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永乐城之战

指数 永乐城之战

宋夏自从庆曆和议以后,双方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到了宋神宗时期,西夏外戚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姐弟当权,国势衰落,政治腐败,西夏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梁太后多次出兵攻宋,想提高国内政治威望,却都惨败而归。宋神宗认为西夏无理,下令攻灭西夏。宋军于元豐四年(1081年)11月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击溃夏军,占领西夏两千多里土地。神宗大喜,命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于元豐五年(1082年)9月带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 徐禧等人率領二万五千禁军,景思宜有四千禁军,另有厢军四万人,总兵力约七万人,攻入西夏横山地区,直逼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了消灭西夏,徐禧等人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宁夏境内),种谔認為永乐距银州故城不远,三面绝崖而无水泉,力谏说在永乐筑城必然失败。徐禧怒斥种谔,並上奏朝廷,弹劾种谔骄横。又把种谔调往延州,种谔由是怨懟。至九月初六,築成,徐禧令景思宜领四千人镇守,自行带中军,右虞侯军,右军八千余人返米脂。 不出十日,西夏梁氏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攻永乐城,曲珍忙报知徐禧。徐禧與李舜举、李稷等,统兵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部下高永亨建議夏军渡永定河時突袭敌军,徐禧以為“王师不鼓不成列。”予以拒絕,而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永定河后,向宋军发动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永乐城中缺水,“掘井不及泉”,“士卒渴死者太半”。沈括以及宦官李宪等人的救兵受阻。鄜延道總管种谔因為怨恨徐禧,竟未予以援救。高永能劝徐禧尽出金帛招募敢死队血拼,徐禧不听。鄜延路副总管曲珍劝徐禧突围,徐禧亦不听。 二十日夜,天降大雨,新建城墙浸水后被夏军擂垮,宋军饥疲不能拒,夏军终攻破永乐城,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人死难,《宋诗纪事本末》,卷四十,《西夏用兵》言宋军二十多万士卒役夫阵亡,只有曲珍、王湛、李浦、呂整裸跣逃脱,《邵氏聞見錄》稱“靈武之役,喪師覆將,塗炭百萬,帝中夜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寐。”次日神宗對輔臣痛哭失聲,史称永乐城之战。根据台湾学者方震华之分析,宋军在此役之中的损失约在二万到三万战斗部队以及留在城内的厢军和保甲等,二十万为后人政治目的而夸大。 永乐城之战后,宋神宗开始悔悟,而不再轻言开战。.

38 关系: 历史大安 (西夏)外戚宁夏宦官宋夏战争宋神宗宋朝世纪庆阳市徐禧 (北宋)北宋和平元丰 (北宋)禁軍种谔米脂县甘肃省西夏首都高永亨高永能银川市陕西省李宪 (北宋)李秉常李稷李舜举梁姓梁乙埋梁皇后 (西夏毅宗)永定河永乐永乐城之战沈括战役政治敢死队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新!!: 永乐城之战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大安 (西夏)

大安(1075年-1085年)是西夏惠宗李秉常的年號,共計11年。 李兆洛《纪元编》有西安年号,或为大安之误。.

新!!: 永乐城之战和大安 (西夏) · 查看更多 »

外戚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東亞古代社會中的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越南君主、朝鮮國王、琉球國王等)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親或妻娘家的人。.

新!!: 永乐城之战和外戚 · 查看更多 »

宁夏

#重定向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 永乐城之战和宁夏 · 查看更多 »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新!!: 永乐城之战和宦官 · 查看更多 »

宋夏战争

宋夏战争,即北宋与西夏的战争,西夏在1038年独立称帝後,与宋朝进行的战争。主要有五次大的战争,即宋仁宗-夏景宗时期,宋英宗-夏毅宗时期,宋神宗-夏惠宗时期,宋哲宗-夏崇宗时期,宋徽宗-夏崇宗时期。.

新!!: 永乐城之战和宋夏战争 · 查看更多 »

宋神宗

宋神宗赵顼(),本名趙仲鍼,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神宗是宋朝皇帝中,少數有意振興國家的皇帝,不過卻是有心無力。.

新!!: 永乐城之战和宋神宗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永乐城之战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世纪

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当用来计算日子时,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后一年开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这种奇数的纪年法来自于耶稣纪元后,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因此一世纪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二十世纪则从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

新!!: 永乐城之战和世纪 · 查看更多 »

庆阳市

庆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北部。.

新!!: 永乐城之战和庆阳市 · 查看更多 »

徐禧 (北宋)

徐禧(),字德--,洪州汾寧人,北宋大臣。 世代務農,祖父徐师古创办金湖书院。徐禧娶黄庭坚之姐,博览群书,知古今事變,神宗時上呈《太平治策》三卷。頗得王安石青睞,授镇安军节度推官、中书房习学。神宗赞许他:“朕阅人多矣,罕有如卿者”。歷官监察御史、集贤校理、中书礼房。官至給事中。元丰五年(1082年)八月,與李舜举奉命攻西夏,築永乐(今陕西米脂西北)城,赐名“银川寨”,不久,西夏發動永樂城之戰,徐禧與李舜舉皆戰死,終年四十八歲,其子孫以其衣冠葬於修水境内(现山口镇来苏村)。有子徐俯。.

新!!: 永乐城之战和徐禧 (北宋)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永乐城之战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和平

Peace flag 和平通常指没有战争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狀態,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和平一般會解讀為沒有敵意及报复,誠摯的想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或國際關係學等。 通常,维持国家关系之间的和平状态是多数人或组织的企盼,尤其是类似联合国这类国际组织。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例如用强制手段抑止那些引起骚乱之人的行为。.

新!!: 永乐城之战和和平 · 查看更多 »

元丰 (北宋)

元丰(1078年-1085年)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意思為大丰收。 元丰八年二月宋哲宗即位沿用。.

新!!: 永乐城之战和元丰 (北宋) · 查看更多 »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新!!: 永乐城之战和禁軍 · 查看更多 »

种谔

种谔(),字子正,洛阳人,北宋大将。 北宋名将种世衡第五子,世代守宋夏边境。 以父亲的荫蔽入官,升到左藏库副使(从七品武官阶),延帅(鄜延路安抚使)陆诜推荐种諤任青涧城(城为设在军事要地军民统管的县级行政区)知城,青涧城本来是其父种世衡顶着巨大军事压力抢筑并担负首任知城,种諤算是继承了其父种世衡的衣钵。种諤熟悉边情,性格猛烈骁勇,善于驭士卒,临敌善于出奇,每战必胜,屡建战功。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十月,种谔年龄已经四十一岁,招降了绥州嵬名山部落,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宋军未伤一兵一卒,就收复了陕北重镇绥州。 历任鄜延钤辖,后迁礼宾副使(从七品武官阶)、知岷州(实际差遣)。迁东上閤门使(正六品横班武官阶)、文州刺史(正任官武官阶)、知泾州,徒鄜延路副总管。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主张再次讨伐西夏,上书朝廷雪“灵州丧师”之耻。神宗“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诏令熙河路、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河东路等五路宋军进攻西夏。九月二十九日,种谔率兵出绥德城,进攻米脂,三日未能攻下。西夏派出八万军队前来援救。种谔在米脂城外无定河边埋下伏兵伏击,断其首尾,大破敌兵。 宋军永乐城之战時,种谔在延州,不願前往相救,以致宋軍全軍覆沒,“議者謂諤不死,邊事不已。”后任知延州。疽发于背,死于延州,终年66岁。种谔生性殘忍,“左右有犯立斬,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諤飲食自若。” --為其姓氏,正體字即為「--」,音读chong,二声。不可誤植為「--」。.

新!!: 永乐城之战和种谔 · 查看更多 »

米脂县

米脂县是中国陕西省榆林市下辖的一个县。古名银州,县城位于无定河东岸。黄土高原地貌。面积1212平方公里,人口约23万(2005年)。邮政编码718100。县人民政府驻银州镇。.

新!!: 永乐城之战和米脂县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永乐城之战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等,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陕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占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铁鹞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新!!: 永乐城之战和西夏 · 查看更多 »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新!!: 永乐城之战和首都 · 查看更多 »

高永亨

永亨,宋朝軍事人物。 出身武將家庭,高永能之弟。世守绥德,曾擔任昭武校尉。元豐五年,與徐禧守永樂城,西夏軍來襲。永亨建議夏軍渡永定河時突襲之,徐禧以為“王師不鼓不成列。”予以拒絕,而以兵萬人列陣城下。最後永樂城被西夏攻破,與兄永能皆戰死。有子高世才。.

新!!: 永乐城之战和高永亨 · 查看更多 »

高永能

永能,字君举,北宋绥州(今陕西绥德)人, 高永能從祖父寓居青涧(今陕西省清涧),年少时便擅长骑马射箭。由行伍補殿侍(階官,無品),稍遷供奉官(階官,三班使臣,小使臣,從八品)。種諤取綏州,發永能兵六千先驅入囉兀,五戰皆捷,轉供備庫副使(階官,諸司副使,西班,從七品)。治綏德城,闢地四千頃,增戶千三百,即知城事。元豐初,為鄜延都監。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騎於大會平,將取稼。永能簡精騎突過其營,騎卒驚潰,獲鈐轄二人。轉六宅使(階官,諸司正使,西班,正七品)。夏人患之,令曰:「有得高六宅者,賞金等其身。」經略使呂惠卿行邊,永能伏騎穀中,以備侵軼。邊騎果至,馳出擊走之。夏兵二萬犯當川堡,永能以千騎與相遇,度不能支,依險設疑兵,且鬥且卻,而令後騎揚塵,若援兵至者,奮而前,遂解去。擢本路鈐轄。 四年,西討,永能為前鋒,圍米脂城。邊人十萬來援,永能謂弟永亨曰:「彼恃眾集易吾軍,營當大川,宜嚴陳待其至,張左右翼擊之,可破也。」詰旦,鏖戰於無定河,斬首數千級,得馬三千、橐駝牛羊萬計。城猶未下,密遣諜說降其東壁守將,衣以文錦,導以鼓吹,耀諸城下,酋令介訛遇乃出降。進東上閣門使(階官,橫行正使,第五階,正六品)、寧州刺史(遙郡刺史),以年請老,不許,又進四方館使(階官,橫行正使,第四階,正六品)、榮州團練使(遙郡團練使)。 永樂之役,獻謀皆不用。城既陷,其孫昌裔欲援之從間道出,永能歎曰:「吾結發從事西羌,戰未嚐挫,今年已七十,受國大恩,恨無以報,此吾死所也。」顧易一卒敝衣,戰而死。其子世亮與昌裔求得屍以歸。詔贈房州觀察使(階官,正任觀察使,正五品),錄世亮為忠州刺史(階官,正任刺史,從五品),諸孫皆侍禁殿直(階官,三班使臣,小使臣,正九品)。 永能家世州將,所領多故部曲,拊之有恩惠,遇敵則身先之。下有傷者,載以己副馬,故能得士死力。遠近喜言其事,稱之曰「老高」。及死,邊人無不痛惜。嚐過其遠祖唐綏州刺史思祥淘沙川廟,得畫像及神道碑上之,詔即所在賜田三十頃,以奉祭祀。.

新!!: 永乐城之战和高永能 · 查看更多 »

银川市

银川市,简称银,古称兴庆府、中兴路、宁夏省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银川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银川市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历史上为西夏王朝首都。 全市总面积6,94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80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216.4萬,大部分为汉族,回族为53.38万人。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市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拥有南关清真大寺、承天寺塔、海宝塔、西夏王陵、玉皇阁、鼓楼等众多著名古迹。.

新!!: 永乐城之战和银川市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永乐城之战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李宪 (北宋)

李宪,字子范,宋朝宦官,开封祥符(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宋仁宗皇祐年间,补入内黄门,迁任供奉官。宋神宗时,历任永兴军路、太原府走马承受,官至宣州观察、宣政使、入内副都知,迁宣庆使。他和王韶收复河州,攻克珂诺城,为熙河经略安抚司干当公事。击败吐蕃木征,击破十余座城堡,木征率领八十余个酋长投降,因功加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北宋乘西夏内乱,征集熙河路、麟延路、环庆路、泾原路二十万大军分五路攻西夏。李宪任熙河经略使,率熙秦军由熙州(今临洮)往北攻夏。八月,李宪以李浩为先锋,至康古城(今榆中境),进取西市新城(今榆中三角城),九月初二日,克兰州。李宪设帅府,置兰州,李浩为知州。次年正月,北宋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兰州入北宋版图。李宪进景福殿使、武信军留后。但因违犯军令,贻误战机,无功而归。任泾原经略安抚制置使。宋哲宗即位,因他罔上害民,被贬右千牛卫将军,分司南京应天府(商丘)。後居陈州因病而死,绍圣初年赠武泰军节度使,谥号忠敏。.

新!!: 永乐城之战和李宪 (北宋) · 查看更多 »

李秉常

#重定向 夏惠宗.

新!!: 永乐城之战和李秉常 · 查看更多 »

李稷

李稷()表字长卿。北宋邛州(今邛崃)人。 國子監博士官出身。以父李绚之荫官,为将作监主簿,历任河北西路、东路转运判官。後任陕西转运使、管理官盐,以苛暴著称。李稷督运粮草,民夫苦,逃者多,李稷将数千民夫斬斷足筋,凄惨响彻山谷,数日而死.时人稱:“寧逢黑杀,莫逢稷察。”元豐五年(1082年)赴永樂城(今陝西米脂西北)考察,遇西夏軍來犯,城破,死于乱军之中,有人認為是宋軍不滿李稷暴虐無道,乘亂將他殺了。.

新!!: 永乐城之战和李稷 · 查看更多 »

李舜举

李舜举(),字公辅,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将军。 神福曾孫,世代为内侍。在御药院十四年,熙寧年間任內侍押班,制置涇原軍馬,忠恭老實,神宗稱他“李舜舉公忠奉上,恭勤檢身,始終惟一,以安以榮。”。 元丰五年,监军延麟路,臨行前,王珪告訴他“朝廷以边事属押班及李留后,无西顾之忧矣。”後在宋夏永乐城之战中战死,享年50岁。.

新!!: 永乐城之战和李舜举 · 查看更多 »

梁姓

梁姓是一個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在中國大陸人口排名第22位,在台灣排名第43位。.

新!!: 永乐城之战和梁姓 · 查看更多 »

梁乙埋

梁乙埋(),西夏大臣,毅宗李谅祚梁皇后的弟弟。 1067年,李谅祚去世,其子八岁的惠宗李秉常即位,梁太后执政,梁乙埋为国相。1068年到1074年,梁乙埋对北宋连年作战,屡战屡败。惠宗娶梁乙埋之女为皇后。1075年,惠宗亲政,要缓解与宋朝的关系,限制梁氏,反被梁氏软禁。1082年,西夏与宋朝请和不果,重新开战。1085年,梁乙埋去世,其子梁乙逋执政。.

新!!: 永乐城之战和梁乙埋 · 查看更多 »

梁皇后 (西夏毅宗)

梁皇后(),小說家言名「落瑤」,西夏毅宗李谅祚第二任皇后,惠宗李秉常、公主李氏生母。崇宗李乾順祖母。.

新!!: 永乐城之战和梁皇后 (西夏毅宗) · 查看更多 »

永定河

永定河,古称㶟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元代稱渾河,旧名无定河,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是河北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4701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45063平方千米,平原面积1953平方千米。永定河全長747公里,流經內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区、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共43個縣市。全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 永定河上游的桑干河和洋河两大支流,在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汇合,以下的河段称永定河,在延庆区汇入妫水河,经官厅水库流入官厅山峡(官厅水库至三家店区间)。从官厅至朱官屯河长30km,官厅山峡河长108.7千米,至门头沟三家店流入平原。从三家店以下至天津的入海口,河道全长大约200km。根据水利系统人们将永定河分为三家店至卢沟桥、卢沟桥至梁各庄、永定河泛区和永定新河四段。 永定河因为经常泛滥更改河道,得名“无定河”。康熙帝改名“永定河”。 永定河在北京南部一段因为长有大量芦苇,因此被称为“芦沟”。河上有著名石桥芦沟桥,也称永定桥。后因河水泛滥芦苇消失。.

新!!: 永乐城之战和永定河 · 查看更多 »

永乐

永乐可以指:.

新!!: 永乐城之战和永乐 · 查看更多 »

永乐城之战

宋夏自从庆曆和议以后,双方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到了宋神宗时期,西夏外戚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姐弟当权,国势衰落,政治腐败,西夏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梁太后多次出兵攻宋,想提高国内政治威望,却都惨败而归。宋神宗认为西夏无理,下令攻灭西夏。宋军于元豐四年(1081年)11月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击溃夏军,占领西夏两千多里土地。神宗大喜,命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于元豐五年(1082年)9月带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 徐禧等人率領二万五千禁军,景思宜有四千禁军,另有厢军四万人,总兵力约七万人,攻入西夏横山地区,直逼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了消灭西夏,徐禧等人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宁夏境内),种谔認為永乐距银州故城不远,三面绝崖而无水泉,力谏说在永乐筑城必然失败。徐禧怒斥种谔,並上奏朝廷,弹劾种谔骄横。又把种谔调往延州,种谔由是怨懟。至九月初六,築成,徐禧令景思宜领四千人镇守,自行带中军,右虞侯军,右军八千余人返米脂。 不出十日,西夏梁氏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攻永乐城,曲珍忙报知徐禧。徐禧與李舜举、李稷等,统兵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部下高永亨建議夏军渡永定河時突袭敌军,徐禧以為“王师不鼓不成列。”予以拒絕,而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永定河后,向宋军发动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永乐城中缺水,“掘井不及泉”,“士卒渴死者太半”。沈括以及宦官李宪等人的救兵受阻。鄜延道總管种谔因為怨恨徐禧,竟未予以援救。高永能劝徐禧尽出金帛招募敢死队血拼,徐禧不听。鄜延路副总管曲珍劝徐禧突围,徐禧亦不听。 二十日夜,天降大雨,新建城墙浸水后被夏军擂垮,宋军饥疲不能拒,夏军终攻破永乐城,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人死难,《宋诗纪事本末》,卷四十,《西夏用兵》言宋军二十多万士卒役夫阵亡,只有曲珍、王湛、李浦、呂整裸跣逃脱,《邵氏聞見錄》稱“靈武之役,喪師覆將,塗炭百萬,帝中夜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寐。”次日神宗對輔臣痛哭失聲,史称永乐城之战。根据台湾学者方震华之分析,宋军在此役之中的损失约在二万到三万战斗部队以及留在城内的厢军和保甲等,二十万为后人政治目的而夸大。 永乐城之战后,宋神宗开始悔悟,而不再轻言开战。.

新!!: 永乐城之战和永乐城之战 · 查看更多 »

沈括

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是中国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随母寿昌县太君许氏入籍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新!!: 永乐城之战和沈括 · 查看更多 »

战役

战役是在两个或多个作战方之间发生的,在爆发地点范围和时间上有限的战斗。大的战役的战场可达数百平方公里,时间可达数周。现代战争中的战役往往由多次不同的部队之间的战斗组成。与战斗不同的是战役的规模往往大得多,对一场战争往往有决定性作用。战役一般用其地点来命名,但也有用时间或参战双方来命名的。 在军事学术语,战役属于一个作战级别等级,战役高于战斗,小于战争。一场战争由若干战役组成,一个战役由若干战斗组成。大的战役还会由若干中型、小型战役组成。大的战役也在有的场合被称之为会战。对于这一系列术语的定义,各国军方定义不一。.

新!!: 永乐城之战和战役 · 查看更多 »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新!!: 永乐城之战和政治 · 查看更多 »

敢死队

敢死队可以指:.

新!!: 永乐城之战和敢死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仁多零丁永樂城之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