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学术
學術,在古代中國是指追尋研究學問的方法與水平,在現代則包括了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從事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常被稱呼為学术界或学府。歐洲學術發展隨著文藝復興出現而改變,到了工業革命時期更出現了現代化的過程。東亞的學術發展在清朝中葉或以前,仍然受到中國學術思想所影響。自從日本明治維新,東亞各地的學術朝著西方化發展,由專注人文範疇轉移到科學範疇。由於科學範疇的學術高速發展,所以人文研究方法變得科學化。從整體來看,到了21世紀,現代學術架構以歐美模式為基礎,系統性專業分科變得非常仔細,而跨領域的研究與生命技術成了學術研究新的發展空間。.
查看 潘小磐和学术
學海書樓
學海書樓,是由賴際熙太史於1923年創辦,他是漢學專家,辛亥革命後移居香港,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賴際熙太史畢生旨在傳揚中國國粹,聚書授學。在1963年前,原址在上環般含道。 其國學古籍有1,900餘種,總共34,600多冊,在樓址搬遷之隙,賴際熙太史將之藏書全部借存於香港大會堂圖書館。在2001年,特藏再移遷到香港中央圖書館九樓參考圖書館,供讀者參閱。學海書樓的藏書多數已經絕版。.
查看 潘小磐和學海書樓
孙
孫是指子女的子女,男性稱孫兒或孫子,女性稱孫女。在父系社會,兒子的子女稱為「內孫」或者「孫」,女兒的子女稱為「外孫」。而自己的孫或外孫就稱自己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另外,閩南語裡又常把愛孫稱為「金孫」。 在東亞傳統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嫡子與正妻所生之子女為嫡孫,庶子的子女或嫡子之庶子女則稱為庶孫。而東亞文化傳統上以嫡長繼承-制-為主,因此長孫往往特別受祖父母疼愛。 一些比自己低兩輩的親屬也稱為孫,如兄弟的孫稱為姪孫,男性稱姊妹的孫為外甥孫,女性稱姊妹的孫為姨甥孫。 孫有時泛指後代,如「皇孫」可以泛指所有皇室後裔,不一定指當朝皇帝的孫。.
查看 潘小磐和孙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查看 潘小磐和广东省
幕墙
幕牆(Curtain Wall),又名建築幕牆,帷幕牆,是現代化建築的經常使用的一種立面, 由面板与支承结构体系(支承装置与支承结构)组成的、可相对主体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墙或装饰性结构。 大家经常会看到一些建筑物外观由各种颜色的玻璃或庄严肃穆的花岗岩等组成,它们就是幕墙的应用。在建筑物砌体墙外安装的幕墙大都采用非透明面板,如磨砂玻璃、花岗岩、铝板等,主要是为了建筑装饰效果而采用。在结构设计上,幕墙与普通的墙体也有很大不同,因为幕墙一般都要跨越楼层,使整个建筑物外观连成整体,因此幕墙设计要考虑诸如热膨胀、建筑物变形、防水等更多的影响因素。 最早的幕墙面层由钢铁材料制成,现今多使用铝合金支架加玻璃等面层而廣為人知,因此幕墙也常被單指称为玻璃幕墙,玻璃幕墙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而且玻璃的透光性很好,白天室内人工照明的强度可大大降低,但是由于日光同样携带很高热量,因此在夏天或冬天,玻璃幕墙的建筑物往往需要更多的能源以维持室内温度,目前具有保温隔热等节能性能的玻璃如Low-e低辐射玻璃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近些年來生態意識的提升,還有披覆紫外光鍍膜的玻璃外牆設計,除了減少UV光的有害影響,這種設計主要在於防止鳥類的撞擊(鳥類可見紫外光,但無法辨識玻璃),以期減少對生態的影響。 全隱框玻璃幕牆是世界上較新的一種鋁合金玻璃幕牆系統,是指將玻璃用矽酮結構密封膠(簡稱結構膠)粘結在鋁框上,鋁合金隱藏於玻璃面板後面,外觀全是玻璃,表面無框架,整個幕牆主要呈現玻璃面,整體感觀效果好,受到建築師的青睞。近年來被大面積運用於多、高層建築物。 但近些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等一些國家由於對結構膠可靠性的担心,主要是隱框玻璃完全靠結構化學膠粘結,又没有金屬件固定,其耐老化、施工質量、抗污染等影響安全的因素很多。也有些像上海易帷EWA等提出的“SSP”工法體系來解決隱藏框幕牆應用問題的發展趨勢,也受到了諸多業主和建築師的認可。 斷橋節能的幕牆體系目前也在國内備受爭議,其主要原因是斷橋連接體本身聚酰胺PA66GF25或聚胺酯材性和耐老化、加工質量等。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有大量工程的實例,以及近年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工程質量的關注,也有國内機構開始進一步的研究此方面的問題。 幕墙的主要性能指标: 1、风压变形 2、雨水渗漏 3、空气渗透 4、平面内变形 5、热工性能(保温、隔热 ) 6、空气隔声性能 7、耐撞击 8、光学性能 9、承重力性能.
查看 潘小磐和幕墙
作品
作品,亦稱創作、創意成品、著作,是具有创作性,并且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复制的成品。著作權法保障了這些創造性活動的表現形式。作品的创作者就是作者。.
查看 潘小磐和作品
何佐芝
何佐芝(George Ho Cho-chi,),香港企業家,商業電台創辦人、名譽主席。本名世義,乃鉅商。1959年創立商業電台;1971年創立佳訊傳呼;1975年創立佳藝電視但三年後倒閉。何佐芝一生心繫香港,熱心公益,成立「何佐芝馮月燕慈善基金」。商台舉辦無數慈善籌款賑災活動,何佐芝多年來捐助無數獎學金給學界,培育人才。 何佐芝一生勤勞,常言做人要「忍得、捱得」,並且表示其管理哲學是「好就大家一齊好」,對員工如自己子姪,愛護有加。.
查看 潘小磐和何佐芝
國學
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汉学”(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中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查看 潘小磐和國學
現代史
代史(Modern history),又譯為近代史,指現代(又譯近代,modern period,modern era)這個歷史時期的歷史。在西方,現代普遍被定義為中世紀之後的歷史時期,約開始於16世紀。現代可以被進一步區分為近世(Early modern period)與現代晚期(late modern period),這兩個時期以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作為分界。在現代史之中,與現在時間緊密相關的歷史,稱為當代史(Contemporary history)。 近代和現代合稱近現代,即以近代為現代之前的一個時期;但有時近代和現代沒有截然的含義區別,視為同義,相互替代使用。.
查看 潘小磐和現代史
遺址
#重定向 遺跡.
查看 潘小磐和遺址
顺德区
顺德(拼音:Shunde,传统郵政式拼音:Shuntak[依粵音]、Shunteh)是中国广东省佛山市下辖的市辖区。其东北面和西面是佛山市南海区,北面是佛山市禅城区,西南面是江门市蓬江区,南面是中山市,东面是广州市番禺区与广州市南沙区。区政府所在地为大良街道。顺德是“广东四小虎”之一,也是中國大陸和廣東省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顺德区的前身為顺德市,再之前是顺德县。.
查看 潘小磐和顺德区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潘小磐和香港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查看 潘小磐和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查看 潘小磐和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樹仁大學
香港樹仁大學(簡稱樹大、樹仁;英語: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縮寫:HKSYU),是香港首間私立大學。香港樹仁大學於1971年由胡鴻烈及鍾期榮夫婦創辦,當時因坚持四年制大學課程、不符合本港大學學位標準三年制的強制規定,數十年都只能以「學院」名義營運。 2006年12月19日,學院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正名動議,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並於2007年2月14日正式更名。 2010年5月中,樹仁大學在國際教育資訊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的「2010年亞洲大學排名」中,躍升46位:由2009年的447位上升至2010年401位。但自2011年起再未有排名。 2014年香港最佳大學民意排名(按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結果)中指出,樹仁大學評分躋身第8位;樹仁大學得分升幅冠絕八大院校,上升0.48分至5.89分,超越5.74分的嶺南大學,排名更首度超越資助大學,躋身第8位;是16年調查以來首度有私立大學排名高過政府資助院校。 2015、2016年香港最佳大學民意排名,樹仁大學均維持第8名。.
查看 潘小磐和香港樹仁大學
駢文
駢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體,其句式多為四六句及對仗,故又稱四六文、駢儷或駢體。具駢文特點而押韻者稱駢賦。駢文在文学界上長期為廣泛研究,然其因为文章受限於追求藝術技巧之故,适于写景而不适于敘事。.
查看 潘小磐和駢文
诗人
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屬於文学家一類。詩人創作的作品可以是紀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馬的史詩;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隱含多種解讀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歷史上自從有文字以來就開始有詩人,而不同國家和時代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詩詞體裁。 英文的詩人(poet)一字來自於拉丁語的「poeta, poetae」,意指寫詩的人,或關於詩人的事。在中國,詩經和楚辭是現時所知的最早的詩詞集,孔子和劉向分別是詩經和楚辭的編撰者。中國的詩詞在唐朝和宋朝大盛,詩人輩出,唐代以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人所熟知。宋代詩人以寫詞為多,故又稱作「詞人」。古代的詩人對格律非常熟悉,無論在中國或西方詩詞都有特定的格式,例如唐代盛行的律詩,其對偶、押韻、聲調平仄的要求,都比小說或是散文來的嚴格。 中國的詩人通常賴以其它職業為生,如蘇軾本為翰林學士,岳飛本為將軍,但同時亦以詩作傳世。不少詩人亦是書法家,在不少中國建築,門柱上常常會有對聯,無論宮庭或一般文人皆愛在室內掛上字畫。每逢節慶喜喪之時,文人都喜歡題詩,亦常常立碑以紀念人物和事跡,這種傳統至今不絕,故此中國詩詞得以廣泛流傳。不少詩詞都是可以唱誦的,在宋代勾欄和教坊都是唱誦詩詞的地方。不少詩人對音樂亦有認識,如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的音樂是詩人自己譜寫。.
查看 潘小磐和诗人
诗歌
詩(廣義),一般認為是一種內容與形式高度結合統一,并體現出“美感”、適宜吟詠的文學形式。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詩」根源於簡潔、有力地想像覺察,或與經驗、想法、情緒反應作聯想,將意義、意識和潛意識的表現、象徵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樣、聲音和韻律等以某種規則加以重組安排。這種文學類型包含敘述性、戲劇性、諷刺性、訓誡式、情色和個人形式。 詩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早期企圖界定詩歌的有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主要聚焦於修辭以及戲劇、歌曲與喜劇中措辭的運用。後來人們認為詩的特點在於可以吟誦,以及如字句段落的格式與韻律的要求,並強調詩的美感,稱為韻文,以此與散文相區別。至二十世紀中期,詩的定義轉為寬鬆,即以語言作的基本創作。.
查看 潘小磐和诗歌
黃泥涌峽
黃泥涌峽(Wong Nai Chung Gap)是一個香港的山坳,位於香港島中部,聶高信山和渣甸山之間,海拔250米,是5條道路的匯合處,位置相當險要,在香港仔隧道未通車前是香港島南北岸之間的要道。.
查看 潘小磐和黃泥涌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幼時內遷,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另郭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屬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有“詩仙”、“詩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躍于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义詩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 李白的詩歌在唐朝已被選進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於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寫本唐人選唐詩》、韋莊編選的《又玄集》和韋縠編選的《才調集》。 其作品想像奇特豐富,風格雄奇浪漫,意境獨特,清新俊逸;善於利用誇飾與譬喻等手法、自然優美的詞句,表現出奔放的情感。詩句行云流水,渾然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清趙翼稱:“李杜詩篇萬口傳”(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更被譜入曲)。李白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詩歌的巅峰。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 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一套郵票,分別選取英語、西班牙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6種不同語言的代表性詩歌,於郵票畫面呈現。漢語詩歌選取李白的《靜夜思》。.
查看 潘小磐和李白
李汝大
李汝大(Desmond Lee Yu-tai,) (FCHMA, FCHAD, FAPVA, FAPCA, FCITD, F.Inst.CM.),為斐濟駐香港名譽領事、前東區區議會(丹拿選區)議員、香港自由黨成員,亦擔任香港中山學會副主席、香港孫文大成學會秘書長、中華民國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理事等香港親台團體要職,亦在老牌政團香港公民協會任社區關係及發展委員會主席。李汝大亦曾任香港立法局議員。.
查看 潘小磐和李汝大
渣甸山
渣甸山(Jardine's Lookout),土名爛泥山,是香港的一個山峰,位於香港島灣仔區東南部,大坑以南一帶,海拔433米。毗鄰山峰包括有聶高信山、紫羅蘭山及畢拿山等。港島徑第五段、衛奕信徑第二段、大潭郊遊徑和金督馳馬徑均途經渣甸山。 由於19世紀渣甸洋行在此處設立瞭望台指揮其商船出入維多利亞港,因此該山直接以“Jardine's Lookout”命名(即「渣甸洋行的瞭望台」之意),而中文名稱則定為「渣甸山」。 由於渣甸山上景色優越,故一直是香港島的豪宅半山區之一,有「東半山」之稱號。從地產買賣角度來說,一般渣甸山住宅會被歸納為大坑區的一部份。另一方面,雖然渣甸山名門(位於大坑徑23號)名稱中有「渣甸山」三字,然而該屋苑實位於渣甸山以北的大坑內,地理上並不屬於渣甸山的範圍。.
查看 潘小磐和渣甸山
應用文
應用文,又稱實用文,它是個人或機關、團體相互間,因公因私往來而使用之各種特定的文字格式。.
查看 潘小磐和應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