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查看 白明德和天主教
天主教兖州教区
天主教兖州教区(Dioecesis Ienceuvensis)是天主教在中国山东省南部建立的一个著名教区,1885年12月成立,由德国圣言会(SVD)开辟。 方济各会在山东传教多年,始终无法在该省南部打开局面。于是在1882年,将这一地区交给新成立的德国修会圣言会。最早来到山东的圣言会会士是富于进取心的德国神父安治泰和极其虔诚的奥地利神父福若瑟。他们来到分给他们的教区里惟一有天主教徒的村庄——阳谷县城北的坡里庄,有158名教友。这里是整个山东南半部天主教的发祥地,后来由此发展出5个分别拥有数万教徒的教区:兖州教区、青岛教区、曹州教区、沂州教区和阳谷教区 ,总数超过20万人。 1885年12月,兖州教区成立之初,传教范围包括山东省南半部的兖州府、沂州府、曹州府和济宁直隶州,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当时接近一千万,称为山东南境代牧区,首任助教是德国圣言会会士安治泰,主教座堂位于坡里庄。到1889年,坡里庄建成哥特式大教堂,1909年建成包括大教堂(可容千人)、修士楼、修女楼、育婴堂、修道院等由8栋西式洋楼相互连接组成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三层碉堡楼5座,两层群楼149间,外环以砖墙。 1886年,安治泰计划将主教座堂迁到兖州府城,遭到当地乡绅的激烈反对。直到11年后的1897年曹州教案之后,才得以营建兖州天主教堂,到1899年在兖州城内西南建成规模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兖州天主圣神主教座堂,天主教总堂也由阳谷乡下迁至兖州府城。此建筑群规模宏大,占地面积83646.2平方米。53米长,18米宽,高21米,是全中国屈指可数的大教堂之一。 1897年曹州教案之后,山东南境代牧区用赔款建造了济宁、兖州、曹州3座大教堂。 1898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后,青岛、即墨、胶州、高密、诸城等地也划归山东南境代牧区。 在山东南部传教的神父们适应了当地艰苦的环境,不辞辛苦,克尽职守,穿中式的长袍马褂,留着辫子,吃中国乡下人简单的食物,靠双腿步行,走遍半个山东省,热切的到处讲道、探访,施行圣事。使得山东南境代牧区成为全中国扩展最迅速的天主教教区。 1924年,山东南境代牧区正式改称兖州代牧区。1920年代以后,陆续又分出4个教区:.
查看 白明德和天主教兖州教区
安治泰
安治泰(Johann Baptist von Anzer, S.V.D.,),德国天主教传教士、圣言会会士。 1851年5月16日,安治泰出生于巴伐利亚王国上普法尔茨及雷根斯堡行政区(Kreis Oberpfalz und Regensburg)的一座小村庄维恩里特(Weinrieth),其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安治泰毕业于雷根斯堡的神学院。 1875年9月8日的聖母聖誕瞻禮日,楊生神父在荷兰斯泰尔(Steyl)创建了圣言会(德语: Gesellschaft des Göttlichen Wortes; 拉丁语: Societas Verbi Divini; 缩写: S.V.D.)。1875年10月29日,24岁的安治泰作为免费寄宿生进入斯泰尔传教士训练学校。1876年8月15日,安治泰被授予这个新成立的天主教传教修会的神父圣职。1879年3月2日,圣言会向中国派出了第一批传教士:安治泰和福若瑟(Josef Freinademetz,1852年-1908年)。他们抵达香港后,先在香港学习中中文,1880年,安治泰首先来到山东,方济各会的山东主教将那时几乎还没有天主教徒的山东南部(兖州、沂州、曹州3府和济宁直隶州)分配给他们,安治泰来到阳谷县的坡里庄,那里有158名天主教徒。1881年,福若瑟也来到那里。1882年1月,教廷设立了山东南境署理代牧区,安治泰被任命为代理主教。他们以坡里为基地向外扩展。当年就在沂州府(临沂)和沂水县建立了分驻地。1886年1月4日,教廷正式设立了山东南境代牧区,安治泰成为宗座代牧。到1893年,圣言会已在鲁南教区建立教堂12处,有教士34人,教徒4000人。 安治泰是一位进取型的的传教士,雄心勃勃,在他的领导下,山东南部代牧区发展成为中国最成功的传教区域之一,从阳谷县坡里庄只有158人的小团体扩展到20万人的规模,甚至还影响到江苏北部紧靠山东边界的徐州府,省界附近出现不少全村入教的情况,为法国耶稣会在该地区开展工作创造了机会。 在传教过程中,在兖州建立主教座堂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兖州是山东南部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孔子故里曲阜和孟子故里邹县都在兖州府辖区内,但安治泰不顾一切的在这里传教,1886年开始买地准备建堂,10余年间交涉多次,引发数次冲突事件,直到1897年才开始营建兖州天主教堂,1899年建成高21米的兖州天主圣神主教座堂。 1891年,教廷批准圣言会归德国保护,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不受法国保护的天主教传教区。安治泰通过德国使馆向清政府要求官阶,1893年他得到了三品顶戴,第二年又获得二品顶戴,与中国总督、巡抚平行。 1897年11月1日,山东爆发曹州教案后,安治泰当时正在荷兰斯泰尔,他闻讯后立即来到柏林,通过德国外交部要求中国政府建造济宁、兖州、曹州3座大教堂。 同年被授予贵族头衔。1898年,安治泰派遣圣言会会士白明德(Franz Bartels)在刚被德国占领的青岛开辟新的传教基地。 1903年11月24日,安治泰在罗马的逗留时,心脏病突发去世,年52岁。其遗体被安葬在罗马的,其心脏原计划送往兖州保存,福若瑟认为这样会引起中国人的误解,其心脏最终被安葬在维也纳的。安治泰的宗座代牧职位由韩宁镐(Augustin Henninghaus)接任。 A A Category:德国天主教传教士.
查看 白明德和安治泰
山東巡撫
山東巡撫,明清時代山東軍政官員。.
查看 白明德和山東巡撫
圣心修道院
圣心修道院(Heilig Geist Kloster)旧址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浙江路28号的一座天主教会建筑旧址,建于1901-1902年,初为天主教修道院。建筑群大部分保存至今。2000年列入青岛市第一批历史优秀建筑名单。.
查看 白明德和圣心修道院
圣言会
圣言会(Societas Verbi Divini,缩写SVD;Gesellschaft des Göttlichen Wortes;Society of the Divine Word)是一个国际性的天主教传教修会。1875年由杨生神父创立。與中國聖職單位,耶穌會成立台灣輔仁大學。.
查看 白明德和圣言会
圣言会会馆
圣言会会馆旧址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浙江路15号甲、曲阜路1号的一座天主教会建筑群旧址,建于1899-1902年,初为天主教圣言会在青岛的传教中心。建筑群大部分保存至今。.
查看 白明德和圣言会会馆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a),簡稱總理衙門,是清朝後期自強運動中所設立的外交事務衙門機構。在晚清的外交事務以及推動現代化事務上發揮了作用。.
查看 白明德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青岛天后宫
青岛天后宫(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9号,创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现有建筑群为明清砖木结构,为青岛市区中现存最早并且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建筑。.
查看 白明德和青岛天后宫
青岛督署学校
青岛皇家督署学校(Kaiserliche Gouvernements-Schule in Tsingtau)简称督署学校(Gouvernementsschule),又译总督府童子学堂、总督府学校,原校舍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9号及广西路1号,是青岛德侨于1899-1920年间开设的一所学校,自1902年至1914年为胶澳总督府所属公立学校,其招收学生全部为欧美侨民子弟,以德侨子弟为主。该校曾是青岛德租时期的主要教育机构之一。.
查看 白明德和青岛督署学校
青岛第十中学
山东省青岛第十中学简称青岛十中,又称青岛艺德实验学校,原校址位于馆陶路8号,2008年撤销并入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
查看 白明德和青岛第十中学
青島戰役
青島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中国青岛及其周边海域发生的战役。交战双方分别是日本和英國军队组成的協約國联军,和主要为德国军队的同盟国军队。战役由日英联军发起,目标是攻占德國統治的青島。戰役於1914年8月27日開始,至11月7日結束。日英联军於這場戰役中全殲德軍而獲勝,攻佔青島。 這是在一次大戰期間,日本首次與德國正面交鋒,同時也是日本首次與英國聯軍參戰。.
查看 白明德和青島戰役
胶澳总督府
胶澳总督府,又称青岛德国总督府、提督府,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沂水路11号的一座德式近代建筑,由德国建筑师弗里德里希·马尔克(Friedrich Mahlke)于1901-1902年根据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设计,具有中轴对称的平面和略为突出的四角与中间的特点。该建筑由广包公司(Baufirma F.H.Schmidt)承建,始建于1903年,1905年主体建筑完成,1906年春交付使用,正式成为德国胶州湾租借地的总督府,供胶澳总督办公之用。 大楼坐北朝南,背靠总督山(观海山),面向青岛湾,因依托地势而显凝重威严。平面呈“凹”字形,高四层,总面积7132.3平方米,砖石钢木混合结构。外表面由花岗岩砌成,大坡度屋顶采用红色筒瓦覆盖,主入口采用扁圆大圆券门廊,由连接城市道路的宽大石阶直接通往二层。 该建筑的主要用途一直是办公。1914年,日军通过青岛战役夺取胶州湾租借地,该楼成为日军守备军司令部。1922年中国赎回青岛后,相继作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胶澳商埠局办公地、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和青岛特别市政府所在地。1938年,日军再次统治青岛,该楼作为其控制下的青岛特别市公署、青岛特别市政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作为青岛市政府所在地。1949年6月解放军占领青岛后,改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楼,直到1994年7月政府迁新址(因此亦名“老市府”)。今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的办公处。 该建筑1992年6月被列为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作为青岛德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白明德和胶澳总督府
李秉衡
李秉衡,字鑒堂,辽宁庄河人。.
查看 白明德和李秉衡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查看 白明德和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