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3 关系: 宗教哲学,小說家,小说,帝国宪法附加法,瑞士,自由主义,法国,洛桑,浪漫主义,政治,政治家,拿破仑一世,思想家。
- 1767年出生
- 1830年逝世
- 18世紀哲學家
- 18世紀法國作家
- 19世纪法国小说家
- 政治哲學家
- 法国波旁复辟时期众议院成员
- 法國新教徒
- 瑞士哲学家
- 瑞士新教徒
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philosophy of religion)是对宗教以及其所包含的问题和观念的哲学思考。宗教哲学所研究的课题包括:神的存在與否、神的属性、宗教与科学的关联、宗教与道德的关联、善与恶的本质。 宗教哲学和宗教信仰哲学有所不同,前者站在宗教之外而对其进行研究。因此,研究宗教哲学的人并不需要有任何宗教信仰。.
查看 班傑明·康斯坦和宗教哲学
小說家
小說作家,通常又略作小說家,指写作小说的人。.
查看 班傑明·康斯坦和小說家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查看 班傑明·康斯坦和小说
帝国宪法附加法
帝国宪法附加法(Acte additionnel aux constitutions de l'Empire)是本杰明·康斯坦应归国的拿破仑一世请求而为他准备的一部宪法。附加法在1815年4月22日被签署,它大幅度修改了(事实上是替换了)先前的拿破仑宪法体系(即共和八年宪法,共和十年宪法以及共和十二年宪法),一方面将这个宪法体系变得更像波旁复辟后路易十八的,另一方面又忽略1814年宪章的存在。附加法的精神是自由主义,它赋予了法国人诸多未曾奢望过的权利,比如在人口小于5000人的市镇居民有权选举他们的市长。但由于拿破仑仅仅将它视为他先前宪法体系的延续,所以它的形式更像一部附加于帝国宪法的普通法案。.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查看 班傑明·康斯坦和瑞士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学,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參政權。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等。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在許多國家,部分持有不同观点的自由主义者從原本的保守自由主義裡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富裕階層更多稅賦以提供人們更多的福利,創造更為平等和公平均富的社會,这被称为“社会自由主义”,亦被称作“进步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以中间派为主体,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主要流派爲中間偏左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中間偏右的保守自由主義和強調個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義。.
查看 班傑明·康斯坦和自由主义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班傑明·康斯坦和法国
洛桑
洛桑(法語:Lausanne,国际音标:)是瑞士法语区城市,位于萊芒湖(法语:Lac Léman)北岸,与法国城市埃维昂莱班隔湖相望,北面是侏罗山脉。洛桑位于日内瓦东北约62公里处,是瑞士联邦沃州和首府,同時也是大洛桑都會區核心城市、瑞士第五大城市。洛桑與鄰近的日內瓦一樣,是许多著名的國際組織例如國際奧委會等的總部所在地,因此也称为“奥林匹克首都”。洛桑境內的洛桑管理學院亦是世界一流的著名學府與研究機構。洛桑也位于瑞士酿酒区的中心位置。另外,位于洛桑的洛桑联邦理工學院是瑞士两所联邦理工學院之一。.
查看 班傑明·康斯坦和洛桑
浪漫主义
浪漫主義(Romantik;Romantisme;Romanticism)是開始於18世紀德國的藝術、文學及文化運動,發生於1790年工業革命開始的前後。浪漫主義注重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並且開始強調如不安及驚恐等情緒,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壯麗時所表現出的敬畏。浪漫主義是對於啟蒙時代以來的貴族和專制政治文化的顛覆,以藝術和文學反抗對於自然的人為理性化。浪漫主義重視民間藝術、自然以及傳統,主張一個根基於自然的知識論,以自然的環境來解釋人類的活動,包括了語言、傳統、習俗。浪漫主義受到了啟蒙運動的理念影響,也吸收了中世紀文化復古的藝術成分。 法國大革命和工業革命裡發生的事件和其背後的意識形態也影響了浪漫主義運動。浪漫主義致力於宣揚那些在他們看來被忽略了的英雄個人所達成的成就,它正當化了個人的藝術想像力,並將其作為最重要的美學權威之一,突破了對於藝術的傳統定義。浪漫主義對於歷史和自然題材的強烈訴諸,便是形成這種理念的基礎。.
查看 班傑明·康斯坦和浪漫主义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查看 班傑明·康斯坦和政治
政治家
政治家(statesman),在中文裡是一個正面的名詞,用於正面肯定的用法,與具有貶意的「政客」一詞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指從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為國家與人民著想,其動機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許多人確實在政治上相當有建樹,堪稱國之棟樑,或為後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對政府管理事務非常熟練,或者在促進國民福祉及全體利益上有重大的影響力。.
查看 班傑明·康斯坦和政治家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思想家
思想家,是指對各層面的學術都有廣泛研究或其思想足以建立出一個思想體系的人(如, 中国: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王充、王守仁、李贽、朱熹、顾炎武、龚自珍、魏源、康有为、鲁迅、顾准等。外国:釋迦牟尼佛、伐達摩那、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叔本華、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夫兰西斯.培根、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等。他們的研究範圍非常之廣,包括宗教、哲學、政治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人類學、法學等;某些思想家甚至還會牽涉到軍事、生物學、宇宙學等。.
查看 班傑明·康斯坦和思想家
另见
1767年出生
- 亨利·克里斯托夫
- 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
- 威廉·亚历山大
- 威廉·馮·洪堡
- 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
- 安德鲁·杰克逊
- 尼古拉·夏尔·乌迪诺
- 尼古拉斯-西奥多·索绪尔
- 帕维尔·奇恰戈夫
- 昭阿努
- 曲亭馬琴
- 约翰·昆西·亚当斯
- 约翰·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林克
- 若昂六世
- 若阿尚·缪拉
- 蒂亚格拉贾
- 讓-巴蒂斯特·賽伊
- 让-约瑟夫 (德索勒侯爵)
- 貝希爾·謝哈布二世
- 雅克·拉菲特
- 雷电为右卫门
1830年逝世
- 伊丽莎白·门罗
- 何塞·德·拉马尔
- 史蒂芬·布拉得利
- 喬治四世
- 威廉·赫斯基森
- 孝明世子
- 庇護八世
- 弗朗切斯科一世 (两西西里)
- 托马斯·劳伦斯
- 斯蒂芬·埃利奥特 (植物学家)
- 昭槤
- 李汝珍
- 紅外套
- 约瑟夫·傅里叶
- 西蒙·玻利瓦尔
- 路德维希一世 (巴登)
- 路德维希一世 (黑森大公)
- 阿列克谢·梅兹利亚科夫
18世紀哲學家
- 伊曼努尔·康德
- 埃德蒙·伯克
-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 奥兰普·德古热
- 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
- 德尼·狄德罗
- 戈特霍尔德·埃弗拉伊姆·莱辛
- 托马斯·潘恩
- 托马斯·贝叶斯
- 托马斯·里德
- 摩西·门德尔松
- 沙特萊侯爵夫人
- 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
- 约瑟夫·德·迈斯特
- 聖日耳曼伯爵
- 詹巴蒂斯塔·维柯
- 让-雅克·卢梭
- 马蒂兰·雅克·布里松
18世紀法國作家
- 克劳汀·盖因·德·唐森
- 克洛德·阿德里安·愛爾維修
- 喬治·撒瑪納札
- 埃马纽埃尔-约瑟夫·西哀士
- 安托万·加朗
- 安托万·拉瓦锡
- 尼古拉·布瓦洛
- 弗朗索瓦·魁奈
- 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
- 弗朗索瓦-安德烈·丹尼根·菲利多尔
- 拉扎尔·卡诺
- 曼特農夫人
- 沙特萊侯爵夫人
- 百科全书派
- 约瑟夫·德·迈斯特
- 罗兰夫人
- 艾蒂安·若弗鲁瓦·圣伊莱尔
- 菲爾曼·阿鮑齊特
- 让·勒朗·达朗贝尔
- 让-巴蒂斯特·拉马克
- 让-菲利普·拉莫
- 路易·德·鲁弗鲁瓦
- 路易十八
- 雅克·皮埃爾·布里索
- 露易丝·德·拉瓦利埃尔
- 马蒂兰·雅克·布里松
19世纪法国小说家
- 乔治·桑
- 亨利·巴比塞
- 亨利·穆傑
- 保羅·布爾熱
- 儒勒·凡尔纳
- 儒勒·雷納爾
- 古斯塔夫·福樓拜
- 司汤达
- 埃米尔·左拉
- 埃米爾·加博里歐
- 埃韦利纳·汉斯卡
- 大仲马
- 奥克塔夫·米尔博
-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 小仲马
- 居伊·德·莫泊桑
- 弗朗索瓦·戈贝
- 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
- 普羅斯佩·梅里美
- 朱爾·德·龔固爾
- 欧仁·苏
- 泰奥菲尔·戈蒂耶
- 皮埃爾·洛蒂
- 科萊特
-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 维克多·雨果
- 罗曼·罗兰
- 薩德侯爵
- 让·黎施潘
- 賀克多·馬洛
- 阿尔封斯·都德
- 阿尔弗雷德·雅里
- 阿爾弗雷德·德·繆塞
政治哲學家
- 乔治·桑塔亚那
- 亚当·福格森
- 伊本·魯世德
- 何塞·马蒂
- 保爾·霍爾巴赫
- 列夫·托爾斯泰
- 卡尔·波普尔
- 厄內斯特·蓋爾納
- 埃德蒙·伯克
- 威廉·馮·洪堡
- 安·兰德
- 尚塔尔·墨菲
- 弗拉基米尔·列宁
- 弗朗西斯科·馬德羅
- 斯拉沃熱·齊澤克
- 普拉桑塔·帕坦尼克
- 柄谷行人
- 格弥斯托士·卜列东
- 汉娜·阿伦特
- 法拉比
- 渥雷·索因卡
- 瑟爾斯坦·哥理法森
- 瓦特·布拉克
- 穆阿迈尔·卡扎菲
- 米歇尔·阿弗拉克
- 路易斯·维尧罗
- 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
- 阿爾弗雷德·羅森堡
- 雅克·德里达
-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法国波旁复辟时期众议院成员
法國新教徒
- 丹尼爾·馬羅特
- 于貝爾·德·紀梵希
- 加斯帕尔·德科利尼
- 喬治-歐仁·奧斯曼
- 夏尔·德·弗雷西内
- 安德烈·紀德
- 弗列德利克·居維葉
- 弗雷德里克·巴齐耶
- 皮埃爾·洛蒂
- 米歇尔·罗卡尔
- 罗伯特·司提反
- 胡格諾派
- 莫里斯·弗雷歇
- 莫里斯·顾夫·德姆维尔
- 讓-巴蒂斯特·沙依諾
- 讓-巴蒂斯特·賽伊
- 费迪南·比松
瑞士哲学家
瑞士新教徒
- 克劳斯·霍廷格
- 卡尔·施皮特勒
- 卡尔·米勒
- 卡尔·荣格
- 卡尔·雅各布·布尔克哈特
- 埃利·迪科门
- 夏尔·纪尧姆
- 奥居斯特·皮卡尔
- 尼古拉斯-西奥多·索绪尔
- 库尔特·维特里希
- 沃納·亞伯
- 海因里希·罗雷尔
- 约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齐
- 莫里茨·洛伊恩贝格尔
- 萊昂哈德·歐拉
- 讓·皮亞傑
- 达尼埃尔·博韦
- 阿爾伯托·賈科梅蒂
亦称为 孔斯坦,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