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1 关系: 可敦,叶护,后突厥汗国,吐火仙可汗,吐蕃,塔什干,塔拉斯,娑葛,安国,安西大都护府,安西節度使,尔微特勒,乌质勒,交河公主,康国,人種,五代十国,伊里底蜜施骨咄禄毗伽,呼罗珊,咄陆,哥舒翰,哈萨克汗国,唐玄宗,唐朝,倭马亚王朝,石国,碎葉城,移拨,突厥化,烏孫,登里伊罗蜜施,莫贺达干,西突厥,西突厥可汗列表,髮色,高仙芝,默啜,黄色人种,郭元振,都尉,阿史那昕,阿史那斛瑟罗,阿多裴罗,阿姆河,阿爾泰語,蘇格蘭,葛逻禄,锡尔河,苏禄可汗,陈寅恪,...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可敦
可敦(),是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女性的头衔,初为可孙,最早见于《南齐书》,指北魏皇后,一般认为源自1世纪至3世纪的鲜卑部落,柔然亦有此称呼。与可汗一样用在统治者身上。可敦常作為君主配偶的稱號。蒙古时代又译作哈屯。在奥斯曼帝国,其境内以可敦来称呼苏丹的母亲、女儿、及后妃,这一用法在16世纪之后被“苏丹”代替。但之后可敦仍被用作对女性的敬称。 但有趣的是,这头衔被中东学者,如《伊斯兰百科全书》,认为与答剌罕一样來自布哈拉的粟特人,只是被突厥人採用后大家以为是突厥发明的。.
查看 突騎施和可敦
叶护
叶护(古突厥文:𐰖𐰉𐰍𐰆 yabγu)是古代突厥、回纥等民族的官名。地位仅次于可汗。世袭,由可汗的子弟或宗族中的强者担任,被派往臣服部落出任首领。一般认为源自中亚地区游牧民族月氏与烏孙的官名-“翖侯”。翖侯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赵信者,故胡小王,降汉,汉封为翖侯。”大月氏西迁阿姆河流域后,曾设五部翖侯,分治各地。葛逻禄与烏古斯人头人叫叶护。.
查看 突騎施和叶护
后突厥汗国
后突厥汗国(682年~745年),是东突厥灭亡半个世纪后突厥阿史那家族在蒙古高原重新建立的政权,被视为东突厥之复国,直到8世纪为回纥所灭。.
查看 突騎施和后突厥汗国
吐火仙可汗
吐火仙可汗,突骑施苏禄可汗的儿子,名骨啜。738年,莫贺达干杀死苏禄可汗,都摩度拥立骨啜为吐火仙可汗。攻打莫贺达干,莫贺达干求救于唐朝碛西节度使、北庭都护盖嘉运。当时,都摩度、吐火仙在碎叶城,黑姓可汗尔微特勒在怛罗斯城,联兵拒唐。次年八月十五,盖嘉运攻克碎叶城,在贺逻岭擒获吐火仙。740年三月廿八,盖嘉运带吐火仙到长安献捷,唐玄宗赦免吐火仙,封他为左金吾大将军,以阿史那昕为十姓可汗。.
查看 突騎施和吐火仙可汗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查看 突騎施和吐蕃
塔什干
塔什干(Toshkent,Тошкент;Ташкент)是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也是塔什干州的首府(分为11个部分,但不包括塔什干)。塔什干市面积334.8km²,2013年共有人口2,340,900人,就其人口而言是独联体国家中第5大城市。 在1596年,烏茲別克人與哈薩克汗國作戰失利,簽約把塔什干城與附近草原交給哈薩克汗國240年,城中也有很多哈薩克人定居,後來於18世紀,浩罕汗國成立,由一位名為羽奴思的和卓奪回塔什干,再回到烏茲別克人手中(之前哈薩克中玉茲汗阿布賚曾經出兵奪回此地)。.
查看 突騎施和塔什干
塔拉斯
塔拉斯(吉爾吉斯語:Талас),是吉爾吉斯共和國塔拉斯州首府。地理位置北纬42度31分,東经72度14分,人口三万餘。 Talas是后人起的名字,并非古城Talas塔剌思。古城塔剌思(Talas)在14世纪就毁于战火。 Category: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查看 突騎施和塔拉斯
娑葛
娑葛,唐朝时期突厥别部突骑施汗国的第一任可汗。 父亲乌质勒,与安西大都护郭元振商谈时,受风寒病死。娑葛要杀郭元振为父亲报仇,但是郭元振亲自吊孝,获得了娑葛的理解。神龙二年(706年)十二月廿八,唐中宗命娑葛袭封嗢鹿州都督、怀德王。乌质勒部将闕啜忠節不服,与娑葛互相攻击,忠節不能抵抗,郭元振请朝廷命忠節入朝宿卫。在播仙城安西经略使周以悌劝说忠節,结交宰相宗楚客、纪处讷,安西兵联合吐蕃,郭虔瓘联合拔汗那,攻打娑葛,以阿史那献统治西突厥十姓。忠節便向宗楚客上书,宗楚客等就这么办了。郭元振上书请制止,说吐蕃和拔汗那有野心,而阿史那献没有威望,不能靠他们消灭突骑施。宗楚客不听,以御史中丞馮嘉賓持節安撫忠節,侍御史呂守素處置四鎮,以將軍牛師獎為安西副都護,發甘、涼以西兵,联合吐蕃,討娑葛。娑葛与弟弟遮努领军二万,攻龟兹、拨换(今新疆阿克苏)、疏勒、焉耆,迎战唐军。郭元振在疏勒不敢出兵,景龙二年(708年),娑葛生擒忠节,杀死馮嘉賓、呂守素,十一月初二,娑葛自立为可汗。二十五日,娑葛在火烧城打败牛師獎,攻克安西都护府的驻地龟兹。上表唐中宗,求宗楚客的人头。宗楚客以阿史那献为十姓可汗,周以悌代替郭元振,大军集结在焉耆,对抗突骑施。娑葛写信向郭元振表明心迹,郭元振将娑葛的信承奏朝廷。宗楚客以为郭元振通敌,想问罪于他。郭元振派儿子郭鸿上奏皇帝。唐中宗把周以悌流放白州,郭元振仍然驻守安西,赦免娑葛,册封他为十四姓可汗。第二年七月廿六,娑葛归降,被赐名守忠,为钦化可汗。之后,后突厥可汗默啜西征,娑葛的弟弟遮努因为怨恨哥哥部众比自己多,便投靠默啜为向导,攻打娑葛,默啜擒获娑葛後,将他兄弟二人全部杀死。突骑施部落臣服于后突厥,由娑葛部下黑姓苏禄统辖。.
查看 突騎施和娑葛
安国
安国可指:.
查看 突騎施和安国
安西大都护府
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连至波斯,在武周时代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起,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止,共存在约150年。 安史之乱前,安西都护府和大都护府三易其名,其中640-658年、667-685年、689-691年为都护府,共约38年;658-667年、686-689年、693-752年为大都护府,共约71年。安史之乱后,765-778年为都护府,781年后又名为大都护府,至790年左右陷落为止。.
查看 突騎施和安西大都护府
安西節度使
安西節度使,又称安西四镇節度使、四镇節度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为防御天山南路安西四镇设置的節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2年九月安西都护领四镇经略大使,驻安西都护府(龟兹,今新疆库车县)。718年,副都护领碛西节度使,驻西州。727年,改为伊西节度使,731年与北庭节度使合并为安西四镇北庭节度使。741年,再次分为北庭節度使和安西四镇节度使。安西四镇節度使抚宁西域,下辖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镇和安西都护府,领两万四千人。757年,改名镇西节度使。767年,复名安西節度使。790年,因为安西失陷吐蕃,又泾原节度使兼领安西節度。.
查看 突騎施和安西節度使
尔微特勒
尔微特勒,突骑施黑姓可汗。738年,黄姓莫贺达干杀死苏禄可汗,都摩度拥立骨啜为吐火仙可汗。在怛罗斯城尔微特勒自立为黑姓可汗,吐火仙可汗攻打莫贺达干,莫贺达干求救于唐朝碛西节度使、北庭都护盖嘉运。尔微特勒与在碎叶城的都摩度、吐火仙,联兵拒唐。次年八月十五,盖嘉运攻克碎叶城,擒获吐火仙。疏勒镇守使夫蒙灵詧与拔汗那军攻入怛罗斯城,擒获尔微特勒。入曳建城,取交河公主,突骑施散髮之民數萬,给與了拔汗那王,唐军威震西陲。.
查看 突騎施和尔微特勒
乌质勒
乌质勒,唐朝突骑施的首领,本来是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斛瑟罗的下属,号莫贺达干。因为斛瑟罗刑罚残酷,西突厥各部不服。乌质勒善于安抚部下,得到各部落的归附。乌质勒属下20名都督,每人统率七千人。开始驻扎在碎叶城西北,后攻陷碎叶城,其牙帐迁入碎叶城。斛瑟罗入朝後,不敢回到西域。乌质勒吞并了斛瑟罗全部领地。 699年八月十二,乌质勒派遣他儿子遮弩朝见武则天,朝廷派遣侍御史解琬安抚乌质勒与西突厥十姓部落。703年七月廿一,武则天任命夏官尚书、检校凉州都督唐休璟为同凤阁鸾台三品。当时乌质勒与西突厥各部互相攻伐,安西之路断绝。唐休璟联合众宰相制定出开通西域的办法。 706年闰正月廿九,唐中宗封乌质勒为怀德郡王。十二月,安西大都护郭元振到乌质勒的帐中议事时,正好天降大雪,风也很大,在牙帐前郭元振与乌质勒站着面谈了很久,地上积了很深的雪。郭元振连脚都没动,但乌质勒年老体弱,不耐严寒,这次会面之后,当夜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打算进攻郭元振,但郭元振亲自来到乌质勒的牙帐吊唁,放声痛哭,娑葛被感动,谅解了郭元振。唐中宗册封娑葛承袭怀德王。.
查看 突騎施和乌质勒
交河公主
交河公主,唐朝和亲公主,姓阿史那氏,生卒不详。她是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的女儿。722年十二月初三,唐玄宗将她封为交河公主,将她嫁给了突骑施的苏禄可汗。726年,杜暹任安西都护,交河公主派牙官赶着一千多匹马到安西去卖,又派使者向杜暹宣读交河公主的命令,杜暹大怒:“阿史那怀道的女儿,有什么资格向我宣读命令!”命令杖打使者,然后将使者和马匹扣留;经过一场大雪,马匹全部被冻死。苏禄大怒,派军队进犯安西四镇。.
查看 突騎施和交河公主
康国
#重定向 康國.
查看 突騎施和康国
人種
人種(Race),是在体质形态或遺傳特徵上具有某些共同特色的人群,划分时可以根據外在特征(如肤色、髮色、面部骨骼结构等)、基因、以及自我认同为标准。人種这一概念以及种族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 20世纪以前,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分为若干个本质主义方式划分的(即以不可缺的特征来划分的)人種,如尼格罗人种(黑种人)、蒙古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等。但自1940年代起,演化科学家开始淘汰这种理论。另外,种族长期以来理解为一种科学分类,即将种族视为一个分类的层次,如将种族等同于亚种;但1960年代起,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以及模型也使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这种理解,而转而以群体、特征线等其他概念来研究人类内部的差别。1990年代以来,基因体学以及分支系统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和模型也使科学界对人类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使一些科学家转而用世系而非特征来定义种族的划分,并且认为种族应该理解为模糊集合,统计群体,或广义的家族。 有许多演化学家以及社会学家认为,基于近年来的生物学研究结果,任何对于人类种族的定义,都缺乏科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正确性;人種的定义是不准确的,随意性的,政治化的,约定俗成的,随文化视角的差异而变化,种族应该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但也有其他科学家认为,人種概念并非毫无根据,人種概念和多位点基因数据之间的确有关联,而试图摒弃人種概念的真正动机,主要为政治原因而非科学。 目前,各个学科对于人種是什么,是否存在,到底有几个,应该如何定义,如何理解,如何分析等问题,尚无定论或共识。.
查看 突騎施和人種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查看 突騎施和五代十国
伊里底蜜施骨咄禄毗伽
伊里底蜜施骨咄禄毗伽,突骑施黑姓可汗。河西节度使夫蒙灵詧斩杀莫贺达干,请立伊里底蜜施骨咄禄毗伽。天宝三载(744年)六月十二,唐玄宗册封他为十姓可汗,突骑施汗国完全成为唐朝的属国。.
呼罗珊
呼羅珊(波斯語:خراسان)源于波斯语,意思是“太阳初升的地方”。可以指:.
查看 突騎施和呼罗珊
咄陆
咄陸(Дуло)是早期匈人-保加爾人的王族。是老大保加利亞建國者一家的氏族。 這氏族在保加爾王族系譜中最早祖先是匈人阿提拉(有人说咄陆出自匈奴屠各),但這氏族也與烏孙、阿史那有關(早期咄陸是西突厥左廂),後來與可薩人一樣反對西突厥汗國統治。雖然被可薩人打敗,但是伏爾加保加利亞與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王族也是他們後人。 咄陆也与突骑施,克烈部有关。 Category:保加利亚历史 Category:俄罗斯历史.
查看 突騎施和咄陆
哥舒翰
哥舒翰(699年-757年),唐朝名将,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安史之乱时被安祿山俘虜,後安慶緒殺安祿山,登基為帝,不久,敗於唐軍而逃,將哥舒翰殺害。唐代宗追赠太尉,谥曰武愍。.
查看 突騎施和哥舒翰
哈萨克汗国
哈薩克汗國(哈萨克语:;土耳其语:Kazak Hanlığı;俄语:Казахское ханство)是哈萨克族在1456年创建的王朝,其统治区域大约在今天哈萨克斯坦一带,1847年灭亡。.
查看 突騎施和哈萨克汗国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查看 突騎施和唐玄宗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突騎施和唐朝
倭马亚王朝
奧米亞王朝(أمويون),中國史籍稱之為白衣大食,是由奧米亞家族统治的哈里发国,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即所谓“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后来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建立。从661年至750年,该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统治王朝。.
查看 突騎施和倭马亚王朝
石国
石国,西域古国,昭武九姓之一。波斯语Chaj、突厥语Tash、粟特语Cac,石之意。今为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最早见于《魏书·西域传》称为者石,源自塔什干古称“Chach”。《隋书·西域传》称为石国:“石国居药杀水,都城方十余里其王姓石名涅……有粟麥,多良馬。其俗善戰……南去鏺汗六百里东南去瓜州六千里”。杜佑《通典》:“石国隋时通焉。居于药杀水,都柘枝城,方十余里,本汉大宛北鄙之地。东与北至西突厥,西至波腊界,西南至康居界……有粟、麦,多良马。隋大业五年,唐贞观八年,并遣使朝贡”。石国人善舞,有柘枝舞流行唐代长安,到宋代仍流行。 石国是唐代高僧往印度取经时必经之地。玄奘在627年-645年去往印度取经,曾路过赭时国,即石国;《大唐西域记》卷一记载:“赭时国周千余里,……西临叶河,役属突厥”。 天宝十年(751年)唐安西大都护节度使高仙芝攻陷石国,并擒国王(突厥人的吐屯)及妻子押归京师。天宝十年(751年),石国王子向阿拔斯王朝求救兵,唐与大食在怛邏斯(今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附近)决战,高仙芝兵败,石国归附大食。 明代称为达失干。明朝永乐年间行在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曾到过达失干:“达失干城在塞兰之西,去撒马尔罕七百余里。城周回二里,局平原上,四面皆平岗,多园林,广树木。水流长行。土宜五谷。居民稠密”。.
查看 突騎施和石国
碎葉城
葉城(Суяб),即今阿克·贝希姆遗址,位於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馬克市西南8公里处,楚河南岸。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為唐将王方翼所修筑以取代焉耆镇,是西域所設之重鎮。中國歷代以來,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碎葉(有时是焉耆)與龜茲、疏勒、于闐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碎葉城本为西突厥属地,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在素叶水城(碎叶)见西突厥统叶护。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述:“自凌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 考古學家們在此城的寺廟廢墟內揀到四枚唐代錢幣,上面有「開元通寶」和「大曆通寶」字樣,由此可見,碎葉在唐代也是座重要的商鎮。郭沫若考證,唐代大詩人李白就出生在碎葉城內一個富商之家。李白在碎葉一直長到五歲,幼小時,其父就在這裏教他讀司馬相如的辭賦。.
查看 突騎施和碎葉城
移拨
移拨,突骑施可汗,天宝八载(749年)七月,唐玄宗册封他为十姓可汗,十载(751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勾结大食和吐蕃突骑施可汗擒获,献于朝廷。据考证,应该是移拨之前的一位佚名可汗或者就是伊里底蜜施骨咄禄毗伽。.
查看 突騎施和移拨
突厥化
突厥化,是指用來描述一種文化或政治變革的過程中,中亚、东欧与小亚细亚、高加索的民族自願或強逼下成为突厥人。此詞的另一個含義包括許多早期安納托利亞的土著人民的同化過程。他們通過轉換宗教,文化和語言發生同化(突厥化通常與伊斯蘭化一起進行)。 安納托利亞的突厥牧民最初只是少數,在近代前希臘人、亚美尼亚人、阿拉伯人與库尔德人仍存在。.
查看 突騎施和突厥化
烏孫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游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行國,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 烏孫國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西漢文帝時,被匈奴擊潰的月氏攻擊烏孫的牧地,烏孫族大敗,昆莫難兜靡被殺害。匈奴冒頓單于收留烏孫餘部,孫兒軍臣單于約於前113年指派獵驕靡率領烏孫遠征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烏孫軍大獲全勝,隨後獵驕靡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國家,以族名命名為烏孫國。匈奴通過烏孫間接控制了從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線。雖然軍臣單于死後,烏孫國便「不肯復事匈奴」,但是很長時間內一直羈屬匈奴。烏孫國曾經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後來與西漢建交,西漢宣帝時分裂為二,5世紀為柔然所滅。 前蘇聯學者認為烏孫文化是操印欧语系的塞人(塞迦,即薩迦或塞克,斯基泰人)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並稱塞-烏孫文化,烏孫文化時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國學者進行考古研究時為塞克文化及烏孫文化定下時限(Saka/Wusun period,前600-400年)。中國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學者推斷在先秦时期烏孫自號「昆」,是一個古老的西戎部落,春秋戰國時代與月氏遊牧於河西走廊,,,,104-112頁。.
查看 突騎施和烏孫
登里伊罗蜜施
登里伊罗蜜施,突骑施黑姓可汗。 天宝十二载(753年)九月初六,唐玄宗册封他为突骑施可汗,停止十姓可汗的称号。至德之后,突骑施衰落,黄、黑姓都立可汗互相攻击,中原也陷于安史之乱,没有能力再管理了。.
查看 突騎施和登里伊罗蜜施
莫贺达干
莫贺达干,突骑施黄姓的首领。苏禄可汗晚年瘫痪,尽失人心。原可汗娑葛的部落为黄姓,不服苏禄的黑姓。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莫贺达干杀死苏禄可汗。都摩度拥立苏禄可汗的儿子骨啜为吐火仙可汗。攻打莫贺达干,莫贺达干求救于唐朝碛西节度使、北庭都护盖嘉运。当时,都摩度、吐火仙在碎叶城,黑姓可汗尔微特勒在怛罗斯城,联兵拒唐。次年八月十五,盖嘉运攻克碎叶城,在贺逻岭擒获吐火仙。疏勒镇守使夫蒙灵詧与拔汗那军攻入怛罗斯城,擒获尔微特勒。入曳建城,取交河公主,突骑施散髮之民數萬,给與了拔汗那王,唐军威震西陲。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三月廿八,盖嘉运带吐火仙到长安献捷,唐玄宗赦免吐火仙,封他为左金吾大将军,以阿史那昕为十姓可汗。莫贺达干为突骑施可汗。莫贺达干以为唐朝会封他为十姓可汗,不服阿史那昕,起兵叛乱。在盖嘉运安抚下,十一月初三,莫贺达干表示接受。天宝元年(742年),阿史那昕在俱兰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被莫贺达干所杀。天宝三载(744年)五月,河西节度使夫蒙灵詧讨伐莫贺达干,将他斩杀。.
查看 突騎施和莫贺达干
西突厥
西突厥汗國,原是突厥帝国西面可汗。突厥东西分裂后,西突厥在西域称雄,以控制丝绸之路。正史說只有東突厥才說突厥,西突厥名「十箭」(Onoq),此乃源自西突厥創立人室點密授十部落首領每人一支箭,所以稱為十箭。 西突厥政體與東突厥大同小異,但有一位置是西突厥專有,名“阎洪達”,評論國政。西突厥分為左、右兩廂,各五姓:左廂咄陸部五姓,右廂弩失畢部五姓。咄陸五啜號:處木昆律啜,胡祿屋闕啜,攝舍提敦啜,突騎施賀邏施啜,鼠尼施處半啜。弩失畢五俟斤號:阿悉結闕俟斤,哥舒闕俟斤,拔寒幹暾沙闕俟斤,阿悉結泥孰俟斤,阿舒虛半俟斤。左右兩廂合為十姓部落。 突厥兴起时,土门可汗弟室点密西征,役属西域铁勒各部、葛逻禄、拔悉密等诸部。室点密先是联合薩珊波斯在布哈拉之戰擊敗厌哒,在布哈拉之戰後由於與薩珊波斯爭奪絲綢之路控制權而交惡,所以又聯同東羅馬帝國结盟,进攻薩珊波斯。 581年突厥分裂,达头可汗建立西突厥汗国,设南牙(冬都)于鹰娑川(今新疆库车西北)岸边,建北牙(夏都)于碎叶河旁的干泉(今哈萨克斯坦楚河西岸)。至射匮可汗广开疆土,东起金山西到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汗庭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弟统叶护可汗把汗庭迁到石国(今乌兹别克塔什干)北面的千泉,派吐屯驻西域各国,收敛征赋。这是西突厥最强盛的时期。 贞观初年,统叶护被伯父所杀,西突厥内部变乱迭起,贵族争立。阿史那同俄在位期间,承认了十姓部落(此处系指弩失毕和咄陆)独立地位,同时还与东突厥划定伊犁河为界。此时的西突厥仅仅是当初的东边一小部分。 651年,阿史那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建牙帐在双河(今新疆博乐、温泉一带)和千泉,总领十姓部落,控制西域各国,进攻唐朝的庭州等地。657年,唐朝派苏定方等征讨西域,俘获贺鲁,西突厥灭亡(参见唐滅东、西突厥之戰)。唐朝在其故地设置崑陵都護府和濛池都护府,以羈縻的方式管辖各部落。.
查看 突騎施和西突厥
西突厥可汗列表
突厥汗国于552年建立,後于581年正式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西部的西突厥在强盛时疆域囊括整个中亚,7世纪后期被中国唐朝所灭。 突厥的首領稱為可汗。.
查看 突騎施和西突厥可汗列表
髮色
髮色為頭髮毛囊色素沉着而形成之互異顏色,決定髮色的因子是由黑色素之兩種不同型態所支配:真黑色素(eumelanin)及褐黑素(pheomelanin)。 一般而言,黑色素較多則髮色則較深,反之則較淺。單一個體的髮色可能隨時間演進而導致黑色素變化,進而產生改變。少數情況之下,甚至會產生多髮色的現象。 部分特殊髮色與族群血緣相關。然而,隨著移民現象與全球人口交移往來,在單一民族下個體髮色群中已產生了多種顯著變異,因而導致多種新生髮色的衍生。.
查看 突騎施和髮色
高仙芝
仙芝(),高句丽人後晉劉昫,《舊唐書》/卷104/高仙芝:高仙芝,本高麗人也。父舍雞,初從河西軍,累勞至四鎮十將、諸衛將軍。仙芝美姿容,善騎射,勇決驍果。少隨父至安西,以父有功授遊擊將軍。年二十餘即拜將軍,與父同班秩。事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未甚任用,後夫蒙靈察累拔擢之。開元末,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宋歐陽修、宋祁等編,《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五/列傳第六十/高仙芝:高仙芝,高麗人。父舍雞,初以將軍隸河西軍,為四鎮校將。仙芝年二十餘,從至安西,以父功補遊擊將軍。數年,父子並班。仙芝美姿質,善騎射,父猶以其儒緩憂之。初事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等,不甚知名。後事夫蒙靈察,乃善遇之。開元末,表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唐朝軍事將領、唐玄宗時期的將軍。 其最著名的事蹟是率領唐朝軍隊在中亞與阿拉伯帝國展開怛罗斯战役。.
查看 突騎施和高仙芝
默啜
啜(),阿史那氏,名环。默啜是他的封号,后突厥可汗,骨咄禄之弟。.
查看 突騎施和默啜
黄色人种
#重定向 黃色人種.
查看 突騎施和黄色人种
郭元振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祖父任相州汤阴令,定居当地,因此成为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北)人,唐朝將領、宰相。.
查看 突騎施和郭元振
都尉
都尉,是中国、朝鮮、越南很多官职称号的一部分,各种都尉职权地位差异较大,又分为各地管领军事事务的都尉与中央领特定事务的都尉两类。.
查看 突騎施和都尉
阿史那昕
阿史那昕,西突厥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怀道之子。739年,唐朝碛西节度使盖嘉运率唐军助突骑施黄姓部落莫贺达干,消灭了黑姓二可汗——杀尔微特勤,俘吐火仙。740年,册拜是阿史那昕为十姓可汗,四月,又册拜了阿史那昕妻李氏为金河公主。莫贺达干大怒,声言“首诛苏禄,我之谋也。今立史昕,何以赏我?”于是率部叛唐。唐朝只是册立莫贺达干为突骑施一部可汗,而不是十姓可汗。742年四月,唐朝护送阿史那昕赴碎叶川西,至俱兰城受到莫贺达干攻击,阿史那昕被杀,西突厥阿史那王朝完全灭亡。.
查看 突騎施和阿史那昕
阿史那斛瑟罗
阿史那斛瑟罗,西突厥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之子。685年,武则天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册封为濛池都护、继往绝可汗兼右卫大将军,统辖弩失毕五部。690年,由于后突厥和吐蕃的攻击,阿史那斛瑟罗率所部投靠内地,拜右屯卫大将军,改号竭忠事主可汗。700年腊月,武则天再次任命司礼卿兼濛池州都护、竭忠事主可汗阿史那斛瑟罗为左屯卫将军,仍立平西军大总管,还镇碎叶。不过,突骑施乌质勒兴起,703年,斛瑟罗入朝后,不敢再回到西域。乌质勒于是全部吞并了斛瑟罗原有的领地。.
查看 突騎施和阿史那斛瑟罗
阿多裴罗
阿多裴罗,突骑施黑姓可汗。乾元年间,黑姓可汗阿多裴罗还能遣使者入朝朝见唐肃宗。唐代宗大历年间之后,葛逻禄强盛,徙居到碎叶川,黑黄二姓势微,臣服于葛逻禄,西突厥阿史那斛瑟罗的余部归附回鹘。突骑施破灭後,有特庬勒居于焉耆城,称叶护,余部据守金莎领,部众至二十万。.
查看 突騎施和阿多裴罗
阿姆河
阿姆河(آمودریا;Amudaryo;د آمو سيند;Amyderýa;Амударё),是中亞最長的河流。在古代,這條河被認為是大伊朗和圖蘭之間的邊界。.
查看 突騎施和阿姆河
阿爾泰語
阿爾泰語是一種突厥语族的語言。它是俄羅斯中的阿尔泰共和国的官方語言。.
查看 突騎施和阿爾泰語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查看 突騎施和蘇格蘭
葛逻禄
葛逻禄,乃中亚古代遊牧民族,13世纪时稱「哈剌魯」,有“雪”、“雪山”或雪人的意思。該族分为三姓,分別是「謀落部」(或作謀剌)、「熾俟部」(或作婆匐)與「踏實力部」。之後與西遷的回紇15部組成。文獻中常稱為三姓葛邏祿,曾經與回紇攻滅西突厥,他们与回紇关系密切。 葛逻禄最早遊牧於今额尔齐斯河上游與阿爾泰山西南,臣服於西突厥。唐灭西突厥后,分葛逻禄三部置陰山州都督府、大漠州都督府、玄池州都督府,後析大漠州都督府置金附州都督府,隸屬於崑陵都護府及後來的北庭大都护府。該族曾协助苏定方灭西突厥,但怛罗斯战役中见到唐军远少于对方便背叛唐军,造成唐军惨败仅有数千人逃回,副将李嗣业为了尽快逃走,一路砍杀了不少仍然支持唐军的突厥等异族盟军,才得以尽快脱离战场。後來幾乎領有全部西突厥的旧疆。回紇建國後,成為回紇汗國的客部,分左右二廂,左廂從回紇,右廂自立葉護,半獨立。 今哈萨克斯坦除了西哈薩克斯坦州外,都有他們的後裔。.
查看 突騎施和葛逻禄
锡尔河
錫爾河畔,於塔吉克苦盞 锡尔河(英語: Syr Darya,Сырдария,Sirdaryo,سیردریا,Сирдарё),中国古称药杀水,也即叶河,中、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是中亚著名内流河。 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山脉,分两源,右源纳伦河和左源卡拉达里亚河,纳伦河为正源,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两河在纳曼干附近汇合后向西流入费尔干纳谷地,在塔吉克斯坦苦盏出谷,流至别卡巴德后转而向西北,流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后,注入咸海。 全长2212公里,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060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336亿立方米。 锡尔河主要支流有阿汉加兰河、奇尔奇克河、克列斯河和阿雷西河。.
查看 突騎施和锡尔河
苏禄可汗
苏禄可汗,8世纪突厥别部突骑施的可汗。 突骑施守忠被后突厥默啜杀死。默啜的兵撤走后,守忠的部将苏禄聚集余众,统率突骑施。因为苏禄很会安抚属下,西突厥十姓部落逐渐归附于他,其部众至二十万人,占有西域大片领地。不久,苏禄遣使入朝谒见唐玄宗。715年,玄宗任命苏禄为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716年,突厥可汗默啜被杀之后,奚、契丹、拔野古等部落都归附唐朝,突骑施苏禄自立为可汗(部分原因是粟特人支持他反阿拉伯)。 717年,苏禄部众日益壮大,虽仍按时向唐朝纳贡,但内心中已有入侵大唐边地的意向。五月,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献请求朝廷调集葛逻禄部落的军队进攻苏禄,唐玄宗不允。718年五月十八,唐玄宗任命苏禄为左羽林大将军、封为顺国公,金方道经略大使。719年十月廿八,唐玄宗册拜突骑施酋长苏禄为忠顺可汗,承认了他的可汗地位。722年十二月初三,唐玄宗将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的女儿封为交河公主,将她嫁给了苏禄。 监察御史杜暹因调查案件到了突骑施,突骑施人向他馈赠黄金,杜暹坚辞不受。随从对杜暹说:“您现身在异域,不应驳了他们的盛情。”杜暹只好接受下来,让人把黄金埋到自己住的账篷下面,等到完成使命离开突骑施之后,才写信告诉突骑施人,并且让他们自己再取出来。突骑施人见信后十分惊异,立即越沙漠追赶,未能追上。后来安西都护一职出缺,就有人推荐杜暹前去。726年,杜暹任安西都护,交河公主派牙官赶着一千多匹马到安西去卖,又派使者向杜暹宣读交河公主的命令,杜暹大怒:“阿史那怀道的女儿,有什么资格向我宣读命令!”命令杖打使者,然后扣留;经过一场大雪,马匹全部被冻死。苏禄大怒,派军队进犯安西四镇。这时杜暹正好到长安朝见天子,由赵颐贞代任安西都护。赵颐贞据城自守;而四镇的百姓、牲畜和储物,全被苏禄抢劫一空,只剩一座安西城。不久,苏禄听说杜暹当了宰相,才逐渐地将军队撤走,之後又派使者向唐朝进贡。727年闰九月初二,吐蕃赞普和突骑施苏禄率领军队围攻安西城,被安西副大都护赵颐贞打败。730年,突骑施派使臣给唐朝进贡,在丹凤楼与突厥使者争礼,唐玄宗就命突厥国使者坐东面,突骑施国使臣坐西面。 735年十月廿六,突骑施攻打北庭和安西拨换城,次年被北庭都护盖嘉运打败。八月初七,苏禄可汗派大臣胡禄达干请降。苏禄可汗开始的时候,很节俭,掠夺的财物都分给各部落。但在他娶了唐朝、突厥、吐蕃三国公主之后,开始奢侈起来,晚年瘫痪,尽失人心。原可汗娑葛的部落为黄姓,不服苏禄的黑姓。738年,黄姓的莫贺达干杀死苏禄可汗。都摩度拥立苏禄可汗的儿子骨啜为吐火仙可汗。 苏禄可汗在位期间,史上共记录其著名的抗击穆斯林入侵战事两次,分别公元724年的“渴水日战争”(Day of Thirst)与公元731年的“隘路战役”(Battle of the Defile or Battle of the Pass)。其中“隘路战役”为倭马亚王朝时期相关史书中,对战斗情况、伤亡人数记载最为详细的战役。.
查看 突騎施和苏禄可汗
陈寅恪
陳寅恪(),字鹤寿(不常用),是一位籍貫江西省義寧州(今修水縣)、生於湖南長沙的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语言。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查看 突騎施和陈寅恪
杜暹
杜暹(),濮州濮陽(今河南濮陽)人。 其家五世同堂,事奉繼母以孝聞,被舉薦為官,舉明經,補婺州參軍。任滿離職時,州吏拿來當地產紙一萬餘張送他,杜暹只拿一百張,人稱“百紙參軍”。唐玄宗時任鄭尉,大理平事,開元四年(716年),任監察御史,又官給事中、黃門侍郎兼安西副大都護等職。.
查看 突騎施和杜暹
武周
武周(684年或690年-705年),是武則天建立的王朝。武則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獲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前后正式掌权二十一年,也是武周朝唯一的皇帝。 武周仍然袭用唐制,武则天既是唐高宗的皇后,又是两个唐朝皇帝的生母,死前讓其三子廬陵王唐中宗復辟(继承其父唐高宗的皇位),恢复唐朝,並自詔去帝號,以唐朝皇后身份 (則天大聖皇后) 葬于乾陵,故此历史上一般把武周不會視作獨立的朝代,惯例上把武周计入唐朝帝系,武周时期计入唐朝统治年数。.
查看 突騎施和武周
汉文
#重定向 漢文.
查看 突騎施和汉文
泰伯里
#重定向 穆罕默德·伊本·贾里尔·塔巴里.
查看 突騎施和泰伯里
渴水日戰爭
渴水日戰爭(Yawm al-'Atash),是724年阿拉伯倭馬亞王朝與突騎施汗國蘇祿在錫爾河畔苦盏發生的戰爭,突騎施蘇祿可汗是在接到河中粟特王國請求下出兵。 由穆斯林·伊本·薩伊迪·阿酗-卡拉比率領下的倭馬亞軍在費爾干納聽到突騎施軍隊南下的消息慌忙撤退,被突騎施軍隊追逐和騷擾。11天後倭馬亞軍隊到達了錫爾河,與河中粟特諸國-突騎施軍決戰並慘敗,只剩下少數人撤回撒馬爾罕。 倭馬亞軍的失利導致了穆斯林在中亞大部分地區的統治崩潰,直到突騎施汗國內亂,蘇祿738年被殺後阿拉伯人才恢復對河中的統治。.
查看 突騎施和渴水日戰爭
濛池都护府
濛池都护府,唐羁縻都护府名。显庆二年末(658年初)平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分西突厥弩失畢五部落置濛池都护府,分咄陸五部置崑陵都護府。濛池都护府辖境相当今中亚楚河以西至咸海(一说里海)一带地区。初属安西都护府,长安三年(702年)改属北庭都护府。垂拱以后弩失毕部落多为东突厥侵掠,散亡殆尽,天授元年(690年)都护率残部徙居内地,故土渐为突骑施所有。开元末复立阿史那昕为十姓可汗、濛池都护,遣兵护还故地。天宝元年(742年)昕至碎叶西俱兰城,为突骑施莫贺达干所杀,遂停袭。 Category:唐朝都护府.
查看 突騎施和濛池都护府
月氏
月氏(上古漢語擬音(郑张尚芳)://。又譯禺氏、禺知、月支、苑支)為前7世紀至公元1世紀一個民族名稱。始见于先秦史籍,早期以游牧為生,从事玉器贸易,住在今中国的甘肃西部和新疆东部一带,並經常與匈奴發生衝突,到後來被匈奴攻擊,一分為二:西遷至伊犁的,被稱為大月氏;居留於中國甘肅及青海的祁连山西北麓一帶的,被稱為小月氏。這時,月氏開始發展,慢慢具有國家的雛型。由於大月氏位處於絲綢之路,控制著東西貿易,使它慢慢變得強大。《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说明月氏的语言很可能属于藏緬語族。.
查看 突騎施和月氏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查看 突騎施和新唐书
敦煌变文集
《敦煌变文集》是唐代敦煌变文作品的总集,由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等人编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此书根据国内外收藏的一百八十七部敦煌写本,整理校勘,编选出七十八种作品。编者在《引言》中说,他们“根据照片或原卷过录一个本子,然後由一人主校,其馀五人轮流互校一遍,把各人校勘的意见,综合起来,作成校记,附在每一篇的後面”。因此,校录文字基本上能保存写本原貌。 《敦煌变文集》共八卷,按故事内容分类编排。一至三卷为有说有唱、有说无唱或对话体的歷史故事、民间传说,如《舜子变》、《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王昭君变文》等;四至六卷为佛释迦的故事、佛经讲唱文和佛家故事,如《降魔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第七卷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如《八相押座文》、《三身押座文》等;第八卷为《搜神记》、《孝子传》。全书取材广泛、辑录甚丰,七、八两卷实已超出变文范围,是研究敦煌变文和通俗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2003年,将此书数据化,收入《国学备要》,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
查看 突騎施和敦煌变文集
拔汗那
#重定向 宁远国.
查看 突騎施和拔汗那
怛罗斯战役
怛罗斯战役(阿拉伯語:),又稱怛逻斯之役或但逻斯之役。是中国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现在阿拉伯、信奉伊斯兰教遜尼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内的中亚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有学者认为怛罗斯战役是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也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仅是两个帝国边疆上的抵触和小冲突。McNeill, William H.
查看 突騎施和怛罗斯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