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

指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是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王明道等反对“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新教基督徒作为“反革命集团”进行镇压的一起政治案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界三起重大“反革命集团”案件中的第一件,略早于龚品梅反革命集团案和倪柝声反革命集团案。.

52 关系: 基督徒基督徒会堂基督教基要主义反革命罪口供史家胡同基督徒会堂吴耀宗同工丁光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國自立教會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新教中国人民大学三自宣言三自爱国教会张愚之張耀生土地改革地主地方教会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市公安局周恩来公会倪柝声倪柝声反革命集团案王國顯王明道研究生罗竹风真耶稣教会無期徒刑牧师袁相忱資產階級龚品梅龚品梅反革命集团案胡风阎迦勒肃反运动自首與投案镇压反革命逮捕耶稣家庭控诉运动林献羔朝鲜战争...有期徒刑新教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基督徒

基督徒(Christian)是對基督宗教信徒(教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和神的儿子及跟從其教導的人,現泛指基督宗教教會的成員,包括天主教信徒、正教會信徒、新教信徒、獨立教會信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部分信奉基督教但不加入任何基督教教派的信徒,亦可被稱或自稱為基督徒。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語境所稱的「基督徒」有時指新教信徒。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意思是“基督的人”。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與: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基督徒 · 查看更多 »

基督徒会堂

#重定向 史家胡同基督徒会堂.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基督徒会堂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基要主义

基要主义(基要派)也稱基本主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基督教新教内兴起的一个运动,而非一个宗派。在美国等地有较大影响。英语“基要主义”一词在20世纪初由美国的长老宗教徒提出,但基要主义运动后来是由浸信会继承,並由福音派发扬光大。基要派主張“聖經絕對無誤”,反对一切自由主义神學(或稱現代派神學),反对他们对《聖經》的批判。.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基督教基要主义 · 查看更多 »

反革命罪

反革命罪是中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中的一项罪名。.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反革命罪 · 查看更多 »

口供

口供(台灣外華語地區法律用語)或自白(中華民國(台灣)法律用語),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与案情相关的口头陈述(供述)的简称,是刑事訴訟中证据的一种。 口供在歷史上對於刑事訴訟相當重要,可說是「證據之王」。例如中國民間傳說的包青天辦案,總是以讓犯人在衙役謄寫為書面的口供上畫押,才能算是破案。歐洲中世紀的獵巫審判,極其刑求之能事,也是要從嫌犯口中逼出親口認罪,才能判刑;其理論是,若嫌犯真是被魔鬼附身的巫師,必須用極度的肉體痛苦把魔鬼逼出來、把此人淨化;若嫌犯不是巫師,則上帝會保佑他安然度過種種刑求。.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口供 · 查看更多 »

史家胡同基督徒会堂

史家胡同基督徒会堂是王明道在中國北京建立的基督教新教聚会场所,从1933年开始设立基督教聚会,於1937年在东城史家胡同42至43号建成基督徒会堂。史家胡同的基督徒会堂规模始终不大,受浸者並不多。1955年8月7日,在肃反运动中,王明道夫妇以「反革命分子」罪名被拘捕,史家胡同基督徒会堂也遭充公。 Category:王明道 Category:北京市东城区新教教堂.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史家胡同基督徒会堂 · 查看更多 »

吴耀宗

吴耀宗(),廣東順德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人。 吴耀宗是一位爭議性的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评价他是“爱国爱教的典范”;因其在信仰上属于社会福音派(现代派),被基要派基督徒(如王明道)讥之为不信派。否定三自运动的人士,则斥他为“披上宗教外衣的共党特务”、“基督教的叛徒”。.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吴耀宗 · 查看更多 »

同工

同工是基督教、基督徒彼此相稱一同為一個群體服務的夥伴。.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同工 · 查看更多 »

丁光训

丁光训( 新华网北京2012年11月22日电)是中国基督教新教三自爱国运动和现代派神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前中华圣公会浙江教区主教。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支持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三至五届主席(1980年-1997年此时副主席为罗冠宗)、第六至七届名誉主席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至三届会长、第四至五届名誉会长,爱德基金会董事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南京大学副校长兼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第二届主席、第三届名誉主席,第六至七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至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级副职领导人)。.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丁光训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信仰的宗教,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据统计中國大陸上,中國人大多信仰中國民間信仰(包括地方宗教、祖先崇拜、儒教、道教、佛教)、無宗教信仰或無神論,佔73.56%;佛教徒15.87%;道教與中國民間信仰者7.6%; 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2.53%,伊斯蘭教1.45%For 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 2014 survey (which surveyed a sample of 19,260 people) results see and.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重定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國自立教會

中國独立教會與三自爱国教会不同,是指中國自主及獨立的教會,因為持守纯正信仰而拒不接受教會必須服從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領導,而要選擇走家庭教会路线流亡至其他地區。2008-11-17,中國社科院于建嶸教授在文中寫道:“通过对中国基督教特别是“家庭教会”近1年的调查,我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就是近30年来,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超过了“三自教会”,已经成为中国基督教非常重要的组织部分。”。家庭教會因改革開放後迅速發展而受到中共政府打壓。.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中國自立教會 · 查看更多 »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f Three-Self Patriotic Movement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es in China;简称全国三自, 即National TSPM),是由三自爱国運動產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新教基督徒的“爱国爱教”组织,受国家宗教事务局管理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对社会团体的管理,会址设于上海。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与中国基督教协会合称“基督教全国两会”或“中国基督教两会”(英译缩写为“CCC/TSPM”)。.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基督教新教

中國基督教新教是中國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大宗教之一。在中國,「基督教」一廣義上是東正教、天主教、新教的總稱,狹義上專指新教。新教第一次來中國傳播是1807年,是由英國倫敦會的馬禮遜進行的。新教比天主教進入中國晚許多,但是新教的傳播發展很快,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中國現代教育、醫學、傳媒的發展,都可以發現新教的重要影響。 1949年之前,新教組織有的受海外傳教差會管理,有的屬於中國教徒自己設立自己管理。1949年之後,政府強制所有基督新教教會中斷與海外的關係,包括原有的中國自立教會,都服從於統一的,由政府设立的管理機構,即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未加入三自的教會都視為非法,並禁止其活動。 1966年起“文革”期間,新教跟其他宗教一樣,受到全面禁止,大多數教堂挪作他用或遭拆毀,教會活動轉入地下進行。1978年起改革開放以来,宗教活動逐步獲得解禁,教堂亦逐漸復堂。 目前海外傳教差會派遣傳教士來華傳教的方式和中國自發教會組織跨地區傳教仍然受到禁止。由於“文革”的歷史遺留以及一些人不認可中共控制的三自教會,許多信徒自組教會,稱為「家庭教會」或者「地下教會」(所谓“地下天國”)。而因為家庭教會不符合「三自」要求,一直以來都處於灰色地帶,在部分地區甚至遭到政府打壓,多個家庭教會遭到取締,信徒被拘留。對自發教會的禁止,成為一個困擾中國人權狀況的問題。.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中国基督教新教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英語: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縮寫為RUC),簡稱人大。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 該校前身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1954年,在教育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與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學、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5所院校一同被指定為最早一批全国性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属于中国著名代表高校,是當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譽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面旗幟”。 中國人民大學也是雙一流重點建設的大學,共有14個學科入選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七,入選學科中,有十三個人文社會學科。 人大與現位於台北市的國立政治大學的性質及歷史背景相仿,而且皆是以發展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大學,並各自曾為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國民黨黨校,兩校也培養出不少政治家及首席执行官,現兩校合作關係密切。 2017年,人大通州東校區獲得批准,將成為人大最大的校區,未來人大將發展理工及醫學領域。.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中国人民大学 · 查看更多 »

三自宣言

《三自宣言》(全稱《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是一些中国基督教人士在1950年7月28日發表的公开宣言,宣言称“中國基督教教会及团体彻底拥护共同纲领,在政府的领导下,反对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官僚資本主義”,“中国基督教过去所倡导的自治、自養、自傳的运动,已有相当成就,今后应在最短期内,完成此项任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愛國運動從此正式開展。.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三自宣言 · 查看更多 »

三自爱国教会

三自爱国教会或稱三自教会是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认可(在政治方面领导)的“自治、自養、自傳”的中国基督教教會。中国内地的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但边缘化的中华东正教会未建立全国性教务组织或各级“爱国会”组织)三大教派三自爱国教会各有一套组织体系。中国大陆境内拒绝接受中国政府领导的基督新教教会被称为家庭教会。.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三自爱国教会 · 查看更多 »

张愚之

张愚之(1914年-1970年4月25日),中国基督教新教自立教会“地方教会”的著名领袖,倪柝声的重要同工之一。 1914年,张愚之出生在浙江金华兰溪县。1936年,倪柝声和一批地方教会的同工决定将地方教会扩展到各大城市,于是派遣他和李常受2人到天津开展,兴起了天津、北平2地的地方教会。不久,一位香港合一堂的教友关十姑到天津因听张愚之讲道而转入地方教会,并且接待魏光禧和江守道等人建立了香港地方教会。抗战爆发后,1938年,张愚之与汪佩真到四川成都开展,兴起了当地的地方教会。 1942年,张愚之强烈反对倪柝声经营生化药厂,是参与革除倪柝声的同工长老之一。.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张愚之 · 查看更多 »

張耀生

張耀生(Stephen Cheung),華人基督教傳道人。 出生在貧窮敬虔的傳道人家庭。早年在廣州,是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領袖林獻羔的青年同工,為青少年做了許多傳教的工作。因為他不願意加入政治宣傳式的三自愛國教會,在1955年9月14日晚,在肃反运动中,和林獻羔等人一同在广州大马站教会被捕入獄,1955年9月27日,广州三自会组织了控诉“大马站反革命集团”的大会。1957年,張耀生一度獲釋。1958年再次被判勞動改造,被送往廣東省數個礦場勞動,1968年服刑期滿,仍被判「留場就業」,但在礦場獲得更多自由,並可見到其他基督徒。1979年獲准到香港,隨既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現居舊金山服事當地的教會。.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張耀生 · 查看更多 »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简称土改,是一种通常存在争议的社会安排或改造,其目的是使政府能够管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多半實施於社會主義及第三世界國家(如東南亞、南亞、阿拉伯世界、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土地改革目标一般为耕地,主要方法是相对地平均分配耕地给农民。有时土改会变为一种更具有革命性的计划,其中可能包括政府的强行拆除或接受,这也是反对土改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般认为土地改革或土地革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 土地改革通常是指土地所有权由人数相对较少的富有者、大量土地的所有者(如贵族、庄园、农场主,或通称为土地主)向那些耕作者的转让。但广义的土改并非完全是这样,政府对土地进行的征收以及农业集体化改造亦被纳入。在改革过程中,部分转让会给予地主相应的补偿,金额从象征性的小数目至土地实际价值均有。而某些改革甚至不需要所有者同意,即土地革命。 中国大陆最著名土改运动为土地改革运动。台湾土改运动分为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與耕者有其田运动三個階段。.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土地改革 · 查看更多 »

地主

地主可以指:.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地主 · 查看更多 »

地方教会

“地方召会”运动是倪柝声及其同工创立的一个中国基督教新教自立教会运动,其早期团体名为地方教会、基督徒聚会处、小群等。 并非所有“地方召会”运动的团体都是李常受在台湾和美国等地组织起来的“召会”,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和海外有许多地方性的教会基本从是从倪柝声所带领的「地方教会」而传承下来的。比如:温属地方教会、蒙头教会、地方召会,以及很多基督教团契,根基教会、夜点教会、窄门耶稣独立教会、重生教会、三班仆人派、呼喊派,以及由呼喊派衍生的安徽吴扬明被立王派,湖南刘家国的主神教派......等。大陆基督教新教团契,基本都是从地方教会传承过来的。随着60多年以来经历政府不间断的打击,很多人被显明出来。有的中国地方教会被迫加入了三自爱国委员会;但也有很多地方教会依然不畏强暴,一直以秘密家庭教会的形式持守纯正信仰。在逼迫患难之中变得更加刚强。.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地方教会 · 查看更多 »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缩写为PUMC)位於中国北京,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蓝本建立,是中国第一所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院。1985年后,一度改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目前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结合,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接受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双重领导。該機構亦可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名稱。 2015年,在中国一流研究生院排名中,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医学等学科中排名靠前。.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北京协和医学院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英文简称“PKUHSC”,是北京一所以医药卫生为主的高等院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原名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5月4日并入北京大学。.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北京大学医学部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公安局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公共安全工作的组成部门,是北京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领导和指挥机关。.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北京市公安局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公会

公会可以指:.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公会 · 查看更多 »

倪柝声

倪柝声(Watchman Nee,)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基督教新教领袖,也是少数在西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人基督徒之一。他将中国基督教新教早期福音的性质转為追求属灵生命经历的阶段,以及为着教会建造的方向。他写的书长期稳占基督教书局一个位置,其代表著作《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已對很多基督徒產生重要的影響;他于20世纪初按照《圣经》榜样“恢复”的地方教会,在中国教会史(或:小群,基督徒聚会处,教会聚会所,召会)上留下重要的一页,並且留下許多傳唱至今的诗歌,如《让我爱》等。倪氏的追随者认为,他一生的職事和貢獻,主要在恢復歷世歷代以來基督教信仰中應具備的四項主要啟示:救恩的意義、教會的意義、基督作生命、基督的身體。然而,包括改革宗在内的诸多宗派在批评倪氏的时候,因受了自由主义神学的文本与历史批判的影响,在忽略自身宗派中的灵义解经传统的前提下,认为他的教导中掺杂着很多错误的东西,对后世的中国教会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如反智主义和灵意解经。.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倪柝声 · 查看更多 »

倪柝声反革命集团案

倪柝声反革命集团案是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倪柝声等地方教会人士作为“反革命集团”进行镇压的政治案件。.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倪柝声反革命集团案 · 查看更多 »

王國顯

王國顯(Kwok-Hin Wong)是一位華裔美籍基督教傳道人和多產的福音作家。 王國顯早年是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領袖林獻羔的青年同工,因為他不願意加入政治宣傳式的三自愛國教會,在1955年被捕入獄。1957年獲釋後,他獲准到香港,然後移民到美國。現居舊金山,服事當地的教會。.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王國顯 · 查看更多 »

王明道

王明道 (1900年7月25日-1991年7月28日),北京人,20世紀中國基督教自立教會的代表人物,主張基要派神学,重視圣經的教導和基督徒生活,反對自由派神學,斥責教會與世界中的種種罪惡。從1927年起,他自資發行《靈食季刊》共28年,發表很多有影響力的文章。從1933年起,他在北京建立并引領基督徒会堂共22年。因為反對三自教會,他在1955年被中國政府逮捕,以反革命罪被判處無期徒刑。1980年被釋,但從未被平反。1991年在上海因病去世。.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王明道 · 查看更多 »

研究生

生是指获得学士或具學士学位以上(含應屆畢業生)取得學士後學位,继续深造,並且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研究生 · 查看更多 »

罗竹风

罗竹风(),原名罗振寰,笔名骆漠,以领导1950年代上海的整肃宗教运动和编纂大型辞书而知名。.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罗竹风 · 查看更多 »

真耶稣教会

真耶穌教會(True Jesus Church),基督教教派之一,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北京,創始於1917年,早期的聖工人員領受了聖靈和全備福音的啟示,在中國的各省份傳播基督教。由於其福音工作的積極投入,該教會迅速地到擴張到亞洲及太平洋的其他區域。在1960年代初期,教會先後成立於北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俄羅斯。信徒人數大約一百五十萬人分佈於六十個國家。.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真耶稣教会 · 查看更多 »

無期徒刑

無期徒刑或终身监禁一般是指判决对犯人囚禁終生的刑罰,是大部份國家地區(不一定已廢除死刑)中最高的刑罰之一。不同地方對這種自由刑有不同的用詞以及定義,例如,漢字文化圈國家和地區的稱呼是:.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無期徒刑 · 查看更多 »

牧师

牧師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中,專職負責帶領及照顧其他基督徒的神职人员。聖經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雖然天主教會也有類似的職位,但「牧師」一词在中文语境中特指新教的基層神職人員。.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牧师 · 查看更多 »

袁相忱

袁相忱(1914年-2005年8月16日)是中国大陆著名的基督教家庭教会领袖,被《》稱譽為「中國家庭教會運動的卓越人物」, 而王明道也稱他和林献羔兩個為「真正不向政府低頭 、能站立得住的人」。.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袁相忱 · 查看更多 »

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bourgeoisie,直譯布爾喬亞)是根據一些西方经济学思想學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為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階級劃分當中的階級之一。.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資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龚品梅

品梅樞機(Cardinal Ignatius Kung Pin-mei,),又名龔天爵,聖名依納爵,生於中國江蘇省松江府川沙撫民廳唐墓橋(今上海市浦東新區唐鎮)的一個天主教家庭。他為羅馬天主教會司鐸级樞機並曾任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天主教南京總教區和天主教蘇州教區宗座署理。.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龚品梅 · 查看更多 »

龚品梅反革命集团案

龚品梅反革命集团案,教内称九八教难,即上海教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50年代对时任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的龚品梅等180多名天主教神职人员、修道人员和教友作为反革命集团进行镇压的政治案件。 1949年以后,外国传教士陆续被逐出中国大陆,但是仍有不少中国天主教主教、神父要求信徒继续忠于罗马教廷。其中包括新就任的上海教区首任中国籍主教龚品梅和一批神父。他们阻止信徒参与批斗等有违天主教教义的政治运动,尤其抵制中国新政府对天主教会的“改造”行动,拒绝在教会内开展“反帝爱国运动”,不参加由官方组织的“中国天主教教友爱国会”。1951年,从天津开始,中国大陆各地陆续将天主教教友团体圣母军作为反动组织加以取缔,又有一些外国传教士被指控为间谍。龚品梅以主教身份,阻止圣母军成员向政府登记退团,提出“不投降、不退让、不出卖”的口号。 中国政府决心镇压不与其合作的由龚品梅主教领导的上海教区,在精心的预备之后,于1955年9月8日晚,采取大规模搜捕行动,将龚品梅主教,金鲁贤、張希斌、朱洪声、范忠良等30多名神父,以及教友,共183人逮捕入狱。据称在四川南路的洋泾浜圣若瑟堂主教府内发现了发报机、手枪等罪证,随后举办罪证展览会,组织信徒参观,然后进行声讨大会。 1960年3月17日,龚品梅反革命集团案在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公审。 首犯龚品梅被指控从事反革命活动,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5年7月3日,龚品梅在被关押30年后,获得假释。1988年5月11日,龚品梅被批准去美国治病探亲。2000年龚品梅主教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史坦佛市去世。 多名神父被判处有期徒刑:.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龚品梅反革命集团案 · 查看更多 »

胡风

胡风(),湖北蕲春人,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七月派诗人,中国左翼文化代表人之一。曾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宣传部部长,与鲁迅甚有交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其文艺思想与主政者不和而遭到整肃,并掀起一场涉及面巨大的政治批判运动。改革开放后被平反。.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胡风 · 查看更多 »

阎迦勒

阎迦勒,绥远省托克托县(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人,1934年毕业于山西省基督教神道学院,任绥远省萨拉齐耶稣堂牧师。1943年阎迦勒脱离耶稣堂,创办自立教会。1945年,阎迦勒转入地方教会,成为地方教会的重要同工传道人,帮助绥远省和西北地区各地地方教会。 1948年5月,阎迦勒参加倪柝声在福州鼓岭山上举办的第一期同工训练聚会,同年与房爱光二人同去北平,担任该地地方教会负主要责任的长老,带领信徒响应倪柝声发起的“交出来”,實行「凡物公用」的生活制度,带动当地教会大复兴,信徒人数也大幅扩增,扩建了宽街聚会所。 1951年4月,倪柝声应邀以观察员身份到北京出席“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基督教团体会议”,此前的1月17日起,阎迦勒开始违背通常的做法(地方教会脱离一切公会),多次拜訪拒绝参加那次会议的史家胡同基督徒会堂负责人王明道,請教有關面對官方壓力的問題。1952年,倪柝声秘密被捕后,阎迦勒又推动北京教會另一位同工房爱光(11月4日)和上海教会长老张愚之(10月20日)拜会王明道。此后,各地地方教会受到王明道的影响,陆续退出「三自爱国运动」(三自)。1955年4月,北京地方教会率先正式宣布退出「三自」。4月4至5日,北京地方教会突然邀請王明道到寬街給青年聚会中讲道。 1955年,中国大陆开始肃反运动,8月,王明道被捕后,阎迦勒亦受牵连而被捕。阎迦勒被捕后,因悔过态度良好而被释放。此后转而积极参加三自爱国运动,1955年11月24日,阎氏印发《样样都看清楚了》,对过去的言行作出检讨。 1956年1月29日,上海「地方教会」的核心同工俞成华、张愚之、蓝志一、李渊如、汪佩真等人都作为“倪柝声反革命集团”成员被捕,唐守临、任钟祥转而参加三自,阎迦勒代表北京地方教会参与了对倪柝声的革除,并带头参与了对倪柝声的控诉。 1980年代中国基督教新教三自爱国教会恢复活动后,阎迦勒又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届(1980)、第二届(1986)副会长。.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阎迦勒 · 查看更多 »

肃反运动

肃反运动,为肃清反革命运动的简称,可以指:.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肃反运动 · 查看更多 »

自首與投案

自首是指犯人在犯罪未被發覺前,向該管公務員(如檢察官、警察等具偵查權之人)告知其犯罪,並接受裁判。在中国大陆以及台灣,自首都是法定減刑事由之一。 而投案是指犯罪已被發覺,但不知犯人,或已知犯人時,犯人主動到案,配合偵查並接受裁判。在台灣,投案不是法定減刑事由之一,而在中国大陆,投案是法定减刑事由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投案”和“自首”可能会被非法律界人士错误使用。 然而如果犯人犯下罪行过重(如恶性谋杀,强奸,抢劫,以及巨额贪污等),即使有自首或投案情节,有时也不会受到任何减刑。例如在中国大陆,有些主动自首或投案的犯下故意杀人罪和贪污罪的嫌犯,也会被处以死刑。.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自首與投案 · 查看更多 »

镇压反革命

#重定向 镇压反革命运动.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镇压反革命 · 查看更多 »

逮捕

逮捕指以強制力拘束人身自由之強制處分,逮捕之主要目的為預防犯罪或是為進行偵查。.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逮捕 · 查看更多 »

耶稣家庭

耶稣家庭是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基督教灵恩派宗教团体,特别以其基督教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团体生活模式著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基督教乌托邦运动。从1921年敬奠瀛(1890年-1957年)在山东省泰安的马庄创办其前身圣徒信用储蓄社起,到1952年被中國政府解散,前后共持续了30年时间,分布地域达到9个省份的127个地方,参与的信徒数以千计。.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耶稣家庭 · 查看更多 »

控诉运动

控诉运动是1950年代初中国大陆在中共所發動的政治清洗(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背景下,基督教社群内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中国基督教发展史上的影響深遠的事件。.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控诉运动 · 查看更多 »

林献羔

林献羔(Samuel Lamb,),中国著名基督教家庭教会领袖。.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林献羔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內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稱為有期徒刑,在香港和一些西方国家或地區称为有期监禁,在日本國及大韓民國稱為有期懲役。有期徒刑的刑期幅度很大,不同国家或地區对于这种刑罚的执行有所不同。澳門禁止無期徒刑,所以別處的有期徒刑在當地就是徒刑。.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有期徒刑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王明道反革命集团案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