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一次接触 (科幻)

指数 第一次接触 (科幻)

一次接觸(First Contact)在科幻作品中是指人類和外星生物初次接觸,或是遇到其他有高智能種族的情況。 題材時常運用在人類學的第一次接觸的情況,例如仇外、超驗主義和自然語言學習地球以外的文化。「第一次接觸」的概念可延伸到哲學領域,特別是探討人類如何面對這些事的時候。.

38 关系: 史坦尼斯勞·萊姆天外來客 (1976年電影)外星生命外星戀姜峯楠布鲁斯·斯特林亞瑟·查理斯·克拉克人类学人類仇外伊恩·班克斯你一生的故事地球停轉日 (1951年電影)哲学倪匡神们自己科幻第三類接觸 (電影)第一次接触第九区索拉里斯星 (1972年电影)無底洞異星入境E.T.外星人衛斯理系列超級8超验主义超時空接觸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葛瑞格·貝爾自然语言艾萨克·阿西莫夫接觸未來 (小說)正確的卡多涼宮春日系列星艦迷航記VIII:戰鬥巡航2001太空漫遊 (電影)2001太空漫游

史坦尼斯勞·萊姆

史坦尼斯勞·萊姆(Stanisław Lem,),波蘭科幻小說作家。 他的作品常探討哲學主題:科技的影響、智慧的本質、與外星人互相理解的可能性、人類能力限制。其作品的英譯本大多由Michael Kandel翻譯。.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史坦尼斯勞·萊姆 · 查看更多 »

天外來客 (1976年電影)

#重定向 天降財神 (1976年電影).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天外來客 (1976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外星生命

外星生命指存在于地球以外的生命体。这个概念囊括了简单的细菌到具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研究和测试关于外星生命猜想的学科被称作地外生物学或天体生物学。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一直使用包括探测地球之外的电波、天文望远镜观测潜在的宜居行星等方法探测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但迄今为止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外星生命的存在。有人認為發現外星人的機率很小,也有很多人认为外星生命几乎必定存在。 世界各地一直有关于外星人的遐想,在各種史書中也留下不少疑似关于外星人的奇异記載。有人猜测古印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建造的發達古文明受到了外星生物科技的影響,更有人宣称曾目睹外星人或与之接触。伴随大量关于外星人的報導、科幻小說和電影的充斥,使得外星生命的传闻绘声绘色。.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外星生命 · 查看更多 »

外星戀

《外星戀》(Starman)是一部1984年美國科幻愛情片,由約翰·卡本特執導,麥可·道格拉斯在片中擔任執行製片人。電影主演包括傑夫·布里吉、凱倫·阿蘭、查爾斯·馬丁·史密斯和。美國於1984年12月14日上映。.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外星戀 · 查看更多 »

姜峯楠

姜峯楠(Ted Chiang)()是美國科幻小說作家。 他的短篇小說曾獲得四項星雲獎、四項雨果獎、約翰·W·坎貝爾最佳新作家獎、四項軌跡獎和其他獎項。他的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在2016年被改編成電影《異星入境》。.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姜峯楠 · 查看更多 »

布鲁斯·斯特林

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他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同时是赛博朋克的定义者。 faculty page at European Graduate School.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布鲁斯·斯特林 · 查看更多 »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爵士,CBE(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是英國作家、發明家,尤其以撰写科幻小說闻名。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茵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克拉克最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品是《2001太空漫遊》。該書由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于1968年拍攝成同名電影,成为科幻電影的經典名作。克拉克于2008年3月19日在斯里兰卡辭世,享壽90歲。他在临终前剛完成最後一本書《The Last Theorem》的校對工作,该書已於2008年出版。.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亞瑟·查理斯·克拉克 · 查看更多 »

人类学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ς(anthrōpos,人)”以及“λογος(-logia,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學科。這個學科名稱首次出現於德國哲學家在1501年的作品《人類學——關於人的優點、本質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Antropologium de hominis dignitate, natura et proprietatibus, de elementis, partibus et membris humani corporis),當時人類學這個字指的是人的體質構造。Dieserud, Juul (1908) London:Open Court Publishing ISBN 978-0-8021-3943-6 當代人類學具有自然科學、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源頭。它的研究主題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人類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個是追溯人類今日特質的源頭與演變。民族誌同時指稱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據人類學研究而書寫的文本。從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則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人類學的基本關注問題是:什麼是智人的定義?誰是現代智人的祖先?人類的體質特徵是什麼?人類如何做出行為?為什麼在人類不同群體之中,有著許多變異與差異?智人在過去的演化歷程,如何影響其社會組織與文化?依此類推。 自從法蘭茲·鮑亞士與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在十九世紀晚期與二十世紀早期從事人類學研究後,這個學科就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區分開來,人類學強調對脈絡的深度檢視、跨文化比較(社會文化人類學本質上就是一門比較研究學科),以及對研究區域的長期、經驗上的深入了解,這往往稱為參與觀察。文化人類學格外強調文化相對性,並運用其研究發現來建構文化批判。這在美國特別風行,源於法蘭茲·鮑亞士對十九世紀種族主義的反對,經過瑪格麗特·米德倡導性別平等與性自由,到當代對於後殖民壓迫的批評,以及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倡。 在美國,當代人類學通常劃分為四大分支:文化人類學(也稱為社會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生物人類學/體質人類學。這個四大分支的人類學也反映在許多大學部教科書,以及許多大學的人類學課程里。在英國以及許多歐洲的大學,這些分支往往安置在不同的科系,且被視為不同的學科。 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受到後現代理論嚴重影響。在1970與1980年代,有一個認識論的轉向,脫離了這個學科所熟知的實證論傳統。在這個轉向中,關於知識的本質與生產的各項議題,佔據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核心位置。相對地,考古學、生物人類學與語言人類學,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實證論。由於這種認識論上的差異,甚至導致某些人類學系分家,例如史丹佛大學在1998-9學年,「科學家」與「非科學家」分成兩個科系:人類學,以及文化與社會人類學。(稍後,在2008-9學年,史丹佛大學人類學重新整合為一個科系)。.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人类学 · 查看更多 »

人類

#重定向 人.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人類 · 查看更多 »

仇外

仇外或排外,指對外族人、外國人、外地人乃至陌生人恐懼或不滿,产生排斥心理。其英文名字“xenophobia”來源自希臘語“ξένος (xenos)”,意指「外來者」;“φόβος(phobos)”,意指「恐懼、隔離」。在虛構作品中,仇外主義可指對人工智慧、外星生物或其他非人類存在的恐懼與憎惡。 與所有恐懼症一樣,當事人對恐懼的感覺有意識,並相信引起這種感覺的人是外國人;這與種族主義和一般偏見不同,因為外國人與自己不同國籍,但不同種族的人不一定是不同國籍。引起種族主義的是種族和血統,但引起仇外的可以是不同因素。其一是一個社會中不被視為屬於該社會的一群,一般是外來的移民,但他們有可能已定居數世紀。這種仇外可以引起敵意和暴力反應,甚至大屠殺。其二是文化因素。所有文化都受外來文化影響,文化層面的仇外針對外來的文化,如外來用語影響本土語言。這種形式的仇外較少針對個人,但可以引發淨化文化和語言的政治運動。值得注意的是,孤立主義並不等於仇外。.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仇外 · 查看更多 »

伊恩·班克斯

伊恩·班克斯是蘇格蘭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班克斯於1984年出版《黃蜂工廠》後成為全職作家,他大部份作品都以蘇格蘭為背景,多部作品先後被改編成廣播劇、電視劇和電影,2008年被時代雜誌評為1945年後出生50位傑出英文作家。2013年初,班克斯發現患上膽囊癌,醫生診斷頂多再活一年,隨即與同居女友結婚,可惜班克斯最終於6月因病逝世。.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伊恩·班克斯 · 查看更多 »

你一生的故事

《妳一生的預言》("Story of Your Life")是姜峯楠創作的科幻短篇小說。小說獲得2000年,還有1999年史鐸金獎(Sturgeon award)。本書的主題是以決定論、語言和薩丕爾-沃爾夫假說來探索故事。 在台灣,該書譯作《妳一生--的預言》,由鸚鵡螺文化出版,並於電影在台上映前推出。 該書的故事被改編成2016年電影《異星入境》。.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你一生的故事 · 查看更多 »

地球停轉日 (1951年電影)

#重定向 地球停转之日.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地球停轉日 (1951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哲学 · 查看更多 »

倪匡

倪匡(),原名亦明,后改名为聰,祖籍中華民國浙江宁波鎮海,生于上海,華東人民革命大學肄業,知名的香港作家、編劇、節目主持人,被喻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亦是女作家亦舒的兄長,先後使用過的筆名包括:衛斯理、沙翁、岳川、魏力、衣其、洪新、危龍。1957年由中國大陸來到香港,1986年改奉基督教,1992年移居美國舊金山,2007年返回香港。 倪匡寫作範圍甚廣,除最主要的科幻小說系列外,亦曾寫作不少的靈異故事,與少量武俠小說與偵探小說。作品包括《衛斯理系列》 、《原振俠系列》、《女黑俠木蘭花系列》等。此外,倪匡也創作了超過三百多個電影劇本。另外亦曾在1989年至1990年間,與黃霑和蔡瀾合作主持亞洲電視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倪匡 · 查看更多 »

神们自己

《神们自己》(The Gods Themselves)是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于1972年创作的科幻小说。它获得了1972年星云奖最佳小说奖和1973年雨果奖最佳小说奖。 全书分为三部分,最开始在《星云》杂志和《World of If》杂志上连载。全书开篇即为第6章,其中内容出现在后面1至5章的叙述中,但实际上1至5章为第六章内容的闪回,描述之前的故事,然后故事在第7章继续。.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神们自己 · 查看更多 »

科幻

#重定向 科學幻想.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科幻 · 查看更多 »

第三類接觸 (電影)

《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是一部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所執導的1977年美國科幻電影。《第三類接觸》是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之一,不止是因為它特別的影響力,也因為《第三類接觸》將外星人描述為溫和友善的,這與其它早期的電影大不相同,因為在此之前的電影幾乎都將外星人塑造成邪惡的怪物。本片主演是李察·德雷福斯、、、、和法蘭索瓦·楚浮。本片講述Roy Neary是一名印第安納州的藍領,在遇見到不明飛行物(UFO)後,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第三類接觸》是史匹柏長期珍視的項目。1973年底,他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就科幻電影進行了協議。儘管史匹柏在劇本方面獲得唯一的掛名,但他卻受保羅·許瑞德、、、賀爾·巴伍德、和的幫助,他們於不同的程度在劇本上合作。電影標題源於飛碟學家約瑟夫·艾倫·海尼克的與外星人接觸的分類法,其中第三類是表示人類對外星人或「活的生物」的觀察。擔任視覺效果主管,而設計了外星人。 2007年12月,本片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視為「文化上、歷史上或美學上有意義」,並被選中保存在國家影片登記表。本片的特別版附加了一些場景,於1980年上映。本片的第三個剪輯版於1998年在VHS和鐳射影碟上發行(後來在DVD和藍光光碟上發行)。本片為40週年紀念而以4K進行修復,並於2017年9月1日在劇院重新上映。.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第三類接觸 (電影)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接触

一次接触(First contact),指的是两个先前互不知晓的文明间的第一次见面。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492年西班牙人与阿拉瓦人(以及后来的所有美洲原住民)间的第一次接触。 这样的接触有时会被接触中的某方称作“发现”(discovery),特别是在接触前已经旅行了很长距离的一方。但是,一些意见反对将该词应用于人类,这就是通常会首选“第一次接触”的原因,而“发现”这一术语则更多地在地理学上提及。 当外來者较對方有着显著的科技优势时,会因其优势而占据有利地位,并常常伴随着破坏或瓦解。疾病的传入也是一个因素,特别是当只有一方能对其广泛免疫的时候。 在科幻与奇幻小说中,经常可以见到有关此主题的虚构内容。第一次接触主题的推测性小说(Speculative Fiction)探索了两个智能种族间——通常是人类与外星人——发生第一次接触的可能性。.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第一次接触 · 查看更多 »

第九区

,是於2009年上映的一部有關外星人在地球的科幻電影,由尼爾·布洛姆坎普執導,《魔戒》導演彼得·杰克逊監製。本片改編自尼爾·布洛姆坎普的2006年短片《》。故事主角是一位MNU(列国联盟)的遷移辦事人員。他在强迫貧民窟外星难民拆迁的过程中,意外感染到外星人的流体并变异,之後被抓捕當作實驗體,最後逃脫并展開逃亡。.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第九区 · 查看更多 »

索拉里斯星 (1972年电影)

《索拉里斯星》(Солярис,Solaris),又名《飞向太空》。--,是改編自波蘭小說家史坦尼斯勞·萊姆於1961年的同名科幻小說的電影,1972年被蘇聯電影大師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搬上大銀幕。另外,《索拉力星》亦在2002年被美國導演史蒂芬·索德柏改編成。 电影主要讲述人类面对未知星球索拉里斯,所透露出对人类自身的迷惘和对人类内心探索的厚重哲学思考。.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索拉里斯星 (1972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無底洞

#重定向深渊 (电影).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無底洞 · 查看更多 »

異星入境

#重定向降临 (电影).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異星入境 · 查看更多 »

E.T.外星人

《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是1982年美国科幻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并与凯瑟琳·肯尼迪一起担任制片人,梅丽莎·马西森编剧,亨利·托马斯、迪·沃伦斯、罗伯特·麦克纳夫顿(Robert MacNaughton)、德鲁·巴里摩尔和彼德·考约特主演。讲述了名叫埃利奥特的内向男孩与被困在地球的善良外星人成为朋友的故事。埃利奥特给外星人起名叫“E.T.”(英文“extraterrestrial”的简称,意为外星人),他与自己的哥哥和妹妹联合起来帮助外星人找到回家的路,并且还要避免被母亲及政府发现。 本片的创作理念源于斯皮尔伯格在父母于1960年离婚后想像出来的朋友。1980年,他与马西森会面并在已陷入僵局的科幻恐怖片项目《夜空》(Night Skies)基础上发展出新的故事。影片于1981年9月到12月期间在加利福尼亚州进行摄制,拍摄成本为1050万美元。与其他大部分电影不同,本片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拍摄的,这样有利于小演员们给出更具可信度的演出。 影片于1982年6月11日经环球影业发行,是一部成功的大片,票房收入超越《星球大战》,成为当时的历史电影票房总冠军,这个纪录接下来保持了十年之久才于1993年由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另一部电影《侏罗纪公园》打破。评论家称赞这是一个永恒的友情故事,烂蕃茄的一项调查也将其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片。电影于1985年再次上映,后又于2002年为纪念影片诞生20周年重新发行,其中有部分镜头有所改动,还增加了一些内容。.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E.T.外星人 · 查看更多 »

衛斯理系列

衛斯理系列為香港科幻作家倪匡以第一人稱敘述的科幻冒險小說,主角為衛斯理與其妻子白素。衛斯理系列故事各單元自成一格,但是又息息相關,內容緊湊。衛斯理系列在華人科幻小說世界擁有廣大的擁護者,多次被拍成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衛斯理系列 · 查看更多 »

超級8

《超級8》(Super 8),是一部在2011年6月10日上映的科幻驚悚片。.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超級8 · 查看更多 »

超验主义

超验主义,或超越论(英文:Transcendentalism),也称作“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它兴起于1830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经过不断发展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重要成员有美国作家、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等。超验主义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的乌托邦式理想社会,其精神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超验主义 · 查看更多 »

超時空接觸

是一部于1997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电影,由因1994年上映的《阿甘正传》获第67届奥斯卡导演奖的罗伯特·泽米基斯执导,根据科学家、科幻小说作家卡尔·萨根的同名小说改编,卡尔本人及夫人安·德鲁彦一起亲自为本片撰写了电影剧本的故事梗概。朱迪·福斯特在片中出演女主角,首位探测到并证实外星文明存在证据的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科学家艾莲诺·“艾丽”·阿诺威博士,同时也是最终首位与外星文明进行接触的人。影片中的其他几位主要演员还包括马修·麦康纳、詹姆斯·伍兹、汤姆·斯凯里特、威廉·菲德内尔、约翰·赫特、安吉拉·贝塞特、大衛·摩斯和罗伯·劳。 卡尔·萨根和安·德鲁彦早在1979年时就开始了对这部电影的构思等前期工作,他们一起完成了超过100页的电影剧情大纲,并联系了华纳兄弟公司的和来担任电影的制片人。但由于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影片正式开拍的计划一直没能提上日程。1985年,卡尔·萨根正式出版了科幻小说《接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当年美国所有出版发行书籍中销量名列第7位。小说的成功也让改编电影的面世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乔治·米勒均有计划执导本片。但好事多磨,罗兰于1993年放弃了拍摄本片的计划,而乔治则于1995年因故被华纳兄弟公司开除。最终,罗伯特·泽米基斯脱颖而出成为了本片的导演,影片于1996年9月开拍,1997年2月结束,片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由制作完成的。 《接触》最终于1997年7月11日正式发行上映,获得了不少专业影评人的正面评价,全球票房收入约1.71亿美元。影片获得来自奥斯卡奖、金球奖、雨果奖、土星奖等多个权威电影奖项肯定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从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领导的联邦政府行政部门到有线新闻网的争议,并且引发了分别来自乔治·米勒和另一位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法律诉讼。.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超時空接觸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重定向 H·G·威尔斯.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 查看更多 »

葛瑞格·貝爾

葛瑞格·貝爾()是美國科幻小說作家,他的作品題材涵蓋銀河衝突(The Forge of God),人工宇宙(The Way),意識和文化習俗(Queen of Angels)和加速進化(Blood Music, Darwin's Radio, Darwin's Children)。 他最近的作品是《最後一戰》先行者三部曲。葛瑞格·貝爾也是聖地牙哥動漫展共同創始人之一。.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葛瑞格·貝爾 · 查看更多 »

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通常是指一种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英语、汉语、法語、西班牙語、日语为自然语言的例子,而世界语则为人工语言,即是一种由人特意为某些特定目的而创造的语言。 不过,有时所有人类使用的语言(包括上述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以及人工语言)都会被视为“自然”语言,以相对于如编程语言等为计算机而设的“人造”语言。这一种用法可见于自然语言处理一词中。自然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主要工具。.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自然语言 · 查看更多 »

艾萨克·阿西莫夫

以撒·艾西莫夫(,生名:伊萨克·尤多维奇·奥济莫夫,,),出生於俄羅斯的美籍猶太人作家與生物化學教授,門薩學會會員,他創作力豐沛,產量驚人,作品以科幻小說和科普叢書最為人稱道。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艾西莫夫一生創作和編輯過的書籍超過500冊,據估計他至少寫過9000封的信函和明信片,著作類別除了哲學類以外,幾乎涵蓋整個「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法」。艾西莫夫是公認的科幻大師,与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羅伯特·海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艾西莫夫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為人稱道,其它的主要著作還有「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後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歸一統,被誉为「科幻圣经」。艾西莫夫筆下產出不少短篇小說,其中《-zh-hans:日暮; zh-hant:夜幕低垂;-》(Nightfall)曾獲美國科幻作家協會票選為1964年前的最佳短篇小說。他也寫推理小說和奇幻小說,以及大量的非文學類作品,並曾用筆名保羅·法蘭西(Paul French)為青少年撰寫科幻小說「」。 艾西莫夫治學有方,他的科普著作多以史學手法闡述科學概念,儘可能細數從頭,理性分析科學脈絡。提及某個科學家時,也會一併附上詳細的背景資料,諸如國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並以語源學和發音方式介紹科技名詞。這些特點在他的《》、三大卷的《》和《艾西莫夫的科學探索史綱》(Asimov's Chronology of Science and Discovery)裡處處可見。 艾西莫夫參與門薩學會多年,後來有點不甘願的被拱為副會長,他說這個學會的會員都「好逞能鬥智」,相較之下,他更樂意担任的會長。小行星5020、《艾西莫夫科幻小說》雜誌和兩項艾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艾萨克·阿西莫夫 · 查看更多 »

接觸未來 (小說)

《接觸未來》(Contact)是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卡爾·薩根創作的小說,在當年美國所有出版發行書籍中銷量名列第7位。1997年美國導演罗伯特·泽米基斯改編成電影《接觸未來》,茱蒂·福斯特主演。.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接觸未來 (小說) · 查看更多 »

正確的卡多

《正確的卡多》(正解するカド)是由東映動畫製作的一部原創CG動畫。自2017年4月起播放。 東映動畫在2015年11月2日所公開的第2季度決算的介紹資料中發表了正在進行一個原創CG動畫計劃。資料同時顯示本作是東映動畫自2014年11月公開的《樂園追放 -Expelled from Paradise-》後再度展開的原創CG動畫作品。 該作是東映動畫首次在電視動畫中嘗試使用全CG人物表現。本作的總監督由曾經擔任動畫電影《鋼之鍊金術師 嘆息之丘的聖星》監督的村田和也負責,劇本由小說家野崎窗負責,而人物設計則由漫畫及插畫家有坂亞子擔任。.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正確的卡多 · 查看更多 »

涼宮春日系列

| | | | 涼宮春日(日文:涼宮ハルヒ)是由日本作家谷川流創作的輕小說《涼宮春日的物語》的系列作品。擔任小說插畫的是伊東雜音。該小說自2003年7月6日起由角川Sneaker文庫發行,目前日文版已出版10部。小說的各卷標題均為《涼宮春日的××》(××可用兩個漢字代入)。小說的內容是以涼宮春日為中心的SOS團及成員的冒險故事。目前故事停刊。 本作品很受歡迎,被改編為电视动画、漫畫、遊戲、电影动画等多種形式發行。谷川流曾憑該小說獲得第八屆Sneaker大賞。本作曾五度进入《這本輕小說真厲害!》人氣作品前十名。小說的繁體中文版由台灣角川出版,香港則是香港角川經銷。上海譯文出版社僅取得簡體中文版前9卷版權,其余部分由天聞角川发行,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涼宮春日系列 · 查看更多 »

星艦迷航記VIII:戰鬥巡航

《星艦迷航記VIII:戰鬥巡航》(Star Trek: First Contact),由派拉蒙影业于1996年拍摄的电影。该部电影是《星际旅行》科幻系列的第8部电影,也是以《星际旅行》的第二代剧集《下一代》为基础的第二部电影。在西方通常简写作“ST:FC”或“ST8”。 從英文標題「First Contact」來看,電影的主題理論上應該是關於地球人與瓦肯人的第一次接觸,然而故事的重心卻是放在《銀河飛龍》影集中的大敵——博格人:主角群跟隨博格人的時間旅行漩渦回到21世紀,以阻擋博格人試圖改變人類过去的發展史来達成征服地球的企圖。此電影由《銀河飛龍》的大副扮演者強納森·弗瑞克斯执導,劇本由布藍儂·布拉加與羅納德·穆爾所寫,電影配樂由杰里·戈德史密斯所製作。.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星艦迷航記VIII:戰鬥巡航 · 查看更多 »

2001太空漫遊 (電影)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是一部上映于1968年,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美国科幻电影。故事剧本的创作受到了亞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说《》的启发,并由库布里克和克拉克合作完成。影片上映后不久,克拉克出版了同名小说。 尽管影片上映时各界褒贬不一,该片依然获得了1968年的北美最高票房。当年获得4项奥斯卡奖提名,并获最佳视觉效果奖。1991年,影片因“文化上,历史上和审美上的重要价值”而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2001太空漫遊 (電影) · 查看更多 »

2001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遊可以指:.

新!!: 第一次接触 (科幻)和2001太空漫游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