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南書房
南書房(v),設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後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撤銷,是清代皇帝文學侍從、應召侍讀之處。.
查看 汪士鋐和南書房
姜宸英
姜宸英(),字西溟,號淇園,又號韋間,明末清初書法家、史学家。浙江慈谿縣(今慈溪市)人。.
查看 汪士鋐和姜宸英
何焯
何焯(),字屺瞻,號茶仙,江蘇長洲人。與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並稱為康熙年間的“帖學四大家”。.
查看 汪士鋐和何焯
御定佩文韻府
《御定佩文韻府》是清聖祖康熙命張玉書、陳廷敬、查士昇等二十餘人編纂的一本韻母詞典。於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開始編纂,成書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其中《正編》、《拾遺》各106卷,共212卷。至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改為444卷,是《四庫全書》中收錄最多的著作。 《佩文韻府》是在元代陰時夫《韻府群玉》和明代凌稚隆《五車韻瑞》的基礎上增補而成,是中國依韻排列規模最大的詞典,全書收單字一萬九千多個,典故大約有五十多萬條,任何文章典故均輯錄於此書。每個韻部排列同韻部的字,在字下列出以此字收尾的詞。書中以單字統詞語,按《平水韻》一O六韻排列;每字的字頭下,用反切注音,之後簡括地訓釋及標明出處。《佩文韻府》編纂的同時也編纂了《駢字類編》。 Category:韻書 Category:經部小學類 Category:词典 category:語言學書籍 Category:中古漢語.
查看 汪士鋐和御定佩文韻府
御定淵鑑類函
《淵鑑類函》全名《御定淵鑑類函》,由張英、王士禎、王惔等人編撰,凡四百五十卷。康熙四十年進表,並錄有其他參與者如蔡升元等138名職名表。 類函是類書之別名,如明代俞安期編《唐類函》。《渊鉴类函》即以《唐类函》为蓝本,体例上又综合《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潜确类书》、《天中记》、《事词类奇》、《山堂肆考》等17部類書,又徵引二十一史、子部、集部和雜書中的材料,并加“原”、“增”字以示区别,亦即凡《唐类函》原有之文字,在前面夾註“原”字,新增續補的引證部分則註以“增”字。《唐类函》一书只选唐以前的典故而不及唐代之后,《渊鉴类函》则博采初唐至明嘉靖年间止。《初學記》有引文重複的困擾,《渊鉴类函》則透過按語的方式消弭重複。《淵鑑類函》幾與《古今圖書集成》同時编修,但前者名氣明顯遠不如後者,流傳亦不廣。四库馆臣对《渊鉴类函》高度评价:“盖自有类书以来,如百川之归巨海,九金之萃鸿钧矣。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数宋之四大书也”。 《渊鉴类函》有45部,内容有天部、岁时部、地部、帝王部、后妃部、储宫部、帝戚部、设官部、封爵部、政术部、礼仪部、乐部、文学部、武功部、边塞部、人部、释教部、道部、灵异部、方术部、巧艺部、京邑部、州郡部、居处部、产业部、火部、珍宝部、布帛部、仪饰部、服饰部、器物部、舟部、食物部、五谷部、药部、菜蔬部、果部、花部、草部、木部、鸟部、兽部、鳞介部、虫部等。部以下再分子目,共計2,536個子目。目下分為5欄編排,即(一)釋名、總論、沿革、緣起;(二)典故;(三)對偶;(四)摘句;(五)詩文。 《淵鑑類函》卷數不及《太平御览》二分之一,但由於每卷篇幅大增,实际字數則遠勝之。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内府刻本;清古香齋巾箱本;清光緒九年(1883年)點石齋影印原本;清上海同文書局影印本;民56年(1967年)臺北新興書局影印本。.
查看 汪士鋐和御定淵鑑類函
包世臣
包世臣(),清朝文学家,字慎伯,晚號倦翁,安徽泾县人。.
查看 汪士鋐和包世臣
全唐詩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等10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十九日奉命刊刻、校對,康熙四十五年初一日書成,全书即编成奏上。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康熙御製序。全書架構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籤》和清代季振宜《唐詩》的基礎上,旁採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巨細靡遺。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為限,列出唐代詩人,附以作者小传。接著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最後為〈补遗〉、〈词缀〉。 《全唐诗》在编校之時,曾訂正材料之真偽。《四库全书总目》載:“如《册府元龟》所载唐高祖赐秦王诗,则考订其伪托。又旧以六朝人误作唐人者,如陈昭仪沈氏、卫敬瑜妻之类;以六朝人讹其姓名误为唐人者,如杨慎即陈阳慎、沈烟即陈沈炯之类;以六朝诗误入唐诗者,如吴均妾《安所居》、刘孝胜《武陵深行》误作曹邺、薛道衡《昔昔盐》误作刘长卿之类;唐诗之误以诗题为姓名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作慕容承诗之类,亦并厘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 但《全唐詩》也有誤收、漏收、张冠李戴之弊,如《全唐詩》收唐溫如之詩,但唐溫如實非唐代人,一些敦煌故物不見於當時,如王梵志的詩,韋莊《秦婦吟》則未見記載。近人佟培基考订《全唐詩》重出误收诗约近7000首,涉及作主900余家,故有重修《全唐五代诗》之議。 中华书局编《全唐诗外编》,收集了日本人河世寧(市河宽斋)的《全唐詩逸》3卷,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104首,孙望《全唐诗补逸》20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等4種。另外,刘师培有《全唐诗发微》,岑仲勉有《读全唐诗札记》。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
查看 汪士鋐和全唐詩
全唐诗
#重定向 全唐詩.
查看 汪士鋐和全唐诗
笪重光
重光(),字在辛,号君宜,又号江上外史、郁冈扫雪道人等。晚年自署蟾光。清初政治人物,书画家。江南句容东荆(今白兔镇)人。.
查看 汪士鋐和笪重光
袁枚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谿,年廿四中進士,曾官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不到卅八歲即辭官還鄉,致仕之後因投資地產有道,家財萬貫。 袁枚擅長詩、賦、制藝,能寫駢文、小品文、筆記,乾隆時期為诗坛盟主,又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亦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其喜好廣泛,甚至編寫食譜、志怪小說,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祭妹文》等。書信亦有名,其《小倉山房尺牘》與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 袁枚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也提倡女性文學,廣收女弟子。不喜理學、漢學,追求自由,反對統一思想,他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天亦不能做主,而況於人乎?」,故被當時的許多文人嚴厲批判,袁枚依然悠哉度日,在文壇享有盛名。.
查看 汪士鋐和袁枚
长洲
长洲可以指:.
查看 汪士鋐和长洲
李玉棻
李玉棻,字均湖,真木,韵湖。北京通县人。 自幼喜書畫,自称虹月船师,又有室名传鉴堂。光绪十七年從軍,后为直隶候补。同治四年(1865年),開始撰著《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成书,是為景其濬、曾协均、僧明基三家之集大成。.
查看 汪士鋐和李玉棻
沈彤
沈彤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汪士鋐和沈彤
曹寅
曹寅(1658 - 1712),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顺治十五年(1658)生于北京,祖籍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世家出身,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善骑射,能诗及词曲。.
查看 汪士鋐和曹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