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指数 璧

璧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玉质环状物,凡半径是空半径的三倍的环状玉器称为璧。《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所谓肉是指边,好是指孔。实际上这一比例仅仅是理想的,实际出土的玉器很少合乎这一比例。 在玉器中,璧是用于祭天的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玉璧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最早的玉璧是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也有出土玉璧。玉璧在商周时期比较兴盛,汉代以后逐渐式微。 玉璧除了作为礼器,还是权力的象征,用作佩戴和墓葬。 玉璧的形状通常是圆形的,但也有出廓璧,即在圆形轮廓外雕有龙形或其他形状的钮。玉璧的纹路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勾云纹、谷纹、蒲纹、龙凤纹、兽纹等。.

目录

  1. 17 关系: 尔雅中國周禮和氏璧玉璜祭天祭祀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汉朝新石器时代

  2. 中国文物
  3. 玉器
  4. 考古文物类型

尔雅

《尔雅》乃中国最早的一部訓詁書,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的单语言词典。至今《尔雅》仍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時重要的一部著作。 《汉书·艺文志》稱漢代重視經學,爾雅便是正宗的經學解釋書。書名中“尔”通“邇”,是“近”的意思;“雅”為“意为”之義,为官方语言,即“雅言”。“讀音尔雅”就是正確的至於語言、接近于則故訓的语言。 《尔雅》为儒家之经典。唐朝时,是学馆生徒必读书之一,後便归类为训诂书,列位於十三经之中。清四庫全書中為經部。.

查看 璧和尔雅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璧和中國

圭,為中國古代用來祭祀之玉器(上尖下方)、瑞器、禮器,為官位最高者所執。在玉器中,主祭東方。皇帝的圭稱為鎮圭,正面刻有描金四山纹,分上下左右排列,象征东南西北四镇之山,表示“江山在握,安定四方”之意。朝鮮半島、越南、琉球也有以圭為禮器。.

查看 璧和圭

周,在中國历史上可以指:.

查看 璧和周

周禮

《周礼》又稱《周官》或者《周官经》,先秦典籍不见征引,全书的定型是在戰國时期,從書名來看應該是記載周代官制的書籍,但內容卻與周代官制不符,可能是一部理想中的政治制度與百官職守。相傳為周公所作《史記/魯周公世家》,「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別其宜。」:大意是說,周公在天下已經安定之後(謂已平管蔡,天下來歸),為了要讓周朝廷之官政有次序,且能各別其職(官宜),於是制定《周官》。。魯在春秋時為周文化重鎮,時人曾有「周禮盡在魯矣」之說。 漢初無此書,西汉河间献王劉德以重金购得《周官》古文经后,献给了朝廷,深藏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漢代原稱《周官》,西漢劉歆始稱《周禮》,王莽時,《周官》才更名《周礼》、置博士授业,内容被公开,刘歆弟子杜子春,设私校传《周礼》之学,贾逵、马融、郑玄等竞相研习,鄭玄為之作註,鄭興作《周官解詁》。《周禮》一書稱得上善本又通行易得的版本是阮元《十三經註疏》中的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的《周禮注疏》和清孫詒讓《周禮正義》。 《周禮》通過介紹周代的官制,描繪出古代儒家對理想社會的總構思,是中国第一部记载國家政權組織機構及其職能的书籍。周禮與夏、殷之禮一脈相承,是對夏、殷之禮的繼承和發展。有學者在整理西周金文職官資料時,發現西周金文中的職官有許多與《周禮》所記相合。要想了解西周金文中的職官,「無法脫離《周禮》一書」。周禮所體現的制度設計是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本源,包括器用、衣冠、官制、軍制、田制、稅制、禮制等國家政治制度。《周禮》與《儀禮》、《禮記》統稱“三禮”。唐代立為九經,也是儒家十三經之一。劉歆最早奏請列《周官》於經而稱其為《周禮》,認為它是「周公致太平之跡」。漢時,列入古文經,與當時今文經講微言大義不同。《周禮》以及漢朝依《周禮》建立起來的各項制度,對唐朝以及宋朝、明朝的政治軍事經濟制度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周礼相当于一部政典,被認為是漢唐宋明得以世綿國祚的根源。.

查看 璧和周禮

和氏璧

和氏璧是中國古代一塊著名的璞玉石,相傳為楚国人卞和所发现。璧為古代禮器玉中之六器,祭祀天地四方之神的禮器,《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自古已有天圓地方之說,禮天之器乃採用中孔圓形之璧,天色蒼,禮天之玉便採用蒼色之璧。 和氏璧加工後成为秦、漢、魏、晉、隋、唐等历代王朝的传国玺,最後在五代十國的动乱中下落不明。 由於玉器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氏璧本身的价值亦被民间广泛传颂,因此其成为诸多中国文化中典故、成语的来源。和氏璧与随侯珠并称,始有成语随珠和璧、随珠荆玉的称号。.

查看 璧和和氏璧

商可以指:.

查看 璧和商

玉是一類礦石的泛稱,通常指的硬玉(翡翠)和軟玉,其中軟玉通常是指角閃石類的閃玉。 玉在中華文化非常流行,認為有去凶、避邪、擋煞的作用,因此在古代常做成象徵身分的禮器與裝飾,在現代除了裝飾之外亦常當作平安符般隨身配戴。.

查看 璧和玉

玉璜

玉璜是中国史书文献记载到的一种用玉制做成半圆形的装饰品。《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到-夏后-启在舞蹈时“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

查看 璧和玉璜

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玉质筒状物,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在玉器中,琮是用于祭地的玉器,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故以圓璧祭天,以方琮祭地,《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琮的外型狀似筆筒,外型方內洞圓,至乾隆皇帝時期出土時都還無人曉得用途,乾隆自行考證認為是古人搬運重物用的配重品,還自行取名「槓頭」並加裝銅內膽作為筆筒和宮廷插花花瓶,直到乾隆去世90多年後才考證出是禮器琮。.

查看 璧和琮

祭天

祭天是古代出于对天的敬畏,为了战争、祈穀、祈雨等与农业相关的祈求,而對天帝之原始崇拜。进入封建社会后,多由君主或者各级諸侯领主下令修建不同规格的的祭坛或神廟,以用于祭天。在中国史上,由于被「天圆地方」的观念影响,祭坛往往为圆形,象征天的形状,又被称为圜丘。一開始,有祭天之權者多半為貴族,平民只能祭拜各鄉土神,不能享有祭天之權,直到民間信仰逐漸演變,平民方能祭天。.

查看 璧和祭天

祭祀

祭或祭祀,从内容上包括场地、仪式、祭文(祝禱詞)、祭品(Sacrifice)等内容:.

查看 璧和祭祀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较重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因发现于热河省(今属内蒙古)的红山而得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約5000至8000年前,持续时间約2000年。该文化最早发现于1908年,在1924、1930和1935年由日本考古学者进行了连续发掘。.

查看 璧和红山文化

璋,為中國古代用來祭祀之玉器,形狀如半個 圭,在玉器中,主祭南方。山東龍山文化遺址、二里頭文化、二里崗等均有出土。 中國古代的父母會把璋給男孩玩弄,期望他長大後能成為有權貴的人,故產生「弄璋之喜」的祝賀語恭喜別人生男孩。.

查看 璧和璋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之一,分布地點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其中心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遗址。1936年發現的該文化遺址,於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同马家浜文化、马桥文化一样,其考古地点分布于太湖周围地区。.

查看 璧和良渚文化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查看 璧和汉朝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和製作陶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過仍出現高度文明,如馬雅文化。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進入銅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的最早期),也開始進入信史時代。.

查看 璧和新石器时代

另见

中国文物

玉器

考古文物类型

亦称为 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