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8 关系: 双唇音,塞音,塞擦音,士卒,宜蘭縣,岭南,中原,东山县,廈門話,國際音標,刺史,嘉義,唐朝,固始县,四呼,石码街道,白話字,花蓮縣,聲門塞音,聲門音,貢寮區,軟顎鼻音,鼻音,软腭音,齿龈音,齒齦鼻音,齒齦邊音,边音,龈腭音,龙岩市,龙岩话,龙海市,閩南,閩南方言拼音方案,闽,闽南语,闽语,臺中盆地,臺灣話,雙唇鼻音,送氣,陳元光,陳政,桃園市,次方言,汕尾市,汉语族,汉藏语系,河南省,河洛,... 扩展索引 (18 更多) »
双唇音
雙唇音在語音學裡指以雙唇發音的輔音。.
查看 漳州话和双唇音
塞音
塞音(sè yīn)(爆破音、闭塞音、塞爆音;英文:Plosive Consonant)。辅音发音方法的一种。发音时气流通路闭塞,然后突然打开发出聲音。一般的鼻音也可以归入塞音,因为发音时气流通过鼻腔,但是口腔中的气流通道被阻碍。.
查看 漳州话和塞音
塞擦音
塞擦音(affricate consonant),或破裂摩擦音,輔音發音方法的一種。由塞音及同一器官產生的摩擦音(經常是同一器官發出的輔音)構成。.
查看 漳州话和塞擦音
士卒
#重定向 士兵 (軍銜).
查看 漳州话和士卒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查看 漳州话和宜蘭縣
岭南
嶺南,广義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五嶺之南的地区和越南北部地区,相當於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及香港和澳门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以北地区。狹义是單指中国南方五嶺南部地区,由於宋代之後開始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越南才分離出去,因此現在不包括越南北部地区。最狭义单指广东和港澳。 其中大部分地區屬於汉地的南部。 岭南又称岭外、岭表。所谓“表”也就是“外”的意思。这是站在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歷史上,唐朝嶺南道,也包括今福建省全境以及曾經属於中国皇朝統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开元之世,原属岭南道的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被划给了江南东道,福建地区由此被排除在了岭南的定义之外。在宋代以後,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嶺南之概念也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可能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於五岭以南的县市則并不包括在内。.
查看 漳州话和岭南
中原
中原是漢族傳统中的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中国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華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後被漢族视为天下中心。在中國古代的地緣思想中,起源於中原的華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古代中原地區是華夏部落的原居地,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王朝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部落。古代中原地區的中心是豫州全境及冀州南部 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省全境为主体,包括陕西省东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
查看 漳州话和中原
东山县
东山县(Tang-soaⁿ-koān)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的东山岛上,是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广东省。.
查看 漳州话和东山县
廈門話
厦门话(bp),舊稱廈語,又稱廈門閩南語,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閩南語的一种方言,屬於閩南語的泉漳片。通行於福建省廈門市一带。 厦门话是今日厦门、臺灣及新加坡最通用的一种闽南语方言,尤其在新加坡也颇具影响力。中國大陆以及新加坡的廣播或電視節目的闽南语播音皆采用厦门话进行放送。 大体來說,閩南地區,香港,臺灣及整個東南亞的福建話(同為一個分片)皆可互通无碍。.
查看 漳州话和廈門話
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IPA), Handbook.
查看 漳州话和國際音標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查看 漳州话和刺史
嘉義
嘉義可能指:.
查看 漳州话和嘉義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漳州话和唐朝
固始县
固始县,别称“蓼城”,是中国河南省下辖的10个省直管县之一,地处河南省东南隅,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北方与南方、中原与华东的交融地带。总面积2942.97平方公里,2016年末户籍人口176.2万,是河南省户籍人口最多的县份。 固始古为蓼国、黄国领地,后为楚国所灭,境内寝邱为楚国名相孙叔敖封邑。秦汉时置期思、寝、蓼等县,东汉光武帝赐名“固始”,建置至今已近两千年。历史上固始人数次南迁,特别是唐朝的陈政、陈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率部进入福建,带去中原的文化与人口,以至“闽人至今言氏族者皆曰固始”,固始移民对闽台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及至现代,固始又因其人口众多,数十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奔赴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劳务经济成为固始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支撑。.
查看 漳州话和固始县
四呼
四呼是近现代汉语音韵学的概念,用以指称近现代汉语的介音系统。四呼指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其本质是汉语韵母的四种类型。举普通话为例,韵母不是 ,又没有 介音的,称为开口呼;或有介音的韵母称为齐齿呼;或有介音的韵母称为合口呼;或有介音的韵母称为撮口呼。(实际上不严格如此,因为考虑了语音系统和历史传承的因素。例如漢語拼音中ong属合口呼,iong属撮口呼,是把它们分别分析为、的变体。而注音符號則依照傳統漢語音韻,忠實反映四呼之分類。).
查看 漳州话和四呼
石码街道
石码街道是中国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下辖的一个街道。.
查看 漳州话和石码街道
白話字
白話字(、POJ,台羅拼音:,閩南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書寫的閩南語廈門話或臺灣話正寫法。白話字原本是19世紀時由基督教長老教會在福建廈門所創造並推行的,因此後來被外界稱為教會羅馬字(,簡稱教羅)。但是白話字經過發展,包括了廈門地區和台灣都有教會以外的人使用,也有人用之來書寫客家話和台灣原住民語言,因此,白話字已經不限於教會。由於是歷史最悠久、最普遍被使用的臺灣話拼音書寫系統。2001年成立的台灣羅馬字協會是以推動白話字為正式文字的重要民間團體之一。台灣羅馬字協會及台文筆會等諸多本土社團亦將白話字稱為台灣字。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國民黨查禁白話字之前,白話字在台灣使用年代久遠,並用白話字出版數種刊物,由於台語是聲調語言(現今台語共有七個本調),音調提供區分字義的重要資訊,用白話字作為書面語應用是可行的也不會引起混淆,台灣羅馬字協會規定當漢字與羅馬字出現爭議時以羅馬字為準。 在中國大陸,這套方案主要在學界用於與閩南方言拼音方案作對照。此時,白話字常被稱作「甘為霖方案」或「廈門音新字典方案」。 在台灣,1970年代國民政府全面禁止使用白話字,並沒收教會的白話字聖經,而同時代,閩南民間的白話字也因為國語運動而漸漸式微。,蔣為文著,發表於2013《台語研究》期刊,5(1),pp.74-97。但在此之前,白話字就已經有百年以上的實際使用歷史,亦曾經在閩南和台灣的教會中相當普遍地被使用過。例如台灣第一份大眾媒體——創刊於1885年的《台灣府城教會報》(),正是使用白話字當作文字媒介的。 白話字本身不僅是標音系統,經過發展,更應被視為一套文字系統,在拼寫上不宜妥協於各地腔調及語音的變動。如欲反映語音,應以IPA國際音標為記音符號。如「蚵」台北腔、台南腔,但在白話字都以「o」表記。又例如「電」寫作「tiān」,但現代許多人都受懶音影響而讀近似「tēn」。 作為一套具有完整系統的拼音文字,白話字被廣泛的閩南語使用者作為書寫表記的工具之一。目前,由維基媒體基金會所協作的閩南語維基百科便是以白話字做為知識傳遞的文字媒介,為閩南語的語彙保存、正寫表記以及知識推廣都做出了些許貢獻。.
查看 漳州话和白話字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查看 漳州话和花蓮縣
聲門塞音
聲門塞音(Glottal stop)為声门闭塞形成的辅音,亦稱「清喉塞音」。它在国际音标中的符号是,在X-SAMPA中的符号是 ?。.
查看 漳州话和聲門塞音
聲門音
聲門音(glottal consonant、聲門輔音,古漢語:喉音),現代亦稱「喉音」,是用声门發出的辅音。許多語音學家認為它們,或則至少是所謂的摩擦音,或是一種「過渡狀態的喉音」且沒有一絲如其它輔音該有的語音;事實上,有些人認為他們一點也不像是輔音。然而,在語言學上聲門塞音至少表現出像是典型的輔音、比如在南島語系的鄒語裡。.
查看 漳州话和聲門音
貢寮區
貢寮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是新北市、也是台灣本島最東端的行政區,區內的三貂角是台灣本島的最東端,東臨太平洋。 貢寮人口稀少、開發度低,因此境內的龍門被選為飽受爭議的台電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之設置地點。.
查看 漳州话和貢寮區
軟顎鼻音
軟顎鼻音是輔音的一種,中文俗稱後鼻音,在國際音標中以表示,在X-SAMPA中以表示。普通話的 /ang/、/eng/、/ing/、/ong/ 的韻尾就是此音。.
查看 漳州话和軟顎鼻音
鼻音
鼻音是按發音方法分類的一類輔音。發音時,口腔中的氣流通路被阻塞,軟顎下垂,氣流通過鼻腔,與氣流從口腔流出的口腔輔音相對。 (少數的擠喉音可能同時具有口腔輔音與鼻音的性質。)一般的鼻音也可以視為塞音的一種,因為發音的時候,氣流通路被阻礙。有些發音方法會與鼻音混淆,例如半母音。 中古漢語的明、泥、日、疑等聲母,普通話的m、n都是鼻音。 唇齒鼻音通常見於同位異音,幾乎沒有作為獨立音素出現。 從聲譜圖上觀之,鼻音的第一共振峰所處的頻率會移至較低頻的位置(約在250Hz),而零點的產生會造成鼻音在第一共振峰頻率以上的能量,有大幅衰減的現象發生,此能量衰減的現象若與鼻音相鄰的元音相互對照,會更形明顯,因此這種能量衰減的現像是辨別鼻音的方法之一。.
查看 漳州话和鼻音
软腭音
软腭音的舌位ㄣ偶 软腭音(Velar consonant、又稱軟腭輔音,古汉语稱为:牙音)是按发音部位分类的一类辅音。发音时,舌面后部接近软颚。一些软腭化的辅音在国际音标中还可以用表示(就是上标的浊软颚擦音符号)。 “软腭音”是按被动发音部位分类的说法,按主动发音部位分类则称为“舌面后音”。参见舌根音 中古汉语中的软腭音(古称牙音)包括见/k/,溪//,群//,疑//等声类。.
查看 漳州话和软腭音
齿龈音
齿龈音(舌尖中音)是舌尖音的一种。发音时,舌尖接触牙齦。如现代标准汉语的 d、t、n、l。 英语的/t/,/d/塞音是齿龈塞音,但法语、俄语等语言的舌尖塞音会是齿音。.
查看 漳州话和齿龈音
齒齦鼻音
齒齦鼻音(alveolar nasal、dental, alveolar and postalveolar nasals)是輔音的一種,中文俗稱前鼻音,用於一些口語中。齒齦鼻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漢語拼音中以n表示。.
查看 漳州话和齒齦鼻音
齒齦邊音
#重定向 齿龈边近音.
查看 漳州话和齒齦邊音
边音
边音(英語:lateral consonant,古汉语:半舌音)是发音方法的一种。发音时,口腔的气流通路的中间被阻塞,气流从舌头的两边通过。中古汉语的来母,普通话的l都是边音。.
查看 漳州话和边音
龈腭音
腭音是按发音部位分类的一类辅音。按被动发音部位分类的说法,也叫前硬腭音;按主动发音部位分类,则称为舌面前音之一類。 龈腭音發音部位大概在舌葉之前,发音时舌面前部上升,趨向硬齶的位置上,接近硬腭前部。在国际音标中的位置大體相當於列在“Palatal”這一欄下的發音或者舌面更靠近上顎的位置上的發音,在漢語普通話中,表現為j-,q-,x-這樣的發音部位。.
查看 漳州话和龈腭音
龙岩市
龙岩市(閩南語白话字:Lêng-nâ-chhī;客語白話字:Liùng-ngâm-s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通称闽西。全市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261万。.
查看 漳州话和龙岩市
龙岩话
龙岩话(Lêng-nâ-oē)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南语的一个方言,通行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受到閩西客家文化圈的影響,龍巖話中含有不少客家語的特色,這一點與漳平話很相似。龍巖話與漳州话、廈門話可以勉強通話,但音韻、詞彙等特點皆與閩南語相同,因此龍巖話屬閩南語方言而不是客家語的方言。.
查看 漳州话和龙岩话
龙海市
龙海市(Liông-hái-chhī)在中國福建省南部沿海、九龙江下游,是漳州市代管的县级市。 龙海市身为1960年8月龙溪、海澄二县合并建立的“龙海县”,1993年撤龙海县设“龙海市”。龙海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的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24°09′-24°36′,东经117°29′-118°15′,总面积1,326平方公里,年末户籍人口809,643人(2009年),常住人口85.20万人(2009年)。以汉族人口为主,此外有回、满、畲等少数民族,通用闽南语漳州话龙海腔。龙海为较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六位,201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六十九位。2009年,龙海市GDP总量294.79亿元(折合43.15亿美元),人均GDP为34,681元(合5,077美元)。龙海下辖1个街道、11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石码街道。.
查看 漳州话和龙海市
閩南
閩南(Bân-lâm),指福建(簡稱閩)南部,東臨臺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的福建省中漳州、泉州、廈門3個地級市(經濟發達,有閩南金三角之稱)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下的金門,,部份定義亦包含福建南部九龍江、晉江流域。.
查看 漳州话和閩南
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閩南方言拼音方案(;又稱:閩南拼音/;簡稱:閩拼方案/、閩拼/)是一套將中國閩南地區之闽南语口语拉丁化标音系統。该系统基於廈門话口音制定,同时制定了泉州话版本和漳州话版本。而另稱「普閩典方案」來自於1982年10月廈門大學主編的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一書。閩南方言拼音方案偶尔也被叫做「闽南话注音方案」。林寶卿《普通話閩南方言常用詞典》廈門大學出版社,廈門,2007年10月.
查看 漳州话和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闽
*古闽人,夏朝至战国时期生活于今日中国福建一带的古人,闽越人的来源之一。.
查看 漳州话和闽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查看 漳州话和闽南语
闽语
閩語(Mìng-ngṳ̄;Bân-gú;Máng-gṳ̂;Mâing-ngṳ̌),在中国大陆俗称福建话(Hók-gióng-uâ;Hok-kiàn-ōe),即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支,為傳統的「漢語族七大语言」架構中的語言(漢語方言)之一。閩語實質上是一群相互關聯的聲調語言,主要分布地为中国大陆的福建、海南、浙江南部、广东東南部和南部,以及臺湾、新加坡、馬來西亞、海外閩台裔人群。閩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再加上閩語內部分歧無法互通,視閩語為獨立一語支的話,其下再分為沿山閩語與沿海閩語兩語群,兩語群下則有數支閩語的語言。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閩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片。 閩語在閩南人口最多的台灣有相當大數量的使用者,影響力僅次於官話(現代標準漢語)。閩語在其他国家華人居住地区也有相當規模的影响力。在海外華人社群中,闽南语影響力僅次於粵語。截止至2002年,以各种闽语为母语的總人口數大約在7500萬以上,比粵語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佈範圍不如粵語廣。 閩語(包括其下的各支閩語言)也是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闽语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存在闽越语(閩越人的語言)的底層詞彙,上古時期吳語和楚語(湘語)的詞彙也有留存。後來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時期,先後由中原移民帶來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中原汉语因素,逐漸形成定型的系統。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8~209頁闽语也是汉语族中保留上古汉语特色较多的一个语言。 閩語被看作是汉语族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区,方言分布极为复杂,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1955年,中国大陆学术界将闽语作为一个语支,下分闽南、闽北两语;1963年则合而为一,下分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五种语言。 福建是闽语的中心地带。后来因闽南人移民到海南、臺灣、广东南部以及浙江东南部沿海,使用闽语范围随之扩张。后来因为福建人的大量对外移民,在东南亚與北美地區也有相當多華人使用各种闽语。其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东南亚国家的華人就屬闽南人移民数量最多,当地所稱的福建話指閩南語的泉漳片。.
查看 漳州话和闽语
臺中盆地
臺中盆地是臺灣中部一座盆地地形,於臺中市豐原區至南投縣名間鄉之間,並跨境於彰化縣芬園鄉下茄荖一帶,面積約380平方公里,是台灣最大豬背盆地(其中一種前陸盆地)。.
查看 漳州话和臺中盆地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查看 漳州话和臺灣話
雙唇鼻音
雙唇鼻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雙唇鼻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m。世界上大部分語言均有使用雙唇鼻音。漢語中“摸”、“麼”等字均是以雙唇鼻音開首,漢語拼音中以m表示。.
查看 漳州话和雙唇鼻音
送氣
送氣(Aspiration),語音學概念,指某些阻礙音在除阻時所伴隨的強烈的空氣噴吐。爲感知送氣與不送氣音之間的差別,試將一只手或點燃的蠟燭置於口前,朗聲說「灘」(//)、「單」(//)兩個字,念「灘」字時可以感覺到掌心受到氣流的衝擊或者看到燭焰搖動,念「單」字時就沒有這些現象。那麼「灘」字的聲母t/tʰ/(透母-ㄊ)就是送氣音,「單」字的聲母d/t/(端母-ㄉ)則是不送氣音。.
查看 漳州话和送氣
陳元光
陳元光(Tân Goân-kong;),字廷炬,號龍湖,唐朝將領,曾任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父親陳政,母親吐萬氏。墓呈圓丘形,墓前碑文為:「唐開漳陳將軍墓」。 漳州、潮汕与畲族史上的關鍵人物。福建漳州人與臺灣和新加坡的漢族閩南漳州移民後代,均尊稱其為開漳聖王(閩南語:Khai-tsiang Sìng-ông)。.
查看 漳州话和陳元光
陳政
陳政(),字一民,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又字一庶,號素軒,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為唐初開闢漳州的一名將領。早期從唐太宗李世民征戰,任左郎將。唐高宗時閩南發生蛮僚之亂,他以朝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之位,率軍平定漳州。 後其子陳元光任漳州刺史,頗有治績,平蠻之戰陣亡。鄉民奉元光為「開漳聖王」。其廟多以陳政配祀,尊為「老太王」、「聖王祖」。.
查看 漳州话和陳政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查看 漳州话和桃園市
次方言
次方言是方言底下的分支,如閩南語底下分成泉漳片、潮汕片等次方言,粵語底下分成廣府片、莞寶片、四邑片等次方言,而次方言底下又可以分成若干小片,如閩台片下分成漳州話、泉州話、廈門話以及台灣話。 Category:语言学.
查看 漳州话和次方言
汕尾市
汕尾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頻南海。市境东邻揭阳市,北临梅州市、河源市,西界惠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與粤东沿海丘陵区的結合部,東距汕頭市160公里,西距深圳市12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有莲花山脉,东南为低山丘陵和滨海平原。螺河、黄江等从北向南流入南海,海岸线约455公里,拥有沿海多个岛屿。总面积4,862平方公里,人口302.16万。.
查看 漳州话和汕尾市
汉语族
漢語族(或漢語語族、漢白語族)為漢藏語系中之一支。關於其所包含的語言種類,在語言學界主要有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認為漢語族只有漢語一種語言;另一種認為漢語族包含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等七大語言(或者是加上晋语、徽语、廣西平話),再加上閩語內部不能互通,所以閩語實際上是一類語言,而在語言學上的歸屬應該是閩語語群,其下的閩南語、閩東語、闽北语、闽中语和莆仙語則為單一語言。前一個觀點將贛語、閩語、粵語、吳語、官話、晉語、湘語、客語等列為漢語的方言;而後一種觀點認為漢語族包含了數個互相關聯的各自独立的親屬語言。此外,有說法主張白語(白族的語言)也屬於漢語族,因此亦稱漢白語族。.
查看 漳州话和汉语族
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s)是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但是划分的形式很多。这个语系至少包含汉语族和藏缅语族,共计约40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亚洲各国和地区。按使用人数计算,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
查看 漳州话和汉藏语系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查看 漳州话和河南省
河洛
河洛可以是:.
查看 漳州话和河洛
沿海閩語
沿海閩語是語言學界近年來提出的一個閩語分片,其下包括閩東語、莆仙語、閩南語和瓊雷話,全部分佈在沿海地區。 早期,語言學家們基於研究福州話和廈門話之間的差別,將閩語分為「閩北方言」和「閩南方言」兩片。然而,根據1957年中國大陸進行的漢語方言普查發現,閩語之間的差別主要是在東西(沿海和內陸)之別,而並非南北之別。因而「閩南、閩北分區法」被逐漸廢棄。語言學者們發現閩南(含現在已獨立劃出的瓊雷話)、莆仙、閩東三語間的一致性很大,因此把它們合稱為「閩語東三區」。近年來,隨著閩語更深入的研究,瓊雷話被從閩南語中分出,當作閩語的直系分支,並將這四種語言合稱沿海閩語。 沿海閩語屬於較典型的閩語,其內部的差異比沿山閩語小。沿海閩語中的文白異讀比沿山閩語更多,在多音字連讀的時候,廣泛存在連讀變調、連讀變聲乃至連讀變韻的現象。沿海閩語各話中,撮口呼字比較少甚至不存在。在入聲字中祂們大多保留有塞音韻尾。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16~217頁.
查看 漳州话和沿海閩語
泉州话
泉州話(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属闽南语的泉漳片,其使用范围覆盖泉州地区全境,包括今天的鲤城、丰泽、洛江、泉港、晋江、南安、石狮、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等县(市、区、管委会),使用人口800多万。 历史上,泉州话的府城腔曾长期是闽南语泉漳片的代表方言,闽南传统的梨园戏都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至清末,随着五口通商,厦门逐渐兴起,泉州话的标准音地位才渐渐被厦门话取代。.
查看 漳州话和泉州话
泉漳片
泉漳片 ,也稱為泉漳閩南語、泉漳話、漳泉話、闽台片周长楫;欧阳忆耘 (编),《厦门方言研究》, 页 3; 211,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是闽语系最大以及最强势的一支的一簇方言分片,在福建闽南地区和臺灣地区一带及海外闽南裔华人社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閩台片闽南语是现代闽语中使用人数最多、适用范围最广泛及具有最大影響力的閩語,以厦门話和臺灣话通行腔作为代表。狹義的閩南語所指的是閩台片的閩南語。 泉漳片緣起於中國福建南部,除分布於閩南本土,也廣泛流行於臺灣、廣東海陸豐、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許多閩南移民與其後裔的居住地。 泉漳片閩南語在中國福建通稱為閩南話,在臺灣為臺語,臺灣話或臺灣閩南語,在东南亚国家又被称为福建話。泉漳片閩南語與潮州話有十分親近的關係。除此方言之外,福建境內仍有包含了其他的閩南語方言的漢語族閩語支的語言之存在。.
查看 漳州话和泉漳片
清喉擦音
#重定向 清声门擦音.
查看 漳州话和清喉擦音
清軟顎塞音
清軟顎塞音是輔音的一種,在一些口語中存在。國際音標中表示該音的符號是,X-SAMPA符號也是。 清軟顎塞音十分普遍,幾乎所有語言都有原位音,有的甚至有多於一種的變種。許多印度的語言,尤其是印地語,都有區分原位(不送氣)和送氣。.
查看 漳州话和清軟顎塞音
清齒齦塞音
清齒齦塞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清齒齦塞音、齒音和齒齦後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都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t/十分普遍,幾乎所有語言都有原位/t/音,有的甚至有多於一種/t/的變種。許多印度的語言,尤其是印地語,以及中國各地的方言,都有區分不送氣的/t/和送氣的/tʰ/。現時已知的語言中,只有在尼依夏島外的夏威夷語和口頭的薩摩亞語沒有/t/。薩摩亞語亦沒有/n/。.
查看 漳州话和清齒齦塞音
清齒齦塞擦音
清齒齦塞擦音(voiceless alveolar affricate)是塞音t和擦音s紧密结合形成的一个清塞擦音。汉语拼音的“c”是送气清齿龈塞擦音,“z”是不送气清齿龈塞擦音。 与英语的z对比:.
查看 漳州话和清齒齦塞擦音
清齒齦擦音
清齒齦擦音(voiceless alveolar fricative)是輔音的一種。和此音對應的國際音標符號會因為此音是否有噝音還是無噝音而有所改變:.
查看 漳州话和清齒齦擦音
清雙唇塞音
清雙唇塞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清雙唇塞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在有濁雙唇塞音/b/的語言中,百分之十缺少/p/。這種差異出現在撒哈拉沙漠附近,非洲赤道以北至阿拉伯半島一帶的語言。這個差異的原因尚未有解釋。有可能是阿拉伯語因為回教的傳播而成為北非地區的正統語言後出現的,因為阿拉伯語一早已失去/p/音素;亦有可能是阿拉伯語同樣受另一種更古老的語言影響,而失去了這個音素。另外,這種特性亦出現在其他地方的語言,如原始凱爾特語。另一個出現這個差異的輔音是濁軟顎塞音/g/,但原因並不相同。 清雙唇塞音在世界其他地方非常普遍。除上述地方外,大部分語言均起碼有一種/p/的變種,有的甚至有多於一種作為獨立音素。許多印度的語言,尤其是印地語,以及中國各地的方言,都有送氣的/pʰ/和不送氣的/p/。.
查看 漳州话和清雙唇塞音
清濁音
語音學中,將發音時聲帶振動的音稱爲濁音(又稱有聲音,voiced sound),聲帶不振動的音稱爲清音(又稱無聲音,voiceless sound)。輔音(子音)有清有濁,而多數語言中元音(母音)均爲濁音,鼻音、邊音、半元音等响音通常也是濁音。 有时清浊,也表示音系学概念,例如英语的浊塞音往往在语音学上已经清化,但在音系学上仍属于浊音。 普通話以及多數漢語方言沒有濁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漢語拼音p (ㄆ)和b (ㄅ)均爲清音,其分別在於送氣(aspirated)與不送氣(unaspirated),是兩個音位(phoneme)。法语、西班牙语等拉丁语族语言中,pin的p是不送氣清輔音,bin的b是不送氣浊輔音,以漢語爲母語的人通常聽不出有什麽區別,但是拉丁語族語言爲母語的人則分得很清楚。反之,他們也無法分辨漢語官話中“波、得、哥”和“坡、特、科”的差別。.
查看 漳州话和清濁音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漳州话和漳州市
漳平话
漳平话(Chiuⁿ-phîng-oē)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的一个分支,通行于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漳平市一帶。受到閩西客家文化圈的影響,漳平話具有一定客家語的特點,這一點與龙岩话比較类似。漳平話與漳州話、廈門話通話沒有困難。.
查看 漳州话和漳平话
濁軟顎塞音
濁軟顎塞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濁軟顎塞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嚴格來說,國際音標裡表示此音的符號是尾巴打開的,但是尾巴關閉的亦可以接受。Unicode中的字碼「Latin small letter G」(U+0067)會因應字型的不同而顯示出尾巴打開或者關閉的g。字碼「Latin small letter script G」(U+0261)則不論字體,一律為尾巴打開的ɡ,但此字碼只會出現在國際音標的延伸字型。 在六個最普遍的六個塞音中,清雙唇塞音和濁軟顎塞音在不少語言中都已經消失,數量是有這些輔音的語言的百分之十。消失的原因是地域性的影響,但消失卻並非集中於某一區,而是廣佈在世界各地。(有幾種語言兩個音都缺乏,例如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西伯利亞的凱特語(Ket))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比其餘五個塞音都難發音。發濁音時氣流從肺流出,而軟顎音軟顎關閉,喉嚨和軟顎間的空間較小,空氣很快就填滿該位置,令到清音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濁音。故此和兩者的分別沒有其餘兩對的那麼明顯。這限制令原本有、之分的語言因無法分辨兩個音,以致逐漸消失;或者令語言成形時就忽略了這個音(如侗台语族里大多数语言泰语、壮语、老挝语等)。留意像清小舌塞音和濁小舌塞音兩者中,因為喉門(即小舌所在的地方)更接近喉嚨,空間更小,兩者分別更不明顯,令比罕有得多。 漢語中北京語和粵語均無此音。吳語中有,文讀全濁日常口語時全濁時半濁音,或可被視為濁音清化之兆,受上海等地學者及社會青年影響,得以止清化,漸取成效。.
查看 漳州话和濁軟顎塞音
濁齒齦塞擦音
濁齒齦塞擦音(voiced alveolar affricate)是塞音d和擦音z紧密结合形成的一个濁塞擦音,國際音標為或。 意大利语的浊z是此音。.
查看 漳州话和濁齒齦塞擦音
濁雙唇塞音
濁雙唇塞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濁雙唇塞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b。 世界上百分之十有此音的語言缺乏清音/p/,見清雙唇塞音。.
查看 漳州话和濁雙唇塞音
惠东县
惠东县,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之东,故得名,属于惠州市管辖。惠东濒临大亚湾、红海湾,既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县、山区县,又属珠三角经济开发区和沿海经济开发区,享受山区县、海岛经济试验区和对台小额贸易等多种优惠政策。 惠东全县陆地面积35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10万人,户籍人口83.9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为平山街道。.
查看 漳州话和惠东县
海陸豐
海陸豐,在中國國內,今日是指廣東省汕尾市的別稱。中華人民共和國1988年建立下轄海豐縣、陸豐縣及陸河縣的汕尾地級市,所以海陸豐亦泛指汕尾市。 但在臺灣或海外,「海陸豐」的概念多是認同於自己祖籍是清朝廣東省惠州府的華人,而不太可能會是指祖籍汕尾市的華人,因為汕尾市是晚到1988年才成立的地級市,也才管轄了海豐縣、陸豐縣,但這兩縣在清朝,是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府管轄,而臺灣與海外的華人,大多數都是清朝時往海外移民的華人後代,其代代相傳歷史記憶的「海陸豐」,仍是祖籍「惠州府」,而不會是指汕尾市。.
查看 漳州话和海陸豐
擦音
在语音学上,擦音 (或摩擦音、fricative consonant) 是辅音的一种发音方法。发音时,兩個發音器官彼此靠攏,形成狹窄的通道,气流通过时造成湍流发生摩擦,发出噪音。与塞音不同,擦音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擦音下另有一類有噝擦音,發音時除了氣流在窄道間摩擦外,舌頭拉長,將氣流帶到牙齒的尖處造成更高頻率的湍流。.
查看 漳州话和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