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满文

指数 满文

满文(p)是满语的文字,1600年前后由蒙古文改造而成,是全音素文字。由上至下竖写,各列由左至右排列。.

目录

  1. 67 关系: 努尔哈赤原始迦南字母后金天城文奏摺女真女真語女真文女真族契丹大字完颜阿骨打巴克什中原三家子村乾隆康熙廣祿 (孔古爾氏)建州御製五體清文鑑全音素文字元音元朝回鹘字母国语噶盖皇太極穆麟德粟特文索伦珠满语文培训中心爱新觉罗·瀛生EWTS顺治额尔德尼额尔德尼 (满文创制者)转写辽东达海辅音阿禮嘎禮字母藏文蒙古字母蒙古文蒙古文字锡伯语锡伯文腓尼基字母雍正老满文IAST... 扩展索引 (17 更多) »

  2. 字母系統
  3. 满语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查看 满文和努尔哈赤

原始迦南字母

原始迦南字母是一個由22個截頭表音字形組成的輔音字母系統,在青銅時代晚期(約公元前15世紀)的黎凡特文本內發現。字母表被公認在公元前1050年以前沿用,其後被腓尼基字母取代。以色列和黎巴嫩境內也發現約十個以原始迦南字母寫成的銘刻。.

查看 满文和原始迦南字母

后金

后金(1616年—1636年)是出身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在滿洲地区(今中國東北地区)建立的满洲族汗国,该割据政权為清朝的前身。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国号金国(a《清实录》(前附《满洲实录》),中华书局出版,第283页.

查看 满文和后金

天城文

天城文(देवनागरी )又称天城体。是印度和尼泊尔的一种文字,用来书写印地语、梵語、尼泊尔语等语言。天城文最早出现在13世纪初,是城文变体之一,天城文是对城文的改良而成,改良后的城文为突出其神圣加多了个梵文“天”字(देव deva)成为天城文。城文来自笈多文,笈多文犹如印度的其他文字一样,源自於前3世纪的婆罗米文。現在亞洲不少民族使用的字母与天城文的关系密切,而从帕拉瓦文派生的文字则在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等地使用。.

查看 满文和天城文

奏摺

#重定向 奏疏.

查看 满文和奏摺

女真

女真(; 拼音: Rǔzhēn),又作女直與女贞,可能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至唐時期称黑水靺鞨,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到明朝后期仍然自稱為女真,清朝时改为满洲。 “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依接近漢化程度及活動區域南北:多漢化程度、南境者為熟女真,少漢化程度、北境者為生女真。生女真活動在鄂霍次克海一帶,有人稱呼為通古斯。女直之名,见于《辽史》者,“又有北女直、南女直、长白山女直、鸭绿江女直、濒海女直,黄龙府女真,曷苏館女真,順化国女真,回跋女真,盖各就其地名之。”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渤海盛强,黑水役属之。渤海灭,复役属契丹。在南者系籍,号熟女直;在北者不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也。”而也有观点认为生女真和熟女真的方位不是一北一南,而是一东一西。《大金国志》云:“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南邻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东濒海。”按照《大金国志》的记载,完颜阿骨打所在的生女真的方位为朝鲜史所载的东女真(又称为东北女真)大致相同。.

查看 满文和女真

女真語

女真语是古代女真人在10世纪到15世纪初使用的民族语言,女真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古代语言,是满语的祖语。女真语的三大主要来源,即源于突厥语、契丹语、源于古代蒙古语和中古蒙古语。 鄂温克语和满语都是由肃慎语—女真语演变而来。 女真原没有文字,只是借用契丹文字。金太祖命完颜希尹和叶鲁制女真字。天辅三年(1119)八月,字书成。现存女真文在世界文字中可谓别具一格,它是在汉字和契丹字基础上,采用加笔、变形等方式创制而成的,女真文与汉字和契丹字的关系大体是意字取义,音字取音。女真文作为金国国书主体文字,在一段时期裡,曾与契丹文、汉文同时并用,尤其是在符牌、诰命、程文和宣敕上广为应用,并以女真文撰修国史、译述汉文经典。金太宗吴乞买时,设立女真字学校,教授女真字。金世宗完颜雍时,曾立女真进士科以升擢选官。女真文自西元1119年颁布使用至1234年金朝覆亡后停止使用,歷時120多年。.

查看 满文和女真語

女真文

女真文(女真文: )是女真族曾用来记录女真语的文字。女真语属阿尔泰语系。女真文创制于12世纪金國建立後不久,与汉字同为官方文字。 女真语名词有10个格,有音节式、辅音式两种复数后缀。女真字結構簡單,筆畫有橫、直、點、撇、捺等。書寫方式自上而下,由右向左換行。女真字制定後,成為金國官方通行文字,對金國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元灭金国后,金国人民,包括女真族,被蒙古人划分为汉人,几乎已经不再使用女真文字。元朝后,女真语中融入了大量外来词。 明朝初年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中还有少量使用。永乐年间四夷馆编写的《华夷译语》有女真馆杂字和来文,是研究女真文最主要的参考资料。1413年树立的永宁寺碑是现存唯一金朝灭亡之后的女真文碑刻,在黑龙江下游今俄罗斯特林附近。在中国大陆地区之外,还在原金国统治的其他区域发现女真文的石碑以及书册,包括俄罗斯、朝鲜和蒙古国。 明朝后期女真文已经消亡,明朝和女真的交流媒介变为蒙古语。后金创制的满文也采用蒙古字母,和女真文没有关系。 現存女真大字石刻共計12件,其中11件屬金代、1件屬明代。.

查看 满文和女真文

女真族

#重定向 女真.

查看 满文和女真族

契丹大字

契丹大字是契丹語的一種文字,與契丹小字统称契丹文。.

查看 满文和契丹大字

完颜阿骨打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漢名完颜旻,),金朝开国皇帝(1115年1月28日—1123年9月19日在位)。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東南阿什河)女真族完颜部酋長烏骨迺之孫,劾里鉢之次子,完顏部首领。善騎射,力大過人。在位9年,終年56歲。.

查看 满文和完颜阿骨打

巴克什

巴克什(a)又譯為榜式、把式、榜什,是一蒙古話,后成为清朝学者的一种头衔。 巴克什是指有知识的文人,《听雨丛谈》載:“巴克什……乃清语文儒谙悉事体之称”。《满文老档》經常有巴克什的字眼,又載钟堆、博布黑、萨哈连、吴巴泰、雅兴噶、阔贝、扎海、洪岱被選為八巴克什。额尔德尼、达海、武纳格、刚林也曾是巴克什。直到天聪五年(1631年)七月,皇太极下令:“文臣称巴克什者,俱停止,称为笔帖式,如本赐名巴克什者,仍其名”。.

查看 满文和巴克什

中原

中原是漢族傳统中的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中国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華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後被漢族视为天下中心。在中國古代的地緣思想中,起源於中原的華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古代中原地區是華夏部落的原居地,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王朝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部落。古代中原地區的中心是豫州全境及冀州南部 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省全境为主体,包括陕西省东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

查看 满文和中原

三家子村

三家子村(a,汉字转写:“伊兰孛”“伊兰包”“依兰包”;a,汉字转写:“伊兰包易嘎山”;a,汉字转写:“伊兰包掏克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下属的一个村级行政区。坐落于齐齐哈尔市区的东北,富裕县富裕镇西南22公里处。主体民族为汉族,境内聚居满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其中以满族为主,是一个满族民族聚居乡。境内因有最后操满语的十多个老人聚居而闻名于语言学界。享有「满语活化石」的美誉。近年来,为了拯救濒危的满语以避免彻底灭亡,村政府在中国内外的满语爱好者及友人的资助下成立了三家子满语学校,向下一代传授满语满文及满族文化的精髓。 “三家子”名称源于原来境内的三大满族家氏:孟、陶、计。对于村民来源,有多种说法,主流说法是他们是齐齐哈尔水师营营丁后裔,祖先由吉林宁古塔随副都统萨布素来此地驻守,而齐齐哈尔水师营兵丁多来源于南方省份流入东北的汉族民众。故有观点认为他们是清代满洲化汉族流人与营丁融合后的后代。民国后,与汉军旗人一样认同满族人身份。近年来,对村民来源的另一种说法是,他们是八旗披甲人及其家属后裔。亦或认为是因与水师营营丁有关而混淆的伊彻满洲(新满洲)。.

查看 满文和三家子村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查看 满文和乾隆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查看 满文和康熙

廣祿 (孔古爾氏)

广禄(),号季高,孔古尔氏,满族,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营正蓝旗(纳达齐牛录)人,祖籍辽宁沈阳,清朝锡伯营末任领队大臣富勒怙伦之子。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学者。.

查看 满文和廣祿 (孔古爾氏)

建州

建州可以指.

查看 满文和建州

御製五體清文鑑

《御製五體清文鑑》是清朝中期乾隆末年(一说1794年)编成的中国民族语言辞书。该书收词包括满、藏、蒙、回、汉五种语言,是在《御製四體清文鑑》基础上增加维吾尔语而成。原书六函,36卷,2563页,分为正编(32卷)、补编(4卷)。按词义类别分为部(如“天部”)、类(如“天文类”),类下分则,共56部、318类、616则,共收词约18671条。每个词条有八栏,从上至下分别是满文、藏文、藏文的满文切音(转写)、藏语的满语对音(音译)、蒙古文、察合台文(即维吾尔文)、维吾尔语的满语对音(音译)、汉语。 目前已知有三部,分别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雍和宫和伦敦大英博物馆,都是手抄本,无刊印本。1957年民族出版社把故宫本影印成三册本,共4596页,一般每页4个词条。1967年,日本学者将《鉴》整理并标注拉丁字母转写,出版一部《五體淸文鑑譯解》。1998年民族出版社《鉴》再版发行。总计有约18671个单词,共4973页。其中除满汉二文以外,有在单词词条旁边附注同义词的现象。例如蒙文词条加上这些同义词则总计约19503个单词。汉语部分约计有18145个单词,另有526个同上注文(“漢語同上”、“漢語亦同上”、“漢語同上連用”)。满文部分以满语北京方言为标准,记录当时的满语书面语,使用楷书人工纵排书写,词条末有标点符号(),没有注音;汉文部分使用传统的繁体字字形,使用楷书人工纵排书写,词汇方面多有官话北京方言的特征,词条末无标点,没有注音;蒙文部分记录当时的蒙古语书面语,使用楷书人工纵排书写,词条末有标点符号(),没有注音;藏文部分记录当时的藏语书面语,人工横排书写,乌金体字体(),单行写不下的词语,按音节断音改行书写,词条末有标点符号();藏文原文下有满文切字,使用满文字母转写藏文字母,如此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写,使用小一号的满文文字大小书写,为了书写一些藏文的符合字母还特别创制了一些新的满文字母的书写形式(如 的词头和后跟元音的词中形式);藏文的满文切字之下还有满文对音,因为藏文书面语与口语分歧较大,使用满文模糊地记录了当时拉萨前藏方言的藏语发音,也使用小一号的满文文字大小书写;回文部分记录的是当时维吾尔语的书面语言,察合台语,人工横排书写,波斯体字体(),单行写不下的词语,按音节断音改行书写,词条末无标点;回文原文下有满文对音,因为书面语察合台语与口语维吾尔语分歧较大,使用满文模糊地记录了当时新疆东部地区的维吾尔语发音,语音方面有疆东哈密、吐鲁番发音的特征,使用小一号的满文文字大小书写。.

查看 满文和御製五體清文鑑

全音素文字

全音素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一種,它是以音素為單位的文字。和不標出元音的辅音音素文字不同,它的字母表中除了輔音字母,還有元音字母,用來表示語言中的元音。 比較常見的全音素文字有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希臘字母、諺文、蒙古字母、滿文等。 多數全音素文字採取線形拼寫,如拉丁字母從左往右拼寫、蒙古字母從上往下拼寫。卻也有例外,如諺文,其採取音節塊形拼寫,每個音節裏的字母上下左右排列組合成一個方塊字,以便在文章中和漢字一样整齊排列;迪維希語從右向左書寫,元音字母卻總是寫在輔音字母的右方和下方構成音節。.

查看 满文和全音素文字

元音

元音,或称--,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发元音时,气流从肺部通过声门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出均匀震动,然后震音气流不受阻碍地通过口腔、鼻腔,通过舌、唇的调节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元音时声带必然震动,这叫做浊音。也有的语言发元音时声带不振动,发出清元音(voiceless vowel)。 元音并非在所有的语言中都与元音字母一一对应,一些元音字母的组合也可以表示特殊的元音,比如汉语中的某些複韵母;某些语言中一些元音字母在某些情况下不发音,如法语中元音字母“e”在词末。 元音分兩大類: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大多數元音都是舌面元音,如國際音標的、、、、等等,而漢語很多方言中有一類在其它語言中很少見的舌尖元音,發音時舌尖緊張,包括平舌音(或者稱舌尖前音)如漢語拼音zi、ci、si的韻母,和翹舌音(或者稱捲舌音、舌尖後音)如漢語拼音zhi、chi、shi、ri的韻母。 在元音四角圖中,橫軸代表是元音舌位,縱軸代表的是元音高度。.

查看 满文和元音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查看 满文和元朝

回鹘字母

回鶻字母(old Uyghur alphabet),是回鶻人为了拼写自己语言而在粟特字母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主要通行于8至15世紀之间,但最迟至17世纪尚被使用。回鶻字母是一种拼音文字,由18個輔音及5個元音字母组成。幾個字串聯寫成一個字詞,字詞之間留空白以隔開不同字詞。字母在詞頭、詞中、詞末會有不同形狀。回鶻文由上至下拼寫成列,列與列由左至右排。 回鹘字母最初被用于拼寫突厥语,而其具体是从什么年代开始使用的,目前尚无定论。最早的文献是公元8世纪的《九姓回鹘可汗碑》等一系列古代突厥語碑铭。在突厥人改奉伊斯兰教后的文化转型之后,回鹘字母成为了突厥世界最东部的文字,主要流行于回鹘人的活动区域内,即西起楚河流域东抵中国甘肃地区,北起阿尔泰山南至哈密地区的广大范围内。成书于11世纪的《突厥语大词典》和13世纪的《蒙鞑备录》都曾记述过这种文字。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即有15世纪的回鹘字母抄本存世,《登霄纪》、《乌古斯汗传说》等文献也均有该时期的回鹘字母抄本存世。但大量回鹘字母文献则是出土于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和甘肃地区。.

查看 满文和回鹘字母

国语

#重定向 國家語言.

查看 满文和国语

噶盖

噶盖(a;),《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作噶盖扎尔固齐,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红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赐号“扎尔固齐”(a)。噶盖曾与额尔德尼共同初创满文。不久,因卷入孟格布禄密谋刺杀清太祖一事获罪而死。.

查看 满文和噶盖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查看 满文和皇太極

穆麟德

麟德(Paul Georg von Möllendorff,也譯作穆麟多夫,)是德國語言學家和外交家,為普魯士貴族,他提倡的满文转写方案至今廣為滿語研究的語言學家採用。他曾出使中國,並為李鴻章所託前往朝鮮,曾撰文建議為當年夾在清朝、日本和沙俄之間的朝鮮半島訂立為中立地區。曾为明成皇后顾问。1901年在中國寧波過世,享年54歲。.

查看 满文和穆麟德

粟特文

#重定向 粟特字母.

查看 满文和粟特文

索伦珠满语文培训中心

索伦珠满语文培训中心是一家免费培训满语文的非盈利的民间组织,由哈苏泰于2006年在北京创办,现任负责人为德克锦。因该组织志愿拯救满语文的举动而被多家媒体报道。目前经过索伦珠培训的包括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海外人士在内已接近1000人。.

查看 满文和索伦珠满语文培训中心

爱新觉罗·瀛生

愛新覺羅·瀛生(),滿族,名文蓬,字瀛生,笔名常瀛生、安吉,中国学者。.

查看 满文和爱新觉罗·瀛生

EWTS

#重定向 藏文转写系统#EWTS 擴展威利轉寫系統.

查看 满文和EWTS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查看 满文和顺治

额尔德尼

额尔德尼《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都英额地方赫舍里氏》、《八旗通志初集·儒林传》作“额尔德尼巴克什”(z蒙古语借词,意为宝贝、宝物、珍宝。(来源见引证1);),满洲正黄旗人。本姓纳喇氏,后由清太宗皇太极赐姓赫舍里。额尔德尼因通晓蒙、汉语,被清太祖努尔哈赤赐号“巴克什”。他曾与噶盖共同创制满文,结束了女真人(满洲人)自女真文失传后书信往来只得用蒙古文或汉文的不便。.

查看 满文和额尔德尼

额尔德尼 (满文创制者)

#重定向 额尔德尼.

查看 满文和额尔德尼 (满文创制者)

#重定向 詔令文書.

查看 满文和诏

转写

转写(transliteration)是将一个拼音文字系统的字符,按照一个字符对照表,忠实地,对号入座地转换成另一个拼音文字系统的字符的过程(包括基础字符的附加符号和用双字符表示的单音素),转写在文字系统之间进行。 例如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都是由希腊字母转变而成,所以希腊字母α在转写成其他语言时,便变成了西里尔字母a及拉丁字母a。 汉语拼音一般不作文字使用,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制作了维、蒙、藏文字母和中国盲文点字对汉语拼音字母的对照表。维、蒙、藏与汉语拼音字母的对照表见于《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盲文点字对汉语拼音字母的对照表见于《中国盲文》(GB/T 15720-1995)。 逆向转写:把被转换文字系统的字符转写成转换文字系统的字符之后,可以再往回转写,即从转换系统的字符转写到被转换系统的字符。.

查看 满文和转写

辽东

辽东在現代汉语中多指辽东半岛。辽东半岛是位于中国辽宁辽河以东,渤海与黄海之间的一个半岛。而在中國历史上,「辽东」范围稍大于辽东半岛,大致上为现在辽河以东的辽宁省地區,是漢地的組成部分。.

查看 满文和辽东

达海

达海《八旗通志初集·儒林传》作“大海巴克什”(z;),觉尔察氏,满洲正蓝旗人,通晓蒙、汉语,清太宗皇太极赐号“巴克什”。他在噶盖和额尔德尼创制满文的基础上使之最终完善,因而在满洲人中有“圣人”之美誉。.

查看 满文和达海

辅音

輔音,或称子音,在發音語音學中是語音的一類,與元音相對,發音時氣流在發音器官某一部分受到完全或部分阻礙。.

查看 满文和辅音

阿禮嘎禮字母

阿禮嘎禮字母()是在传统蒙古文的基础上,为了转写藏文和梵文而进行的扩充。於1587年由蒙古喀喇沁部人阿尤西国师(Аюуш гүүш)创制,主要用于佛经中。虽然这套转写系统由于比较复杂而流传不广,但其对于蒙古语字母体系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比如目前使用的一些拼写外来音的字母,就脱胎于此。 以蒙古文为基础创制的满文、托忒蒙古文也有一定数量的阿礼嘎礼字母,用于转写藏文和梵文。 阿礼嘎礼()是藏语,“阿礼”指元音表,“嘎礼”指辅音表。.

查看 满文和阿禮嘎禮字母

藏文

藏文(བོད་སྐད་)是藏语、宗喀語、锡金语等语言的文字系统,基本上是一種母音附標文字,它根據古典藏語语音而建立。目前通用的藏文罗马化方案为威利转写方案。除此之外,還有藏語拼音、《藏文拼音教材(拉薩音)》拼音方案、及THL拼音等羅馬化方案。 藏文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干布派遣藏族語言學家吞弥·桑布扎到北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參照梵文字母創製的。 藏文字母能一一對應的转写梵文字母。不过,藏、梵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文,藏文虽能毫不失真地复述出梵文的语音,却对其意思仍毫无办法,还是只能倚靠翻译。.

查看 满文和藏文

蒙古字母

#重定向 蒙古語文字.

查看 满文和蒙古字母

蒙古文

#重定向 蒙古語文字.

查看 满文和蒙古文

蒙古文字

#重定向 蒙古語文字.

查看 满文和蒙古文字

锡伯语

style.

查看 满文和锡伯语

锡伯文

锡伯文(z)是锡伯语的文字,1947年前后由满文略加改造而成,是全音素文字。由上至下竖写,各列由左至右排列。.

查看 满文和锡伯文

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腓尼基语(屬北闪含语系)的一套字母,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来,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跟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音素文字(abjad),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須由上下文推断。 腓尼基铭文曾在考古遗址中发现,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周边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鲁斯(今黎巴嫩)和迦太基(今突尼斯)。 腓尼基字母被认为是当今所有字母的祖先,起源于古埃及的只有辅音用声旁表示的象形文字圣书体。腓尼基人把源于古埃及的辅音声旁,在改造字形后,变成了纯表辅音的字母。 腓尼基字母跟乌加里特字母(叙利亚沿海的一种楔形文字演化而来的字母文字)何者先被发明仍未有定论。.

查看 满文和腓尼基字母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查看 满文和雍正

老满文

#重定向 满文.

查看 满文和老满文

IAST

IAST是國際梵語轉寫字母的英語名稱(International Alphabet of Sanskrit Transliteration)的縮寫,是學術上對於梵語轉寫的標準,亦變成了一般出版界,如書籍及雜誌的非業界標準。隨着Unicode字型的普及,它在電子文本的使用亦因此而相應地增加。這項標準是於1912年在雅典舉行的東方學會議(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ists)上訂立的,而它又基於了1894年在日內瓦舉行的東方學會議制定的標準。 IAST是羅馬化梵語和巴利語的最流行的方案,它允許無損的天城文轉寫(和其他的印度文字比如克什米爾語的傳統文字夏拉達文的轉寫),而且不只是梵語的音素,還允許本質上的語音標注(比如 Visarga 是詞尾的 和 的同位異音)。.

查看 满文和IAST

Linux

Linux( )是一種自由和開放源碼的類UNIX作業系統。该操作系统的内核由林纳斯·托瓦兹在1991年10月5日首次发布。,在加上使用者空間的應用程式之後,成為Linux作業系統。Linux也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只要遵循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层源代码,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发布。大多數Linux系統還包括像提供GUI的X Window之類的程序。除了一部分專家之外,大多數人都是直接使用Linux發行版,而不是自己選擇每一樣組件或自行設置。 Linux嚴格來說是單指作業系統的内核,因作業系統中包含了許多用戶圖形介面和其他实用工具。如今Linux常用来指基于Linux的完整操作系统,內核則改以Linux内核稱之。由于这些支持用户空间的系统工具和库主要由理查德·斯托曼于1983年发起的GNU计划提供,自由软件基金会提议将其组合系统命名为GNU/Linux,但Linux不屬於GNU計劃,這個名稱並沒有得到社群的一致認同。 Linux最初是作为支持英特尔x86架构的个人电脑的一个自由操作系统。目前Linux已经被移植到更多的计算机硬件平台,远远超出其他任何操作系统。Linux可以运行在服务器和其他大型平台之上,如大型主机和超级计算机。世界上500个最快的超级计算机90%以上运行Linux发行版或变种,包括最快的前10名超级电脑运行的都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Linux也广泛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上,如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Tablet)、路由器(Router)、电视(TV)和电子游戏机等。在移动设备上广泛使用的Android操作系统就是建立在Linux内核之上。 通常情况下,Linux被打包成供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使用的Linux发行版,一些流行的主流Linux发布版,包括Debian(及其衍生版本Ubuntu、Linux Mint)、Fedora(及其相关版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CentOS)和openSUSE等。Linux发行版包含Linux内核和支撑内核的实用程序和库,通常还带有大量可以满足各类需求的应用程序。个人计算机使用的Linux发行版通常包含X Window和一个相应的桌面环境,如GNOME或KDE。桌面Linux操作系统常用的应用程序,包括Firefox网页浏览器、LibreOffice办公软件、GIMP图像处理工具等。由于Linux是自由软件,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一个符合自己需求的Linux发行版。.

查看 满文和Linux

Mac OS X

#重定向 MacOS.

查看 满文和Mac OS X

Unicode

Unicode(萬國-)是電腦科學領域裡的一項業界標準。它对世界上大部分的文字系統進行了整理、編碼,使得電腦可以用更為簡單的方式來呈現和處理文字。 Unicode伴隨著通用字符集的標準而發展,同時也以書本的形式對外發表。Unicode至今仍在不斷增修,每個新版本都加入更多新的字符。目前最新的版本為2018年6月5日公布的11.0.0,已經收錄超過13萬個字符(第十萬個字符在2005年獲採納)。Unicode涵蓋的資料除了視覺上的字形、編碼方法、標準的字符編碼外,還包含了字符特性,如大小寫字母。 Unicode發展由非營利機構統一碼聯盟負責,該機構致力於讓Unicode方案取代既有的字符編碼方案。因為既有的方案往往空間非常有限,亦不適用於多語環境。 Unicode備受认可,並廣泛地應用於電腦軟體的國際化與本地化過程。有很多新科技,如可扩展置标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簡稱:XML)、Java程式語言以及現代的作業系統,都採用Unicode編碼。.

查看 满文和Unicode

Uniscribe

Uniscribe是微軟公司開發的Windows作業系統為正確演示Unicode文字而開發的組件。系統的核心是一個名為USP10.DLL的DLL。它從Windows 2000開始連同Windows一起綑綁;Win9x的用戶在更新至Internet Explorer 5.0之後,系統亦會安裝有本組件。此外,Windows CE從5.0開始亦支援Uniscribe。 其實從Windows 7開始,Uniscribe已經隨着功能更多的DirectWrite的引入而被取代,但這組件依然仍有繼續開發及維護。.

查看 满文和Uniscribe

東亞文字排列方向

東亞的漢字圈語文使用的方塊字可以橫書或者縱書。橫排文字左右並排;縱排則指由上而下排列。一種語文沒有限定書寫方向,而橫排、縱排、甚至混用均可,是現代語言文字比較少見的現象,是方塊字語文的一種特色。 傳統的漢文、以及受其影響的日文和朝鮮文都是縱排的,亦即先由上至下書寫,一行寫完再向左方發展。因此,縱排的書籍都是開左邊、往右邊翻的。漢字以及日語假名的筆劃結構也適合這種書寫原理。 傳統上漢字只能直寫,匾額、招牌這些右至左橫排書寫的特殊情形,其實是一字一行的直寫。在歐洲語文的影響下,漢字圈於近代開始出現由左至右橫排書寫,寫完一行向下發展。時至今日,中國大陸的普通印刷品和朝鮮文甚至幾乎完全不用縱排。 同属东亚的蒙古的拼音文字蒙古语则有两种书写方式:在中國内蒙古使用的傳統蒙古语字母是縱排的,即先由上至下書寫,但與中、日、韩文不同的是,写完一列後向右发展,而不是向左;在蒙古国则使用从俄国引入的西里尔字母,由左至右横排。此外滿文、錫伯文亦是由上而下書寫。而越南文在早期使用模仿自漢字的喃字,也可直書(如春聯),而拉丁化的越南文由於採用西式的橫書方式,無法像喃字一樣以直書表示。.

查看 满文和東亞文字排列方向

梵语

梵语(संस्कृता वाक्,,簡稱संस्कृतम्,)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 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視作一種宗教儀規而得以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發明。.

查看 满文和梵语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查看 满文和汉字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簡稱为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目前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海外,特别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仍採用舊式威妥瑪拼音。 汉语拼音同时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无论是中国大陆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寫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查看 满文和汉语拼音

汉文

#重定向 漢文.

查看 满文和汉文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满文和清朝

满语

满语,又称满洲语,是满洲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一种主宾谓结构的粘着语。 满语是满族人的母语。在清朝,满语被称为清语、国语,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因而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满文文献。早期的清代文书全部使用满文书写,至中期开始使用满汉双文。至清末民初,大量满族人只会说汉语,满语逐渐式微。其后,大部分满族人不懂得这种语言,他们已经改说汉语,今日满语的母语使用者总数在五十人以下,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的三家子村。满语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大危险”级别的濒危语言。.

查看 满文和满语

满洲

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即东四盟)及旧热河省全部范围。傳統意義下的滿洲的面積(不包括朝鮮半島),約為八十三萬平方英里,比現時法國、英國及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 满洲这一地名虽因满洲族而得名,但在满语中仅作部族名解释,并无地名之含义。“满洲”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的著作《日本边海略图》一书中。直到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势力延伸至此,满洲作为地名的意义才开始突显。此后更因为俄国和日本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但清政府在正式场合之中仍然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例如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延用满洲国时期“北满”、“南满”、“东满”这样的词匯和“東北”混用,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中共机构和军区分别设置东、南、西、北满分局及东、南、西、北满军区。 现如今,在中国一般使用“东北”、“东北三省”、“东三省”或“关东”等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级行政区,但有时谈论东北也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目前东北地区满族不佔人口的多数,而且满洲已经很少被作為地名的称呼,尤其是官方;因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受日軍控制的满洲国,被中国人普遍视为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的傀儡,满洲一词会使一些人首先联想到“伪满”这个词语,而并非满族或满洲地区。在历史遗留的專有名词方面中国官方仍使用满洲一词,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满洲里市等專有地名、还有一些企业如“北满特钢”(位于齐齐哈尔市)等。在韩国、北韓、日本和俄国等接近满洲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各国,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很常见。.

查看 满文和满洲

满洲实录

《满洲实录》(p),全书八卷。记录了以佛库伦吞朱果受孕神话起始的爱新觉罗家族历史、弩尔哈齐(努尔哈赤)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三副遗甲起兵至天命十一年(1626年)崩逝的历史。被收录在《清实录》中。.

查看 满文和满洲实录

满文转写方案

常见的满文拉丁字母转写方案有穆麟德转写、BabelPad转写、《新满汉大词典》转写、《五體清文鑑譯解》转写和太清转写。这些方案也可以用于锡伯文。 新满汉大词典转写中,如果s和h相连与sh相混,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写成s'h。.

查看 满文和满文转写方案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查看 满文和满族

政权

政权(regime)在政府、政治和外交领域是指国家的政体的统治体制,或者特定的行政管理当局;在社会学范畴是指社会的制度,或社会的秩序。 政权也可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通常国家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又譯為政治實體。 国家政权具有相对自主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主性程度也不同。对自主性的影响包括了社会危机、社会结构、行政权力。 对政权本质的探讨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古典问题。早期的政治学者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政权的本质是至善。到了中世纪,奥古斯丁将政权视为“世俗之城”,认为世俗世界没有善。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了马基雅维里,而从洛克到潘恩,国家政权蜕变为“必要的恶”。马克思主义则从阶级的观点探讨政权的本质,认为国家的本质就是阶级的本质,国家政权是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

查看 满文和政权

敘利亞字母

敘利亞字母是從大約公元1世紀開始主要用於書寫敘利亞語的書寫系統。它是直接從亞蘭字母派生的閃米特輔音音素文字,並同腓尼基字母、希伯來字母和阿拉伯字母共享著相似性。目前仅在叙利亚极少数地区使用。.

查看 满文和敘利亞字母

另见

字母系統

满语

亦称为 满文字,满族文字,有圈点满文。

LinuxMac OS XUnicodeUniscribe東亞文字排列方向梵语汉字汉语拼音汉文清朝满语满洲满洲实录满文转写方案满族政权敘利亞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