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八线
三八线,是1945年苏联和美国在从日本手中收复朝鲜半岛过程中,按土地面积大致相等原则,沿北纬38度线在地图上随手划定的一条受降分界线。值得注意的是,该线严格上并非停战分界线,朝鲜和韩国两方的界线是根据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划设的軍事分界線(又稱作停戰線)。 根据朝鮮停戰協定的规定,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間以全長247公里(154英哩)的实际控制区划定界線。該線大致依照北纬38度线划定,但主要根据双方于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时的实际控制线,军事分界线兩側是朝韓非軍事區。其中,由朝鮮實際控制的開城市就位於北緯38度以南。 由于南北韓均宣称拥有朝鲜半岛全境,因此这条軍事分界线并不被双方視為“国界”。在黃海上,兩韓以事實上的「海上軍事劃界線」分隔,稱為北方界線,1953年由聯合國軍劃定。然而北方界線並未有在停戰協定中提及,因此不被北韓承認。.
查看 緩衝區和三八线
非軍事區
非軍事區(de-militarized zone,DMZ),亦可譯為非武裝區、非軍事化區等。原為軍事術語,一般是指在接近停戰線(armistice demarcation line)間,對有領土糾紛所設立的緩衝區。在現代,也引申為資訊安全用語中(參見DMZ)。 設置非軍事區的目的,多以降低或避免衝突再爆發為主。在非軍事區內的交戰雙方,所屬的各軍事力量或裝備,除非另有約定,都應撤出非軍事區。 世界上的非軍事區多被視為,即交戰雙方均主張對其擁有主權、非殖民地、非無主地、非租借地等。 非軍事區往往會形成兩個國家間的事實邊界,少部分非軍事區也形成了自然保护区。.
查看 緩衝區和非軍事區
賽普勒斯聯合國緩衝區
聯合國緩衝區(UN Buffer Zone),又通称為绿线(Green Line),是一條西北-東南方向貫穿賽普勒斯中部的緩衝隔離線,全長約187英里(301公里),將控制島嶼南部的賽普勒斯共和國與控制島嶼北部的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隔開。 這條緩衝區大致是依尋1974年土耳其出兵進佔賽普勒斯島時,在其所佔領的區域外圍所劃的「綠線」(停火線)而設。綠線以北的土地面積佔塞島37%,目前是由土耳其所支持與承認的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控制中。綠線除了貫穿賽普勒斯之外,也同時穿越了塞浦路斯的首都尼古西亞,將該城一分為二,無論是原本的賽普勒斯共和國政府或是後成立的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政府,都將尼古西亞定為他們的首都。 原本的南北塞隔離線裝置有包括水泥牆、有刺鐵絲網、暸望塔、反坦克溝渠與地雷區之類的阻隔設施,戒備非常森嚴。目前這條隔離線是由聯合國維和部隊負責巡邏管理。 從2003年4月起,北賽普勒斯政府在長達30年的封鎖之後,首次開放了這條隔離線的邊界,允許隔離區南北兩側的人民互相到對面拜訪旅遊。.
边界
邊界,亦稱疆界,指用於劃分不同政權所轄區域、領地的地理分界線,進而可標示該區域的範圍。边界与国界不是同义词,例如,深圳与香港之间的界线可称为边界,依法实施边界管理、边防检查、边防禁区等行政措施,但不是国界。.
查看 緩衝區和边界
另见
关于保育的环境问题
- 不可再生能源
- 保护状况
- 保育生物學
- 保育運動
- 入侵物种
- 受威脅物種
- 可维持产量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 土壤保護
- 易危物種
- 棲息地破壞
- 海岛恢复
- 瀕危物種
- 生境破碎化
- 生態農業
- 生物多樣性熱點
- 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
- 绝灭
- 自然農法
- 自然遗产
- 親生命假說
- 赵玉芬
- 近危物种
- 過度開發
边境分界线
亦称为 中立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