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護 (一) 法護,梵名 Dharmarakṣa。晉代譯經僧。原為月支人,世居敦煌。於武帝泰始元年(265)來華,譯經多部,講經不輟,世稱竺法護,又稱敦煌菩薩。(參閱「竺法護」3488) (二) 法護,巴利名 Dhammapāla。古印度巴利文佛教學者。生卒年代稍晚於五世紀時之佛音(梵 Buddhaghosa)。居於印度東南沿海巴多羅底陀寺(巴 Padaratittha)及那伽巴特那(梵 Nagapattana)一所阿育王時代修建之寺廟中。注釋小部經典中佛音所未注釋之自說經、如是語經、天宮事經、餓鬼事經、長老偈、長老尼偈、若用藏等七部,合稱圓滿釋論。著有圓滿筐論,解釋佛音之清淨道論與優婆底沙(巴 Upatissa)之解脫道論,以破無畏山寺派等部派之見解,並提供當時南印度與錫蘭之佛教資料。 (三) 法護,梵名 Dharmagupta, 音譯曇摩鞠多,或達摩鞠多,印度聖僧,生卒年不詳,據稱享壽八百歲,是開元三大士之一善無畏的密法老師。 (四) 法護(963~1058),梵名 Dharmapāla。宋代譯經僧。北印度迦濕彌羅國人,姓憍尸迦,屬婆羅門種。幼習四吠陀典及諸記論。後於中印度摩伽陀國堅固鎧宮(梵 Vikramaśīla)寺出家。曾從希有乘、妙意尊、布施鎧等學毘尼、聲明、三乘之學,又訪名師學大乘經論。真宗景德元年(1004),與法兄覺吉祥智至我國汴京,奉獻佛舍利、貝葉梵經。受賜紫衣束帛,從事譯經。景德四年(1007年),受賜「傳梵大師」稱號。仁宗天聖元年(1023),受詔翻譯南海駐輦國使所進貢之金葉天竺梵經。景祐二年(1035),與惟淨合撰天竺字源七卷。至和元年(1054)因其戒德高勝,賜「普明慈覺傳梵大師」之號。嘉祐三年(1058年)示寂,世壽九十六。追諡「演教三藏」。嘗補「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師所譯經有大乘集菩薩學論、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大乘大方廣佛冠經等三十五部二百七十卷,其譯文十分難解。 〔佛祖統紀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宋高僧傳卷三、大中祥符法寶錄卷十五、宋會要稿卷二〇〇〕 p3434.
目录
1 关系: 善無畏。
善无畏 (梵语:Śubhakarasiṃha,637年-735年),音译戍婆揭罗僧诃,或译为输波迦罗,直译为净狮子。汉传密宗的祖师,开元三大士之一,主要弘传胎藏界曼荼罗。.
查看 法护和善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