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管理主義

指数 管理主義

管理主義在學校教育中是指漠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以方便管理為首要考量的態度和方法。 管理主義的教育講究對權威的服從,因為學生愈是服從,管理起來愈是方便。 「要做乖小孩」、「服從為負責之本」等格言皆能代表管理主義的規訓。 由於管理主義能增加學生的一致性和集體性,使他們服從權威,故在威權體制教育中,管理主義是很普遍的。 管理主義在軍事訓練和其他紀律嚴明的訓練中被視為合理且必要的。.

10 关系: 威權體制教育人本主义心理学創造力生活公約生活法庭異化自主學習自我實現民主學校批判性教學

威權體制教育

威權體制教育指的是升學主義和管理主義思維下的學校體制。它的特色是:學生對師長的絕對服從、量化的考試成績做為衡量人的價值的主要量尺、幾乎沒有空堂或自由選課的時間、學生的生活規範多半由成人制定和執行。 簡單來說,威權體制教育將學生為自己做決定的空間壓縮得很小,而將成人的價值強加在學生身上。為了方便管理,許多不符合教育原則的事也可能發生,例如體罰。.

新!!: 管理主義和威權體制教育 · 查看更多 »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卡爾·羅哲斯为代表,被稱為除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和其他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並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稱為自我實現。.

新!!: 管理主義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 查看更多 »

創造力

創造力,或創造性、才思,是一種基於概念工具及精神上技巧的人類精神現象而最終產生或發展為創意、啟發及直覺的過程。 從一個科學觀點去看,創造性思想的產品(有時作)通常被認為必須具原創性和貼題。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單單是每天去創造新的事物已經是創造性思想,创造性思维和惯性思维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在于创造性思维没有一个固定的套路或特定的方法标准,有点像佛教中的顿悟,当一个人全神贯注于思考或者解决某件事情亦或者在一个毫无压力的环境里受外部环境刺激很小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启发创造力最好的时候。.

新!!: 管理主義和創造力 · 查看更多 »

生活公約

生活公約是由教師與學生在平等的會議中共同制定的規範,取代威權體制教育中由權威單方面制定的校規。生活公約的執行有賴師生共同努力,不過在多所民主學校實驗成功後,已被正視為一種取代校規的可行方案。 生活公約建立在一個完全不同於威權體制教育的思維,即校園民主。因為校園中的立法機制中,師生平等,才能建立生活公約。事實上,在民主學校中,往往師生平等的會議會是最高權力機構。 師生共治的理想,在多所民主學校的實驗成功後,也證明不是天方夜譚。但是,也有一些因為界限不清或司法機制不良而失敗的例子。 在民主學校還不普遍時,人們常懷疑學生是否能理性地制定公約並遵守?學生有自律的能力嗎?事實證明,學生是需要學習的。如果沒有空間讓他們學習自律,當然培養不出好的民主素養,上述的質疑是倒果為因。在民主學校的成功經驗中顯示,創校初期的學生可以慢慢學會民主素養,而當風氣建立好後,新進的學生很快便進入狀況。 生活公約是一個培養自律能力的機制,能有效兼顧規律與自由,只是威權體制教育者往往害怕學生握有權力後會難以控制,生活公約背後的師生平等更是難以忍受,故生活公約目前僅在民主學校和少數另類學校、在家自學團體中使用。 category:教育.

新!!: 管理主義和生活公約 · 查看更多 »

生活法庭

生活法庭,又稱校園法庭,是一種校園中的生活管理和教育方式,以師生共同組成的法官團來處理糾紛和違規事件的方式,通常實行於有生活公約的民主學校。 有別於一般的法庭,生活法庭是一個教育性質的法庭,具有澄清、教導和審判三個職責。.

新!!: 管理主義和生活法庭 · 查看更多 »

異化

#重定向 異化 (消歧義).

新!!: 管理主義和異化 · 查看更多 »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一種教育與學習的方法。相較於其他教育學派,自主學習者認為沒有人能替別人作決定,每個人都應擁有為自己做主的權利。 所謂自主,簡而言之,就是為自己作選擇,並為這些選擇負責。這和把他人或環境指使造成之影響之責任歸因於環境或別人的態度相反,而接近存在主義。 在教育實務上,即是對自己設立並實行個人教育計畫。.

新!!: 管理主義和自主學習 · 查看更多 »

自我實現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40年代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他將研究焦點放在心理健康的個體上,特別是那些所謂自我實現(Self-actualized)的人身上,嘗試歸納出那些對生命感到滿意、能發揮潛能又具有創造力的人的共通點。馬斯洛發現,這些人之所以較不易受到焦慮與恐懼影響,是因為他們對自己及他人都能抱著喜歡及接納的態度。他們雖然也有缺點,但因為能夠接受自己的缺點,所以他們較一般人更真誠、更不防衛,也對自己更滿意。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及教育家相信每個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實現的傾向,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當一個人較低層次的需求(如安全感)獲得基本滿足之後,他便會轉而嘗試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如自我實現),對生命的滿意度也隨之提高。但是當這樣的傾向受到阻礙時,特別是孩童時期遭受父母冷酷或拒絕的態度,便會影響到這個人自我概念的健康發展和他對現實世界的覺察,開始有自我防衛的意識,甚至從真實的感受中抽離出來時,更難成為自我實現的人。.

新!!: 管理主義和自我實現 · 查看更多 »

民主學校

民主學校是一種體現校園民主的學校,以生活公約取代威權體制教育中的校規。民主學校很多樣,各具特色。 伴隨著師生平等的權力結構,彈性的課程設計、選課制或像薩德伯里學校一樣,完全不由成人主動安排任何課程,一切的教育由學習者為出發。這種以學習者為出發的教育理念,稱為自主學習。 並非所以自主學習學校都和瑟谷學校一樣,沒有規定課程。在台灣的種籽學苑、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都有必選修制。 由於理念相近,民主學校同時也與在家自學的個人與組織聯結,形成一年一度的國際民主教育年會,會中人們交流教育與學習的經驗,並分享遇到的困難,尋求協助。 民主學校是另類學校中,學生有最大自由的一類。.

新!!: 管理主義和民主學校 · 查看更多 »

批判性教學

批判性教學是一種教學取向或教學方式,它企圖幫助學生質疑、挑戰人們對於宰制的信念與實踐。換句話說,這種教學取向是一種幫助學生成就「批判意識」的理論與實踐。一位批判性教學的教育學家 Ira Shor 這麼定義批判性教學: 在批判性教學的傳統中,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對各種意識型態進行質疑,以及練習思考「壓迫」(包括在學校的壓迫),並且鼓勵集體的解放(liberatory collective)及鼓勵學生對自己生活的的真實狀況進行個人反思。 學生通常以加入某個團體開始,或由經歷某種過程(包括宗教、國家認同、文化規範、或預期角色)開始進行批判性學習。當他們達到某種對真相的了解,開始對現存的社會具有更深的問題意識時,接下來被鼓勵的行為是:相互分享他們認為該如何改變社會(本質是壓迫的)的企圖。.

新!!: 管理主義和批判性教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管理主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