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4 关系: 印度洋空襲,千島群島,大日本帝國海軍,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列表,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中途岛海战,平假名,列星頓號航空母艦,單冠灣,珍珠港事件,第5航空戰隊 (日本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5),翔鹤号航空母舰,翔鹤级航空母舰,聯合艦隊,聖克魯斯群島戰役,菲律賓海海戰,飛龍號航空母艦,航空母舰,雷伊泰灣海戰,日语罗马字,日本海军历史。
- 1939年下水
- 川崎重工業建造的船舶
- 珍珠港事件
- 第二次世界大战菲律宾海沉船
印度洋空襲
印度洋空襲是日本帝國海軍第1航空艦隊在1942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對盟軍在印度洋的艦艇和海軍基地的海上空襲行動。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的決定性戰役。由南雲忠一指揮的日軍迫使同盟國(主要是英國皇家海軍)部隊撤退到東非,使日本在印度洋東部占優。.
千島群島
千島群島,又称千島列島()或庫里爾列島(Kuril'skie ostrova;),是位於俄罗斯堪察加半島西南與日本北海道島东北之間的一组火山群岛,將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分隔開來,目前行政區劃屬俄羅斯薩哈林州實際控制,分别设置北库里尔斯克、库里尔斯克和南库里尔斯克三个县以管辖之。全長1300公里,由56個島嶼以及许多小岩礁組成,其中包括大千岛群岛和小千岛群岛。所有岛屿面积为10,503.2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11月,总人口为19,434人。 现今整个千島群島由俄羅斯實際控制。但日本宣称对包括择捉岛(伊图鲁普岛)、国后岛(库纳希尔岛)、色丹岛(希科坦岛)和齿舞群岛(哈伯迈群岛)在内的南千岛群岛拥有主权,即日本所谓“北方四岛争议”。此争议至今仍然存在。.
查看 瑞鶴號航空母艦和千島群島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列表
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列表為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各階級・晉階年月日列表(含逝後追授階級)。.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是明治維新至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終結之前期間,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或計劃擁有的艦艇一覽。 另外,屬於陸軍船舶兵擁有的船舶請參考大日本帝国陆军兵器列表 再者,關於艦種類別及等級,基本上為竣工時。於終戰時被廢除的類別則不在此限。另外曾作變更的除特別記述外均會以較最要的作為類別的分類,而航空母艦改造等的重要情況下將會在艦種變更前後都作分類。關於日本海軍艦種類別變遷、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条目说明,將會在另一條目記述。.
中途岛海战
中途島海戰(Battle of Midway,ミッドウェー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海戰的主要戰鬥在1942年6月4日於中途島西北海域爆發,後續戰事一直持續至6月7日。 1942年初,日本陸續達成南方作戰的戰略目標,但軍方卻對下一步行動意見紛歧。在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堅持下,大本營放棄向新畿內亞、斐濟、薩摩亞一帶的西南太平洋推進,轉為在6月4日進攻中太平洋的中途島。山本五十六的目標是利用登陸艦隊引誘在珍珠港事件倖免於難的美軍航空母艦,再派遣日軍「機動部隊」的六艘航空母艦予以伏擊。不過,日本海軍有兩艘航母在5月珊瑚海海戰受損而無法參戰,其無線電通訊密碼更遭到美軍部分破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根據破譯信息提供的情報,隨即制訂反埋伏作戰,緊急募集三艘航母到中途島。結果,美軍在6月4日成功伏擊機動部隊,以一艘航母沉沒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軍四艘航母。 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美軍憑藉此場戰役的勝利,扭轉了開戰以來的被動,並恢復美日兩國在西太平洋的海權均勢。日本海軍則失去開戰以來的戰略主導權,隨後於西南太平洋與盟軍陷入消耗戰,在戰爭中漸走下坡。.
平假名
平假名()是日语中表音文字的一种。平假名是从中文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早期平假名多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謂女文字、女手;男性則以漢字為主,述史、論文,稱男文字、男手。男性若用假名,亦多用片假名作漢文注釋之用。可見早期平假名地位不高。直到紀貫之撰《古今和歌集》,以假名起序置於篇首,首開「歌論」先聲,證明假名文學的價值,才奠定平假名的地位。其後紫式部《源氏物語》的流行,亦對平假名之流傳有所貢獻。現 平假名在歷史上一直未標準化,一音有多種寫法。現行的形式係於1900年(明治33年)《小學校令》施行以後,以「一音一字」固定下來。而歷史上出現、今不再使用的假名字體,則成為變體假名,偶爾還能在商家招牌見到。 現代日语中,平假名常常用来表示日语中的固有詞彙及文法助詞;為日文漢字表音時一般也使用平假名,稱為振假名。部分文獻記載平假名是由學問僧空海所創製,可是這說法遭到質疑:反對的人認為,平假名形成的起因,應是當時日本人把漢字作約定俗成的簡化,並非一人之功。.
查看 瑞鶴號航空母艦和平假名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共計有兩艘航空母艦以此命名:.
單冠灣
單冠灣()位於擇捉島中部的一個海灣。俄方称虎鲸湾(Zal.)。.
查看 瑞鶴號航空母艦和單冠灣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又名突襲珍珠港,日本稱之珍珠灣攻擊(真珠湾攻撃)或夏威夷作戰(ハワイ作戦)、AI作戰、Z作戰,是日本海軍於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對美國海軍夏威夷領地珍珠港海軍基地的一次突襲作戰。 攻擊珍珠港的计划源自日本與美國的外交衝突。日本自1937年發動對中國的戰爭後,長期無法脫身,經濟也每況愈下;為了繼續對中國的戰爭,日本國策逐漸走向奪取他國資源;1938年,时任日本首相近衞文麿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严重威胁到美国在中国和亚洲的利益,引发美国强烈抗议。1941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從法屬印度支那撤軍,並連同荷蘭與英國停止對日本出口石油。由於石油是日軍繼續戰爭之必備要素,美國此舉令日本最終決定南進奪取英國與荷蘭資源豐饒的殖民地;同時也因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勢必干涉,因此必須致命地打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令日本在南進取得成果、鞏固勢力後,能在有利的條件下和美國和談。為此,山本擬定攻擊珍珠港的計畫。 日本海軍派出6艘航空母艦、共300多架戰機的兵力,分為兩波攻擊。由於美軍受到奇襲,日軍取得重大成果:擊沉及重創美軍8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造成2,402人殉職和1,282人受傷。然而,日軍之勝利並不完全:島上的發電站、維修設備、燃料和指揮總部大樓均未被破壞,未來海戰的真正主力——航空母艦均不在港內。即使如此,和美國的損失比起來,日本損失甚微:僅損失29架飛機和5艘袖珍潛艇,共65名士兵陣亡或失蹤,並有一位日本潛艇乘員被俘虜。 這場軍事攻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由於日本這次未宣而戰的行動,美國公眾輿論憤怒不已,全國自孤立主義轉為支持參戰;而歐洲的德國和義大利也對美國宣戰,美國因此也加入歐洲戰場。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給予各個反軸心國陣營大量的資源,導致軸心國最終滅亡。另外,由於參戰前富兰克林·罗斯福總統親同盟國、欲加入世界大戰的態度,出現知道日軍即將攻擊珍珠港、卻不加以警告的陰謀論,其至今仍充滿爭議。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羅斯福發表著名的《國恥演說》,聲稱12月7日是美國「活在恥辱中之一日」,後來成為該國的紀念日。.
第5航空戰隊 (日本海軍)
#重定向 第五航空戰隊 (日本海軍).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
二次倫敦海軍條約(Second London Naval Treaty)是1936年3月25日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Second London Naval Disarmament Conference)舉行後,由法、英與美三國政府所簽訂的軍事協約,該條約也造就了條約型戰艦這種產物。.
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5)
約克鎮號航空母艦(USS Yorktown,舷號CV-5)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三艘以約克鎮為名的軍艦,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約克鎮圍城戰役。 約克鎮號在1934年開始建造,在1936年下水,於1937年服役。及後約克鎮號參與了海軍最後兩次的艦隊解難演習(Fleet Problems),並在1940年編入駐太平洋的戰鬥部隊(Battle Force)。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在歐洲進行中立巡航,而約克鎮號也在1941年4月調返大西洋艦隊,防備納粹德國海軍進入西半球攻擊商船。同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約克鎮號旋即調到美國太平洋艦隊,並參與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早期的多場行動,包括掩護陸戰隊增援美屬薩摩亞及馬紹爾及吉爾伯特群島突襲。 1942年5月,約克鎮號在珊瑚海海戰受到重創,但在短促維修後趕及參與6月初的中途島海戰,並與企業號聯手擊潰日本的航母部隊,扭轉戰爭局勢。不過日軍在海戰再次重創約克鎮號,更迫使美軍放棄拯救,使約克鎮號最終在海上翻沉。海戰結束後四個月,美國海軍將約克鎮號除籍,並把正在建造、舷號CV-10的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更名為約克鎮,以紀念其戰績。.
翔鹤号航空母舰
翔鹤号航空母舰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3万吨级航空母舰。與同級艦瑞鶴共同组成了第五航空战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击沉。.
翔鹤级航空母舰
翔鹤級航空母艦(翔鶴型航空母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在美國海軍的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尚未服役前,翔鶴級可稱為當時最強的航空母艦之一。同型舰两艘:“翔鹤”号、“瑞鹤”号。两舰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被美军击沉。.
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連合艦隊、れんごうかんたい),一般指大日本帝國海軍編成的艦隊種別之一,然亦可解釋為由二隊以上的獨立艦隊編成的海上作戰部隊,略稱GF(Grand Fleet)。.
查看 瑞鶴號航空母艦和聯合艦隊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發生於1942年10月26日,有時稱為聖克魯斯戰役或南太平洋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第4場航母戰役。同時也是美國海軍和日本帝國海軍之間漫長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當中第4場海戰。類似於前三次在珊瑚海、中途島和東所羅門的航母间戰鬥,雙方艦艇很少在视线範圍內直接看見對方。雙方幾乎所有的攻擊均由航母艦載機或陸基飛機發動。 為了把盟軍部隊趕出瓜達爾卡納爾和附近的島嶼,以結束1942年9月以來的僵局,日本帝國陸軍計劃於1942年10月20日至25日,在瓜達爾卡納爾發動一場大型地面攻勢。為了支援這次攻勢,並引誘盟國海軍部隊前來交戰,日軍航空母艦和其它大型艦艇開到所羅門群島南方近海。日本海軍希望從這個位置發動攻擊,決定性地打敗任何盟國(主要是美國)的海軍部隊,尤其是航空母艦部隊,以支援地面上的進攻。盟國海軍亦希望在戰場上與日本海軍部隊交戰,目的也和日軍一樣:突破僵局,決定性地打倒自己的對手。 日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發動地面攻勢,但盟軍地面部隊在埃德森嶺戰役中將之擊敗。敵對雙方的海軍艦艇和飛機則在1942年10月26日早上於聖克魯斯群島以北交戰。經過雙方航空母艦互相空襲,盟軍有一艘航母被擊沉,一艘重傷,導致水面艦艇被迫退出戰鬥區域。然而日軍艦隊自己的兩艘航母受傷也不輕,加上損失大量艦載機及和機組員,只好退出戰鬥。雖然單以雙方船舶的沉沒和損傷來比較,是由日本取得戰術勝利;但是日方失去許多經驗豐富、無法補充的機組人員,同盟國的機組員傷亡則相對較少且能迅速補充,結果反倒是盟軍獲得長期戰略優勢。日本海軍航空隊的大量傷亡,讓他們的航母艦隊無法再介入瓜達卡納爾戰役,最終遂由盟軍取得此役勝利。.
菲律賓海海戰
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 日本則稱為馬里亞納海戰,マリアナ沖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美国海军与日本海军间的一次海戰,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對決,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6月19日持續至6月20日,战场在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附近海域。 1942年下半到1943年上半,盟軍藉由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勝利,奪得太平洋戰場優勢,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軍上將在中太平洋展開攻勢,著名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上將自澳大利亞向印尼、菲律賓發動跳島作戰,1944年上半兩條戰線都已迅速接近日本,勢不可檔。 為了進一步削弱日本的工業力,盟軍需要佔領地位重要、位處日本「絕對國防圈」上的馬里亞納群島做為B-29戰略轟炸機基地,尼米茲派出手中的得力戰將、中途島戰役的英雄斯普鲁恩斯中將執行攻佔馬里亞納的任務,其手上握有第五艦隊15艘航空母艦的重兵,6月15日在塞班島成功登陸,由於進展順利,斯普鲁恩斯原訂18日攻佔關島。 日本總部也意識到美軍的企圖,豐田副武接替殉職的古賀峰一成為聯合艦隊總司令後,於5月20日發起「阿」號作戰(あ号作戦),希望在美軍攻擊馬里亞那之際,由小澤治三郎中將帶領的9艘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部隊可以對美軍第五艦隊進行致命打擊。 戰役結果日軍損失三艘航空母艦、378架飛機。 此戰役影響甚大,日本喪失西太平洋制海權,艦隊主力航空母艦損失慘重,艦載機消耗殆盡,使之無法在4個月後的史上最大海戰雷伊泰灣海戰派出飛機支援艦隊,美軍則大獲全勝,只有少數艦隻輕傷,鞏固了塞班的登陸,接下來2個月逐步將馬里亞納佔領,也有了直接以B-29轟炸日本本土的實力,同時與麥克阿瑟的戰線形成夾擊菲律賓群島的態勢。 马里亚纳海战的落敗标志着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已經不复存在,日本的東條英機政權在此期间倒台。.
飛龍號航空母艦
飛龍號是日本帝國海軍的一艘航空母艦,與蒼龍一樣屬於第二次船艦補充計畫(丸二計畫)中建造的艦艇之一,原本是設計成跟蒼龍號相同的第二號同級艦,不過在有了加賀號的改裝經驗與蒼龍號的施工經驗之後,對飛龍號有更多加強修正的設計。由於完工後與原先最早設計變化很多,最後飛龍與蒼龍的艦型已相差甚遠,於是便獨立成為飛龍級航艦。.
航空母舰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空--母,美規常用代號為CV+其他字母以分類)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军舰,艦體通常擁有供飞机起降的巨大甲板和座落於左右其中一側的島式艦橋(一般稱為「艦島」)。航艦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程打擊能力。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发展至今已是現代蓝水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艦艇之一。 航空母艦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飛機作戰能力實用化後的影響,在各國航空技術進步、進而使陸基飛機有能力攻擊地面目標的同時,海軍亦用飛機來進行偵查與攻擊敵軍偵察機,因此出現了專門供水上飛機整備與其他雙翼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一戰後,各大海軍強國主要仍維持著崇尚排水量大、裝載大口徑艦砲軍艦的大艦巨砲主義,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軍事理論家提倡將飛機用於攻擊軍艦的作法,因此研製出多種形式的航空母艦、奠定未來海空兵力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後,航艦的重要性日益浮現,而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馬來亞海戰的結果中顯示,大型軍艦在飛機的空中攻擊下十分脆弱,大艦巨砲主義也因此走向終結,到了戰爭後期各國不但趕緊將許多艦船改裝成臨時航母之外,還出現了如菲律賓海海戰此類的航艦大戰。 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地位一度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而產生爭議與討論,特別是在受到核武器攻擊下的生存能力,但到了朝鲜战争後又恢復了其重要性,世界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航艦武力對抗苏联水面艦艇部隊的格局,航空母艦更是參與了世界各地的局部衝突與代理戰爭。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軍備緊縮,目前僅中國、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泰国擁有或計划建造航空母艦,由於其造價與維護費用巨大,擁有航空母艦也是國力強大的表現,在這方面美國海軍即擁有世界上全部已服役航艦總數的一半,排水量則佔了超過80%,其相關科技也是世界領先。.
查看 瑞鶴號航空母艦和航空母舰
雷伊泰灣海戰
萊特灣海戰(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沖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稱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和戰列艦海戰,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海战進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持续至10月26日,在6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200萬噸,其中盟軍艦隊多達133萬噸,日本海軍則達73萬噸。合計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此次戰鬥。 馬里亞納海戰戰役失利後,已喪失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防線的日本雖居劣勢,但若是再失去菲律賓或臺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將斷絕,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繫將被切斷。因此日軍決定孤注一擲,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在經過許多的考量下,放棄原先攻打臺灣的計劃,而改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结果如所預料,数量上远居於劣势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上、陸基等航空力量全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0月21日澳洲所屬巡洋舰澳大利亚號被重创,似乎顯示特攻取得了一些效果。.
日语罗马字
日语罗马字(,指代日语时常称为罗马音)是使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发音的一种表示法。而罗马字一共有三种体系:訓令式羅馬字()、赫本式羅馬字()与日本式羅馬字()。.
日本海军历史
1880年代里法国的影响日益强大,法国的“年轻学派”建议使用小的、快速的战舰,尤其是巡洋舰和鱼雷艇,而不使用大船。1882年明治政府发布了它的第一个扩展海军的法令,新建48艘战舰,其中22艘为鱼雷艇。1883年到1885年中法战争中法国海军的胜利似乎支持法国的鱼雷艇战术,对日本有限的资源来说这个战术也很有吸引力。1885年日本海军的新口号变成了“海国日本”。 1886年日本雇佣了法国居首的海军工程师白劳易来加强日本海军和指导吴市和佐世保市的海军造船厂的建造。白劳易设计了新的日本巡洋舰,他在日本四年里一共监制了20多条战舰。这些经验帮助日本建立了它第一支真正现代的海军舰队,并使得日本获得了建造大船的技能,这些船有些是进口的,有些是在橫須賀市的造船厂制造的:.
另见
1939年下水
- C-56潜水艇博物馆
- 伊號第九潛艦
- 伊號第二十四潛艦
- 伊號第十七潛艦
- 伊號第十九潛艦
- 伊號第十五潛艦
- 伊號第十潛艦
- 俾斯麥號戰艦
- 光辉号航空母舰 (87)
- 冲鷹號航空母艦
- 初风号驱逐舰
- 哈文特号驱逐舰
- 塞德利茨號重巡洋艦
- 夏潮号驱逐舰
- 天津風號驅逐艦
-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 安德森號驅逐艦 (DD-411)
- 尼奧紹號艦隊油料補給艦 (AO-23)
-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 斐濟號輕巡洋艦
- 早潮号驱逐舰
- 时津风号驱逐舰
- 瑞鶴號航空母艦
- 磯風號驅逐艦
- 翔鹤号航空母舰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7)
- 阿基米德號潛艇 (1939年)
- 雪風號驅逐艦
- 雲鷹號航空母艦
- 香取号训练巡洋舰
- 鹿岛号训练巡洋舰
- 黎胥留號戰列艦
川崎重工業建造的船舶
- 伊勢號戰艦
- 伊號第一潛艦
- 伊號第三潛艦
- 伊號第二十一潛艦
- 伊號第二十二潛艦
- 伊號第二潛艦
- 伊號第五潛艦
- 伊號第六潛艦
- 伊號第十一潛艦
- 伊號第十三潛艦
- 伊號第十四潛艦
- 伊號第十潛艦
- 伊號第四潛艦
- 伊號第百七十七潛艦
- 伊號第百二十一潛艦
- 伊號第百二十三潛艦
- 伊號第百二十二潛艦
- 伊號第百二十四潛艦
- 初风号驱逐舰
- 加古号重巡洋舰
- 加贺号航空母舰
- 大井號輕巡洋艦
- 大鳳號航空母艦
- 平戶號防護巡洋艦
- 摩耶號重巡洋艦
- 榛名號戰艦
- 熊野號重巡洋艦
- 瑞穗号水上飞机母舰
- 瑞鶴號航空母艦
- 神通號輕巡洋艦
- 秋津洲號水上機母艦
- 第六型潜艇
- 若葉號護衛艦
- 衣笠号重巡洋舰
- 足柄號重巡洋艦
- 飛鷹號航空母艦
- 鬼怒号轻巡洋舰
珍珠港事件
- 九七式艦上攻擊機
- 九七式魚雷
- 九九式艦上轟炸機
- 九五式魚雷
- 亞利桑那號戰艦
- 伊號第一潛艦
- 伊號第七潛艦
- 伊號第三潛艦
- 伊號第二十二潛艦
- 伊號第二十四潛艦
- 伊號第二潛艦
- 伊號第五潛艦
- 伊號第六潛艦
- 伊號第十八潛艦
- 伊號第十六潛艦
- 伊號第四潛艦
- 利根號重巡洋艦
- 加贺号航空母舰
- 南云忠一
- 哈斯本·金梅爾
- 單冠灣
- 國恥演說
- 多里斯·米勒
- 大日本帝國海軍
- 尼豪岛事件
- 山本五十六
- 木村昌福
- 渊田美津雄
- 源田实
- 珍珠港
- 珍珠港事件
- 珍珠港太平洋航空博物館
- 瑞鶴號航空母艦
- 甲标的
- 秋云号驱逐舰
- 筑摩号重巡洋舰
- 罗斯科·希伦科特
- 美国海军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纪念馆
- 翔鹤号航空母舰
- 華德號驅逐艦 (DD-139)
- 蒼龍號航空母艦
- 赤城号航空母舰
- 赫爾備忘錄
- 野村吉三郎
- 零式艦上戰鬥機
- 飛龍號航空母艦
第二次世界大战菲律宾海沉船
- 伊號第三十七潛艦
- 伊號第三百七十潛艦
- 伊號第二十六潛艦
- 伊號第五十五潛艦
- 伊號第五十四潛艦
- 伊號第四十二潛艦
- 伊號第四十五潛艦
- 伊號第四十八潛艦
- 伊號第四十六潛艦
- 伊號第百八十五潛艦
- 冲鷹號航空母艦
- 千代田號航空母艦
- 千歲號航空母艦
- 名取号轻巡洋舰
- 夕張號輕巡洋艦
- 大鳳號航空母艦
- 島風號驅逐艦
-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CVL-23)
- 曙號驅逐艦
- 瑞鳳號航空母艦
- 瑞鶴號航空母艦
- 白露號驅逐艦
- 秋云号驱逐舰
- 秋月號驅逐艦
- 筑摩号重巡洋舰
- 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
- 翔鹤号航空母舰
- 聖羅號航空母艦
- 華德號驅逐艦 (DD-139)
- 野分號驅逐艦
- 鈴谷號重巡洋艦
- 飛鷹號航空母艦
- 鳥海號重巡洋艦
- 龍田號輕巡洋艦
亦称为 瑞鶴 (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