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百濟君主列表

指数 百濟君主列表

以下是百濟歷代君主(又稱--羅瑕(어라하))之列表:.

目录

  1. 38 关系: 古爾王多婁王契王威德王己婁王三斤王久爾辛王仇首王後百濟義慈王甄神劍甄萱百濟武王百濟法王百濟惠王百济聖王辰斯王近仇首王近肖古王阿莘王肖古王蓋婁王蓋鹵王腆支王枕流王東城王武寧王毗有王比流王汾西王沙伴王溫祚王朝鲜半岛君主列表文周王扶餘隆扶餘豐扶餘敬

古爾王

古尔王()是朝鲜三国之一的百济的第8位国王。他是第4位国王盖娄王的次子和第5位国王肖古王的弟弟。.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古爾王

多婁王

多婁王(,29年-77年在位),百濟第二代王,為首代王溫祚王之長子。 《三國史記》記載,多婁王在位期間與北邊的靺鞨仍多有征戰。中後期將領土擴張至娘子城附近,開始不斷向新羅用兵。曾兩度攻克新羅的蛙山城,但最後都為新羅所收復。.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多婁王

契王

契王()是百濟國第12代國王。344年至346年在位。 契王是第10代國王汾西王之子。西元304年,汾西王被暗殺後,因契王年幼,遂由沙伴王之弟比流王嗣位。344年,比流王死後,契王繼承了王位。 據《三國史記》記載,契王勇力過人,長於騎射。在位只有三年,期間的事蹟不詳。 346年9月,契王病逝。無子,由比流王之子近肖古王嗣位。 Category:百濟君主.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契王

威德王

威德王可能指:.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威德王

己婁王

己婁王(),百濟第三代王,公元77~128年在位,是次代王多婁王之長子。 《三國史記》記載,己婁王即位之初,仍維持進犯新羅的政策。但隨後百濟發生了一連串天災和異變,包括兩次日蝕、多次地震、旱災、風災、水災、以及饑荒等等。於是改變策略,遣使向新羅求和修好,聯手共抗靺鞨,也一度發兵解救過受靺鞨侵略的新羅。.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己婁王

三斤王

三斤王(約464年)百济国第23任国王,477年至479年在位。據《三國史記》記載,三斤王又稱壬乞王;《日本書紀》則作文斤王,《三國遺事·王曆篇》作三乞王。 三斤王是文周王的長子。477年文周王死後,三斤王嗣位,一切軍政大事皆由兵官佐平解仇管理。次年,解仇與恩率(三品官)燕信據大豆城(今忠清北道清州市)反叛。三斤王令佐平眞男、德率(四品官)眞老前往討伐,擊殺解仇;燕信出奔高句麗,三斤王將其妻子斬於熊津的市曹。同年三月,百濟發生日食。 479年春、夏,百濟大旱;同年九月將大豆城移至斗谷(現在何處不明),冬十一月三斤王便死去了。他的其他事跡不詳。.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三斤王

久爾辛王

久爾辛王()百濟第19代國王。420年至427年在位。 據《宋書·百濟傳》記載,自425年(元嘉2年)起,百濟每年都向南朝宋朝貢。430年(元嘉7年),南朝宋授予他「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鎮東大將軍、百濟王」的爵號。 關於他的其他事跡,歷史記載欠詳。 Category:百濟君主.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久爾辛王

仇首王

仇首王( ,214年—234年在位),是百济第六任国王,根据三国史记记载,他是百济建立者溫祚王的后代,百济第五任君王肖古王的长子。 根据三国史记所记载的时间地点的推断,仇首王时期的百济国还是部落联盟形式的诸多城邦国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王国。 公元216年,仇首王在沙道城大战北方的靺鞨和東方的樂浪郡 并在公元222年,击败五千人之多的新罗军团,然后仇首王自己的部队也在战争中由于瘟疫等原因伤亡惨重。为了争取带方郡的支持,他娶辽东太守公孙康女为妃。 仇首王离世后,他的长子沙伴王即位。后来王位被肖古王的弟弟,仇首王的叔叔古爾王夺得。古爾王的后世传位三代后,仇首王的次子为百济第11任国王比流王,从王号上看来,百济第十四任君王近仇首王暗示为仇首王的后代。.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仇首王

後百濟

后百济(900年—936年),朝鲜半岛后三国之一。892年,新罗西南军阀甄萱起兵,攻占武州。900年,甄萱入完山州,自立为王,建立后百济国。936年九月,后百济国为高丽所灭,传国二世三十六年。.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後百濟

義慈王

義慈王 (,641年-660年在位),是百濟第三十一代王,為三十代武王之長子,姓扶余,讳义慈。 義慈王年幼時即孝聲遠播,時人譽為「海東曾子」。 641年即位後,開始對貴族中心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革,強化王權。曾親自率軍進攻新羅,取其數十城。但因為貴族的內部分裂,與王室的窮奢亟慾,使得國政開始混亂,唐高宗時因開始不朝貢受譴責。 660年,唐朝與新羅聯軍來攻,包圍国都泗沘(今扶餘郡),義慈王退至熊津(今公州),後投降。唐分百濟故地,置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督府,郞將劉仁願以兵一萬留鎭泗沘城,蘇定方将他跟太子孝、王子隆、大臣將領九十三人、百姓一萬兩千人擄至唐,後病死在洛阳,葬于邙山孙皓、陈叔宝墓旁,谥号绍王。.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義慈王

甄神劍

劍(,),朝鲜半岛后三国时代,后百济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国王,935年—936年在位。和弟弟甄良剑、甄龙剑同谋,夺取了父亲甄萱的王位,並杀死了父親甄萱最疼愛的弟弟甄金刚。甄神劍強行流放父親甄萱監禁到金山寺,甄萱从中脱逃后投降高丽太祖王建。936年,甄萱引高丽军在今龟尾市善山邑大败甄神劍的军队,后百济灭亡。高丽太祖王建认为甄良剑、甄龙剑才是主谋,所以给了甄神劍一个爵位,而甄良剑、甄龙剑是被流放还是处死,不同的史料记载不同。 |-style.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甄神劍

甄萱

萱(;),是朝鮮半島後三國中後百濟的建立者,900年至935年在位。 根據《三國遺事》記載,甄萱本姓李,後以甄為氏,咸通八年出生於新羅尚州的加恩縣。其父阿慈介是黃澗甄氏始祖,以農自活,光啟中據沙弗城(今尚州)自稱將軍。《李磾家記》則記載阿慈介是新羅真興王彡麥宗和思道夫人朴氏第三子的曾孫《원문과 함께 읽는 삼국유사》, 후백제 견훤(後百濟 甄萱), 한국인문고전연구소(2012년)。阿慈介有五子一女,分別是:長子甄萱、二子將軍能哀、三子將軍龍蓋、四子寶蓋、五子將軍小蓋。一女大主刀金。四子皆知名於世。 甄萱成年後體貌雄奇,志氣倜儻不凡。他加入新羅軍隊,進入王京金城(今慶州市)。後被派往西南海防衛,因為作戰勇敢,常常身先士卒,被昇為裨將。 當新羅政治混亂,綱紀廢弛,又加上饑荒,百姓流離失所,盜賊蜂起。甄萱便有了覬覦天下之心。他在892年聚眾起兵,攻取了京西南州縣,所到之處紛紛響應。旬月之間得到了部眾五千多人。於是襲破武珍州(現光州)作為根據地,自封為新羅西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國、漢南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此時,北原的叛亂者中良吉的兵馬比較強壯,弓裔投奔在良吉麾下。甄萱聽說後,遙授良吉為裨將。 900年,甄萱西巡至完山州(現全州),受到當地百姓的歡迎。甄萱大喜,自認為自己繼承了百濟的江山,遂稱後百濟王,建立職官制度。同時,甄萱派使者出使吳越朝貢。吳越王錢鏐報聘,並授予他檢校太保的官職。 901年(天復元年),甄萱圍攻大耶城,但無法攻克。910年(開平四年),錦城歸順弓裔的泰封國,甄萱以步騎三千人圍攻,經旬不解。912年(乾化二年),甄萱與弓裔戰於德津浦。 918年,泰封國發生政變,大將王建奪取王位,建立高麗。甄萱得知後,於秋八月派一吉飡閔郃前往高麗慶賀,並贈送孔雀扇及地理山竹箭。同年遣使赴吳越進獻馬匹,吳越王報聘,加授中大夫。 920年,甄萱率領步騎一萬攻破大耶城,移軍進禮城。新羅的景明王派阿飡金律前往高麗求救。王建出兵支援新羅,甄萱得知後率軍撤退。自此,後百濟與高麗表面和平,實際上關係緊張。而新羅因為國力衰弱難以復興,便私下與高麗結好,以為外援。 924年(同光二年)秋七月,甄萱遣子須彌强徵調大耶、聞韶二城之兵攻打高麗的曹物城。曹物城固守且戰,須彌强失利而歸。八月,遣使向高麗獻上驄馬。翌年冬十月,甄萱親率三千騎兵至曹物城,王建也率精兵前來。王建希望暫時和解,以老其師,便遣使求和,並以堂弟王信為人質。甄萱同意和解,並送外甥眞虎交質。十二月,後百濟攻取了居昌等二十餘城,遣人出使後唐稱藩。後唐策授甄萱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判百濟軍事,依前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海東四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等事、百濟王,食邑二千五百戶。 926年,眞虎在高麗暴卒,甄萱懷疑是王建故意殺害,便將王信囚禁在監獄中,又派人出使高麗,討還了前年所送的驄馬。秋九月,甄萱大舉進攻新羅,新羅向高麗求救。冬十月,王建親自率軍救新羅。後百濟之兵突襲並攻破了新羅的都城金城,俘虜了景哀王脅迫其自殺,並強行逼迫新羅王后與自己淫亂,又立新羅金氏王族的金傅為敬順王。隨後,俘虜王弟孝廉、宰相英景,取新羅的國帑、珍寶、兵仗、子女百工之巧者而歸。王建率精兵五千人在公山截擊甄萱,與之大戰。高麗大敗,將軍金樂、申崇謙戰死,王建僅以身免,甄萱乘勝攻取了大木郡。契丹使者裟姑、麻咄等三十五人來聘,甄萱派將軍崔堅送乘船其歸國,途中遭遇風暴,飄至後唐的登州,全部被後唐誅殺。 928年(天成三年)夏五月,甄萱潛師突襲高麗的康州,殺死三百餘人,將軍有文生投降。秋八月,派將軍官昕率軍築陽山。王建派將軍王忠攻擊,後百濟兵退至大耶城。冬十一月,甄萱選拔勁卒,攻破缶谷城,殺守卒一千餘人,將軍楊志、明式等生降。翌年秋七月,甄萱以五千人攻破義城府,高麗守將洪術陣亡。又率大軍,在古昌郡瓶山之下與王建交戰,失敗,損失八千餘人。翌日,甄萱迅速聚集殘兵攻破了順州城,高麗將軍元逢逃跑。甄萱將順州百姓全部遷移到了全州。 清泰元年(934年)春正月,甄萱得知王建屯兵運州,便率五千人前來。高麗將軍庾黔弼乘其尚未佈陣,率勁旅騎兵數千人突襲,斬殺三千餘人。自此後百濟開始衰退,熊津(今公州)以北三十餘城聞風歸降高麗,甄萱麾下的術士宗訓、醫者訓謙、勇將和崔弼等人也紛紛歸降王建。 甄萱多有娶妻,這些妻妾為其生下了十多個兒子,其中兒子甄金剛身材高大而且多有智謀,最受甄萱寵愛。甄萱欲將王位傳給金剛,引起另外三個兒子神劍、良劍、龍劍的不滿。當時良劍為康州都督、龍劍為武州都督,只有神劍一人在甄萱身邊。伊飡能奐派人前往康、武二州,與良劍、龍劍等人合謀,於清泰二年(935年)春三月,同與波珍飡新德、英順等人,勸神劍將甄萱囚禁在金山寺,並派人殺死了金剛,自稱後百濟大王。甄萱被囚禁了三個月後,與季男能乂、女子哀福、嬖妾姑比等逃脫,來到高麗的錦城,派人求見王建。王建大喜,派將軍庾黔弼、王萬歲等人前去將他接來,待之以厚禮。因為甄萱年長王建十歲,王建尊其為尚父,授館以南宮,位在百官之上,賜楊州為食邑。 936年,甄萱之婿朴英規在後百濟得知此事後,便遣人送款於高麗,表示願為內應。夏六月,甄萱上表王建,請求出兵討伐逆子。王建同意了這個要求,先派太子王武、將軍朴述希領步騎一萬至天安府。秋九月,王建率領三軍至天安會合,進軍一善。神劍率兵抵抗,隔一利川相對佈陣。王建與甄萱觀兵,以大相堅權、朴述希、金山,將軍龍吉、奇彦等,領步騎三萬為左翼;大相金鐵、洪儒、守鄕,將軍王順、俊良等,領步騎三萬為右翼;大匡王順式,大相兢俊、王謙、王乂、庾黔弼,將軍貞順、宗熙等,以鐵騎二萬、步卒三千及黑水鐵利諸道勁騎九千五百為中軍;大將軍公萱,將軍王含允,以兵一萬五千為先鋒,鼓行而進。百濟將軍孝奉、德述、明吉等見勢力強大,棄甲歸降。王建得知神劍在中軍,讓將軍公萱直搗中軍。後百濟大敗,神劍與二弟及將軍富達、小達、能奐等四十餘人生降。王建受降後,誅殺了能奐,赦免了神劍,另有神劍兄弟三人皆被誅殺的說法。甄萱憂懣發疽,數日後卒於黃山寺。.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甄萱

百濟武王

武王 (,600年—641年在位),又稱虎王、武康王或武廣王。姓扶餘,諱璋(又作武康、獻丙),乳名薯童。是百濟第三十代王。 《三國史記》記載,武王為法王之子,法王死後即位。《三國遺事》則記載,武王為寡母與京師南池之池龍交通而生。 武王在位期間事蹟包括:於634年完成建於今益山市地區的彌勒寺 (又--王興寺)。602年至627年間多次遣僧侶觀勒攜佛經及天文地理曆書方術等典籍至日本貢獻。此外,據說武王亦曾在630年時重修首都泗沘王宮。 根據近代考古發現,武王在位期間可能將國都由泗泚城遷移至今之益山市。 武王最初與新羅和高句麗多興戰事,而後與高句麗議和,轉而常與新羅征戰,阻止新羅擴張,掠奪多座新羅城池。武王的外交政策,早期主要周旋於高句麗和中國隋朝之間,藉兩方相互征戰來謀求百濟的利益。在隋朝覆亡後,努力與新建立的唐朝保持親善關係,唐高祖曾冊封武王為帶方郡王百濟王。然而唐朝與新羅反較親密。內政方面,則強化王權,大舉興建許多大型建築設施,例如宮殿、寺廟、城牆及軍事設施。一般認為,武王執政後半期大興土木以及與新羅長年征戰等舉措,是造成百濟國力衰退,在武王死後二十年即為新羅所覆滅的原因之一。 武王於641年逝世,唐太宗追贈光祿大夫。.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百濟武王

百濟法王

法王(),姓扶餘,諱宣(或云孝順)。是百濟第二十九代王,599年—600年在位。《三國史記》記載法王為惠王之太子。《隋書》百濟傳則記載法王為二十七代王威德王之子。 法王在位期間正值百濟國力衰退,今首爾之地為新羅所侵奪。 《三國遺事》記載法王於即位年(599年)之冬下詔禁止殺生,又於600年於泗泚城創建王興寺(亦名彌勒寺)。.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百濟法王

百濟惠王

惠王(),或稱獻王,名扶餘季。是百濟第二十八代王,598年至599年在位。在《日本書紀》中,他以餘惠之名登場。 《三國史記》記載惠王為聖王第二子,即二十七代王威德王之弟。《日本書紀》記載惠王是威德王之弟。《東國通鑑》則記載惠王為威德王第二子。《三國遺事》亦記載惠王為威德王之子。《隋書》百濟傳則無惠王。 根據《日本書紀》的記載,在聖王陣亡之後,他曾被威德王派往倭國報告此事。威德王死後,由惠王繼位。在位期間正值百濟國力衰退,內有貴族之間的紛亂,對外方面,今首爾之地為新羅所侵奪,黃海沿岸則受高句麗掌控,因而失去直接與中國貿易的管道,對倭國(日本)政局的影響力亦大不如前。.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百濟惠王

百济

濟(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餘)是古代朝鮮半岛西南部的国家。532年新羅兼併伽倻后,在朝鲜半岛上百濟与高句麗,新羅三足鼎立,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为朝鮮三國时代。 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传说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今韩国河南市)创建。《隋书/卷81》也载“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西朝鲜(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济曾是海上的强国,通过海路与古代中国和日本各政权进行政治和贸易往来。据《隋书/卷81》记载百济人口混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也有中国人。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联军灭亡。.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百济

聖王

聖王可以指:;諡號:.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聖王

辰斯王

辰斯王()是百济的第16任国王,385年—392年在位。.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辰斯王

近仇首王

近仇首王(),是第14任百济国王,375年—384年在位。近仇首王是第13任百济国王近肖古王的长子,第15任枕流王和第16任辰斯王的父亲,名須。 从王号上看来,近仇首王暗示为仇首王的直系后代。.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近仇首王

近肖古王

近肖古王(;在位时间:346年—375年)是朝鲜半岛三国时期百济的第十三任君主,名句。.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近肖古王

阿莘王

阿莘王(),亦作阿華王,或稱阿芳王(見《三國史記》),《日本書紀》則稱阿花王。百濟第十七代王,392年-405年在位,為十五代王枕流王之長子,十六代王辰斯王之姪。 據《三國史記》記載,枕流王死後,阿莘王因尚年少,故由叔父辰斯王繼位。而據《日本書紀》記載,辰斯王對應神天皇無禮,應神天皇便派紀角宿禰等人為使責問百濟,百濟人遂殺辰斯王,紀角宿禰等擁立阿花王(即阿莘王)後返國,但其餘史料無相關記述。 《三國史記》記載阿莘王即位前後,正值高句麗攻陷百濟石峴城關彌城等北方要地。阿莘王命舅父真武為左將,令其收復失土,但多嚐敗績。阿莘王於公元397年將太子(即腆支王)送往倭國(日本)為質,欲聯合倭國繼續向高句麗用兵,並征伐新羅。然而這項企圖多為高句麗所阻撓,且百濟人民因苦於傜役,紛紛逃往新羅。 另根據高句麗好太王碑文之內容,公元396年,好太王曾率兵渡過阿利水(今漢江),陷百濟數十城,迫使阿莘王立誓為奴,又虜王弟及大臣十名至高句麗。.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阿莘王

肖古王

肖古王(),百濟第五代王,公元166~214年在位,為第四代王蓋婁王之子。 據《三國史記》記載,肖古王即位之初,因其父蓋婁王收留了新羅的叛國者吉宣,從而與新羅征戰不休。 167年7月攻打新羅西部邊境奪兩城,翌年8月阿達羅尼師今自漢水(漢江)親征逐肖古王回新羅,奪回二城。公元188年至190年肖古王再次攻打新羅奪數城。公元204年7月陷腰車城(忠清北道報恩郡懷南面) 公元214年肖古王率1000士兵奪石門城(黄海北道瑞興郡石門寺附近),但同年10月,靺鞨騎兵反攻下述水(京畿道驪州郡)。其後肖古王死去,在位49年。.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肖古王

蓋婁王

蓋婁王(),百濟第四代王,公元128~166年在位,是第三代王多婁王之子。 據《三國史記》記載,公元165年,新羅的阿飡(新羅十七等官階中的第六等)吉宣圖謀叛變,事跡敗露後逃亡至百濟,得到蓋婁王的庇護,拒不送還新羅,兩國從此失和,新羅王(即阿達羅尼師今)怒而發兵討百濟,但久戰不下,糧食耗盡,無功而返。除此之外,蓋婁王在位期間並無其他戰爭記錄。 《三國史記》稱蓋婁王“性恭順有操行”,但批評他收留別國叛賊的舉動是為“不明”。 另外,蓋婁王曾於即位初期修築北漢山城。.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蓋婁王

蓋鹵王

蓋鹵王()亦作近蓋婁王。百濟第21代國王。455年至475年在位。名慶司,《宋書》作餘慶,《日本書紀》作加須利君。455年,先代毗有王死,他以長子身份繼位。.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蓋鹵王

腆支王

腆支王()百濟第18代國王。405年至420年在位。他是阿莘王長子。《梁書》作餘映,《日本書紀》作直支王,《三國遺事》作眞攴王。 394年2月立為阿莘王太子。397年作為人質前往倭國。405年9月阿莘王死,由次子訓解監國,欲遣使往倭國迎回腆支王。但不久訓解為腆支王的末弟碟禮殺害,碟禮自立為王。腆支王在倭國軍隊護衛下回到百濟,誅殺碟禮即位。 407年以庶弟餘信、外戚解須、解丘三人為佐平(1等官),並執朝政。次年設置上佐平一職,並由餘信出任此職。416年受東晉王朝「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鎮東將軍、百濟王」的封號。417年7月在百濟東北邊境修建沙口城,調整與高句麗對抗的態勢。 Category:百濟君主.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腆支王

枕流王

枕流王(),是第15任百济国王,384年—385年在位。.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枕流王

東城王

東城王(,479年—501年在位)是朝鲜半岛古国百济第24任国王。 名为扶餘牟大(모대)或扶餘摩牟(마모),三斤王堂兄。.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東城王

武寧王

#重定向 武宁王.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武寧王

毗有王

毗有王(),百濟第20代國王。久爾辛王長子(一說是腆支王庶子)。427年至455年在位。《三國史記》未記載他的名諱,他在《宋書》中以「百濟王餘毗」的名字出現。427年12月久爾辛王死後繼位。 429年向南朝宋朝貢,翌年繼承腆支王的爵號,兼有「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鎮東大將軍、百濟王」五個頭銜。433年與新羅和親,並互贈禮物,兩國修好。 毗有王死後,高句麗於455年10月侵犯百濟。新羅旋即出兵支援。在新羅的幫助下,百濟擊退了高句麗的進攻。.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毗有王

比流王

比流王()是百濟的第11代國王,304年至344年在位。據《三國史記》記載,他是仇首王的次子,沙伴王的弟弟。304年10月,汾西王被樂浪太守派人暗殺。因汾西王的兒子(即後世的契王)年幼,比流王遂被臣民推上了國王的寶座。 比流王在位期間曾試圖恢復百濟的軍事實力。312年,比流王任命解仇掌握軍權。320年在宮殿的西側建立射台,每月兩次進行軍事訓練。327年,內臣佐平優福(比流王的庶弟)在北漢山城(今京畿道廣州市)發動叛亂,被鎮壓。331年,百濟大旱。337年,新羅遣使訪問百濟。344年10月病逝。在位41年。 死後,由汾西王之子契王繼位。.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比流王

汾西王

汾西王()是百濟第十代國王,298年至304年在位。他是第九代王責稽王的長子,寶菓所生。298年9月,責稽王在與樂浪太守的戰鬥中被殺後,由汾西王即位。 汾西王在位期間,繼續與樂浪郡太守發生戰爭。304年2月,汾西王率軍攻佔了樂浪郡西部地區。同年10月,汾西王突然死亡。據《三國史記》記載,汾西王是被樂浪太守派人刺殺。《三国史记》卷二四记载:百济汾西王七年“春二月潜师袭取乐浪西县。冬十月,王为乐浪太守所遣刺客贼害,薨”。 汾西王死後,因王子(即日後的契王)年少,肖古王的後代被臣民推舉登上王位,是為比流王。 根據金富轼所记百济王世系,汾西王在位七年当公元304被殺,現代有觀點認為比流王应在责稽王之前,汾西王七年应为公元344年。.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汾西王

沙伴王

沙伴王,234年在位,是朝鲜半岛古国百济的第七任国王,前任国王仇首王的长子。 根据《三国史记》的记载,沙伴王由于太年幼从而迅速被古爾王取代;而《三国遗事》中是说其被废黜。 沙伴王的生平并没有被历史详细的记载下来。然而,他被记录在一些日本的书籍中,如《新撰姓氏録》,这可能表明,沙伴王逊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沙伴王

溫祚王

溫祚王(),姓扶餘(余.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溫祚王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所有君主。.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文周王

文周王()百濟第22代國王。475年至477年在位。蓋鹵王之子。《日本書紀》作汶洲王,《三國遺事》作文明王。 蓋鹵王時期,文周官至「上佐平」(百濟的一等官,相當於中國古代的丞相),輔佐朝政。475年,高句麗長壽王侵犯百濟,曾奉命往新羅求救。不久漢江以北為高句麗所佔,蓋鹵王被殺。文周被百濟遺臣擁為國王,建都熊津(今忠清南道公州市)。 文周王即位後,於476年2月修復大豆山城(今忠清北道清州市),以安置自漢江以北逃至境內的百濟人。同年3月向南朝宋朝貢。476年4月,耽羅國來獻貢物,文周王授予其使者「恩率」(三等官)的位階。 文周王在位期間,以解仇為兵官佐平,王叔昆支為內臣佐平,並執朝政。不久昆支病死,解仇專權用事。這引起了文周王的極大不滿,一度壓制解仇。解仇遂於477年9月暗殺文周王。從此以後,百濟王權旁落,直至武寧王即位後王權才得以恢復。 Category:百濟君主 Category:朝鮮半島遇刺身亡者.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文周王

扶餘隆

扶餘隆(徐隆)(),為百濟義慈王之子,是百濟的末代太子。644年,扶餘隆被義慈王立为王太子。 660年,新羅及唐朝联军攻陷百濟國都泗沘城,扶餘隆和父亲扶餘義慈向唐军投降,被唐军带到东都洛阳。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及僧侶道琛等人拥立扶餘豐為王的百济复国运动失败后,664年,扶餘隆被唐高宗任命为熊津都督府都督,管理百济故地和遗民。扶餘隆因为百濟、新罗是世仇,害怕受到新罗国的侵略,未敢赴任,最后在洛阳去世。.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扶餘隆

扶餘豐

扶餘豐(부여풍,),日本稱扶余豐璋,為義慈王之子,生卒年不詳。是百濟的末代國王。 扶餘豐幼年即被送往倭國(日本)為質。660年新羅及唐攻陷百濟國都泗沘城,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及僧侶道琛等人力守周留城,迎扶餘豐歸國為王,並與倭及高句麗聯軍,圖謀復國。而後鬼室福信殺道琛,且扶餘豐疑鬼室福信叛變,遂於663年6月將其斬首。同年8月,劉仁軌所率唐軍於白江口大敗倭國與百濟之聯軍,扶餘豐逃往高句麗,高句麗滅亡後又為唐所俘,流放至江南,不知所終。 扶餘豐之子孫流亡日本,天智天皇賜「百濟王」為姓予其弟善光(或稱禪廣)。.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扶餘豐

扶餘敬

扶餘敬,為百濟義慈王之曾孙,百濟末代世子扶餘隆的孙子。 660年,百济灭亡后,664年,扶餘隆被唐高宗任命为熊津都督府都督、带方郡王,管理百济故地和遗民。扶餘隆害怕受到新罗国的侵略,未敢赴任,682年,在洛阳去世。扶餘隆的儿子早逝,他的孙子扶餘敬继承了祖父的爵位。武则天获得政权后,扶餘敬袭封带方郡王、官拜卫尉卿,但百济故地己被新羅吞并。 据墓志记载扶余隆有儿子渭州刺史扶余德璋。扶余德璋之女,是虢王李邕(唐高祖十五子李凤的孙子)之妻,李巨之母。称为;另一女是吉琚之妻(宰相吉顼的弟弟),吉温之母。史书没有记载扶餘敬是不是扶余德璋的儿子。.

查看 百濟君主列表和扶餘敬

亦称为 於羅瑕,百濟歷代君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