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罗恩格林

指数 罗恩格林

《罗恩格林》(Lohengrin)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作的一部三幕浪漫歌剧,脚本由作曲家本人编写。虽然剧中有历史成分(10世纪前叶的布拉班特),但其性质属于童话歌剧。歌剧灵感来源于中世纪沃尔夫拉姆·冯埃森巴赫的诗篇《提特雷尔》和《帕西法尔》(德文为Parzifal,其拼法有别于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Parsifal))。瓦格纳在其遗作《帕西法尔》中再次采用了这两个诗篇中的故事。 歌剧于1850年8月28日在魏玛的大公爵宫廷剧院首演,由李斯特指挥。当时瓦格纳因为参加了1849年德累斯顿革命而被政府通缉,在瑞士逃亡。作曲家本人直到1861年5月15日才在维也纳第一次听到《罗恩格林》全剧的演出。.

目录

  1. 21 关系: A大調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世纪布拉班特帕西法尔亨利一世 (德意志)作曲家德国圣杯匈牙利前奏曲C大調理查德·瓦格纳維也納美因茲結婚進行曲瑞士魏玛路德维希二世 (巴伐利亚)李斯特新天鹅堡

  2. 德語歌劇
  3. 瓦格纳歌剧

A大調

A大調是一個基於A音的大調,由A、B、C♯、D、E、F♯、G♯和A組成,調號有三個升號。相對小調是升f小調,並行小調是a小調。 Category:調.

查看 罗恩格林和A大調

尼伯龙根的指环

《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本意为尼伯龙人的指环,是一個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由華格納作曲及編劇,整個於1848年開始創作,至1874年完成,歷時共26年。創作靈感來自北歐神話《威爾森格英雄傳》及日爾曼敘事長詩《尼貝龍根之歌》內的故事及人物,特別是冰島家族傳說 (Icelanders' sagas,冰島歷史英雄故事散文)。 《尼伯龙根的指环》由四部歌劇組成,亦被瓦格納稱為“舞台节庆典三日剧及前夕”,包括:.

查看 罗恩格林和尼伯龙根的指环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查看 罗恩格林和中世纪

布拉班特

布拉班特(Brabant),又译作布拉邦特,一般指现在相当于荷兰和比利时的一个欧洲中世纪公国布拉班特公国,也可以指:.

查看 罗恩格林和布拉班特

帕西法尔

《帕西法尔》是德國作曲家理察·華格納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作品,也是該作品裡男主角的名字。帕西法爾的故事情節與中世紀的聖盃傳說密不可分。這部歌劇充滿了基督教的儀式情節與傳說,其劇本的重要主題接近普世皆然的價值“慈悲”、“同理心”、願意向善卻受到惡轄制的心靈拉扯。 華格纳創作這部歌劇所參考的素材,最主要來自艾申巴哈的沃夫朗(Wolfram von Eschenbach)這位中世紀德語詩人的傳奇作品,敘述男主角帕西法爾通過考驗成為“純全的騎士”的過程。華格纳的歌劇則將帕西法爾的傳說,改寫成一個人通過考驗成聖的過程。.

查看 罗恩格林和帕西法尔

亨利一世 (德意志)

亨利一世(捕鸟者)(Heinrich I der Vogler,约876年-936年7月2日),东法兰克国王(919年—936年在位),萨克森王朝创立者。原为萨克森公爵(912年起),传其得知当选公爵时正在捕鸟,故得外号捕鸟者。亨利在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一世做东法兰克国王时经常发动叛乱。915年,亨利曾击败康拉德一世。然而康拉德一世却宽容地推荐亨利为王位继承者。作为妥协,亨利一世在成为国王後允许康拉德的弟弟、法兰克尼亚公爵埃贝哈德完全自治,以换取他不对王位做任何要求。 亨利一世在加冕时拒绝举行涂油礼或诸如此类的任何宗教仪式。因而在宗教意义上,亨利不是一位合法的国王。所以亨利一世的另一个外号叫“无柄之剑”。 亨利一世当政时期的特点是,一些部落公国的势力上升,它们以承认亨利一世为条件获得了种种特权,尤其是巴伐利亚和士瓦本公国。亨利一世主要依靠自己的领地进行统治。为抵御马扎尔人的入侵,亨利在萨克森东部兴建了许多城堡,组建骑兵。但亨利一世与匈牙利人的战斗并非总能取得胜利,就在924年他还不得不向匈牙利人求和并缴纳贡金。925年,亨利把洛林并入东法兰克王国。 亨利一世为最早侵袭斯拉夫人的日耳曼君主。他于928年渡过易北河,攻占了斯拉夫人的要塞勃兰尼贝尔。此地后来发展为勃兰登堡。 933年,亨利一世在图林根的里阿德附近击败了匈牙利人,打破了匈牙利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并暂时阻止了他们对德意志的侵袭。.

查看 罗恩格林和亨利一世 (德意志)

作曲家

作曲家是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分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等,已經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 歷史上有許多創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等等,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類型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歌唱者發聲,音響效果等。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這些都是作曲家面臨的挑戰。.

查看 罗恩格林和作曲家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罗恩格林和德国

圣杯

聖杯(Holy Grail,或譯「聖盃」)是在公元33年,犹太历尼散月十四日,也就是耶穌受難前的逾越节晚餐上,耶稣遣走加略人犹大后吩咐11个门徒喝下里面象征他的血的红葡萄酒,藉此创立了受难纪念仪式。 后来很多传说相信这个杯子具有某种神奇的能力,如果能找到这个圣杯而喝下其盛过的水就将返老还童、死而复生并且获得永生,这个传说广泛延续到很多文学、影视、游戏等作品中,比如亚瑟王传奇中,就有人说他终其一生的最大目标就是找到这个圣杯。華格納的歌劇如《帕西法爾》、《羅恩格林》,也都是以聖杯騎士的故事為題材。相传彼世安温的魔法炉是圣杯的前身。 目前在歐洲大約有200個古酒杯被認定可能是聖杯,著名的有瓦倫西亞聖杯(Valencia Chalice)、熱那亞聖杯(Genoa Chalice)等。.

查看 罗恩格林和圣杯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查看 罗恩格林和匈牙利

前奏曲

前奏曲(Prélude)是一种短乐曲。前奏曲以前只是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在演奏之前一般演奏家要即兴演奏一小段,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前奏曲也用于歌剧以代替序曲,曲式自由,一般取材于剧中的音乐,在正场前使用。17世纪时出版商在出版乐谱以前会印发前奏曲作为广告。 序曲與前奏曲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前奏曲可放在各幕之前,但序曲只能放在第一幕之前,這是因為序曲是代表整部戲劇、歌劇或芭蕾的劇情,而前奏曲一般只代表各幕的劇情。此外,序曲一般會先完整演奏結束,之後才正式進入第一幕;而前奏曲則是在樂曲快結束時,布幕便開始緩緩升起,直接把觀眾情緒導入該幕的劇情內,所以前奏曲也常常直接銜接該幕的第一首曲子,而並無明顯結束的樂句。 在巴洛克音乐时代,前奏曲也经常作为赋格曲的前奏,巴赫就曾为所有12个大调和12个小调写过前奏曲和赋格曲的组合,總稱《平均律鍵盤曲集》。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写的《24首钢琴前奏曲》就有了自己独立的性质,具有浪漫与幻想的风格。李斯特·費倫茨写过一部《前奏曲》,但并不是真正的前奏曲,而是一首独立的交响诗,取材于一首诗,原意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向死亡的前奏,可是李斯特的作品却不悲观,充满对人生的赞美和肯定。德彪西也写过独立的前奏曲。蕭斯塔科维奇也写过钢琴曲《24首前奏曲》(也是和赋格曲的组合)。.

查看 罗恩格林和前奏曲

C大調

C大調是一個於C音開始的音樂的大調,組成的音有C、D、E、F、G、A、B及C。C大調是一個沒有升號和降號的調。 它的關係小調是A小調,同名小調是C小調。C大調是音樂中最普通的調號,移調樂器在演奏本身樂器的調性都是以C大調作為它們的記譜。例如,一支降B大調單簧管演奏的樂譜是降B大調,記譜則是C大調。鋼琴上的白鍵都是C大調的音。很多在古典時代寫的樂曲都是以C大調為主調,。舒伯特有兩首交響樂屬於C大調,第一首是"Little C major"、第二首是"the great C major"。 法國的作曲家像夏邦提耶和拉摩都認為C大調是一個為快樂音樂而設的調,但白遼士在1856年說C大調"嚴肅但沉悶"。威廉士聽過西貝柳斯的7號交響曲後留下很深的印象,並表示只有西貝柳斯才能使到C大調這麼清新。最著名的現代C大調作品有賴利的In C。.

查看 罗恩格林和C大調

理查德·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劇作家,以其歌劇聞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於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還自己編寫歌劇劇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開始是延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瓦格纳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查德·瓦格纳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瓦格纳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劇院,也就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其中有許多新穎的設計,此歌劇院是為了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而興建,《帕西法爾》也是在這裡首演。後來的拜羅伊特音樂節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樂劇。在瓦格纳建造歌劇院時,他對於音樂及戲劇的想法又改變了,他也將一些傳統形式引入他最後幾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後幾年生命中,充斥著政治流亡者、動盪的愛情以及貧窮。他在音樂、戲劇及政治上的爭議作品在最近數十年來得到許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詞句。他的概念在許多二十世紀的藝術中可以看出踪跡,其影響包括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查看 罗恩格林和理查德·瓦格纳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查看 罗恩格林和維也納

美因茲

#重定向 美因茨.

查看 罗恩格林和美因茲

結婚進行曲

結婚進行曲為在婚禮進行時所演奏的音樂,通常在新郎、新娘進場及要離場時演奏。.

查看 罗恩格林和結婚進行曲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查看 罗恩格林和瑞士

魏玛

魏玛(Weimar)位于德国中部的联邦州图林根,埃特斯山的山脚,伊尔姆河的河畔。德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和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正是在这里诞生。这里是现代设计——包豪斯的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虽然它仅有6万人口,但却是一座风景优美、古色古香充满着文化气息的都市。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在宫殿博物馆和市立博物馆里有很多国家收藏的艺术品。在德国的国家大剧院前面有著名雕刻家恩斯特·里彻尔所创作的歌德和席勒纪念雕像。1998年,“古典魏玛”(Classical Weimar)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罗恩格林和魏玛

路德维希二世 (巴伐利亚)

路德维希二世(德语:Ludwig Otto Friedrich Wilhelm,)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巴伐利亚国王(1864年—1886年在位)。路德維希二世,在巴伐利亞的歷史中一直被認為是最狂熱的城堡修建者,特別由於他對新天鵝堡的修建,在民間被稱為「童話國王」。.

查看 罗恩格林和路德维希二世 (巴伐利亚)

李斯特

李斯特是欧美常用姓名用词。著名人物有:.

查看 罗恩格林和李斯特

新天鹅堡

新天鹅堡(Schloß Neuschwanstein, )全名新天鵝石城堡,是19世紀晚期的建築,位于今天的德國巴伐利亞西南方,鄰近年代較早的高天鹅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稱舊天鵝堡),距離菲森鎮約4公里,离德國與奧地利邊界不遠。 這座城堡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宮之一。共有360個房間,其中只有14個房間依照設計完工,其他的346個房間則因為國王在1886年逝世而未完成,在他死后的七个星期,城堡向公众付费开放。是德國境內受拍照最多的建築物。也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查看 罗恩格林和新天鹅堡

另见

德語歌劇

瓦格纳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