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维陶塔斯

指数 维陶塔斯

维陶塔斯(或称为维托夫特;立陶宛语:;约1350年-1430年10月27日),常被称为“大帝”,为中世纪立陶宛最有名的统治者之一。他的头衔为Didysis Kunigaikštis,享有与国王同等的权利,为他的疆土内的最高统治者,也是龙骑士团成员。 维陶塔斯为主要包括立陶宛人和卢森尼亚人的立陶宛大公国统治者(1401年-1430年)。他也是赫罗德那亲王(1370年-1382年)和卢茨克亲王和假定的胡斯徒之王。在现在的立陶宛,维陶塔斯作为民族英雄受到人民的崇敬,并在20世纪早期作为国家复兴的象征。维陶塔斯(Vytautas)是一个很流行的立陶宛男子名字。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在间战期,独立的立陶宛共和国树立起了很多歌颂他功绩的纪念碑。.

49 关系: 基督徒博義九世卢森尼亚人卢森尼亚语可汗君主大帝大英百科全书天主教宝剑骑士团尼曼河丹尼爾·哈爾克东正教帖木儿德语分娩克莱佩达克里米亚立陶宛立陶宛大公国立陶宛人立陶宛统治者列表立陶宛语索恩休战 (1411年)维尔纽斯瓦西里一世瓦西里二世異教特拉凱莫斯科大公国鞑靼萨莫吉希亚西吉斯蒙德 (神圣罗马帝国)马尔堡黑海金帐汗国雅德维加雅盖沃条顿骑士团格伦瓦德之战民族英雄波兰波兰立陶宛联邦波罗的海斯摩棱斯克施拉赤塔拉脫維亞普魯士普斯科夫

基督徒

基督徒(Christian)是對基督宗教信徒(教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和神的儿子及跟從其教導的人,現泛指基督宗教教會的成員,包括天主教信徒、正教會信徒、新教信徒、獨立教會信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部分信奉基督教但不加入任何基督教教派的信徒,亦可被稱或自稱為基督徒。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語境所稱的「基督徒」有時指新教信徒。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意思是“基督的人”。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與: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新!!: 维陶塔斯和基督徒 · 查看更多 »

博義九世

教宗博義九世(Bonifacius PP.,原名Piero Tomacelli,1356年—1404年10月1日)於1389年11月2日至1404年10月1日岀任羅馬教宗。1356年生於那不勒斯,在1404年10月1日死於罗马。他是大分裂发生后第二位驻罗马的教宗。在他前任時代法国王室有在亞維農扶植克勵七世為對立教宗。.

新!!: 维陶塔斯和博義九世 · 查看更多 »

卢森尼亚人

卢森尼亚人,与鲁塞尼亚人经常混同,是斯拉夫人的一支。以卢森尼亚语为母语。目前卢森尼亚人的数量大约有55,000人。他们大部分居住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等国。认为卢森尼亚人不属于东斯拉夫人,也认为卢森尼亚人只是乌克兰人的一支。大部分卢森尼亚人信奉东正教。但卢森尼亚(Rusynia)一词的词根却跟俄罗斯(Russia)一词的词根同出于罗斯(rus)一词,可见东斯拉夫民族间的历史渊源。 Category:欧洲民族.

新!!: 维陶塔斯和卢森尼亚人 · 查看更多 »

卢森尼亚语

卢森尼亚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在语言分类上最接近乌克兰语。卢森尼亚语使用者分布在乌克兰、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的伏伊伏丁那。因为使用者分布在多国,卢森尼亚语未有一个统一的拼字法,而根据了各自的方言来拼写。.

新!!: 维陶塔斯和卢森尼亚语 · 查看更多 »

可汗

可汗((叶音);古突厥語:𐰴𐰍𐰣 ;;z;高句麗語:皆,key)或大汗,又譯為可寒、合罕,通黑汗,統治者頭銜,為部落最高領袖或皇帝之意,廣泛使用於蒙古與中亞地區。古代北亚遊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最高政治首领皆称可汗或大汗。.

新!!: 维陶塔斯和可汗 · 查看更多 »

君主

君主是指從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挑選成員來任職的國家元首或政權領袖。其職位之傳承以直系血親世襲為主,也可採選舉或禪讓方式產生;其中實行世襲制度者若無直系血親之繼承人,一般多由其親屬中遴選血親較近者而繼承之。 採用君主統治方式的政體稱為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中多與共和制相對;而利用君主之權力進行統治的家族團體,則稱為王室/皇室。.

新!!: 维陶塔斯和君主 · 查看更多 »

大帝

大帝一詞起源有:.

新!!: 维陶塔斯和大帝 · 查看更多 »

大英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全書》(又称《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ædia Britannica),由私人機構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所出版的英語百科全書,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是英語世界俗稱的ABC百科全書之一。大英百科全書的條目是由大約100名全職編輯及超過4000名專家為受過教育的成年讀者所編寫而成。它被普遍認為是最有學術性的百科全書。 《大英百科全書》是現存仍然發行的最古老的英語百科全書。它在1768年至1771年間在英國爱丁堡首次面世,便馬上受到讀者歡迎,規模日漸龐大。平均13年左右出一个新版。1801年的第三版已經達到21冊。它日盛的地位使招募知名的貢獻者更容易。1875年至1889年間的第9版和1911年的第11版已經被認為是學術與文學風格的標誌性百科全書。自從第11版開始,《大英百科全書》的條目慢慢變得精簡以打進北美市場。1933年,《大英百科全書》是首部百科全書採納「連續性修訂」政策,即不斷再版並且定期更新條目。 Aside from providing an excellent summary of the Britannica's history and early spin-off products, this article also describes the life-cycle of a typical Britannica edition.

新!!: 维陶塔斯和大英百科全书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维陶塔斯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宝剑骑士团

宝剑利沃尼亚兄弟骑士团(Fratres militiæ Christi Livoniae,Schwertbrüderorden)是里加的阿尔伯特主教在1202年建立的一个军事修会。 1204年,教宗诺森三世批准了这一骑士团的建立。骑士团的成员包括德意志的 「战僧」。骑士团的其他名称为基督骑士,宝剑兄弟和利沃尼亚的基督义勇军。 在1236年在苏勒战役被萨莫吉希亚人击败后,幸存的骑士团成员被并入条顿骑士团,并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被称为利沃尼亚骑士团。.

新!!: 维陶塔斯和宝剑骑士团 · 查看更多 »

尼曼河

尼曼河(立陶宛语:Nemunas;俄罗斯语:Неман;白俄罗斯语:Нёман;波兰语:Niemen;德语:Memel)发源于白俄罗斯的山区(在明斯克的西南部),流经白俄罗斯、立陶宛和俄罗斯,河长937公里,最后于克莱佩达注入波罗的海。 在俄语中,“德国人”为немец,即“日耳曼人”,因为在中世纪,德国人曾经占领过这个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尼曼河代表德语分布地区的东部界限,例如在德国国歌歌词的第一段有这样的一句话,描述当时德意志民族的领土:...

新!!: 维陶塔斯和尼曼河 · 查看更多 »

丹尼爾·哈爾克

丹尼爾·查基·干沙利斯(Daniel Jarque González,)前西班牙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堅,生前效力西甲球會愛斯賓奴,出身自愛斯賓奴的青訓系統。2009年8月8日在意大利進行集訓期間,因心臟衰竭猝死,享年26歲。就在逝世的一個月前,他被任命成為愛斯賓奴的隊長; UEFA.com, August 8, 2009。.

新!!: 维陶塔斯和丹尼爾·哈爾克 · 查看更多 »

东正教

#重定向 正教會.

新!!: 维陶塔斯和东正教 · 查看更多 »

帖木儿

帖木兒(波斯-阿拉伯文:تیمور,拉丁转写:,突厥化蒙古人,或譯帖木耳,帖木兒汗國的創始可汗,為察合臺語「鐵」之意,),1362年,他與忽辛合作,在故鄉附近地區起事時,被打伤,從此跛腳,因此人称跛子帖木儿。因為他娶了東察合台汗國後王黑的儿火者的女儿为妻,所以又被稱為駙馬帖木儿。據說,他出身於蒙古巴魯剌思氏部落。打敗了西亞、南亞和中亞的其他國家,是帖木兒帝國的奠基人。他的孫子烏魯伯格在1411至1449年統治中亞,曾孫巴卑爾建立了莫卧儿帝国,此帝國在1526至1857年統治南亞,約有四個世紀的時間"Tīmūr Lang" entry from 。.

新!!: 维陶塔斯和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维陶塔斯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分娩

分娩(childbirth)也稱為生產,是指婦女懷孕之後,一個或多個胎兒離開母親子宮,開始在子宮外生活的過程,可能是經由陰道的陰道分娩,也可能是剖宫产。全世界在2015年時有1.35億人出生,其中有1500萬人是懷孕不到37週就出生,也有3%至12%是。已開發國家大部份的產婦是在醫院分娩,而開發中國家大部份的產婦是在的協助下,在家中分娩。 最常見的分娩方式是陰道分娩。陰道分娩的產程包括三個階段:宫颈管消失及、胎頭下降及嬰兒出生、以及第三產程的胎盤娩出。第一產程約十二到十九小時、第二產程約二十分鐘到二小時、第三產程約五至三十分鐘。第一產程一開始會有腹部或是背部的陣痛,約每十分鐘至三十分鐘一次,每次持續半分鐘。陣痛會越來越密集,強度也會越來越強。第二階段會有子宮的收縮,同時將胎兒娩出,在第三階段一般會建議 ,有許多方式可以減緩分娩時的疼痛,例如放鬆的技巧、及。 大部份的嬰兒分娩時是以頭部先露出產道的頭位姿勢出生,不過有4%會是腿部或是臂部先露出產道,稱為。在分娩過程產婦仍可以依喜好的方式飲食或是走動,但在第一產程或是在嬰兒頭部露出的階段,產婦不要刻意收缩肌肉,一般而言產婦也不需要灌肠。在分娩前常會進行會陰切開術,增大陰道的開口,但一般來說這個手術不是必需的。2012年有2300萬名嬰兒是以剖宫产(剖腹产)的方式出生。若是雙胞胎、或是臀位出生,會建議用剖宮產方式分娩。但剖宮產的產後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復原。 每年因為懷孕及分娩的併發症而死亡的孕产妇有五十萬人,有七百萬人有長期的嚴重後遺症,有五千萬人在分娩後健康有負面的影響,其中大部份是發生在開發中國家。分娩有關的併發症有難產、產後出血、子癇及产褥热。嬰兒的併發症有等。.

新!!: 维陶塔斯和分娩 · 查看更多 »

克莱佩达

克萊佩达(立陶宛语:Klaipėda;波兰语: Kłajpeda),舊德語名梅梅爾(德语:Memel),是立陶宛在波羅的海唯一的一個海港。它在2002年時擁有194,400個居民,(1989年時拥有202,900個居民)。今日的克萊佩達主要是一個渡船港口,連絡到瑞典、丹麥與德國。它的位置靠近尼曼河河口。 克萊佩達擁有如畫般美麗的建築景觀,與德國、英國和丹麥的建築景觀類似。立陶宛受歡迎的海邊休閒勝地是位在克萊佩達附近的內林加與帕蘭加。.

新!!: 维陶塔斯和克莱佩达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半岛(又译克里木半岛;Krymskiy poluostrov;Krymskyi nivostriv;Къырым ярымадасы, Qırım yarımadası),简称克里米亚,是黑海北岸的一个几乎完全被海包围的半岛。東部為刻赤半島,與大陸隔刻赤海峽相望。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主体部分之南和俄罗斯主体部分之西,人口约235万(2007年估計)。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包含几乎整个克里米亚半岛,行政上与位于半岛西南方的塞瓦斯托波爾直辖市分离。自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以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是乌克兰境内唯一的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后,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于2014年3月11日宣布联合塞瓦斯托波爾從烏克蘭獨立。首都是辛菲罗波尔,最大都市是塞瓦斯托波爾。 該自治共和國在俄軍支持下於2014年3月16日舉辦全區域性的歸屬公投,成立新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并正式宣布脱离乌克兰,准备加入俄罗斯联邦。3月17日,克里米亞公投最終結果公佈,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爾的投票率均超过八成,共约97%的選民支持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並加入俄羅斯,但烏克蘭政府、美國、歐盟以及大部分国家并不承認此公投。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一項與克里米亞有關接納克里米亞共和國加入俄罗斯並組建新的俄罗斯聯邦主體的條約草案,并于21日正式设立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包含整个克里米亚半岛。4月11日俄罗斯修订宪法,将克里米亚地区作为俄罗斯联邦主体写入条文。.

新!!: 维陶塔斯和克里米亚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 Lietuva; ),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國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zh-hans:加里宁格勒; zh-hant: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新!!: 维陶塔斯和立陶宛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大公国

立陶宛大公国(Magnus Ducatus Lituania,Lietuvos Didžioji Kunigaikštystė)是一个存在于12世纪T.

新!!: 维陶塔斯和立陶宛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人

立陶宛人是波羅的人的一支。立陶宛人是立陶宛的主體民族,居住在立陶宛的立陶宛人略微超過300萬。立陶宛人總數估計在400萬到500萬左右。除了立陶宛之外,在立陶宛的鄰國波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也有分布。并散居于世界各地。大部分立陶宛人信奉羅馬天主教。有人认为他们是北欧人种最早期类型。 Category:立陶宛.

新!!: 维陶塔斯和立陶宛人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统治者列表

没有描述。

新!!: 维陶塔斯和立陶宛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语

立陶宛语(lietuvių kalba)是立陶宛的官方语言以及欧盟的官方语言之一。在立陶宛大约有290万人以其为母语,而在海外约有二十万。立陶宛语是现存的两种波罗的语族之一(另一种是拉脱维亚语,与立陶宛语能部分相互理解)。波罗的语族隶属于印欧语系。立陶宛语常被认为是现存的印欧语言中最为保守的一种,保留了原始印欧语中很多在现今印欧语言中已经流失的特征。.

新!!: 维陶塔斯和立陶宛语 · 查看更多 »

索恩休战 (1411年)

#重定向 索恩和约_(1411年).

新!!: 维陶塔斯和索恩休战 (1411年) · 查看更多 »

维尔纽斯

维尔纽斯(Vilnius),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北緯54度41分、東經25度17分。2013年1月,该市人口为537,152人(整个维尔纽斯县的人口为806,308人)。其舊城在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維爾紐斯也是2009年的歐洲文化首都。.

新!!: 维陶塔斯和维尔纽斯 · 查看更多 »

瓦西里一世

西里一世·德米特里耶维奇(俄语:Василий I Дмитриевич,1371年~1425年2月)莫斯科大公(1389年~1425年在位)。 瓦西里一世是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长子,母亲为苏兹达尔大公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之女叶芙多基娅。他在继承莫斯科大公公位同时也继承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头衔(根据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决定)。 瓦西里一世在位时期,金帐汗国持续衰弱,使瓦西里一世就好像俄罗斯内定的君主一样;但立陶宛大公向东不断的扩张,却成为莫斯科大公国的最大问题。瓦西里一世小心地处理与这两国之间的关系:他用重金收买蒙古贵族和金帐汗,使他们同意把一些公国并入莫斯科;同时,又于1392年与立陶宛结盟,以防范蒙古人。但这个联盟是徒有虚名的,因为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企图兼并更多俄国土地。 瓦西里一世继续实行以莫斯科为中心、统一全俄罗斯的政策。1392年,他在金帐汗的同意下将下诺夫哥罗德和穆罗姆两公国兼并。1397年至1398年,瓦西里一世又兼并了别热茨克维尔赫、沃洛格达、乌斯丘格和科米人的土地。随着大公权力的加强,瓦西里一世推行了中央集权化的策略。他剥夺了大封建主的一些最重要的司法权力,而把它们转交给由大公本人任命的总督或州长。 由于莫斯科大公国力量的增长,与蒙古人的关系变得不再稳定。1391年和1395年中亚征服者帖木儿两次大败金帐汗国后,瓦西里一世一度停止了对金帐汗国的纳贡。但1408年新的蒙古领袖叶基盖(此人打败了原来的金帐汗脱脱迷失并实际控制了全部汗国领地,但从不曾自称汗)突袭了俄罗斯,焚毁了包括下诺夫哥罗德、戈罗杰茨、罗斯托夫在内的许多城市;瓦西里一世因此于1412年恢复了对汗国的纳贡。 1403年至1404年,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他已是瓦西里一世的岳父)向东出击,吞并了俄国城市维亚兹马和斯摩棱斯克。但瓦西里一世还是在临死前托付维托夫特保护他年仅10岁的儿子瓦西里二世。.

新!!: 维陶塔斯和瓦西里一世 · 查看更多 »

瓦西里二世

西里二世可以指:.

新!!: 维陶塔斯和瓦西里二世 · 查看更多 »

異教

教,指不同的教。 有兩種含義:.

新!!: 维陶塔斯和異教 · 查看更多 »

特拉凱

特拉凱(Trakai、Traķi、Troki)是立陶宛的城市,位於首都維爾紐斯以西28公里,由維爾紐斯縣負責管轄,海拔高度155米,面積11.52平方公里,是熱門的旅遊地點,2010年人口5,266。.

新!!: 维陶塔斯和特拉凱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大公国

莫斯科公國(Velikoe Knjažestvo Moskovskoe;),準確翻譯為莫斯科大親王國,是一個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世紀俄羅斯政權,於1283年至1547年存在。莫斯科公國作為一個政府,於俄羅斯的記錄,被很多西方資料認為起源於Muscovy。但是,這個名稱有時亦應用到沙皇俄国。 莫斯科公國最初的領土範圍是今天的俄國西北部,為一內陸國,但從蒙古帝國金帳汗國手中成功奪取大量領土以後,便宣稱為它的繼承者,其後亦宣稱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詡為「第三羅馬」。.

新!!: 维陶塔斯和莫斯科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鞑靼

鞑靼可能指:狭义是蒙古语族中一个部落的名称演化。即:塔塔尔部落。其强盛时期建立蒙古尼伦国,中国文献称“柔然”或“蠕蠕”国。后期移民至呼伦贝尔草原,散居于达赉湖(呼倫湖)周边。因毒杀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該,成为蒙古部落的世仇。后向北迁徙,进入今西伯利亚地区。广义上因尼伦国强盛时期,声名远播,而被其他国家统称蒙古高原的蒙古语族部落。.

新!!: 维陶塔斯和鞑靼 · 查看更多 »

萨莫吉希亚

萨莫吉希亚(萨莫吉希亚语:Žemaitėjė,Žemaitija,意为“低地”)是立陶宛五大历史地区之一。它位于立陶宛西北部,最大城市希奥利艾。该地区有漫长且独立的文化史,这可以从萨莫吉希亚方言的存在体现出来。这是一种方言,而不是受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的语言,但在2009年后萨莫吉希亚语的地位得到提高(2010年萨莫吉希亚语获得其ISO 639-3代码“sgs”).

新!!: 维陶塔斯和萨莫吉希亚 · 查看更多 »

西吉斯蒙德 (神圣罗马帝国)

西吉斯蒙德(德语:Sigismund von Luxemburg,捷克语:Zikmund,克罗地亚语:Žigmund,匈牙利语:Zsigmond,)是卢森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33年—1437年在位)。生于纽伦堡,是查理四世的儿子。他是勃兰登堡选帝侯(1378年—1388年,1411年—1415年),1411年被选举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433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同时还是匈牙利和克罗地亚國王(1387年—1437年在位)和波希米亚国王(1420年—1437年在位)。他被認為受過高等教育,會講多國語言(包括匈牙利語、德語、拉丁語、法語和義大利語),並熱衷於參加馬上比武在內的騎士比賽。 他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終於在1414年至1418年在德國康士坦茲(Konstanz)召開大公會議,選出新任教宗馬丁五世(Martin V),結束大分裂;但是在康斯坦茨會議期間,因為捷克(當時為波希米亞王國)神學家胡斯被處死,導致了波希米亞長達十四年的胡斯戰爭,嚴重困擾著西吉斯蒙德晚年的生命。.

新!!: 维陶塔斯和西吉斯蒙德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马尔堡

尔堡可以指:.

新!!: 维陶塔斯和马尔堡 · 查看更多 »

黑海

黑海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的爱琴海区域相联。西亚和东欧被这一系列水体分隔开来。黑海在北面通过刻赤海峽与亞速海相连。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沿海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尔、布尔加斯、瓦尔纳、康斯坦察、图尔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巴统等。 黑海的面积有(不包括亞速海)Surface Area—,最大深度为Maximum Depth—,体积为。黑海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椭圆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东面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面是宽阔的低地。黑海东西向最宽有大约。.

新!!: 维陶塔斯和黑海 · 查看更多 »

金帐汗国

#重定向 欽察汗國.

新!!: 维陶塔斯和金帐汗国 · 查看更多 »

雅德维加

#重定向 雅德维加 (波兰国王).

新!!: 维陶塔斯和雅德维加 · 查看更多 »

雅盖沃

约盖拉(Jogaila),后称为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沃(Władysław II Jagiełło),瓦迪斯瓦夫并未使用序号,二世的序号乃后来的史学家所加。他在不同语言内不同的姓名如下:Jogaila Algirdaitis;Władysław II Jagiełło;Jahajła (Ягайла)。),立陶宛大公和波兰国王。于1377年起统治立陶宛,其任期开始时,与他的叔父共治。在1386年,他昄依天主教,取教名为瓦迪斯瓦夫,和年轻的波兰国王雅德维加结婚,加入龙骑士团,并以瓦迪斯瓦夫·雅盖沃的名义加冕为波兰国王,起初他和妻子共治波兰,妻子去世后他单独统治直到逝世。 他统治波兰共48年,實為后来统治波兰立陶宛两地长达几世纪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奠基人,并将其名字(Jagiełło)授予雅盖隆王朝(Jagiellonian dynasty),該王朝统治两国至1572年,為中世纪时期中东欧最有影响力王朝之一的下的支系。 雅盖沃是中世纪立陶宛的最后一位异教统治者,其头衔为Didysis Kunigaikštis。翻译为大公。Kunigaikštis意为国王,而didysis加强其语气。参见Rowell,65页-69页 作为波兰国王,他奉行与立陶宛结盟,抵抗条顿骑士团的政策。在1410年,联盟在格伦瓦德之战(坦能堡之战)获胜,而接下来的索恩休战使波兰和立陶宛的边境变得稳固,这也意味着欧洲的一支重要力量,波兰立陶宛联盟的诞生。在瓦迪斯瓦夫二世的任期裡,波兰的版图得到了扩大,而且瓦迪斯瓦夫二世的统治时代通常被认为是“”。.

新!!: 维陶塔斯和雅盖沃 · 查看更多 »

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eutonicorum;Deutscher Orden),又译德意志騎士團,正式名称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圣母骑士团(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heutonicorum Ierosolimitanorum;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ankt Mariens in Jerusalem),与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一起并称为三大骑士团。现时,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守卫、救治(Helfen, Wehren, Heilen)”。.

新!!: 维陶塔斯和条顿骑士团 · 查看更多 »

格伦瓦德之战

格伦瓦德之战(或第一次坦能堡之战)发生在1410年7月15日,交战双方分别为由雅盖沃领导的波兰立陶宛联军和由大团长乌尔里希·冯·容金根领导的条顿骑士团。这场戰爭为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的一部分,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战争之一,也是骑士所参与的最大规模的战争。 从这场战争可看出虽然条顿骑士团国溃败了,但他们保卫住了他们的城堡和他们领土的大部分,但十年后因赔款造成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城市和擁有大量土地的绅士的暴乱。 因為这场战争发生在多个城镇,造成了這場戰爭在不同语言里的译名不同且繁多。.

新!!: 维陶塔斯和格伦瓦德之战 · 查看更多 »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的部分人士对为了保障本国及族群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或者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的称呼,包括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於历次衛國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相对于他们自己所在的民族来说的。随着歷史或族群認同的变化,人们对民族英雄的认识可能会发生变化。.

新!!: 维陶塔斯和民族英雄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维陶塔斯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波兰立陶宛联邦

#重定向 波蘭立陶宛.

新!!: 维陶塔斯和波兰立陶宛联邦 · 查看更多 »

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Baltic Sea)是中欧和北欧之间的陆间海,海域横贯北纬53度至北纬66度,东经10度至东经30度,介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部分、欧洲大陆和芬兰诸岛之间。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是波羅的地區。 波罗的海由厄勒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注入卡特加特海峡,而后者则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注入北海,最后进入大西洋;此外它还通过白海运河同白海相连,通过基尔运河同北海相连。 波罗的海在北端与波的尼亚湾相邻,在东北端与芬兰湾相邻,在东端与里加湾相邻。这些海湾同样可以被看作是波罗的海的一部分。.

新!!: 维陶塔斯和波罗的海 · 查看更多 »

斯摩棱斯克

斯摩棱斯克(俄语:Смоленск)位于俄罗斯西部第聂伯河畔,距离莫斯科360公里,是斯摩棱斯克州的首府。斯摩棱斯克得名于树脂(Смола),因为当地的松树林很茂盛,过去一直都是松香(Канифоль)的出产地。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的座机在斯摩棱斯克机场降落失败坠毁,机上包含总统夫妇、波兰国家银行总裁、波兰陆军司令在內共132人全数遇难。.

新!!: 维陶塔斯和斯摩棱斯克 · 查看更多 »

施拉赤塔

#重定向 什拉赫塔.

新!!: 维陶塔斯和施拉赤塔 · 查看更多 »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Latvija),正式國號拉脫維亞共和國(Latvijas Republika),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北欧国家,是波羅的海國家之一。北、南、東分別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相對,東南國境則與白俄羅斯接壤。拉脫維亞總人口數為2,070,371人,國土面積,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政治體制上,拉脫維亞是一個民主議會共和制國家,於1918年建國,以里加為首都;而作為單一制國家,拉脫維亞全國分為119個行政區域,包括109個自治市和9個直轄市。在語言上,拉脫維亞以印歐語系中唯一僅存的波羅的語族語言,拉脫維亞語為官方語言,是該國主要民族拉脫維亞人的母語;另一方面,立窩尼亞人作為該國原住民族,則使用烏拉爾語系的立窩尼亞語,但該語言已逐漸步入死亡。 拉脫維亞是北欧理事会、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委員會、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成員國。2014年時,拉脫維亞在人類發展指數中排名第49,是高收入經濟體之一。該國曾使用拉脫維亞拉特為其官方貨幣,直到2014年加入歐元區,以歐元作為新國幣。.

新!!: 维陶塔斯和拉脫維亞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新!!: 维陶塔斯和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普斯科夫

普斯科夫(,俄语拉丁字母拼写:Pskov)是俄罗斯西北部的一个古城,位于圣彼得堡西南约250公里处。它有约20.7万居民,是普斯科夫州的首府。.

新!!: 维陶塔斯和普斯科夫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维陶塔斯大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