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羅若翰神父街

指数 羅若翰神父街

羅若翰神父街(葡萄牙文名稱:Rua do Padre João Clímaco)是一條位於澳門半島聖安多尼堂區北部的街道,它的西南端在高士德大馬路近群隊街交界處,沿途與罅些喇提督市北街、雅廉訪大馬路及連勝台相交,東北端在美副將大馬路。全長約265米,闊約10米。街道名稱是以天主教聖人若翰·克利馬古來命名。這條街道由高士德大馬路至罅些喇提督市北街的一段,在澳門坊間有桃花崗之稱。.

10 关系: 天主教中國人名修院圣人嘉諾撒聖心中學美副將大馬路聖安多尼堂區高士德大馬路葡萄牙語澳門半島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羅若翰神父街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中國人名

中国人名指中国人使用的姓名,而现今多指汉族人名。中国人的名字,漢族人除姓氏以外一般習慣用两个字或一个字。上古至西漢時期一个字的名字及两个字的名字相約,西漢末年至魏晉期間主要以一个字的名字为主,南北朝一直到现代,则多以两个字的名字为主。其他民族采用音譯的話則用多個至十個不等,也有另取漢式姓名的。 中國公安部对全国姓名进行统计,发现中国人最长的姓名达到了15个字。中国人姓名字数在10字以上者有近千人,百分之九十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10字姓名者达594人,11字姓名者达272人,12字姓名者有94人,13字姓名者和14字姓名者分别为33人和5人。.

新!!: 羅若翰神父街和中國人名 · 查看更多 »

修院

#重定向 修道院.

新!!: 羅若翰神父街和修院 · 查看更多 »

圣人

聖人,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在中国,古代聖明的君主帝王,及後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詣高深者,稱聖人。圣人的介定經常出現在诸子百家书籍。 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聖人,但也有聖人直接被大众尊奉为聖人,比方一些宗教創始人或神職人員。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會、聖公宗、東正教會)、印度教、佛教(猶如藏傳佛教活佛和南傳佛教的羅漢)、伊斯兰教、古巴的桑特里亚教中都有聖人。一些新纪元运动的人也将聖人的概念结合入他们的信仰。 如果沒有被宗教封聖的被公眾認可的人物,或者從當事人所不信仰的其他宗教的角度界定,可能會被稱為偉人或英雄。.

新!!: 羅若翰神父街和圣人 · 查看更多 »

嘉諾撒聖心中學

嘉諾撒聖心中學於1930年代創辦,是由天主教嘉諾撒仁愛女修會開辦的澳門學校,它是澳門一所傳統名校,採用英國Alevel學制。.

新!!: 羅若翰神父街和嘉諾撒聖心中學 · 查看更多 »

美副將大馬路

美副將大馬路(葡萄牙文:Avenida do Coronel Mesquita),舊稱望廈大馬路(Avenida de Mong Há),是澳門其中一條以葡萄牙軍人美士基打來命名的街道,位於澳門半島中部稍北,也是花地瑪堂區與望德堂區和聖安多尼堂區的分界線。它的東南端由鮑思高圓形地起,西北端在罅些喇提督大馬路連接白朗古將軍大馬路;全長約900米,闊約15米。.

新!!: 羅若翰神父街和美副將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聖安多尼堂區

聖安多尼堂區(又稱為花王堂區,葡語:Freguesia de Santo António)位於澳門半島的西部。本堂區是全澳門人口密度最高的一個(約為每平方公里94,700人)。.

新!!: 羅若翰神父街和聖安多尼堂區 · 查看更多 »

高士德大馬路

士德大馬路(Avenida de Horta e Costa,前稱柯高大馬路),位於澳門半島中北部,東南端由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起,西北端至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止,長795米。為東西主要通道。.

新!!: 羅若翰神父街和高士德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葡语:Português,簡稱:葡語),是羅曼語族的一種語言。葡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語言,使用地區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東帝汶和澳门,共計九個國家或地區。超過兩億人口以葡萄牙语为母語。 由於葡萄牙從15世紀和16世紀開始向外進行殖民擴張,建立了包括美洲的巴西、亞洲的澳門的殖民統治,葡萄牙語也成為某些地區最常用的第二外語,如西印度的達曼-第烏聯邦區,以及馬來西亞的马六甲州。 最古早的葡萄牙語,源於中世紀的加里西亞王國所使用的一支通俗拉丁語變體。今日的母語人口約為2.1億左右,若包含第二語言使用者則約為2.4億人,通常被列為母語人口世界第6或第7多的語言。葡萄牙語使用區域佔地相當廣泛,同時主要因為巴西眾多的人口,葡萄牙語也是南半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和拉丁美洲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語言。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曾把葡萄牙语称作“甜蜜的语言”,巴西诗人奥拉沃·比拉克则把葡萄牙语比作“última flor do Lácio, inculta e bela”,意即“拉齐奥最后一朵绚烂的野花”。 葡語界目前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曾說:「世上沒有葡萄牙語這種語言,而是有很多語言使用葡語。.

新!!: 羅若翰神父街和葡萄牙語 · 查看更多 »

澳門半島

澳門半島(Península de Macau)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是澳門居民的主要聚居地,也是澳門最早開發的地區,有超過四百年的歷史。位於澳門半島的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新!!: 羅若翰神父街和澳門半島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桃花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