325年,莫蒂默在巴黎与前来为女儿订婚的爱德华二世之妻法兰西的伊莎贝拉相遇。他使深深厌恶爱德华二世的断袖之癖的伊莎贝拉为之神魂颠倒,很快成为他的情妇。两人设计了推翻爱德华二世的阴谋。1326年,莫蒂默与伊莎贝拉率领一支小规模的队伍在英格兰登陆。很快有大批痛恨国王的贵族和平民百姓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叛乱者迅速推翻了爱德华二世,并大约在1327年将其杀害。 罗杰莫蒂默于1328年获得了马奇伯爵的头衔和大量封地,其中很多是被没收的国王支持者的土地。他还获得了一系列利于搜刮的大小职务。在爱德华二世年幼的儿子爱德华三世被推上王位后,莫蒂默作为王后的宠臣实际上垄断了政治权力。尽管有一个摄政委员会被设立,但莫蒂默的影响是压倒性的。 1330年爱德华三世决心掌握真正的国家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国王。莫蒂默被爱德华的军队围困在诺丁汉城堡中,很快被逮捕。一个由爱德华三世召集的新国会宣判莫蒂默犯有叛国罪。莫蒂默于1330年被绞死并分尸,其财产全部落入爱德华三世个人之手。 1348年,爱德华三世复立莫蒂默的孙子为马奇伯爵并归还了财产。 Category:马奇伯爵 M.

新!!: 肯特的瓊安和罗杰·莫蒂默,第一代马奇伯爵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三世 (英格兰)

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新!!: 肯特的瓊安和爱德华三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一世 (英格兰)

#重定向 爱德华一世.

新!!: 肯特的瓊安和爱德华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二世 (英格兰)

愛德華二世(Edward II,),英格蘭國王(1307年—1327年在位),金雀花王朝成员。他的一生皆为其宠信的弄臣和叛乱的贵族所主宰,以致最后悲惨地死去。葬于格洛斯特大教堂。.

新!!: 肯特的瓊安和爱德华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聯合王國歷史

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縮寫:UK,全名: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歷史,其發展以英格蘭王國為核心,逐次併入威爾斯公國、蘇格蘭王國和愛爾蘭王國。目前聯合王國的領土包含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 1535年,英格蘭王國以《聯合法案公章》合併威爾斯公國,再以《1707年聯合法案》合併蘇格蘭王國成為大不列顛王國,再以《1800年聯合法案》合併愛爾蘭王國成為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今為愛爾蘭共和國)脫離聯合王國,但北愛爾蘭留下。1927年,英國國名正式改為今日的名稱(愛爾蘭字樣改為北愛爾蘭)。.

新!!: 肯特的瓊安和聯合王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西敏

西--敏或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傳統音意合譯「西--敏寺」,可以指:.

新!!: 肯特的瓊安和西敏 · 查看更多 »

黑太子爱德华

爱德华(黑王子)(Edward the Black Prince,),英格兰君主爱德华三世與埃诺的菲利帕()之長子,英格兰统帅,英法百年戰爭初期的主要領袖之一。.

新!!: 肯特的瓊安和黑太子爱德华 · 查看更多 »

鼠疫

疫(Plague)是一種存在於囓齒類與跳蚤的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並藉跳蚤傳染給各種動物及人類,其最初反應為跳蚤咬傷部位臨近的淋巴腺發炎,這就是腺鼠疫,經常發生於鼠蹊部,少發生於腋下或頸部,受感染的淋巴腺發炎、紅腫、壓痛且可能流膿,通常會有發燒現象。.

新!!: 肯特的瓊安和鼠疫 · 查看更多 »

阿基坦公爵

阿基坦公爵(Duc d'Aquitània,法语:Duc d'Aquitaine)是古代阿基坦地区的统治者(不要与现代阿基坦混淆),居于至高无上的法兰克、英格兰和后来的法国国王之下。 作为西哥特王国(418-721)的继承国,奥克西塔尼亚(阿基坦)和隆格多克(图卢兹)继承了西哥特法律和罗马法,罗马法允许妇女在20世纪之前享有比同时代人更多的权利。特别是在“自由裁判会”第642/643号编纂并在653年被“再起义法”扩大之后,妇女可以继承土地和所有权,独立于丈夫或男性关系进行管理,如果没有继承人, 代表自己,从14岁起在法庭上见证,20岁以后安排自己的婚姻。Klapisch-Zuber, Christiane; A History of Women: Book II Silences of the Middle Age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and.

新!!: 肯特的瓊安和阿基坦公爵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肯特的瓊安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肯特伯爵

肯特伯爵(Earl of Kent)是英格兰的一个贵族称号,曾封给几个不同的家族。它也曾是联合王国的一个贵族爵位。.

新!!: 肯特的瓊安和肯特伯爵 · 查看更多 »

金雀花王朝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在法国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王室家族是一个源於法国安茹的貴族,从12世纪起统治英格兰,首任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二世。除家族原有世袭领地安茹伯国(1060年–1203年),该朝曾統治過诺曼底公国(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兰王国(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国(1153年–1453年),一度拥有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广大统治版图,后世称此时期的英格兰王国为“安茹帝国”。金雀花王朝的正式君王有八位,统治着1154年–1399年的英格兰。1399年理查二世逝世后的英格兰由该朝的两分支系——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先后统治,而这两家族因为王位争夺而爆发了15世纪后半叶的玫瑰战争。 金雀花王朝期间,英国文化艺术逐渐成形,最能表现中世纪文学精神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便处于这个时代。哥特式建筑在这时期盛行,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约克大教堂正是根据该建筑形式重修的。政治、社会形态也在发展,如宪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宪章》便是约翰王签署的,英格兰议会、模范议会源于该朝。而较专门的教育机构也建立起来了,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而金雀花王朝时期政治气候多变,此间的“百年战争”便是一次代表性历史事件。.

新!!: 肯特的瓊安和金雀花王朝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新!!: 肯特的瓊安和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的伊莎贝拉

法兰西的伊莎贝拉 (英文名:Isabella of France,),英格兰爱德华二世的王后,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法国卡佩王朝腓力四世的女儿,查理四世的妹妹。.

新!!: 肯特的瓊安和法兰西的伊莎贝拉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肯特的瓊安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肯特的瓊安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肯特的琼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