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 关系: 上壘率,美國職棒大聯盟,美國職棒大聯盟金手套獎,長打率,打擊率。
- 1980年建立的奖项
上壘率
上壘率,棒球最重要的數據之一。而其計算公式為: 上壘率代表一個球員能夠上壘的能力。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四壞球和觸身球,統稱為"保送"。上壘率和打擊率的最大差別就在於保送,而保送多寡和球員的選球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美國職棒大聯盟
#重定向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
美國職棒大聯盟金手套獎
美國職棒大聯盟金手套獎(The Rawlings Gold Glove Award,簡稱Gold Glove)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年度個人獎項之一,用來表揚每個聯盟各個位置防守表現傑出的球員。負責投票的是(各聯盟)各隊的總教練與教練。所以每年總共會頒發18個金手套獎(美聯、國聯各9個位置)。 在1957年的時候,一家生產棒球手套的公司「Rawlings」想出了這個獎勵每個位置防守表現的主意。並製作了一個外型類似自家品牌棒球手套的獎座,表面覆上一層磨光的金屬,並嵌在胡桃木製成的底座上。而金手套獎就這麼誕生了。 1957年第一次選拔的時候,是兩個聯盟共同選出9個球員,次年才分開選拔。一開始三個外野手是分開選的,1961年以後就不分位置只選三個外野手。長久以來許多球評認為應該要將外野獎項分開,因為外野的這三個防守位置事實上是不大能互換的。例如中外野手的防守範圍較大、左外野手要傳球回三壘比右外野手容易等等。 獲得最多次金手套獎的為18次的投手葛瑞格·麥達克斯,其次有兩位:三壘手布魯克斯·羅賓遜與投手Jim Kaat,都是16次。 唯一以內野手和外野手身份拿過金手套獎的是戴林·厄斯泰 ,分別是2000年與2002年的外野手,以及2004年的一壘手,而且都是在洛杉磯安那罕天使。 大多數的職業棒球聯盟都有設立金手套獎,例如:中華職棒、日本職棒、韓國職棒等等。 在1980年的時候,一家專為大聯盟生產球棒的製造商「Hillerich & Bradsby」(生產「Louisville Slugger」球棒的公司),也開始為獎勵每個位置球員的進攻表現設立銀棒獎。 還有一個容易跟金手套獎產生混淆的是美國業餘拳擊的年度賽事「Golden Gloves」。.
長打率
長打率(英文:Slugging Percentage)為一般衡量長打能力的數字。字面上的解釋應該是「出現長打的機率」,但事實上,更深層的意義是「每一次打擊可以貢獻幾個壘包」。 長打率.
打擊率
打擊率是棒球運動中,評量打者(擊球員)成績的重要指標,其計算方式為選手擊出的安打數除以打數。一般而言,職棒選手的打擊率在.280以上,被認為是一個稱職的打者,.300以上是一個優秀的打者,而打擊率.400以上,則被認為是一名偉大的打者。由於打擊率頗能反映出打擊者的打擊能力,在不論短期賽或長期職棒賽,都把該隊打擊率最高的球員視作打擊王,並設獎項鼓勵。近年來棒球統計不斷發展,打擊率在評量打者優劣的指標上的重要性已經下降不少。 AVG.
另见
1980年建立的奖项
- 中正勳章
- 丹尼·海因曼天文物理學獎
- 伊戈爾·西科爾斯基人力直升機比賽
- 克拉福德奖
- 吉尼獎
- 國聯歷年一壘手銀棒獎得主
- 國聯歷年三壘手銀棒獎得主
- 國聯歷年二壘手銀棒獎得主
- 國聯歷年外野手銀棒獎得主
- 國聯歷年投手銀棒獎得主
- 國聯歷年捕手銀棒獎得主
- 國聯歷年游擊手銀棒獎得主
- 日本SF大獎
- 日本年度風雲車
- 横滨电影节
-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
-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
- 美國職棒大聯盟銀棒獎
- 美聯歷年指定打擊銀棒獎得主
- 萬尼瓦爾·布希獎
- 行政院文化獎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平奖
亦称为 銀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