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邁瑪特玉素普

指数 邁瑪特玉素普

玉素普(维吾尔语:,),全名邁瑪特玉素普,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和卓後裔。曾於道光年間隨浩罕汗國入侵新疆西部。 玉素普是中亞河中地區納克什班迪教團首領瑪哈圖木·阿雜木後裔,波羅尼都之孫,薩木薩克長子。玉素普出生於1880年代,與其弟張格爾、巴布頂在浩罕國伯克納爾巴圖的庇護下長大。嘉慶二年(1797年),納爾巴圖伯克企圖利用玉素普為號召入侵新疆。因喀什噶爾(今喀什市)的阿奇木伯克玉努斯預先防備,浩罕的入侵計劃沒有實施。 玉素普成年後來到布哈爾當阿訇,“與人念經藉以養贍”。張格爾則充當了浩罕侵擾新疆的工具。道光八年(1828年),張格爾在喀什噶爾被清兵擒獲,浩罕重新起用玉素普。道光十年(1830年)十月,浩罕軍隊糾集塔什干、西布魯特部落共四萬餘人,以玉素普的和卓後裔身份為號召,再次入侵喀什噶爾。此次作戰的實際領導者是浩罕大臣愛薩、木薩。浩罕軍攻陷了喀什噶爾回城(今喀什市),清兵堅守喀什噶爾漢城(今疏勒縣)與英吉沙爾。十一月,在清兵援軍到來之前,浩罕軍隊就在大肆掠奪之後撤退了,原因是浩罕遭到鄰國布哈爾的入侵。玉素普也隨浩罕軍隊撤退,回到了浩罕或布哈爾(布哈拉)。事后伊犁将军玉麟建议报复浩罕、安集延,出兵吞并,被道光帝和扬威将军长龄以后勤、军费、地理等原因否决。浩罕求救于沙俄保护,也被拒绝。清与浩罕议和,浩罕拒绝引渡玉素普等,清朝则对浩罕通商免税,退还没收的资产,允许浩罕在南八城向浩罕商人收税。 1836年,玉素普病故。玉素普諸子也居住在浩罕,可考者有:.

28 关系: 塔什干巴布頂七和卓之亂布哈拉布哈拉汗国伊犁將軍伯克張格爾嘉庆喀什市和卓回部玉麟納克什班迪教團维吾尔语瑪哈圖木·阿雜木白山派道光道光帝阿奇木伯克阿訇薩木薩克邁買的明长龄英吉沙爾直隸廳柯尔克孜族沙皇俄国波羅尼都

塔什干

塔什干(Toshkent,Тошкент;Ташкент)是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也是塔什干州的首府(分为11个部分,但不包括塔什干)。塔什干市面积334.8km²,2013年共有人口2,340,900人,就其人口而言是独联体国家中第5大城市。 在1596年,烏茲別克人與哈薩克汗國作戰失利,簽約把塔什干城與附近草原交給哈薩克汗國240年,城中也有很多哈薩克人定居,後來於18世紀,浩罕汗國成立,由一位名為羽奴思的和卓奪回塔什干,再回到烏茲別克人手中(之前哈薩克中玉茲汗阿布賚曾經出兵奪回此地)。.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塔什干 · 查看更多 »

巴布頂

巴布頂(),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和卓後裔。主要活動于中亞、阿富汗一帶。 巴布頂是中亞納克什班迪教團首領瑪哈圖木·阿雜木後裔,波羅尼都之孫,薩木薩克第三子。薩木薩克在大小和卓之亂後得到浩罕國的庇護,巴布頂與其兄玉素普、張格爾在浩罕與布哈爾一帶長大成人。巴布頂成年後,被琿都斯(今阿富汗昆都士)部落頭人招贅為婿,在琿都斯所屬的達哈奈地方居住。道光五年(1825年),巴布頂欲來托古斯托羅與張格爾會合,在途中中風而死,時年三十三歲。巴布頂有二子:呵里雅、倭里,也居住在浩罕。.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巴布頂 · 查看更多 »

七和卓之亂

七和卓之亂,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流亡於浩罕汗國的白山派和卓後裔入侵中國新疆的事件。19世紀的文獻認為,這次入侵以邁買的明、倭里罕、阿布都拉、塔瓦克爾、薩比爾、阿克恰甘、依山七人為首,七人皆為和卓波羅尼都後裔、邁瑪特玉素普的子侄,故稱“七和卓之亂”。現代研究認為,所謂的“七和卓”實際上只有三人是真正的和卓後裔。 卡塔條勒等人在浩罕伯克胡達雅爾的支持下,帶領浩罕軍隊和布魯特部落入侵新疆西南部,攻佔了喀什噶爾回城,並一度包圍喀什噶爾漢城和英吉沙爾。清廷調兵南下後,在英吉沙爾附近擊潰七和卓,隨即收復喀什噶爾回城。卡塔條勒等人逃回浩罕境內。浩罕軍隊撤離時,裹挾喀什噶爾附近居民37000餘人遷往浩罕,並掠走大量財物。胡達雅爾伯克收繳了掠奪的財物後,將卡塔條勒拘押,並遣使向清廷辯解自己與入侵行動無關。從卡塔條勒等人侵入邊界到其逃回浩罕,共歷時三個月。.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七和卓之亂 · 查看更多 »

布哈拉

布哈拉(乌兹别克语:Buxoro)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该国第五大城市和布哈拉州的首府,人口237,900(1999年)。 布哈拉在唐代称为捕喝、安国,王姓昭武,为昭武九姓之一。布哈拉在梵文是指修道院與學術中心。 與乌兹别克斯坦的另一座大城市撒馬爾罕一样,布哈拉的塔吉克人佔多數人口,伊朗文化佔優勢。在蘇聯把布哈拉劃給烏茲別克後,塔吉克斯坦有收回布哈拉的企图。.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布哈拉 · 查看更多 »

布哈拉汗国

布哈拉汗国(Buxoro Xonligi,Χоноти Бухоро)是1500年至1920年间位于中亚河中地区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国名因16世纪中叶迁都至布哈拉而得名。布哈拉汗国共分为三个王朝:昔班尼王朝(1500年—1599年)、阿斯特拉罕王朝(又称札尼王朝,1599年-1785年)和曼吉特王朝(又称海达尔王朝、布哈拉酋长国,1785年-1920年)。1920年,被苏维埃俄罗斯所吞并。.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布哈拉汗国 · 查看更多 »

伊犁將軍

伊犁將軍,全称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代乾隆年间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之亂后设立的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驻伊犁惠远城(今霍城縣惠遠鎮)。.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伊犁將軍 · 查看更多 »

伯克

伯克可以指:.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伯克 · 查看更多 »

張格爾

張格爾(维吾尔语:جاهانگیر خوجا ;),是清代新疆白山派和卓波羅尼都之孫、薩木薩克次子。出生於浩罕汗国。“張格爾”是波斯语,意为“世界的征服者”。 早年在喀布爾(今阿富汗)求學,結識英國間諜。素有政治野心,陰謀潛回新疆恢復其祖先阿帕克和卓時代的神权統治。從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三次潛入南疆發動叛亂,張格爾與浩罕國王商定,事成之後,向浩罕割讓天山南路的喀什噶爾(今喀什市),並平分喀什噶爾等城的人口和財產。 道光六年(1826年)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張格爾以禮拜其祖先麻札(墳墓)為名,利用南疆各族人民的反清情緒,集眾叛亂,先後攻佔喀什噶爾(今喀什)、英吉沙爾(今英吉沙)、葉爾羌(今莎車)、和闐(今和田)等城。整个过程中浩罕出动军队逾万人支持张格尔。張格爾取喀什噶爾之後,英國派出間諜二十餘人充當顧問,訓練軍隊,提供援助。 清政府命伊犁將軍長齡與陝甘總督楊遇春、山東巡撫武隆阿、擴肅提督齊慎等調集吉林、黑龍江、陝西、甘肅、四川清軍三萬餘人,會師於阿克蘇,收復喀什噶爾等城。道光八年(1828年)初,張格爾率領五百騎兵來襲,中途發覺而反向奔逃。楊芳與伊薩克等人急馳追趕一晝夜,張格爾逃至喀爾鐵蓋山,僅剩三十餘騎,棄馬登山。遭楊芳副將胡超、段永福伏擊生擒,解至北京,道光帝下令在午门举行献俘仪式,寸磔喂狗。 因浩罕商人助张格尔作乱,清政府于道光八年(1828年)下令稽查在喀什噶尔等地有安家置产的浩罕人,分年驱逐。.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張格爾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喀什市

喀什市(قەشقەر,拉丁维文:Qeshqer,汉语音译喀什噶爾),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區,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处。 喀什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天山以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中心。在中亚地区,喀什也是一座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历来就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贸易非常发达,有“巴扎(集市)王国”之称,当地有俗语“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喀什市 · 查看更多 »

和卓

和卓(خواجە khawāja, خوجا),元、明時期譯作火者,清代以後譯作和卓、霍加、和加。和卓原為波斯语“圣裔”之意,指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後來在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被用作頭銜、人名。在中亚与南亚的一些地方,和卓被用作伊斯兰教中宗教长者的尊称。 和卓在維吾爾語中又稱作和卓木(خوجام,Xojam),意为“我的和卓”,表示尊重。漢語將蒙古察合台王族統治西域時期的圣裔頭銜譯作“火者”;“和卓”則指17世紀至19世紀新疆的和卓家族。民國以後,新疆人名中的和卓一詞,一般被譯作“和加”,如和加尼牙孜。.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和卓 · 查看更多 »

回部

回部,又稱回疆,指清代中國新疆(西域)天山以南地區。因清代稱此地居民為回人(主要指现代維吾爾人的祖先),故名回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天山以南地區、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東部、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及吉爾吉斯斯坦的東南部地區。回部與天山北路的準部相對,並稱“南回北準”。光緒年間新疆建省,回部成為新疆省的一部份。 廣義的回部有時也包括中國境外以西費爾干納盆地至阿富汗一帶與新疆聯繫密切的安集延、納曼干、浩罕等信奉伊斯蘭教的部落。.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回部 · 查看更多 »

玉麟

玉麟(v,),哈達納喇氏,字子振,號研農,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官员。.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玉麟 · 查看更多 »

納克什班迪教團

納克什班迪教團(Naqshbandi),是一個發源於布哈拉的蘇菲主義教團。该教團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對其教統的追溯,對迪克爾的運用,以及對伊斯蘭教法的繼承。創始人塔吉克人白哈文丁·納克什班·布哈里(1318–1389),即謝赫·納克什班迪,納克什班迪即是畫家,信徒舉行儀式時心中默念經文胸前畫线淨化心靈。尤素福·哈马达尼(1048-?)是教團歷史上第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是教團的奠基者,思想先驅。 Category:蘇非主義.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納克什班迪教團 · 查看更多 »

维吾尔语

维吾尔语(维吾尔文:;拉丁维吾尔文:Uyghur Tili;西里尔维吾尔文:Уйғур тили),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维吾尔人所说的语言。现在中国境内官方的维吾尔文(UEY——Uyghur Ereb Yëziqi)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同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拉丁维吾尔文(ULY——Uyghur Latin Yëziqi)作为补充。原苏联境内的维吾尔语使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基里尔维吾尔文(USY——Uyghur Siril Yëziqi)。 維吾爾語与乌兹别克语差别很小,二者对话完全无需翻译。这兩種語種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两大方言,這兩個民族的文化也緊密相連。.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维吾尔语 · 查看更多 »

瑪哈圖木·阿雜木

哈圖木·阿雜木(مَكهدُمِ اَزَم,),乌兹别克语译作“玛赫杜米·阿札木”(Maxdumi Aʼzam),原名艾哈迈德·卡萨尼(خَسَنِ ال ضَهبِدِ),即艾哈迈德·伊本·毛拉纳贾拉尔·丁·卡萨尼,是16世纪中亚伊斯兰教苏菲派领袖,纳克什班迪教团首领,为西域黑山派与白山派和卓家族的始祖。瑪哈圖木·阿雜木是其尊稱,意為“偉大的導師”。.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瑪哈圖木·阿雜木 · 查看更多 »

白山派

白山派,是叶尔羌汗国納克什班迪教團的一个分支。白山派最初发展于撒马尔罕一地。“白山派”在十八世紀出現,又叫“白帽派”、“白帽回子”。 叶尔羌汗国统治时期,他们与黑山派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其中黑山派受哈薩克汗国支持)。后来阿帕克和卓在达赖与准噶尔干预下回新疆辦理回務,后被黑山派驱逐。阿帕克和卓后裔被囚禁在伊犁。准噶尔部灭亡后,阿帕克和卓之孙波罗尼都、霍集占被清朝释放,不久发动了大小和卓之乱,最后为清朝军队所平息。 Category:新疆伊斯兰教 Category:中国苏非主义教派.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白山派 · 查看更多 »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道光 · 查看更多 »

道光帝

清宣宗旻寧(a)(),又稱道光帝,爱新觉罗氏;未即位時名綿寧,即位後改作旻寧;汗號「托尔格勒特汗」(Төр Гэрэ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道光」,廟號宣宗(v),諡號成皇帝(v)。 道光帝乃嘉慶帝次子,生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位於1820年至1850年,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自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六位皇帝,以及清朝历史上僅有一位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道光帝 · 查看更多 »

阿奇木伯克

阿奇木伯克是清代新疆回部各伯克中官階最高者,總管一城之穆斯林事務。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定為額缺,阿克蘇、伊犁等大城的阿奇木伯克為正三品官。阿克蘇、烏什、庫車、喀什噶爾、葉爾羌、和闐的阿奇木伯克號稱“六大城伯克”。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廢除了伯克官職,阿奇木伯克僅作為榮譽頭銜保留。 “阿奇木,回語(維吾爾語),聽政公平之謂,總理城、村諸事務”,“職繁權重,為諸伯克之冠”。在伊朗、烏茲別克,阿奇木有法官、統治者之意。 阿奇木伯克隸屬於當地的駐紮大臣。秩品從三品到六品不等。三品、四品阿奇木伯克須穿官服,剃髮蓄辮。與其他伯克一樣,阿奇木伯克僅管理本城的穆斯林居民及浩罕等國僑民事務。旗人、漢民及戍邊犯人不歸其管理。.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阿奇木伯克 · 查看更多 »

阿訇

阿訇(ā hōng;آخوند,转写为Akhund,Akhoond,或 Akhwand),又译阿衡、阿轟、阿洪、哈訇等等,是一个古波斯语词汇,意为“老师”或“学者”,在古代也是受波斯文化影响的民族对本民族中各种宗教的宗教场所首领及德高望重者的尊称。如今该词也是中国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穆斯林对本民族中伊斯兰教的宗教场所首领及德高望重者的尊称 ,中国民族宗教网,2010-05-10。.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阿訇 · 查看更多 »

薩木薩克

薩木薩克(),大和卓波羅尼都的儿子,1759年,清政府平大和卓波羅尼都、小和卓霍集占兄弟的叛亂,薩木薩克被奶妈携带逃亡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等地,致力于争取復辟。薩木薩克生有三子,長子邁瑪特玉素普在布哈拉當阿訇,張格爾為次子,幼子巴布頂定居阿富汗。 Category:白山派.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薩木薩克 · 查看更多 »

邁買的明

邁買的明(مۇھەممەتئىمىن Muhemmet'imin,),亦称伊山汗、卡塔條勒(一譯卡塔尔勒、卡提条列)。白山派和卓邁瑪特玉素普長子,布素鲁克堂兄。卡塔意為“大”,条勒意為“首领”、“王爺”,因邁買的明在白山派同輩和卓後裔中最為年長,故稱卡塔條勒。邁買的明是清代道光年間新疆七和卓之乱的首领之一。 1847年,邁買的明和克齐克罕、倭里罕、安集延人萨比尔罕等人,聚集一千骑兵,突破图舒克塔什、乌帕拉特卡伦,潜入玉斯图阿尔图什村,胁迫维吾尔族民众叛乱,史称“七和卓之乱”。攻占喀什噶尔,又侵犯叶尔羌、巴楚、英吉沙尔。被清朝将军布彦泰、奕山在科科热瓦特、苏噶特布拉克击败,裹挟英吉沙尔等地二万七千余人逃遁,途中遇到风雪,很多叛军冻死。在苏非库尔干被浩罕缴械,带回浩罕囚禁。1868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後,把布素鲁克送去麦加朝觐,立卡塔条勒為名義上的統治者。第二年,卡塔条勒也不安心做傀儡,故当傀儡还不到4个月就被阿古柏暗中毒死。.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邁買的明 · 查看更多 »

长龄

长龄(v,),字懋亭,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清朝官员。 原为正蓝旗,其父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纳延泰在乾隆时因功入正白旗。乾隆四十年(1775年),长龄历任军机章京、理藩院主事。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参与平定台湾林爽文。嘉庆年间,长龄历任内阁学士、右翼总兵、湖北提督、直隶提督、安徽巡抚、山东巡抚,镇压川陕白莲教起义。嘉庆十二年(1807年),任陕甘总督,平定青海番民之乱。次年,因罪謫伊犁,起为科布多参赞大臣。后为河南巡抚、再任陕甘总督,镇压岐山县饥民暴动。 道光元年(1821年),为协办大学士,次年为文华殿大学士,返京。三年(1823年),长龄为军机大臣。五年(1807年),出为云贵总督。六年(1826年),转任伊犁将军,主持平定张格尔之乱。与杨芳擒获张格尔有功,回京续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封一等威勇公。道光十一年,拜太傅。十八年,长龄去世,谥号文襄。著有《长文襄公自订年谱》、《长文襄公新疆善后奏疏》。.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长龄 · 查看更多 »

英吉沙爾直隸廳

英吉沙爾直隸廳,中國清代新疆省所轄的一直隸廳。原為英吉沙爾回城,附屬於喀什噶爾城(今喀什市)。“英吉”,維吾爾語意為“新”;“沙爾”為城,英吉沙爾即新城之意,一作“英噶薩爾”。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置英吉沙爾領隊大臣統轄。光緒九年(1883年)置直隸廳,隸屬於喀什噶爾道。考語:“衝、繁、難”。治所在今新疆英吉沙縣。1913年(民國二年)裁撤,置英吉沙縣。 英吉沙爾廳轄六十八回莊,兼有布魯特(柯爾克孜人)沖巴噶什等十四個部落牧地。.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英吉沙爾直隸廳 · 查看更多 »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中国标准罗马字母:Kirgiz,柯爾克孜語:Кыргыз / قىرعىز),也译作吉尔吉斯族,中亚的一支民族,为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中国境内有超過18万柯尔克孜人(2010年),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柯尔克孜族 · 查看更多 »

沙皇俄国

沙皇俄国或沙俄可以指:.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沙皇俄国 · 查看更多 »

波羅尼都

波羅尼都(维吾尔语:برهان الدين ;滿語:Buranidun;),一译布拉呢敦,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之子,霍集占之兄,又稱「大和卓」。波羅尼都为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阿帕克和卓曾孙。玛哈图木·阿杂木出生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自称其先祖是麦地那人,故波羅尼都、霍集占兄弟为中亚河中地区人。.

新!!: 邁瑪特玉素普和波羅尼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玉素普迈玛特·玉素普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