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4 关系: 卡尔·冯·马齐乌斯,卡尔·路德维希·布卢姆,卡尔·路德维希·韦尔登诺,塞皮克河,奥多阿多·贝卡利,威廉·杰克,威廉·格里菲斯 (植物学家),婆罗洲,學名,宿根植物,东南亚,布丁,保罗·迪特里希·吉塞克,圣克鲁斯群岛,砂拉越,筏,爪哇岛,花梗,面包,西米,马来半岛,马来群岛,让·路易斯·玛丽·波伊列,麵食,蘿蔔糕,蘇門答臘,薄烤饼,蛇皮果,Roxb.,核果,棕榈科,泰国,新幾內亞,所罗门群岛。
- 1783年描述的植物
- 原产于亚洲的农作物
- 西谷椰属
- 非木材林产品
卡尔·冯·马齐乌斯
卡尔·冯·马齐乌斯(全名卡尔·弗里德里希·菲利普·冯·马齐乌斯,Carl Friedrich Philipp von Martius,),是德国植物学家和探险家。 他出生于埃尔朗根,1814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出版了关于大学植物园中的植物分类论文,并致力于研究植物学,1817年,被巴伐利亚王国国王派往巴西考察,他从里约热内卢出发,到过巴西东方和南方各省,上朔到亚马逊河和几条大河的上游。 1820年回国,被任命为慕尼黑植物园的管理员,1826年被聘为慕尼黑大学的植物学教授。 他致力于研究在南美洲收集的标本,出版了几部作品:《巴西植物的新属和新种》3卷(1823年-1832年)、《巴西植物分类》(1827年),两部作品都有插图。1823年-1850年他陆续出版了3卷大部头的《棕榈自然历史》,几乎囊括了所有棕榈科的植物品种,有240幅珂罗版插图,包括植株和标本解剖图。从1840年,他开始写作《巴西植物》,对几个目都有专论,这部书一直到他去世后多年才全部出版完。 当欧洲爆发马铃薯瘟疫时,他前往考察,1842年出版了考察结果。他还出版过几篇关于巴西印第安人的作品,描述他们的语言、社会条件、疾病、医药以及他们的历史和未来展望等。 他在慕尼黑逝世并安葬,墓前装饰有两株棕榈树,墓碑铭刻着“棕榈树永远保持繁茂绿色”(In palmis semper virens resurgo)。 他曾经在南美洲收集到大量的植物标本,后来他收集的标本不断扩充,达到300 000枚,包括65 000种,来自世界各地,1870年,他的收藏被比利时政府收购,收藏到比利时国家植物园中,植物园目前完成了一项“马齐乌斯工程”,将这些标本数字化。.
卡尔·路德维希·布卢姆
卡尔·路德维希·冯·布卢姆(Karl Ludwig von Blume,Charles Ludwig de Blume,)为德国与荷兰植物学家。 他出生于德国的不伦瑞克,毕业于莱顿大学。他一生几乎都是在荷兰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度过的。他曾是荷兰莱顿植物标本馆的馆长。 他曾经长期研究东南亚的植物,尤其对当时属于荷兰殖民地的爪哇的植物有很深的研究。从1823年至1826年,他曾担任爪哇茂物植物园的农业部副主任。1855年,他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荷兰国家植物标本馆的刊物以他命名为《布卢姆-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地理学杂志》。.
卡尔·路德维希·韦尔登诺
卡尔·路德维希·韦尔登诺(Carl Ludwig Willdenow,)为德国植物学家、药剂师及植物分类学家。他被认为是植物地理学的开创者。他也是早期著名植物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导师。 卡尔·路德维希·韦尔登诺出生于柏林,在哈雷大学就读医学与植物学。1801年起,他开始担任柏林植物园园长直至去世。他研究了许多由亚历山大·冯·洪堡带回来的南美洲植物。他对植物的气候适应十分感兴趣,并发现相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具有相似的特征。他的植物标本馆共保存了超过20000个物种的标本,现仍存放于柏林植物园内。 他因对欧洲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及山脉起源理论而著名。1801年,他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塞皮克河
塞皮克河(Sepik)是新畿內亞最長的河流。 塞皮克河主要流經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桑道恩省和東塞皮克省,也流經印尼巴布亞省,是亞太區最大的未受污染淡水濕地生態系統。.
查看 硕莪树和塞皮克河
奥多阿多·贝卡利
奥多阿尔·贝卡利(Odoardo Beccari,)为意大利博物学家,他于1878年在苏门答腊发现了泰坦魔芋,其具有世界上最大的不分支花序。.
查看 硕莪树和奥多阿多·贝卡利
威廉·杰克
威廉·杰克(William Jack,)为苏格兰植物学家。 威廉·杰克曾被雇为东印度公司派往印度的外科医生,与纳萨尼尔·瓦立池一起对当地植物进行了研究。1818年,他陪同斯坦福·莱佛士来到苏门答腊,并在此采集到了大量动植物标本。但其大部分手稿、图画及标本都毁于1824年的一场大火。.
查看 硕莪树和威廉·杰克
威廉·格里菲斯 (植物学家)
威廉·格里菲斯(William Griffith,)为英国医生、博物学家及植物学家。.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查看 硕莪树和婆罗洲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查看 硕莪树和學名
宿根植物
宿根植物指多年生落叶草本植物。宿根植物在冬季地上部分枯萎,但是地下根系仍存活,在第二年春季即可重新生长。 宿根植物可以采用分蘖、根插等无性繁殖方法加以培育。由于宿根植物不需经常更换,因此往往成为园林布置中的理想植物。 著名的宿根植物包括:三七、人参、西洋参、芍药、秋海棠、君子兰等。.
查看 硕莪树和宿根植物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查看 硕莪树和东南亚
布丁
布丁(Pudding)一詞源自音譯英語,布丁的定義及其廣泛、廣義來說泛指由材料凝固成固體状的食品(也就是說有鹹味和塞滿肉的布丁),常見製法包括焗及蒸、烤等。狹義來說,主要材料為奶黃的半凝固状甜品才算,如焦糖布丁、烤布蕾。 布丁是一種歐美各國都有的傳統甜品。在英国布丁的作用尤其突出、英國菜號稱以一百種以上的布丁見長,甚至英國有專門的布丁全餐、從前菜的野菜沙拉布丁、到主菜的兔子肉布丁、再到甜點的英式烤布蕾布丁應有盡有。在英國,『布丁』一词可以代指任何甜点,如聖誕布丁、米布丁、麵包布丁、但也包含鹹點,如約克郡布丁等。在其他例如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俄羅斯這些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布丁。 為求方便,也可使用「布甸粉」沖泡後冷藏製作,「布甸粉」的主要原料為海藻抽出物、食用色素等。.
查看 硕莪树和布丁
保罗·迪特里希·吉塞克
保罗·迪特里希·吉塞克(Paul Dietrich Giseke)是德国植物学家和体育教师。 吉塞克出生于汉堡,一开始在汉堡体育馆学习体育,1764年-1767年在格丁根大学学习,后来到法国和瑞典旅行,遇到林奈,成为林奈的学生和朋友,林奈将针晶粟草属(Gisekia)用他的名字命名。 回国后,他在汉堡体育馆担任体育教授。.
圣克鲁斯群岛
聖克魯斯群島(Santa Cruz Islands),所羅門群島東南端的火山島群,由恩德(Ndeni,505 km²)、瓦尼科羅(Vanikoro,173 km²)、Tikopia(5 km²)、Utupua(69 km²)等島組成,行政上属于泰莫圖省。居民主要為美拉尼西亞人。面積958平方公里。以出口椰乾為主。 Category:所羅門群島.
查看 硕莪树和圣克鲁斯群岛
砂拉越
拉越(Sarawak),旧译砂--朥越、砂--勞越、砂羅越或砂--捞越,簡稱砂或砂州,马来语又稱作“犀鸟之乡”(Bumi Kenyalang),是马来西亚在婆罗洲领土上两个行政区域之一(另一个为沙巴州),也是全马面積最大的州。砂拉越州在行政、移民和司法制度上与马来西亚半岛的其他行政区明显不同。地理上砂拉越州位于婆罗洲西北,东北与沙巴州相邻,并把汶莱这一独立国家隔成两部分,而其南与印尼加里曼丹接壤。砂拉越州的首府古晋市是全州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州内还有美里、诗巫和民都鲁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分布。根据2015年的人口估查,砂拉越州共有2,636,000人。全州的气候类型是熱帶雨林氣候,生长着大片热带雨林,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以许多著名的洞穴系统而闻名的姆鲁山国家公园也位于砂拉越州。发源于依兰山脉的拉让江既是该州的重要河流,也是马来西亚最长的河流;其支流上的巴贡水电站是东南亚的大型水电站之一。砂拉越州的最高点为2,423米高的毛律山。 在尼亚洞发现了距今四万年前早期人类在砂拉越的居住遗迹。在公元八至十三世纪砂拉越,这一地区与古代中国维持着贸易往来。在十六世纪时这一地区开始受到汶萊帝國(渤泥国)的控制。1841年,英国探险家詹姆士·布鲁克从汶莱手中取得砂拉越(今古晋一带)的统治权,成为了独立的王国,并逐步将版图扩张至今天的范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砂拉越在1941年被日本占领。战后的1946年,砂拉越又被划给英国成为了直轄殖民地,直到1963年7月22日才從英國取得自治權。同年9月16日,砂拉越與北婆羅洲(今沙巴)、新加坡(在1965年被驱逐出联邦)和马来亚联合邦(今马来西亚半岛或西马)组成今天的马来西亚。这一联邦体制的建立受到了邻国印尼的反对,并导致了两国陷入了长达三年的武装对抗。1966年8月对抗平息后的砂拉越又经历了砂共叛乱,这场叛乱直到1990年才停息。 砂拉越州呈现出富有代表性的民族特点、文化特色和多样化语言。砂拉越州的州元首称作“Yang di-Pertua Negeri”,而其政府首脑称为“首席部长”。砂拉越州的政府架构与西敏制相似,并在国内拥有最早的州議會制度。砂拉越州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马来语,并没有规定官方宗教。位于古晋的砂拉越博物馆是婆罗洲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砂拉越还以它的传统乐器而闻名。为期三天的(RWMF)便是在砂拉越州举行。同时砂拉越州也是全国唯一庆祝的地方。 砂拉越州蕴藏着大量自然资源,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外向出口型,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木材和油棕方面。砂拉越州还有制造、能源和旅游等产业。.
查看 硕莪树和砂拉越
筏
竹筏。 筏子或称筏,是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有时也可用牛、羊皮等制囊而成。依不同材质制成而有不同称别:竹制为竹筏、竹排,木制为木筏,皮制成囊为皮船或皮囊筏。 远古人类就观察到单根竹木可以浮在水面上。然而其易翻滚而稳定性差,人也不容易站在上面,于是就发展出了将多根竹子或圆木并排捆绑在一起形成既可载人也可载物的筏,与修整单根木料形成的独木舟。可以说筏子和独木舟的历史和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
查看 硕莪树和筏
爪哇岛
哇岛的地图(18世纪初) 爪哇島(Jawa;爪哇字母:ꦗꦮ;巽他语:ᮏᮝ;Java),位於印度尼西亚,南临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則位于爪哇西北。 爪哇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億4100萬(2015年),行政區人口1億4500萬,比日本全國人口多出約1700萬,而且還在上升中,密度則高達每平方公里1,121人,是世界前十密度最高的地方。.
查看 硕莪树和爪哇岛
花梗
花梗(Pedicel)是连接花与花序主茎之间的短柄。一个花梗上可具有多朵花。 若干花梗组合成的一段茎干称之为总花梗。 Category:植物形态学 +.
查看 硕莪树和花梗
面包
#重定向 麵包.
查看 硕莪树和面包
西米
西米又稱西谷米(Sago),是由几种棕榈树樹榦内所储碳水化合物制做的食用淀粉。原料主要来自西米椰属棕榈,尤其是原产於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西谷椰子(Metroxylon sagu),還有桄榔、酒假桄榔Caryota urens。南美洲生产西米的原料則來自Mauritia flexuosa和Guilielma gasipaes。 西米棕榈生长在低洼沼泽地,通常高9米,幹粗。15年成熟后长出一花穗,茎髓充满淀粉。当果实形成和成熟时,便吸收淀粉,使茎干中空。树在果熟后死去。 栽培的西米棕榈在花穗出现时砍断花穗,從樹幹中取出含淀粉的髓磨成粉,加水在滤器上方揉捏滤去木质纤维,洗涤数次后得西米粉,在当地食用。外运的西米是加水调成糊状,然後搓磨通過筛子,製成颗粒,根据颗粒大小分为珍珠西米或弹丸西米。 西米幾乎是纯淀粉,含88%的碳水化合物、0.5%的蛋白质、少量脂肪及微量维生素B族。在太平洋西南地区,西米是主要食物,用其粗粉做汤、糕饼和布丁。在世界各地,主要的食用方法是製布丁或酱汁增稠剂。纺织工业上用作挺硬剂。.
查看 硕莪树和西米
马来半岛
来半岛(Malay Peninsula,Semenanjung Tanah Melayu)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是東南亞中南半岛的一個主要半島,与苏门答腊岛隔着马六甲海峡,是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 半島走向大致從北至南,最狹窄之處在克拉地峽,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當地的一個要塞。蒂迪旺沙山脈構成了半島的主體。 半岛上有马来西亚、泰国、缅甸3个国家:緬甸國土的最南部位於半島的西北,半島中部、東北部屬於泰國,餘下的南部又稱馬來西亞半岛、馬來亞或西马。環繞半島的水體從東北起,按順時針順序分別為:暹羅灣、南中國海(與砂拉越、汶萊、纳闽、沙巴相對)、柔佛海峡(與新加坡、廖內群島相對)、馬六甲海峽(與蘇門答臘相對)及安達曼海。.
查看 硕莪树和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
來群島(Malay Archipelago)過去曾有「東印度」、「印度群島」、「印度尼亞西群島」等名稱。是一组散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上,位於东南亚大陸和澳大利亚之间的群島。該群島由2万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东马) 、文莱、新加坡、东帝汶"."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查看 硕莪树和马来群岛
让·路易斯·玛丽·波伊列
让·路易斯·玛丽·波伊列(Jean Louis Marie Poiret,)为法国牧师,植物学家和探险家。 1785年至1786年,他被路易十六派往阿尔及利亚研究植物。法国大革命后,他成为了埃纳省大学校的博物学教授。.
麵食
面食,粉食中的一种,是指主要以面粉制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種類的麵食,中國主要有:面条、馒头、拉条子、麻什、烧饼、饺子、包子等,西方有麵包、各種烤餅等,种类繁多。.
查看 硕莪树和麵食
蘿蔔糕
蘿蔔糕(Radish cake)是一種廣東食品,除了作為粵式茶樓的點心外,在廣東和香港更會作為賀年食品,寓意步步高升。蘿蔔糕在臺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也甚為普遍。當地華人以閩南、潮汕語稱之為菜頭粿,客家語稱之為蘿蔔粄或菜頭粄(Chai tow kway,或譯作:Fried Radish cake)。 製作蘿蔔糕的方法一般以白蘿蔔切絲,混入以在糯米粉和粟米粉製成的粉漿,再加入已切碎的冬菇、蝦米、臘腸和臘肉後蒸煮而成。 傳統粵式茶樓的蘿蔔糕一般分為蒸蘿蔔糕和煎蘿蔔糕兩種。蒸煮的蘿蔔糕,可加上醬油調味。而煎蘿蔔糕則是將已蒸煮好的蘿蔔糕切成方塊,放在少量的油中煎至--金黃色即成,還可以選擇蘸上甜醬、芝麻醬或辣醬作調味。除了茶樓外,香港的粥店都會售賣蒸蘿蔔糕,但材料較為簡單,通常不會加入肉類材料,甚至沒有配料,通常淋上醬油調味,可與粥品和炒麵作為簡單的早餐或小吃。 香港和廣東一帶的粵式茶樓除了供應傳統的煎蘿蔔糕外,以XO醬和蘿蔔糕同炒的「XO醬炒蘿蔔糕」也甚為常見。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菜頭粿」通常以炒蘿蔔糕的方法為主。做法則是將已蒸煮好的蘿蔔糕切成小塊(「粿角」),再以甜醬油、蔥花、雞蛋、蒜粒一拼放到油鍋中炒熱便成。 台灣的客家蘿蔔糕,則簡單沒有太多的添加,以蘿蔔的味道為主體。作法則是在來米泡水隔夜去水磨漿,添加燜煮過的蘿蔔絲,調味後蒸熟,可以沾食醬油、桔子醬等沾料。.
查看 硕莪树和蘿蔔糕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查看 硕莪树和蘇門答臘
薄烤饼
薄烤饼(英语:Pancake、Hotcake、Picklete),在纽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称其为Picklete;是一種以麵糊在烤盤或平底鍋上烹飪製成的薄扁狀餅。薄烤餅多為速發麵包,有的則使用酵母培育或發酵的麵糊。大部分的薄烤餅是以烤盤單面煎烤,接著翻面使另一面適度受熱。可麗餅則是一種極度細薄且面積較大的薄烤餅,單面煎烤後捲起、裝餡。各國家、地區的風俗習慣不同,任何時間皆會供應薄烤餅,且口味變化多樣,常於上層塗放、填塞奶油、果醬、水果、糖漿或肉食等配料及餡料。 多数烘制薄烤饼的奶油面糊中会含有些面粉,其中最常见的是小麦面粉或是荞麦面粉,外加一些液体的原料,如水、牛奶或淡啤酒,在美国有时会用玉米粉做薄烤饼,洋芋粉做的薄烤饼在众欧洲国家也行流行,如德国和波兰。在诸如埃及、加拿大和美国的国家里,薄烤饼裡含有发酵催化剂,如烘焙苏打或酵母。埃塞俄比亚的奶油面糊做的饼injera是用自然发酵达到类似的效果。 最早的一份制作的食谱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
查看 硕莪树和薄烤饼
蛇皮果
蛇皮果(学名:Salacca zalacca)是東南亞地區的水果,屬於棕櫚科蛇皮果属,原產於印尼的爪哇島及蘇門答臘島,但也有在其他地方種植作食用,包括有:巴厘島、龙目岛、帝汶島、馬來西亞、马鲁古省及蘇拉威西。 树叶柄短,可长达6米长,2米宽,中茎15厘米宽,小葉片無數。以红棕色凸凹不平的果皮花纹得名。果实和无花果大小差不多,但叢生,味道酸甜。.
查看 硕莪树和蛇皮果
Roxb.
#重定向 威廉·罗克斯堡 Category:植物命名人缩写重定向.
查看 硕莪树和Roxb.
核果
核果(Drupe)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由一个心皮发育而成的肉质果;一般内果皮木质化形成核;常见于蔷薇科、鼠李科等类群植物中。 许多果实为核果的植物都被人类作为水果食用,包括桃、樱桃、杏、枣等。核果的外果皮薄,中果皮常肥厚多汁,内果皮呈木质,质地坚硬,可以很好地保护其中包裹的种子,是核果独有的特征,内果皮中通常只有一枚种子。核果由子房上位的单心皮雌蕊发育而来。按其果核的類型,可以分為離核型及粘核型兩種。.
查看 硕莪树和核果
棕榈科
棕榈科(学名:Arecaceae)又稱槟榔科,棕榈目下的一个科。目前已知棕榈科下有202属,大约2,800余种。.
查看 硕莪树和棕榈科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查看 硕莪树和泰国
新幾內亞
新畿內亞(New Guinea;巴布亞皮欽語:Niugini;Papua)位於澳大利亞北面,是世界上第二大島嶼。有時,本島亦被稱為「巴布亞」,但有時巴布亞亦單指本島的一部份。此外,印尼官方过去稱呼本島為「伊里安岛」( Pulau Irian),至2002年开始才称为巴布亚岛(Pulau Papua)。 19世紀受歐洲國家殖民侵略,國界大致上沿用昔日德、荷佔領地一分為二:位於東經141度以東的,屬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由1975年開始脫離澳大利亞成為獨立的國家;位於東經141度以西的,屬於印尼的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這部份一直都有分離活動,要求從印尼獨立。.
查看 硕莪树和新幾內亞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岛国,位於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首都霍尼亞拉所在地瓜達康納爾島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人口64万。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610。.
查看 硕莪树和所罗门群岛
另见
1783年描述的植物
原产于亚洲的农作物
西谷椰属
- 硕莪树
非木材林产品
- 丁子香
- 人蔘
- 八角
- 可可豆
- 坚果壳
- 多香果
- 天然橡胶
- 安息香
- 月桂葉
- 杜松子
- 松口蘑
- 松节油
- 枫糖
- 柳树
- 树脂
- 桂皮
- 椰
- 榴梿
- 樟腦
- 檫木属
- 毛皮
- 波罗蜜
- 泥炭
- 混農林業
- 漆
- 獵物
- 矿物杂酚油
- 硕莪树
- 維管形成層
- 肉豆蔻
- 胡椒
- 茜草属
- 茶樹油
- 蕈類
- 藤
- 蜂蜜
- 蟲膠
- 越南黄牛木
- 酸豆
- 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