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

指数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

73师团(だいななじゅうさん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师团之一。.

目录

  1. 21 关系: 名古屋市大日本帝國大日本帝國陸軍大日本帝國陸軍師團列表大日本帝国太平洋战争工兵师 (军队)復員知多半島秦郁彦第13方面军 (日本陆军)總部駿河灣豐橋市東京大學出版會步兵濱名湖本土決戰昭和愛知縣

  2. 1942年日本建立
  3. 1944年建立的军事组织

名古屋市

名古屋市()是位於日本爱知县西部(尾張地方)的都市,也是愛知縣縣治,同時是中部地方的中樞都市、以及上述區域唯一的政令指定都市,人口約230萬,在日本各都市中排名第四,僅次於東京都區部、橫濱市及大阪市,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中京圈的主要城市。由於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因此又被稱為「中京」。全市劃分為16個區。 名古屋是中部地方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領域的中樞,市中心的(名古屋站商圈)、榮、、、是全市主要的商業區,其中前兩地擁有大規模的地下街廓。2008年,名古屋市和神戶市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為「創意都市」。2017年,名古屋的城區人口約有1007萬人,在世界排名第37位。此外,在美國智庫AT Kearney頒布的全球城市排名中,名古屋市被評為世界第69位的都市。 名古屋的市徽由圓形中置一「八」字而成,取自江戶時代在此當家的尾張德川家的印記「丸八印」。.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名古屋市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大日本帝國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是日本军的陸上武裝部隊,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稱為帝國陸軍,一般常以日本陸軍稱呼,並不使用全名稱呼。同時,日本陸海軍本來被稱呼為國軍(こくぐん)、皇軍(こうぐん),但表達為日本陸軍的場合較多。解散后,为与陆上自卫队产生区别,多以旧日本陆军或旧帝国陆军称呼之。.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師團列表

此表為旧日本陸軍師團的列表。.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大日本帝國陸軍師團列表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大日本帝国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太平洋战争

工兵

--,英語稱為Sapper、Pioneer或Combat engineer,是為地面作戰部隊提供支援的非前線部隊。主要負責開路、架橋、障礙排除、設置及災害搶修等工程性質任務,亦會參與民間維修及建設,是軍隊中的必需部隊。 現代化軍事戰術部隊中,有部分國家將工兵列為特種部隊或是特種技能,如英國,澳大利亞將戰鬥工兵作為部隊前鋒並配置反坦克飛彈,在美國將工兵技能則做為特種技能訓練,結訓後可以獲得工兵特種勳.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工兵

师 (军队)

师(Division)是軍事單位編制的一種,屬常備軍事組織;通常為,部隊規模比旅大、比軍團小。通常來說,一個陸軍師標準滿編介於10,000-25,000人間,同時有多種不同兵科搭配運用;因此在近代軍事中,陸軍師會被視為戰略層級的基礎運作單位。一般來說,師級單位的指揮官由少将或者准将擔任;但是在大規模陸軍的部隊中也會出現由上校擔任的師長的情況,但例子較為鮮見。 除了陸軍,蘇聯軍中的航空部隊及冷戰結束前的美國空軍體制中也有師級編制,稱「航空師」或「空軍師」;儘管其規模及任務與陸軍師不盡相同,但仍然是戰略基礎的運作單位。.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师 (军队)

復員

復員、動員解除或遣散(Demobilization)是指使一個國家軍隊從戰備狀態停止的程序,官兵在該程序解除其職務返回民間。該程序之執行可能是由於戰爭獲勝,也可能是爭端已和平解決。復員的反義詞是動員。戰敗方遭強制動員解除則稱。.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復員

知多半島

知多半島(ちたはんとう)為日本愛知縣西部,名古屋市以南南北突出的一個半島。西為伊勢灣、東為知多灣・三河灣,與渥美半島相望。半島上主要為丘陵地形。 Category:愛知縣地理 Category:日本半岛.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知多半島

秦郁彦

郁彦(秦 郁彦,はた いくひこ,1932年(昭和7年)12月12日 - )是日本的歷史学者。原日本大学法学部教授。法学博士(東京大学、1974年)。山口县出身。因专注研究日本近現代史并发表相关研究著作等而为人所知。《日本の論点》文藝春秋1999。-->.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秦郁彦

第13方面军 (日本陆军)

13方面軍(だいじゅうさんほうめんぐん)是大日本帝国陸軍方面軍之一。.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13方面军 (日本陆军)

總部

總部是一个組織的總辦公室、董事會或高層開會的地方,是指揮企業運作的中心辦公室。軍隊的總部又名司令部或指揮部,例如五角大廈是美國國防部總部。 一家商業公司總部選址的考慮因素包括租金和交通配套;規模較大的機構(如跨國企業)則可能選擇將總部設於某城市中心商業區内的甲級寫字樓(甚至地標建築物)。地下組織的總部,例如清末時期的同盟會,選址則相反,首選是不明顯的地方,不容易給破獲,甚至是游擊戰,不固定。 同一企業,在總部以外開設經營的Branch,都稱為分公司,包括商店、寫字樓及貨倉等。 另一種分公司解釋則是於總公司下或企業總部下的其他國家所開設的公司都可稱為分公司或企業分總部。.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總部

駿河灣

駿河灣位於日本靜岡縣,伊豆半島尖端的石廊崎與御前崎之連線北側的海域。最深處水深2500m,是日本最深的海灣。 Category:日本海灣 Category:靜岡縣地理 Category:太平洋海灣.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駿河灣

豐橋市

豐橋市()是日本愛知縣東南部的城市,東三河地方的中心城市。東三河地方約半數的人口集中于此。目前是中核市。 自中世時期到江戶時代,市中心地區就一直被叫做吉田。后來由于這個地名容易混淆而更名。 該市是東三河地區的最大都市,但白天人口少于夜間。有成為臨近的工業城市田原市、湖西市的住宅區化的傾向。同時在最近一次的國勢調查上,人口數被一宮市超過,退居縣內第四位。 在明治時期,由於當時的三河國吉田藩的名稱易于混淆而被下令改名,藩主選出了「豐橋,關屋,今橋」三個地名。最后政府決定選擇「豐橋」,廢藩置縣之後豐橋這個名稱沿用至今。.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豐橋市

東京大學出版會

一般財團法人東京大學出版會(簡稱:東京大學出版會、英語稱為: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為東京大學出版部,屬財團法人組織。東京大學校長擔任會長,主要出版有關於東京大學各式學術活動方面的書籍刊物。總部設於東京都文京區本鄉東京大學本鄉總校區。.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東京大學出版會

步兵

步兵,文意上指徒步行軍作戰的士兵。在冷兵器時代區別於車兵、騎兵等。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近現代的普通步兵也需要依靠馬匹、自行車、卡車、火車、裝甲運兵車、直升機、橡皮艇等手段機動至戰場,除了落後與偏遠的地區,很少見到單純的徒步作戰了。 廣義來講,以單個士兵身體作為武器平臺進行作戰的部隊,統稱為步兵。狹義來講步兵是進行正規攻防的兵種,而特種作戰的部隊如:海軍陸戰隊、陸軍航空特戰(傘兵)等都不應屬於狹義的步兵部隊。.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步兵

濱名湖

濱名湖為位于日本静岡縣濱松市、湖西市的潟湖。南部與海相通,為日本第十大湖。面積65平方公里,湖周長114公里,位居日本第二。最大水深16.6米,平均水深4.8米。2016年3月,與台灣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締結為姐妹湖。.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濱名湖

本土決戰

本土決戰是在太平洋戰爭時,日軍所想定的戰略之一,意味著在日本本土中陸上決戰之意。.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本土決戰

昭和

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号,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日。.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昭和

愛知縣

愛知縣()是位於日本中部地方的縣,首府與第一大城為名古屋市。.

查看 第73师团 (日本陆军)和愛知縣

另见

1942年日本建立

1944年建立的军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