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占城稻

指数 占城稻

占城稻是一种出产于中南半島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一般認為是在宋朝以前由占城傳入中國,故名為占城稻。.

27 关系: 加藤繁占城占城國南宋大中祥符安南國宋史宋真宗宋論宋朝中南半島广西壮族自治区康熙字典云南省五代會要王夫之福建真腊诸蕃志黃仲昭黃省曾舒璘赵汝适林邑林邑國江淮淮南市

加藤繁

加藤繁(1880年9月3日 - 1946年3月7日)日本历史学家、东洋史家、明治·大正·昭和时期的中国经济史著名学者,文学博士,东京文献学派第二代领袖之一,被誉为日本研究中国经济史的第一人。.

新!!: 占城稻和加藤繁 · 查看更多 »

占城

占城(Chiêm Thành),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占城是占婆第六王朝到第十五王朝的国号,之前的国号是林邑、环王。.

新!!: 占城稻和占城 · 查看更多 »

占城國

#重定向 占城.

新!!: 占城稻和占城國 · 查看更多 »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新!!: 占城稻和南宋 · 查看更多 »

大中祥符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是宋真宗的第三个年號,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9年。.

新!!: 占城稻和大中祥符 · 查看更多 »

安南國

#重定向大越.

新!!: 占城稻和安南國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占城稻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開封府尹(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檢校太傅行開封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後離任)。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新!!: 占城稻和宋真宗 · 查看更多 »

宋論

《宋論》,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晚年撰,共十五卷,以代划分;是對宋代歷史的評論,包括了北宋、南宋。書中的觀點多不同於前人,敢於批評。 早年王夫之即有“陋宋”之说,其《黄书·宰制》言:“圣人坚揽定趾以救天地之祸,非大反孤秦、陋宋之为不得延。”王夫之根據讀《宋史》心得開始撰寫《宋論》,“以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1691年《宋論》定稿,每卷別以帝王廟號分類,無標題。 一般學者皆以為宋朝文化璨然可觀。钱穆曾说:“宋学精神,厥有两端:一曰革新政令,二曰创通经义,而精神之所寄则在书院。革新政令,其事至荆公而止;创通经义,其业至晦庵而遂。而书院讲学,则其风至明末之东林而始竭。”陈寅恪亦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必归于“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王夫之則以為宋政之乱“自仁宗开之”,又说:“天章阁开之后,宋乱之始也。范公缜密之才,好善恶恶之量为之也。是以缜密多知之才,尤君子之所慎用也。”范仲淹等人的屡次上书,“以启上之佚志”,最终引发了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又开了以后熙宁变法、朝臣党争的先河。王夫之全盘否定宋儒的“上书陈利病”,尤其反对在上书中“以先王为口实”,即宋儒挂在嘴边的“复三代之治”。 王夫之认为,高宗时“天下之大势,十已去其八九”,但它仍能苟延百余年者,實有赖太祖立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家法”。但南宋末年,“史嵩之、贾似道起,尽毁祖宗之成法,理宗汶弱而莫能问,士心始离,民心始散。将帅擅兵,存亡自主,而上不与谋,然后望风瓦解。蒙古安驱以入,晏坐以抚,拾天下如一羽而无所疑。”南宋末年,刑罚酷烈,“腥闻于上天,亟剿其命,不得已授赤子于异类,而冀使息虐,亦惨矣哉!”.

新!!: 占城稻和宋論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占城稻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中南半島

中南半岛(中印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印支半岛,L'indochine; Indochina 或Indo-China),指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新!!: 占城稻和中南半島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占城稻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一部成書於清朝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漢語辞典,於康熙年間由文華殿大學士兼户部尚書張玉書及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擔任主编,参考明代的《字汇》、《正字通》两书而写,重印至今不輟。.

新!!: 占城稻和康熙字典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占城稻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五代會要

《五代会要》,北宋王溥所撰,共三十卷。 乾德元年(963年),王溥告老还乡的前一年,修成《五代会要》三十卷,共設二百七十九目,體例循仿《唐會要》,分帝系、礼、乐、学校、宗教、选举、职官、刑法、食货、舆服、历数、災異、四裔等13門。 《五代会要》成书於《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之前,依五代时期的各朝实录的诏令、奏议分类编纂而成,是研究五代典章制度必不可少的史料,价值很高,可視為《通典》之續編。由於《舊五代史》是輯本,《新五代史》又僅有司天、職方二考,《五代會要》遂成為研究五代“禮法刑政沿革”的唯一史料。關於唐初世族之升降,唐役使民工興建諸宮、府兵、養馬、都督府的設置、佛寺之興建等皆有記載,足補正史之缺。《五代会要》撰成后,藏于史馆。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文彦博初刊于四川,施元之復刊於徽,乾隆時期有活字本。四库馆臣称该书“收放失旧闻,厥功甚伟”,又说:“读五代史者,又何能无此一书哉!”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標點本。.

新!!: 占城稻和五代會要 · 查看更多 »

王夫之

王夫之(,即万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字而农,号薑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年隐居于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明末清初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新!!: 占城稻和王夫之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占城稻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真腊

真腊(;;同时期的占婆碑铭以kmir称之)是中南半島的一个农业古国,地占今之柬埔寨北部和老挝南部,中心在老挝巴龟一带,建都。其居民是孟—高棉人的一支,据《隋书》载当地:“人形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拳发垂耳,性气捷劲。” 公元627年之前,真腊只是扶南的北部属国。扶南国之强盛,跟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分不开的。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人经马来半岛和暹罗湾去往中国之前,总要到扶南境内的俄厄城进行休整;但是取道巽他海峡的南方航线出现后,商人们纷纷绕开扶南,利用巽他海峡的转运站将商品直接运往中国。扶南国势日衰,领土收缩,属国相继独立。公元514年,扶南国王憍陈如阇耶跋摩死后,长子留陀跋摩杀嫡弟自立,加剧了国家的内部争斗。 公元550年前后,真腊国王去世,国土由女婿拔婆跋摩(扶南王子)继承。扶南国王卒,拔婆跋摩欲再继承扶南,发军攻打扶南太子,使后者迁都以避。拔婆跋摩死,其弟摩诃因陀罗跋摩(即《隋书》所谓“质多斯那”)继位,继续用兵,死后由儿子伊奢那跋摩继位,终至627年前后灭亡扶南。伊奢那跋摩死后,拔婆跋摩二世继位,国势更加强盛;至拔婆跋摩二世的继承人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又征服了老挝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使国境北接南诏,南抵湄公河之下游,包括了今之柬埔寨、老挝以及越南南部。 阇耶跋摩一世无嗣,卒后由侄女阇耶提黛维继位,国家竟告分裂,史称水陆真腊。其中陆真腊又称文单、婆镂,割据真腊故地;水真腊则大致是昔日扶南国的疆域。(水真腊后来又有太阴王朝和太阳王朝之分,前者定都阿迪塔补罗;后者定都湄公河流域的桑比补罗。而且这两个王朝后更分裂成五个相互敌对的小国家。)公元787年前后,水真腊太阳王朝的都城桑比补罗被爪哇海盗攻陷,国王摩希婆提跋摩被杀,王子(后来的阇耶跋摩二世)被虏。水真腊由此受到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统治,直至阇耶跋摩二世从爪哇逃回,称王独立。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东北约三十公里的荔枝山,先后统一了水、陆真腊,开创高棉帝国之吴哥王朝。.

新!!: 占城稻和真腊 · 查看更多 »

诸蕃志

《诸蕃志》是由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于宝庆元年(1225年)著成。《诸蕃志》分上下卷,卷上志国,卷下志物。 《诸蕃志》全書涉及158國家和地區,趙汝适本人未親自訪問,只是向到訪中國的商人多方詢問,“列其國名,道其風土,與夫道里之聯屬,山澤之畜產,譯以華言,刪其污渫,存其事實,名曰《诸蕃志》。” 《诸蕃志》的一些条目来自《岭外代答》(1178年)。 《文獻通考》、《宋史》、《密齋筆記》等书都引用《诸蕃志》。.

新!!: 占城稻和诸蕃志 · 查看更多 »

黃仲昭

黃仲昭(),名潛,號未軒先生。福建莆田東里(今荔城區英龍街東里巷)人。明朝官員。 祖父黃壽生是黃滔十五世孫,世代宦紳。明宣宗宣德九年(1435年)出生,“性端谨”,“年十五、六即有志正学”。成化二年(1466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與编修章懋等上《谏诗》疏,讽朝廷耽于逸乐,谪为湘潭知县。弘治元年(1488年),由吏部尚书推荐,弘治三年(1490)任江西提学佥事。弘治八年,辞官返鄉。 弘治二年(1489年)黃仲昭編纂《八閩通志》是福建省第一部通史,又和周瑛同修《兴化府志》五十四卷。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十一月一日,病逝,葬於华亭云峰。有《未軒集》。.

新!!: 占城稻和黃仲昭 · 查看更多 »

黃省曾

黃省曾(),字勉之,號五嶽山人,吳縣人。 黃魯曾之弟,先世为河南汝宁人。生于弘治丙辰年(1496年),《明儒学案》记其“少好古文,解通《尔雅》。为王济之、杨君谦所知”,嘉靖十年(1531年)鄉試中舉,後進士不第,從王守仁遊,學詩於李夢陽,於書無所不覽,長於農業與畜牧。殁于嘉靖丙午年(1546年)。有子黃姬水。.

新!!: 占城稻和黃省曾 · 查看更多 »

舒璘

舒璘(),南宋政治人物,哲学家。字元质,一字元宾,学者称“广平先生”,浙江奉化广平(今大桥镇舒家村)人。与慈溪杨简、鄞县袁燮、镇海沈焕并称“四明四先生”(或“明州四先生”)。.

新!!: 占城稻和舒璘 · 查看更多 »

赵汝适

赵汝(),字伯可,為宋太宗八世孙。 先世 趙弘殷,娶杜氏杜爽女 趙匡義 趙元份,娶李氏李漢斌女 趙允讓,娶王氏、韓氏、任氏,任氏乃宋英宗生母。 趙宗治,娶郭氏,封定國夫人 高祖趙仲忽,娶向氏 曾祖趙士瑤,娶向氏、焦氏 祖趙不柔,娶郭氏,封太寧郡夫人 父趙善待,嫡母開封崔氏,僅生一女,生母即墨季氏封衛國夫人,季氏有五子,汝述、汝逵、汝遇、汝适,一夭折未名。婿劉敏功、楊宗元、陳龠、王津,幼女崔氏所出。 趙汝适娶臨海陳廣壽女、陳良翰孫女。黃府陵 (字大方又字用藏,號東美,晚號廉伯)妻陳廣誼是趙汝适妻之親姑,陳良翰長女。 赵汝--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在浙江台州天台县出生。绍熙元年(1190年)为将士郎;绍熙二年(1191年)授迪功郎、临安府余杭县主薄;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授从政郎;庆元六年(1201年)任潭州湘潭县令;嘉定九年(1216年)任临安府通判,嘉定十六(1223年)年任福建南剑州知府;嘉定十七年任福建路市舶司提举;宝庆元年(1225年)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举。 赵汝--出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举时,曾询问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商人关于他们国家的地理、风土、物产,收罗材料,撰写成为《诸蕃志》。.

新!!: 占城稻和赵汝适 · 查看更多 »

林邑

林邑(Lâm Ấp)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林邑是占婆第一王朝到第四王朝的国号。.

新!!: 占城稻和林邑 · 查看更多 »

林邑國

#重定向 林邑.

新!!: 占城稻和林邑國 · 查看更多 »

江淮

江淮,顾名思义,指江(长江)、淮(淮河)一带,广义上指江南、淮南地区,狭义上指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即今江苏、安徽的中部地区。.

新!!: 占城稻和江淮 · 查看更多 »

淮南市

淮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由西北至西南顺时针依次与阜阳、亳州、蚌埠、滁州、合肥、六安接壤。 淮南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基地,装机容量830万千瓦,占安徽省的近一半。淮南市为传统重工业城市,支柱产业为煤炭、化工、电力以及制药。截至2012年,全市户籍人口245.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7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68.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97.30万人。淮南市為中國國務院批復的安徽省北部的重要中心城市,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市區下轄五區以及一個實驗區。.

新!!: 占城稻和淮南市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秥稻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