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

指数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Hersekli Ahmed Paşa,),奥斯曼帝国将领、官员,曾于巴耶济德二世在位的1497-1498年、1503-1506年和1511年以及塞利姆一世在位的1512-1514年和1515-1516年共五次出任奥斯曼帝国宰相“大维齐尔”,是奥斯曼帝国第一位五次出任大维齐尔的官员,并曾于1506-1511年出任帝国海军元帅“卡普丹帕夏”。.

目录

  1. 30 关系: 卡普丹帕夏塞利姆一世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列表奇里乞亚威尼斯安那托利亞小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巴耶济德二世布尔萨帕夏伊兹米特湾伊斯坦堡伊斯兰教匈牙利哈德姆·阿里帕夏哈德姆·锡南帕夏科贾·穆斯塔法帕夏科贾·达武德帕夏穆罕默德二世 (奥斯曼帝国)遜尼派马穆鲁克王朝阿达纳赫塞哥維納里達尼亞戰役苏丹共和国耶尼切里杜卡金扎德·艾哈迈德帕夏斯库台新海尔采格

  2. 1459年出生
  3. 1517年逝世
  4.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
  5. 16世纪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
  6. 卡普丹帕夏
  7. 奥斯曼帝国军事人物
  8. 奥斯曼帝国政府官员
  9. 帕夏
  10. 由基督教改信伊斯蘭教者

卡普丹帕夏

卡普丹帕夏,(奥斯曼土耳其语: قپودان پاشا‎, modern: Kaptan Paşa),或译为卡普坦帕夏,奥斯曼帝国海军的总司令。该职位也被称为“卡普丹德里亚”(奥斯曼语: قپودان دریا, modern: Kaptan-ı Derya,海洋舰长)。通常情况下,冬季驻守加拉达和盖利博卢,夏季则进行每年度的巡航。Shaw, Stanford J., Vol.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卡普丹帕夏

塞利姆一世

塞利姆一世(Selim I;),绰号“稳固的”(Yavuz),英语绰号则为“冷酷的”、“嚴峻的”(the Grim),是奥斯曼帝国從1512年到1520年的蘇丹,在位期间为奥斯曼帝国广开国土。 父親巴耶塞特二世,母亲古爾巴哈可敦。他殺了他的兄長艾哈邁德,1512年迫使父親禪讓,巴耶塞特不久去世。塞利姆一世即位後仿效其祖父征服者穆罕默德的做法,殺死自己的兄弟及姪兒,清除可能覬覦王位的人。以往他的父親巴耶塞特二世與他的叔叔杰姆蘇丹之間及他與兄長艾哈邁德之間的爭鬥,使他決心殺死自己的兄弟。.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塞利姆一世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列表

以下是一个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Vezir-i Azam或Sadr-ı Azam/Sadrazam;奥斯曼土耳其语:صدر اعظم或وزیر اعظم),即奥斯曼帝国政府首脑的列表。.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列表

奇里乞亚

奇里乞亞(希腊语:Κιλικία、Kilikya),又譯基利家(新教)、基里基雅(天主教),也被称作小亚美尼亚,位於今日土耳其東南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塞浦路斯以北,東至旁非利亞,北至托魯斯山脈,地處於前往地中海的通道上,曾經是羅馬帝國一個貿易非常繁盛的地區。基督教使徒保羅出生於當時西利西亚的首府塔尔苏斯。 15世紀起,奇里乞亞受奧斯曼帝國統治。今天奇里乞亞分屬土耳其梅爾辛省、阿達納省和奧斯曼尼耶省。.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奇里乞亚

威尼斯

威尼斯(威尼斯語︰Venezsia;意大利語︰Venezia;弗留利語︰Vignesie;拉丁語︰Venetia;英文:Venice)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威尼斯城由被运河分隔并由桥梁相连的118座小岛组成。威尼斯潟湖是位于波河与皮亚韦河河口之间的一个封闭的海湾,威尼斯城就坐落在威尼斯潟湖的浅滩上。威尼斯以其优美的环境、建筑和艺术品珍藏而闻名。潟湖和城市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遗产。Luigi Barzini曾在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最美麗的人造都市」,時代線上也稱讚威尼斯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2014年,共有264,579人居住在威尼斯市镇,其中约55,000人居住在老城区。威尼斯与帕多瓦和特雷维索一起,组成了帕多瓦-特雷维索-威尼斯大都市区(PATREVE),总人口260万。PATREVE只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大都市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等级。 威尼斯这个名字源于公元前十世纪居住在该地区的古威尼蒂人。这个城市历史上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首府。威尼斯同时被誉为「主之城」、「尊贵之城」、「亚得里亚王后」、「水之都」、「面具之城」、「桥梁之城」、「漂浮之都」、「运河之城」。 威尼斯共和国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金融和海运力量,是十字军东征和勒班陀战役的集结地,也是从13世纪直到17世纪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特别是丝绸,粮食和香料)和艺术中心。 威尼斯市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9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了顶峰。这使威尼斯在其大部分历史中成为一座极为富裕的城市。後來因為土耳其人對地中海東邊的控制促使歐洲國家尋找其他航線的慾望,威尼斯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它同样因为几次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的艺术运动而众所周知的。在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会议之后,共和国被奥地利帝国所吞并,直到1866年,由于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而举行的全民公投,威尼斯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威尼斯在交响乐和歌剧音乐史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诞生地。2016年,威尼斯被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威尼斯

安那托利亞

安那托利亞(Anadolu;希腊语:ανατολή;阿拉米语:ܐܢܛܘܠܝܐ;亚美尼亚语:Անատոլիա),又名小亞細亞(Küçük Asya;Asia Minor),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 現時安那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的控制下,也是土耳其大部分的領土疆域。但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主權。.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安那托利亞

小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

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Çandarlı İbrahim Paşa),为了与同名祖父相区分,也被称为小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奥斯曼帝国官员,出身奥斯曼帝国建国初期显赫的钱达尔勒家族,曾于苏丹巴耶济德二世在位期间的1498年到1499年出任帝国宰相“大维齐尔”。İsmail Hâmi Danişmend, Osmanlı Devlet Erkânı, Türkiye Yayınevi, İstanbul, 1971, pp.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小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

巴耶济德二世

巴耶塞特二世或巴耶济德二世(Bayezid II)(1447年或1448年至1512年5月26日)是鄂圖曼帝國的蘇丹,他的執政時期是從1481年到1512年。 巴耶塞特二世在色雷斯某地方出生,是征服者穆罕默德的兒子,他於1481年父王去世後登上王位,他被稱為蘇非(sufi),對於宗教事務很是虔誠,他對於詩歌和冥想生活也有著濃厚興趣。巴耶塞特二世跟其父親一樣包容東西方文化。與許多蘇丹不同,巴耶塞特非常努力去確保內部政務順利地推行,所以他被冠以「正義者」的稱號。他在任內為了征服由威尼斯控制的摩里亞采邑,發動了多次戰役,海上與威尼斯共和國爆發的佐奇奧戰役則決定了鄂圖曼帝國日後成為地中海東部的海軍強權的關鍵。這些戰役的最後一役在1501年結束,巴耶塞特二世終於控制了米斯特拉斯及莫奈姆瓦夏的主要要塞。.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巴耶济德二世

布尔萨

布尔萨(土耳其语:Bursa)位于土耳其西北部,是该国第四大城市,也是布尔萨省的首府,人口超過200万。布尔萨以滑雪胜地、奥斯曼帝国苏丹陵墓和肥沃的平原而闻名,因其公园及花园之多而享有Yeşil Bursa(即“绿色布尔萨”)的美称,同时也是许多著名的土耳其食品的发源地。.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布尔萨

帕夏

帕夏,前稱貝蕭(土耳其語:paşa)是奧斯曼帝國行政系統裡的高級官員,通常是總督、將軍及高官。帕夏是敬語,相當於英國的「勳爵」,是埃及殖民時期地位最高的官銜。.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帕夏

伊兹米特湾

#重定向 马尔马拉海.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伊兹米特湾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İstanbul )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历史中心位于欧洲一侧,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于亚洲一侧。其人口达到1440万,为全欧洲最大的城市群,亦是中东最大和全球第六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辖区面积,其覆盖范围同伊斯坦堡省相同,亦是该省的行政中心。亦是世界上唯一横跨兩大洲的城市。 公元前660年左右,该市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onstantinoúpolis;Constantinopolis)或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Nea Romē;Nova Roma),并在此后的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鄂圖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鄂圖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鄂圖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 伊斯坦堡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欧洲和中东的铁路网络之间、黑海和地中海间海路的必经之地,使得伊斯坦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人口和文化,虽然在1923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一状况略不如前。在战间期伊斯坦堡 未能成为新首都,受到忽视,但此后其影响力逐步恢复。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的人口已翻了十倍,来自安那托利亚各地的人口涌入,城市的界限也为此逐渐扩张。20世纪末艺术节开始得到兴办,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复杂的交通网络也由此建立起来。 2012年,在当选欧洲文化之都两年之后,近1160万外国游客造访伊斯坦堡 ,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市最重要的景点仍是其历史城区,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位于贝伊奥卢区的天然港金角湾则是其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伊斯坦堡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于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伊斯坦堡希望借助其复苏和快速扩张的契机,在二十年内五次申请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伊斯坦堡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伊斯兰教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匈牙利

哈德姆·阿里帕夏

哈德姆·阿里帕夏(Hadım Ali Paşa;),也称阿提克·阿里帕夏,奥斯曼帝国官员,修饰名“哈德姆”在土耳其语中意为“宦官”。他曾在中以鲁米利亚总督的身份统帅奥斯曼军队,但在1488年在阿达纳被击败。他还曾在1501年至1503年和1509年至1511年两次出任帝国宰相“大维齐尔”。在他的第二个任期里,他领导了对阿列维教派的镇压,但在锡瓦斯附近与叛军领袖沙赫库鲁本人的战斗中牺牲了。.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哈德姆·阿里帕夏

哈德姆·锡南帕夏

#重定向 哈德姆·錫南帕夏.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哈德姆·锡南帕夏

科贾·穆斯塔法帕夏

#重定向 科賈·穆斯塔法帕夏.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科贾·穆斯塔法帕夏

科贾·达武德帕夏

达武德帕夏(Koca Davud Paşa,),绰号“科贾” ,奥斯曼帝国阿尔巴尼亚族将领、官员,曾于苏丹巴耶济德二世在位期间的1482年至1497年出任奥斯曼帝国宰相“大维齐尔”。他因娶了一位奥斯曼公主而成为了奥斯曼王朝的驸马(damat,音译为“”)。.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科贾·达武德帕夏

穆罕默德二世 (奥斯曼帝国)

罕默德二世,也被称为征服者穆罕默德(محمد ثانى,II.,或称为Fatih Sultan Mehmet,),奥斯曼帝国苏丹(1444年-1446年,1451年-1481年)。他也经常被人们直接以外号“法提赫”(Fatih,意为征服者)相称。他21岁的时候已能指挥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攻滅羅馬帝国。及后更西侵巴爾幹半島腹地、東抗白羊王朝,為日後鄂圖曼帝國百年霸業奠下穩固的基石。他能使用流利的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拉丁语、阿拉伯语等八種語言,也是历史上最以尚武好战著称的苏丹。.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穆罕默德二世 (奥斯曼帝国)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遜尼派

马穆鲁克王朝

#重定向 馬木留克王朝.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马穆鲁克王朝

阿达纳

阿达纳(Adana),土耳其第四大城市,安纳托利亚地区南部古城,现为阿达纳省省会,扼通往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交通要冲,附近有美国设立的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 同樣地由於阿達納鄰近敘利亞邊境,近年飽受敘利亞內戰影響,有不少敘利亞難民為了自由及生存選擇逃亡至土耳其南部邊境居住,當中阿達納是其中一個收容難民的城市之一。.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阿达纳

赫塞哥維納

赫塞哥維納(波士尼亞語、克羅埃西亞語:Hercegovina;Херцеговина)是現在的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納地區南部的名稱,中心的都市是莫斯塔爾。 面積約 11,419 平方公里,即今日波斯尼亞和赫塞哥維納面積的22%。 在其他資料中則包含了12,276平方公里的面積,佔波斯尼亞和赫塞哥維納面積的24%。波士尼亞及赫塞哥維納之間並沒有真正的邊界,非正式的界線為赫塞哥維納的南部山區伊萬山。.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赫塞哥維納

里達尼亞戰役

里達尼亞戰役,發生在1517年1月22日在今天埃及境内,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一世打敗馬木路克王朝蘇丹圖曼貝伊的軍隊。奧斯曼軍隊進入開羅,並把蘇丹殺死,把屍體掛在Al-Ghourieh城門。 但這次戰役也令大維齊爾哈迪姆·錫南帕夏战死。因此塞利姆一世説:我們赢得戰役,但失去錫南。 category:埃及歴史.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里達尼亞戰役

苏丹共和国

苏丹共和国(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Republic of the Sudan),简称苏丹,南苏丹独立后有时也被称作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名源于阿拉伯语「Bilad-al-Suda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面积1,886,068平方公里,爲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首都喀土穆。人口多为阿拉伯穆斯林。曾被失敗國家指數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归咎於军政府在达尔富尔战乱问题上的专制统治。同时,南苏丹於2011年1月9日举行公民投票,98.83%的投票支持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宣佈獨立。.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苏丹共和国

耶尼切里

耶尼切里军团(يڭيچرى;yeniçeri;Γενίτσαροι;直译为“新军”),也译为加尼沙里军团、土耳其新軍、土耳其禁衛軍或蘇丹親兵,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常備軍隊与苏丹侍卫的统称。最早是在奧爾汗一世贝伊统治时出现。在穆拉德一世统治时期成为常备军。1826年,在马哈茂德二世统治期间废除。耶尼切里军团是继罗马帝国灭亡后在该地区建立的的第一支正式常备军。.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耶尼切里

杜卡金扎德·艾哈迈德帕夏

#重定向 杜卡金奥卢·艾哈迈德帕夏.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杜卡金扎德·艾哈迈德帕夏

斯库台

斯库台(阿尔巴尼亚语:Shkodër)是位於阿爾巴尼亞西北部,斯库台州的都市。臨近斯庫台湖,是斯庫台州的首府,也是阿爾巴尼亞的城市中,最具歷史的城市之一。斯庫台也是阿爾巴尼亞北部文化及經濟的中心。斯庫台的人口有95,907人,算上附近地區,斯庫台州的人口則有217,375人。是次於愛爾巴桑(中部的工業都市)之後的阿爾巴尼亞第4大都市,距首都地拉那有116公里。.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斯库台

新海尔采格

新海爾采格(塞尔维亚语:Херцег Нови)是位於黑山西南部奥连山脚、科托爾灣畔和亞得里亞海畔的一座海滨城市,新海爾采格全市人口有30864(2011年)。 H.

查看 海尔塞克利·艾哈迈德帕夏和新海尔采格

另见

1459年出生

1517年逝世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

16世纪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

卡普丹帕夏

奥斯曼帝国军事人物

奥斯曼帝国政府官员

帕夏

由基督教改信伊斯蘭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