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洞察號

指数 洞察號

洞察號(InSight)是NASA於2018年5月發射的無人火星登陸載具。, Washington Post, By Brian Vastag, Monday, August 20洞察號原名InSight,是「運用地震調查、測地學與熱量傳送之內部探索」(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的英文縮寫。這項任務的目標是將一個裝載有地震儀及熱流偵測器的固定式登陸載具發射到火星表面,研究火星早期的地質演變。這項研究將可對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及月球帶來更多了解。藉由使用開發鳳凰號火星探測器時的技術,將可降低任務風險及成本。 该项目一開始被稱為火星物理監測站(GEMS, Geophysical Monitoring Station),但應NASA要求在2012年更改為現名。在2010年的28個提案當中,它是2011年5月被Discovery Program選中的3個提案之一,每個被選中的提案都獲得3百萬美元經費進行詳細的概念研究。 2012年8月,InSight脫穎而出成為最終被選中的提案進行開發。此任務由JPL管理,有多國科學家參與,而不包括發射火箭載具在內的經費限制在4.25億美元以內。 2014年5月19日NASA宣布將開始建造登陸載具。.

27 关系: 埃律西昂平原协调世界时太阳能太陽系探測器列表好奇號伊希地平原德國航空太空中心地球地球物理学地震儀喷气推进实验室火卫一火星火星探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Discovery Program行星分異返回式范登堡空軍基地锂离子电池金星水星水手號谷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月球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

埃律西昂平原

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位於火星埃律西昂山南方的赤道上,地勢平緩,海拔約-2公里,東西橫跨約三千公里。範圍為南緯4.9度至北緯9.9度,東經130度至180度。 埃律西昂平原是火星最年輕的火山區之一,小火山與地表裂隙噴發出熔岩,堆積出熔岩平原,而熔岩平原在地殼受到壓力下被切開形成槽溝,水繼而釋出造成洪水、刻畫河道,而河道又被新噴發的熔岩流覆蓋。這些事件發生於中、晚亞馬遜紀。 由於此處有一大片暗區:科柏洛斯(Cerberus),埃律西昂平原的中、東部常又稱為科柏洛斯平原(Cerberus Plains)或稱科柏洛斯。.

新!!: 洞察號和埃律西昂平原 · 查看更多 »

协调世界时

没有描述。

新!!: 洞察號和协调世界时 · 查看更多 »

太阳能

太阳能(英语:Solar energy),是指來自太陽辐射出的光和热被不斷發展的一系列技術所利用的一种能量,如,,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熱能發電,和。 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陽提供的熱和光生存,而自古人類也懂得以陽光曬乾物件,並作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製鹽和曬鹹魚等。但在化石燃料減少下,才有意把太陽能進一步發展。 太阳能技術分為有源(主動式)及無源(被動式)兩種。有源的例子有太陽能光伏及光热转换,使用電力或機械設備作太陽能收集,而這些設備是依靠外部能源運作的,因此稱為有源。無源的例子有在建築物引入太陽光作照明等,當中是利用建築物的設計、選擇所使用物料等達至利用太陽能的目的,由於當中的運作無需由外部提供能源,因此稱為無源。 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風能,化学能,水的势能。化石燃料可以稱為遠古的太陽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且无需运输,对环境污染低。太阳能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以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新!!: 洞察號和太阳能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本列表包括任務成功以及試圖到達地球以外的所有探測器,其中的目標任務包括小行星、行星、衛星、太陽甚至是太陽系外的探測。其中有一些任務僅飛掠小行星、行星、衛星、太陽,由於探測地球本身的探測器數量龐雜、利用多次重力拋射的探測器軌道複雜,所以未加觀測地球、飛掠地球的探測器並未列入。另外,本列表目前也未將已取消或是未來可能發射的探測器列入,因為可能有諸多不確定因素。 截至2016年4月為止,共有248艘探測器被設定為太陽系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有些攜帶許多小探測器,但大部分為單一的探測器,其中143艘探測器成功;7艘探測器部分成功;98艘探測器失敗。.

新!!: 洞察號和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 查看更多 »

好奇號

好奇號(Curiosity)是一輛美國太空總署火星科學實驗室轄下的火星探測車,主要任務是探索火星的蓋爾撞擊坑,為美國太空總署火星科學實驗室計劃的一部份。 好奇號在2011年11月26日北美東部標準時間10:02於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進入火星科學實驗室太空船,並成功在2012年8月6日協調世界時05:17於伊奧利亞沼著陸。好奇號經過56,300萬公里的旅程,著陸時離預定著陸點只相差2.4公里。 好奇號的任務包括:探測火星氣候及地質,探測蓋爾撞擊坑內的環境是否曾經能够支持生命,探測火星上的水,及研究日後人類探索的可行性。 好奇號的設計將是計畫中的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設計基礎。2012年12月,好奇號原本執行2年的探測任務被無限期延長。 2014年6月24日,好奇號在發現火星上曾經有適合微生物生存的環境之後執行滿一個火星年的探測任務。.

新!!: 洞察號和好奇號 · 查看更多 »

伊希地平原

伊希地平原(或譯為伊西底斯平原,拉丁語:Isidis Planitia)是位於火星一個巨大撞擊坑內的平原,中心位於 。這是火星上排名在希臘平原和阿爾及爾平原之後,第三大的撞擊坑,直徑約1500公里。因為被塵埃覆蓋的關係,在太空時代以前因為望遠鏡中見到的伊希地平原亮度較高,在早期的火星圖上是有明顯反照率特徵的區域,稱為「Isidis Regio」。 小獵犬2號原本預定在2003年12月在伊希地平原的東部登陸,但任務失敗。在伊希地平原正西方是大瑟提斯高原。一個坡度平緩的盾狀火山在火星上是明顯相當低反射率的區域,形成時間在伊希地平原之後。 火星偵察軌道器在伊希地平原周圍發現了碳酸鎂。這種礦物是非酸性水曾經存在的指標,生命可能曾經在這個區域誕生 。 伊希地平原的名字由來於較早期的名字「Isidis Regio」(艾西斯區,Isis Region)。艾西斯是掌管守護死者和生育的古埃及神祇。.

新!!: 洞察號和伊希地平原 · 查看更多 »

德國航空太空中心

德國航空太空中心(德文: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縮寫; DLR)是德國的國家級航太、能源與交通運輸研究機構,總部設在科隆,並且設有多座分支機構。德國航空太空中心和許多國內或者國際的單位合作從事廣泛的研究,主要任務是地球與太陽系探索,以及開發保護環境的科技、通訊、交通運輸與能源。.

新!!: 洞察號和德國航空太空中心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洞察號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透過定量物理方法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學学科。通常使用地震波、重力、电磁、地熱和放射能等方法。狹義的地球物理學專指地質學上的應用,包括地球的形狀; 重力場和磁場; 內部結構和組成; 動力學和板塊構造; 岩漿的產生; 火山活動和岩石形成等。不過現代地球物理學組織使用更廣泛的定義,包括了冰和水在內的水循環; 海洋和大氣的流體動力學; 電離層和磁層中的電磁特性與日地關係; 以及月球和其他行星相關的類似問題。 雖然地球物理學在19世紀才被認為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人類開始以天然磁石製作成指南針。公元132年張衡建立了第一台檢驗地震的儀器。艾薩克·牛頓將他的力學理論應用於潮汐和歲差,並開發了儀器來測量地球的形狀、密度和重力場,以及水循環的流程。 20世紀以來,發展出使用遠距離探測固體地球和海洋的地球物理學方法,地球物理學對於板塊構造理論的發展影響相當大。 地球物理學有許多對於社會需求的應用,如礦產資源、自然災害預防和環境保護 。地球物理勘測數據則用於分析潛藏的油氣和礦脈; 地下水層定位;尋找考古遺跡;確定冰川和土壤的厚度;評估的場址等等。.

新!!: 洞察號和地球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地震儀

地震仪是一种监视地震的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仪器。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中国东汉时代的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候風地動儀。但此地震仪与现今各国使用的地震仪不同,只能称之为“验震器”。.

新!!: 洞察號和地震儀 · 查看更多 »

喷气推进实验室

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常縮寫為JPL)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个下属机构,负责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和管理无人太空探测任务,行政上由加州理工学院管理,始建于1936年。.

新!!: 洞察號和喷气推进实验室 · 查看更多 »

火卫一

火卫一又稱為「福波斯」(英語:Phobos;Φόβος;系統名稱:),是火星的两颗自然卫星中,距离火星较近且较大的一颗,平均半径为11.1km,是另一颗卫星火卫二的7.24倍。火卫一的名字是福波斯(意思是害怕),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在罗马神话中名叫玛尔斯)之子。 火卫一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天体。围绕火星运动,轨道距火星中心约9400km,也就是距离火星表面6000km。火卫一到其母星的距离,比其他已知行星的卫星都要近。火卫一是太阳系中反射率最低的天体之一。火卫一上有一个巨大的撞击坑,叫斯蒂克尼撞击坑。由于轨道离火星很近,火卫一的转动快于火星的自转。因此,从火星表面看,火卫一从西边升起,在4小时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划过天空,在东边落山。由于轨道周期短以及潮汐力的作用,火卫一的轨道半径會逐渐变小,最终它将撞到火星表面,或者破碎形成火星环。.

新!!: 洞察號和火卫一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洞察號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火星探测

火星探测是指人类通过向火星发射空间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的科学探测活动。人類從1600年代開始使用望遠鏡對火星進行观测。1971年11月27日,苏联火星2号/Mars 2的登陆器在火星表面坠毁,成为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人造物。 1971年12月2日,苏联火星3号/Mars 3的登陆器成功在火星软着陆,成为第一个抵达火星的探测器,并在火星表面发出14.5秒信号。1976年9月3日,美国維京1号的登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为第一个向地球发回照片的探测器。.

新!!: 洞察號和火星探测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洞察號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或稱屋瓦、瓦片,為屋頂上加蓋片狀物的建築風格,通常搭配尖斜式屋頂,常見於亞洲和歐洲。.

新!!: 洞察號和瓦 · 查看更多 »

Discovery Program

NASA的發現計劃是一系列探索太陽系的低成本,任務目標非常聚焦的美國科學太空任務。此計劃於1992年由當時NASA署長Daniel S. Goldin成立,他的願景是實現"更快,更好,更便宜“的行星探索任務。與其他一般NASA任務不同,那些任務的目標與目的都事先決定好。相反地,這些成本有上限的任務由計劃主持人科學家所領導。提案的團隊成員可包括工業界,小型企業,政府實驗室以及大學。提案經由相當競爭的同儕審查過程。所有已完成的任務都大幅增加了人類對太陽系的了解。 NASA也接受Discovery Program Mission of Opportunity的提案。這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一些科學儀器或硬體元件可以獲得資金參與非NASA的任務,或者為一個已經完成任務的太空船重新規劃任務。.

新!!: 洞察號和Discovery Program · 查看更多 »

行星分異

行星分異是行星科學中,行星密度較高的成分向中心下沉,較輕的物質上升至表面,使中心密度愈行增高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傾向於創造核心、地殼和地函。.

新!!: 洞察號和行星分異 · 查看更多 »

返回式

#重定向 再入.

新!!: 洞察號和返回式 · 查看更多 »

范登堡空軍基地

范登堡空军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聖巴巴拉縣的一个空军基地和航天发射中心,以前美国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的名字命名。主要任务是發射軍事和商業衛星,以及測試洲際彈道導彈。美国空军的航天联合機能構成司令部(Joint Functional Component Command for Space, JFCC SPACE)即以此基地為總部。.

新!!: 洞察號和范登堡空軍基地 · 查看更多 »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使用一个嵌入的锂化合物作为一个电极材料。目前用作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常見的有:鋰鈷氧化物(LiCoO2)、錳酸鋰(LiMn2O4)、镍酸锂(LiNiO2)及磷酸鋰鐵(LiFePO4)。 這些锂离子电池與其發展產品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常见的。它们是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可充电电池最普遍的类型之一,具有高能量密度,无记忆效应,在不使用时只有缓慢电荷损失。除了消费类电子产品,越來越進步的锂离子电池也越来越普及,可用于军事,纯电动汽车和航空航天应用。例如,磷酸鋰鐵电池正在成为铅酸蓄电池的一种常见的替代蓄电池,在历史上铅酸蓄电池用于高尔夫球车和多用途车,但這種高效的新型電池已經能夠突破舊有鋰電池與鉛酸電池的各種缺點,達成全面替代的目標。 此外,锂离子电池容易与下面两种电池概念混淆:.

新!!: 洞察號和锂离子电池 · 查看更多 »

金星

金星(英語、拉丁語:Venus,天文符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B.M. Jakosky, "Atmospheres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in Beatty, Petersen and Chaikin (eds), The New Solar System, 4th edition 1999, Sky Publishing Company (Boston)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新!!: 洞察號和金星 · 查看更多 »

水星

水星(Mercurius),中國古稱辰星;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名為水星。 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但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離心率 ,軌道週期是87.969 地球日。從地球上看,它大约116天左右與地球會合一次,公转速度遠遠超過太阳系的其它星球。水星的快速運動使它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墨丘利,是快速飛行的信使神。由于大氣層极为稀薄,无法有效保存热量,水星表面昼夜温差极大,为太阳系行星之最。白天时赤道地區温度可达430°C,夜间可降至-170°C。極區气温則終年維持在-170°C以下。水星的軸傾斜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小的(大約度),但它有最大的軌道偏心率。水星在遠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在近日點的1.5倍。水星表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坑穴(環形山),外觀看起來與月球相似,顯示它的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於非活動狀態。 水星无四季变化。它也是唯一被太陽潮汐鎖定的行星。相對於恆星,它每自轉三圈的時間與它在軌道上繞行太陽兩圈的時間几乎完全相等。從太陽看水星,參照它的自轉與軌道上的公轉運動,是每兩個水星年才一個太陽日。因此,对一位在水星上的觀測者来说,一天相当于兩年。 因為水星的軌道位於地球的內側(金星也一樣),所以它只能在晨昏之際與白天出現在天空中,而不會在子夜前後出現。同時,也像金星和月球一樣,在它繞著軌道相對於地球,會呈現一系列完整的相位。雖然从地球上觀察,水星會是一顆很明亮的天體,但它比金星更接近太陽,因此比金星還難看見。 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從-2.3至5.7等,但是它與太陽的分離角度最大只有28.3°。當它最亮時,从技術角度上讲應該很容易就能從地球上看見它,但由于其距离太阳过近,實際上並不容易找到。除非有日全食,否則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在北半球,只能在凌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在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在南半球的中緯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水星。 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新!!: 洞察號和水星 · 查看更多 »

水手號谷

水手號谷(Valles Marineris),或稱為水手號峽谷、水手峡谷或水手谷,命名來自水手9號,是火星最大的峡谷,也是太阳系最大最长的峡谷。位在塔爾西斯火山高原的東側,長3769公里、最深處7公里,成一個複雜的峡谷系統,是地殼拉張陷落而形成,可與地球的東非大裂谷相比較。水手號谷東西範圍為東經267.3度至東經331.1度,即西臨諾克提斯迷宮、往東進入大片混沌地形;南北範圍則是南緯2.96度至南緯19.09度。.

新!!: 洞察號和水手號谷 · 查看更多 »

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

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Études Spatiales,縮寫:CNES)是隸屬於法國政府的太空研究組織,受国防与退伍军人事务部監督。成立於1961年,總部位於巴黎,主要發射基地為圭亞那太空中心。.

新!!: 洞察號和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洞察號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

擎天神5號運载火箭(Atlas V),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研製的不可重覆使用之運載火箭,現由洛克希德馬丁與波音公司研製,隸屬聯合發射同盟,航空噴氣公司則負責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固態輔助火箭的研發及製造。第一節的由液態氧及煤油為燃料,並由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迪凱特的主基地建造,引擎為俄羅斯的RD-180火箭发动机,第二節則是以液態氧及液態氫為燃料的半人馬座火箭,某些衍生型裝有捆綁式固体火箭助推器以增加酬載量,輔助火箭及第一節和第二節構成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也算是擎天神系列運載火箭的家族成員之一。火箭整流罩的部分由RUAG空間所製造,大多為直徑4或5公尺的整流罩,不過直徑7.2公尺與長32公尺的整流罩也列在原先設計之中。負責組裝的場所有迪凱、哈靈根、聖地牙哥以及聯合發射同盟的總部丹佛。 時至2015年10月,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已經發射50餘次,其首航始於2002年8月,並保有相當完美的成功率。唯一一次的部分失敗發生於2007年6月15日,主因是第二節的半人馬座火箭引擎收到異常訊號而提早4秒關閉,導致人造衛星未能達到預定軌道較高的軌道,不過美国国家侦察局認定此一次發射任務仍屬成功。.

新!!: 洞察號和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