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劉瑾
劉瑾(),陝西興平人。中國明代中期,明武宗时期的重要宦官。.
查看 毛忠和劉瑾
宣德
宣德(1426年-1435年)为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的年号,前后共十年。 宣德十年正月明英宗即位沿用。.
查看 毛忠和宣德
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亦作丹書鐵契、金書鐵券、鐵券、誓書,民間俗稱「免死(金)牌」,始於漢代,是天子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類似于現代普遍流行的勳章獎章,只不過其形制稍有不同,內涵較為寬泛。.
查看 毛忠和丹書鐵券
东宫三师
东宫三师,或稱太子三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 为了培养皇太子尊师重道的品格,在礼仪上对东宫三师十分推崇。《百官志四上》:“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东宫三师的辅官为「东宫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东宫三师与三少后世渐为榮譽職,單純成為高級虛銜,並不負責教導太子。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亦設有東宮三師,負責教導王世子。.
查看 毛忠和东宫三师
也先
也先太師(;),簡稱也先,清朝译作額森,中國明朝中葉時蒙古瓦剌部首领,向明朝朝貢被封為敬順王,同時被蒙古岱总汗脫脫不花封為蒙古太師,最終打敗脫脫不花而奪取蒙古大汗稱號,為第28任蒙古大汗。在也先統治期間,瓦剌部達到極盛。.
查看 毛忠和也先
任禮
任禮(),字尚義,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彰德府臨漳縣(今河南省臨漳縣)人,明朝軍事將領,寧遠伯。 靖難之役中,其以燕山衛卒從朱棣起兵,積功至山東都指揮使。永樂二十年,擢都督僉事。之後跟隨明成祖北伐。明仁宗即位后,命掌廣西都司事。后改為遼東。明宣宗即位后,晉升爲都指揮同知,跟隨平定朱高煦叛亂,后跟隨征兀良哈。明英宗即位后,晋升為左都督。 正統元年,佩平羌將軍印,充左副總兵鎮甘肅,抵禦阿臺、朵兒只伯進犯。正統十四年,也先分道入寇,抵肅州,兩軍相戰。景泰年初,提督三千營,后以老致仕。不久,復起守備南京,入掌中軍都督府。成化初年去世,贈侯,謚僖武。.
查看 毛忠和任禮
兰州市
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会,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有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陇海铁路、兰渝铁路交汇于此。.
查看 毛忠和兰州市
固原市
固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宁夏南部。市境北连中卫市,东、南、西三面分別与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白银市接壤。地处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六盘山区东北部,主要河流有清水河。全市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人口121.18万,其中回族人口比例约44%。.
查看 毛忠和固原市
瓦剌
剌(;卫拉特语:Өөрд;英语:Oirat)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稱卫拉特、漠西蒙古等,意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西的蒙古族。 厄鲁特()本是瓦剌的一部,但在清朝文献中也用来泛指瓦剌。 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为主)。「瓦剌」的意思是「森林之民」或「邻近者」。.
查看 毛忠和瓦剌
甘州
#重定向 甘州区.
查看 毛忠和甘州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查看 毛忠和甘肃省
芮釗
芮釗(),字宗遠,順天府通州寶坻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天府鄉試第七十二名。正統七年(1442年),參加壬戌科會試,得貢士第二十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五十二名。官至甘肅巡撫。曾祖父芮宏甫。祖父芮仲琚。父亲芮琦。.
查看 毛忠和芮釗
項忠
項忠(),字藎臣,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興府嘉興縣(浙江省嘉興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官至刑部尚書、兵部尚書。.
查看 毛忠和項忠
衛穎
衛穎,松江華亭人,明朝軍事將領。衛青之子。宣城伯。 正統年間,襲濟南衛指揮使。明景帝繼位后,奉召入衛,參防京師保衛戰,再遷至都指揮同知。因石亨舉薦,擢署都督僉事,管五軍營右哨,后因論黃花鎮、白羊口及西直門戰功,累進都督同知。景泰三年,協鎮宣府。次年召還。天順元年,因參與奪門之變,而封宣城伯,予世券,出鎮甘肅。孛來入寇時,抵禦不及,被彈劾,英宗不予追問。明憲宗繼位后,召還,朝議奪門事變功,其以天順年間征戰有功,仍然持伯爵。成化二年,擔任遼東總兵官,后因病求罷。給事中陳鉞彈劾,下獄后寬恕。弘治年間去世,贈侯,謚壯勇。有子衛錞。.
查看 毛忠和衛穎
西宁市
西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省会,位于青海省东部。人口222.80万。市花丁香,郁金香。市树柳树。西宁古为金城郡、西平郡、鄯州,又称青唐城。辖区内居住汉、藏、回、蒙古、撒拉、满及土等众多民族。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天主教等。.
查看 毛忠和西宁市
许泰
許泰,明朝江都人,許寧之子,襲職羽林前衛指揮使。弘治十七年(1504年)武狀元,以副總兵協守宣府,封為安邊伯。帝封義子,賜國姓(朱)。曾參與平定劉六劉七起義。王守仁平定宸濠之亂時,許泰為奪功勞,在南昌大肆濫捕、誣陷、刑虐士民為寧王逆黨,禍害更甚於宸濠之亂。又因為嫉妒王守仁對其萬般排擠,並逮捉窘辱伍文定。明世宗即位後,朝廷大臣對許泰交相彈劾,伍文定亦上奏世宗許泰嫉妒王守仁功勞,及在南昌誣陷刑虐士民的罪狀,世宗遂將許泰下獄,論死,後減罪改判流放充軍戍邊,死於戍所。.
查看 毛忠和许泰
诏狱
詔獄,又稱天牢,是中國古代的高等監獄,罪犯多屬九卿、郡守等一級高官,需皇帝親自下詔書定罪的案子。 西汉后宫中设有掖庭,其中掖庭狱,或称掖庭秘狱,囚禁有罪的妃嫔、宗室。漢末刘恭自以为罪恶深重,故“自系诏狱”,漢灵帝时派遣侍御史“行诏狱亭部,理冤枉,原轻系,休囚徒”,宋人张方平说“汉有乱政而立黄门北寺之狱”,武则天时,重用周兴、来俊臣等人,“诏狱”屡兴,成為恐怖世界,人心惶惶。王明清《揮麈錄馀話》中稱岳飛獄案為“詔獄全案”。漢代有北軍獄,唐代有北軍獄又稱內侍獄,知名的仇士良即管理北軍獄兼領神策軍,洛陽寺亦是知名詔獄。 明代大理寺並沒有自己的監獄,都察院臺獄司獄司,只是九品小官,管不了在朝廷上仍有同僚的朝臣,大部分下詔逮捕又經言官給事中僉簽的案件本就不歸刑部掌管,而锦衣卫擁有自己的監獄,稱詔獄,或是「錦衣獄」,, 稱「人間地獄」,可直接拷掠,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机关無權過問,獄中“水火不入,疫癘之氣充斥囹圄”,诏狱的刑法极其残酷,刑具有拶指、上夹棍、剥皮、舌、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种,史称:“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嘉靖时刑科都给事中刘济有谓:“国家置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万曆年间,临江知府錢若賡被明神宗投入詔獄达三十七年之久,终不得释。其子钱敬忠向明神宗上疏:“臣父三十七年之中……气血尽衰……脓血淋漓,四肢臃肿,疮毒满身,更患脚瘤,步立俱废。耳既无闻,目既无见,手不能运,足不能行,喉中尚稍有气,谓之未死,实与死一间耳”,神宗終於將他釋放。瞿式耜曾道:“往者魏、崔之世,凡属凶网,即烦缇骑,一属缇骑,即下镇抚,魂飞汤火,惨毒难言,苟得一送法司,便不啻天堂之乐矣。”沈家本《历代刑法考》言:“恂一代秕政,为古今所无者。”.
查看 毛忠和诏狱
李實
李實可以指:.
查看 毛忠和李實
楊上林
楊上林(),字子漸,直隸淮安府山陽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毛忠和楊上林
正统 (年号)
正统(1436年-1449年)为中国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前后共十四年。 正统十四年九月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俘,明代宗即位沿用。.
查看 毛忠和正统 (年号)
武威市
武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河西四郡之一。 武威市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 武威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4A级景区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对外开放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中国人参果之乡”等美誉。.
查看 毛忠和武威市
涼州
涼州,是中國古代的地名之一,為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其轄域在今甘肅省及寧夏全境、青海東北部、新疆東南部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
查看 毛忠和涼州
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v)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派出的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
查看 毛忠和漕运总督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查看 毛忠和明史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毛忠和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