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比利时国家铁路

指数 比利时国家铁路

比利时国家铁路公司(Nationale Maatschappij der Belgische Spoorwegen;Société Nationale des Chemins de fer Belges)简称比利时国铁(NMBS或者SNCB),是比利时的国营铁路运营商,总部设于布鲁塞尔。其企业标识由亨利·范·德费尔德在1936年设计并使用至今,为一个中性语言的字母B被水平置于一个椭圆形内。.

108 关系: 城际列车基础设施埃斯讷卢森堡古维大力士高速列车奥通子公司字母安特卫普密度工会巴塞尔巴黎巴斯托涅布鲁塞尔布鲁日平方千米亚琛交流電亨利·范·德费尔德人民网代因泽德国圣维特区域快车区域列车区际列车國鐵利布拉蒙—舍维尼列日列日-吉耶曼车站哈瑟尔特儿童内佩尔特公共汽車国家国有企业图尔奈私人公司私有化科特赖克科隆第二次世界大战罷工羅森達爾物流特鲁瓦蓬直流電...登德尔蒙德隧道韦尔维耶韦尔肯拉特荷兰鐵路運輸鐵路車站首都马斯特里赫特高速鐵路鲁尔蒙德鲁汶鹿特丹身心障礙迪南迪斯特阿姆斯特丹阿尔斯霍特阿爾隆赤字赫尔 (比利时)赫伦塔尔斯蒂嫩蒂比兹蒙斯那慕爾铁路运营商自由化苏黎世英国英格兰英法海底隧道電氣化鐵路通勤铁路速食遊戲HSL 1ICE列车TBL 2根特梅赫伦欧元欧盟成员国欧洲联盟歐洲之星比利时沙勒罗瓦法國高速鐵路北線法兰克福法国法国高速列车法梅恩地区马尔什洛默尔昂斯斯帕日韦195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 扩展索引 (58 更多) »

城际列车

城际列车(InterCity,通常在时刻表或车票中简称为IC)是应用于欧洲一些长途客运列车的等级,这类列车(相比起区域列车、地方列车或通勤列车而而言)一般仅在主要大型车站停靠。城际列车一词起源于英国,于1950年起被应用于英格兰城市伦敦及伯明翰间每日运行的列车,这个用法被视为是世界各地后来所有使用该名词的起源。 1966年,英国铁路将城际列车品牌引入其所有特快列车线路,并在1986年成为英国铁路专门负责长途特快列车运营的部门。如今尽管如今许多英国人仍将长途快速列车称为城际列车,但随着英国铁路的私有化后该称谓已不再为官方所使用。 在德国,德国联邦铁路于1968年首次使用该称谓(书写为“Intercity”),用以表示某些长途列车上特殊的头等座舱服务,许多原本使用于全欧快车(TEE)网络上的VT11.5型柴油动车组被转换为早期的城际列车服务Rolf Rückel: InterCity.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城际列车 · 查看更多 »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亦称公共设施或公共建設,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交通(道路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通讯(電話、網路)、供水、電網等公共设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設,亦都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及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基础设施 · 查看更多 »

埃斯讷

埃斯讷(法语:Esneux)是位於比利时列日省部乌尔特河河谷的一座城市,人口13,072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埃斯讷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

卢森堡大公国(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Großherzogtum Luxemburg),通称卢森堡(Lëtzebuerg;Luxembourg;Luxemburg),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個位于欧洲的内陸國家,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欧盟成员国,因境内有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欧洲投资银行等多个欧盟机构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卢森堡 · 查看更多 »

古维

古维(法语:Gouvy)是位於比利时盧森堡省的一座城市,人口4,690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古维 · 查看更多 »

大力士高速列车

大力士高速列車(Thalys,亦譯作--高速列車、西北高速列車)是一班国际列车。它是由布魯塞爾-里爾的HSL 1線發展而來的一條高速鐵路網。它由荷蘭鐵路、比利時国家铁路、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和德國鐵路共同開發。.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大力士高速列车 · 查看更多 »

奥通

奥通(法语:Hotton)是位于比利时卢森堡省东部阿登地区的一座城市,人口5,053(2007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奥通 · 查看更多 »

子公司

子公司(Subsidiary),亦稱為附屬公司,指被另一公司所實際控制的公司。控制它的實體,稱為母公司或控股公司。 自然人不能為一組織的子公司,只有民法典所規定的法人才可能成為子公司。這是因為自然人會依其自身的動機而行為,而法人只能經由其董事、幹部及員工來運作。 控制子公司最常見的方式為擁有其股份。股份的擁有讓母公司有足夠的票數去決定其經營團隊的組成,並因此而可控制其作為。通常擁有一家子公司,必須先擁有其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份。若拥有其百分之百的股份,则称其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但亦有其他的控制方式可行,且對於需要怎樣的控制及如何達到的精確規則可以是非常複雜的。.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子公司 · 查看更多 »

字母

字母是字母系統中的字位,是書寫時最基本的單位。像希腊字母及英文字母等。一個字母系統基本會有二十多至三十多個字母,例如英文字母系統中共有26個字母。 字母組成了音位,而音位表示了口语中的語音。在輔音音素文字(例如阿拉伯文)中也有字母,但其中只有輔音字母,沒有母音字母。 其他不使用字母的文字系統有音節文字(例如日文),每個符號表示一個音节,或是語素文字(例如汉字),每個符號可以表示一個字,或是由多個符號表示一個詞。.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字母 · 查看更多 »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Antwerpen;Antorf;Anvers,依法文譯盎凡爾,德语为安托尔夫)是比利时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港口城市和法蘭德斯的首府。它有512,000 居民(2013年1月),市區面積204.51平方公里,是比利时第二大城市。都市區面積1449平方公里,人口1,190,769人(2008年1月)。.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安特卫普 · 查看更多 »

密度

3 | symbols.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密度 · 查看更多 »

工会

工会(trade unions),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會团体。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可以与雇主集體談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工会成立的主要意图)。这些组织和联合会最常见的共同目标是“保持或改善雇佣待遇”。 ch.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工会 · 查看更多 »

巴塞尔

巴塞爾(又稱為巴泽爾,Basel,Bâle,Basilea)是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蘇黎世和日內瓦),為巴塞爾城市州(Basel-Stadt,Bâle-Ville)的首府,坐落於瑞士西北的三國交角,西北鄰法國阿爾薩斯,東北與德國南北走向的黑森林山脈接壤;而萊茵河在此東注北湧穿城而去,將巴塞爾一分為二,版圖較大者位於西岸稱為大巴塞爾区,小巴塞爾区則位於東岸。 巴塞尔与邻近的自治市里恩(Riehen)和贝廷恩(Bettingen BS)以及与城市附近的古老渔村克莱恩许宁恩(Kleinhüningen)联合形成巴塞尔城市州。 巴塞尔市中心是围绕着市政大厅及14世纪建成的巴塞尔大学附近形成的。狭窄的街道及小路,因为被莱茵河隔断而建立的桥梁都是巴塞尔的特色之处。进入市中心部分则因为保护关系除了搭载游客的电车外,是没有任何机动交通工具的。 巴塞尔是化工和制药工业发达的地区,尤其以知名药业公司诺华(Novartis)和霍夫曼·罗氏集团(Hoffmann - La Roche)为首的瑞士最大的药品公司总部都设在巴塞尔。位于巴塞尔附近的穆滕茨(Muttenz)是全欧洲最大的铁路调路及分路车站。巴塞尔港口是瑞士仅有的由莱茵河畔向北海的出口。巴塞尔-米卢斯-弗赖堡欧洲机场是与邻近的法国一同管理的,它位于法国境内,由一条高速公路通往瑞士境内。边界关税于是成为了机场范围内的收费项目。 巴塞尔有时被冠以Romandie的德語名称,因为巴塞尔的官方语系是德语,其准确的官方称呼是巴塞尔-德语。.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巴塞尔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巴斯托涅

巴斯托涅(法语:Bastogne)是位于比利时卢森堡省东部阿登地区的一座城市,人口14,144(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巴斯托涅 · 查看更多 »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Bruxelles;Brussel)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联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布鲁塞尔市位于布鲁塞尔-首都大区。 在不同的语境中,布鲁塞尔有着不同的外延。她可能代表布鲁塞尔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首都大区中最大的地方自治体及首府,常住人口140,000),也可能代表布鲁塞尔-首都大区(据2008年2月1日统计,常住人口为1,067,162),或者也可能用于表示布鲁塞尔城市圈(常住人口1,350,000)。 在歐洲聯盟的四个主要机构中,欧洲理事会、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位於布魯塞爾,另一個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誉。另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也設在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是一個雙語城市,通用法語和荷蘭語,法語的使用者佔較多數。另外,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等语言被布鲁塞尔的穆斯林广泛使用。.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布鲁塞尔 · 查看更多 »

布鲁日

#重定向 布吕赫.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布鲁日 · 查看更多 »

平方千米

平方公里(符號為km²)是面積的公制單位(SI Unit),其定義是「邊長為1公里的正方形的面積」。.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平方千米 · 查看更多 »

亚琛

本文為亞琛市。關於本條目名稱之其它概念,請參見「亞琛 (消歧義)」。 亞琛(Aachen,Aken,Aix-la-Chapelle)是位於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一個城市,靠近比利時與荷蘭邊境,是德國最西部的城市。 亞琛以溫泉(歐洲中部最熱的溫泉)著名,從西元1世紀起这里就是療養地。這個城市是一個重要的鐵路匯集點,也是工業與集會中心。經濟以食品工業為主,主要生產杏仁糖、巧克力、Printen餅。 此外亦有機械、鐵路設備及紡織業。此外,德國約20%的毛織品在亚琛生產。.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亚琛 · 查看更多 »

交流電

交流電流(Alternating Current,縮寫:AC)是指大小和方向都發生週期性變化的電流,在一個週期內的運行平均值為零。不同於直流電,後者的方向是不會隨著時間發生改變的,並且直流電沒有周期性變化。 通常波形為正弦曲線。交流電可以有效傳輸電力。但實際上還有應用其他的波形,例如三角形波、正方形波。生活中使用的市電就是具有正弦波形的交流電。.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交流電 · 查看更多 »

亨利·范·德费尔德

亨利·范·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生于安特惠普,卒于蘇黎世)為比利時建築師與設計師。是青年風格與新藝術運動的推手。.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亨利·范·德费尔德 · 查看更多 »

人民网

人民網()是一家由中國共產黨黨報人民日报社所控股的媒体企业,以新聞報導為主。前身為《人民日報》網路版,于1997年1月1日正式進入互聯網。人民網有中文(簡體、繁體)、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韩文、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 、朝鲜文、彝文、壮文共16種語言17个版本。 《人民網》在中國大陸有31間分公司,在韓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南非及美國等均設有海外分公司。2013年3月19日,《人民網》在香港開設分公司,總裁廖玒於成立大會上表示,進駐香港是為了「努力搭建好政府與民眾的溝通平台,促進社會和諧」。.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人民网 · 查看更多 »

代因泽

赫拉尔德斯贝尔亨(荷兰语:Deinze)是位於比利时东佛兰德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8,320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代因泽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圣维特

圣维特(德语:Sankt Vith,法语:Saint-Vith)是比利时列日省的一座城市,是重要的公路和铁路交汇点,人口9,169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圣维特 · 查看更多 »

区域快车

区域快车(Regional-Express,德国、卢森堡简称为RE,奥地利简称为REX),是一个在德国、奥地利及卢森堡等德语国家中使用的列车类别。在瑞士,与此相似的类别被称为RegioExpress,简称RE。由于德国铁路在过去曾使用的拼写“RegionalExpress”是在德国专利商标局注册的文字商标,因此非国有的铁路运营商一般都使用各自的名称。.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区域快车 · 查看更多 »

区域列车

区域列车(Regionalbahn,简称为RB),是德国铁路的一个列车类别。它的应用取代了传统的普通客车(Personenzug,简称P)和短途列车(Nahverkehrszug,简称N)类别。与区域快车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拥有较高的停站频率以及较低的运行速度。此外它还是德国的一个法律术语,被明确定义在《一般铁路法》(Allgemeinen Eisenbahngesetz)当中。.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区域列车 · 查看更多 »

区际列车

区际列车(Interregio,缩写为IR)是欧洲多个国家正在或曾经使用的一个。这一类别的列车如今仍然存在于瑞士、卢森堡、波兰、丹麦、匈牙利和葡萄牙(CP的)等国。在德国和意大利,区际列车相继自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撤销;其中德国还设立了区际快车(简称IRE)的类别作为替代。而比利时也在2014/15年度的运行图调整中将区际列车替换为地方列车(简称L)或城际列车(简称IC)类别。 德国的区际列车名称是在1988年由德国联邦铁路作为长途运输的列车系统设立,并将从长远取代原个别存在于运行图中的直通列车(简称D)。它应在长途网络中为地区和中型城市间提供固定的、钟面化的连接线路,等级较需收取附加费的城际列车、欧城列车和(自1991年设立的)城际快车类别为低。 在瑞士,当局围绕着快速列车以现代化、全空调车厢设立了区际列车类别,它与那些传统的非空调车厢有所不同。.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区际列车 · 查看更多 »

國鐵

國鐵,又稱國營鐵路、國有鐵路,可以指任何由國家經營之鐵路業者或業務,大多負責城際間的客運與貨運服務。其相對詞為私鐵。.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國鐵 · 查看更多 »

利布拉蒙—舍维尼

利布拉蒙—舍维尼(法语:Libramont-Chevigny)是位於比利时盧森堡省的一座城市,人口9,851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利布拉蒙—舍维尼 · 查看更多 »

列日

列日(; Luik,; Lidje; Lüttich; Leodium; Luuk; Léck)位于比利时东部默兹河与乌尔特河交汇处、邻近比利时与荷兰的边境,是该国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列日省首府。人口約20萬人。该市还有支著名的足球队标准列日。.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列日 · 查看更多 »

列日-吉耶曼车站

列日-吉耶曼车站(Gare de Liège-Guillemins,Station Luik-Guillemins)位於比利时列日,现有9个月台。作为欧洲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大力士高速列车(Thalys)与德铁旗下的城际快车(ICE)停靠于此。在比利时国家铁路营运的地方性交通中,本站也是一座重要的枢纽。每日有约五百列火车驶过该站。.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列日-吉耶曼车站 · 查看更多 »

哈瑟尔特

哈瑟尔特 (荷兰语:Hasselt)比利时林堡省首府,人口70,035 (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哈瑟尔特 · 查看更多 »

儿童

儿童(child),是指从生命诞生之始到成年期之前的人类。但儿童时期的年龄段各有不同。而较多国家的定义与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相同,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的法律规定的年龄不到18岁的。儿童亦可指父母亲的孩子,是任何年龄段的儿子或者女儿。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说“大自然的孩子”或者“老小孩”。 儿童作为人类社会最弱势的群体,理应得到各方面的保护。这包含从法律、社会到家庭等。法律上,禁止虐待兒童成为多数国家的法律条文,禁止使用童工也被列为国际惯例。社会上,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关键。儿童的发展,即童年时期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这是人类的未来。儿童也有各自特殊的消遣与娱乐活动。从16世纪和17世纪开始,人们意识到儿童不再是缩小版的成年人。.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儿童 · 查看更多 »

内佩尔特

内佩尔特(荷兰语:Neerpelt)是位於比利时林堡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16,117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内佩尔特 · 查看更多 »

公共汽車

--是一種以中型或大型汽車(大客車/巴士)作為運送手段,以運輸大量乘客的的大眾運輸服務。.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公共汽車 · 查看更多 »

国家

国或国家,有時又作邦。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权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參見主權國家。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国家 · 查看更多 »

国有企业

國有企業、國營企業、公營事業、公營企業、公共企業,是指由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如以「公營」稱之,則通常不僅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也涵蓋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業。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行政性。如在中國,由于历史原因,其国有企业的分类相当复杂。国际惯例中,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企业即为国有企业;而中國大陸及台灣的国有企业,一般指单纯的国有资产投资的企业。当然法律对国家参股的企业也有所规范。.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国有企业 · 查看更多 »

图尔奈

图尔奈(Tournai,;荷蘭語:Doornik;Tornacum)位于比利时埃诺省斯海尔德河畔,距离布鲁塞尔85公里,居民主要讲法语。其中大教堂和钟楼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小城中还可以发现中世纪所建的石桥“pont des trous”。历史上,图尔奈还曾是法蘭克帝國的首都。.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图尔奈 · 查看更多 »

私人公司

私人公司(Privately held company),又稱私營企業、封閉公司(close corporation),是指非政府組織,有時更指非上市公司。私人公司的體制大多為有限公司,但亦有屬股份有限公司者。 私人公司的股東及董事會成員,都是自然人或其他私人法人。私人公司的組織架構比較簡單,如中小企業,不過也有些私人公司是大集團的子公司或母公司,它們的公司治理及透明度,不必向外公報,除非是指定業務的私人公司,如私營銀行、證券公司、慈善團體等。.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私人公司 · 查看更多 »

私有化

私有化一词在中文中可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其一常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给私人,即民營化,相应英文为Privatization。其二指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全部卖给同一个投资者,从而使一个公眾公司(Public Company)转变为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对应英文为Taking Private。.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私有化 · 查看更多 »

科特赖克

科特赖克(荷兰语:Kortrijk, 法语:Courtrai)是位於比利时西弗兰德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73,657人(2006年)。 利斯河Leie流经科特赖克,科特赖克距离法国北部最大的城市里尔只有25公里。.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科特赖克 · 查看更多 »

科隆

科隆(Köln, ;1919年前德语也拼写为Cöln),是德國第四大城市,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亦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莱茵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中世纪科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会中心和艺术知识中心。科隆在二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今天它以其文化和建筑遗产以及许多重要的国际性活动而闻名。 1850年科隆的人口超过十万,在德国算作大城市。加上其第二住址在科隆的人其居民数今天超过一百万。 科隆也有天主教大主教,是天主教科隆大主教座堂所在地。哥特式教堂科隆大教堂1996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科隆的主要标志,非官方象征。 43%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8%信奉新教,39%信奉其他宗教。直到二战从东德涌来的大量难民,罗马天主教徒一直占科隆居民的大多数。2005年,科隆见证最大的天主教青年盛会。第二十届世界青年日从8月15日星期一到8月21日星期日在科隆举办。 科隆位于欧洲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要道与莱茵河的交叉口上。莱茵河是欧洲南北交通的一条重要水道。科隆今天是德国铁路交通最繁忙的枢纽。它的内河港口是欧洲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 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尤其是创造艺术的一个中心。它的狂欢节非常有名,此外它还是许多协会的驻地。在20世纪的后半叶科隆从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演变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今天科隆是一个媒体中心,市内还建造了许多新的办公楼。科隆的保险业也有跨地区性的意义。 科隆还以当地的“科隆啤酒”(Kölsch)闻名,Kölsch也是科隆方言,一句笑话说Kölsch是世界上唯一能喝的语言。科隆也是科隆香水或古龙水的发源地。 科隆是德国最大的大学城之一,市内共有85,183名入册的大学生,占市民总数的8.5%。科隆的外国人数量也很高,2004年底市内有175,515名外国籍居民,占市民总数的17.2%,尤其土耳其人社群是德国最大的之一。科隆因此有很长的多文化熔炉的传统。科隆人素来以开放、自由和宽容著称。 柏林和科隆是两个以接受同性恋文化闻名的城市。科隆在这方面历史悠长,很长时间以来科隆是德国同性恋运动的重要阵地。即使有些事情柏林都有些收敛,科隆却以此为荣,并以德国最大的同性恋群体(著名的例如克里斯多佛大街日)自豪。每年七月间,同性恋们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游行(每年吸引超过1百万游客),这里已经成为多个不同同性恋组织(LGBT)和他们活动的基地。.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科隆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稻.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米 · 查看更多 »

罷工

罷工行動,或被簡稱為罷工,是工人為了表示抗議,而集體拒絕工作的行為。在以集體勞動為重的工作行業,如工廠、煤礦等,罷工往往能夠迅速得到僱主、政府和公眾的迅速注意,從而工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更可能獲得保證。在西方國家,罷工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工業革命發生期間產生了關鍵的作用,成功迫使了政府修改政策、甚至倒台。 罷工並非現代人所創的概念。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三世在公元前十二世紀在位期間,皇家墓園的工人就發起了罷工,這是一般歷史學家認為世界上的第一場罷工,顯示着工人階級首次獲得重視。本次事件在紙莎草紙上有詳細的歷史記載,保藏於意大利的都靈市埃及博物馆(Museo Egizio di Torino)。.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罷工 · 查看更多 »

羅森達爾

#重定向 罗森达尔.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羅森達爾 · 查看更多 »

物流

物流(Logistics),是軍事領域後勤概念的民間用語。在西方該詞語源於λογιστικός, Logistikos,意為“計數科學”或“精於算計”。“物流”是一套通過計算、策划來控制原材料、制成品、產成品或信息在供、需、倉儲不同部之間轉運的管理系統。“物流”或也可詳稱為其最終目的之“策略性物流運輸”或“策運”。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是創造時間價值、場所價值和一定的加工價值的活動。物流是指物質體從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它由一系列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處理等多項基本活動,是這些活動的統一。 相关概念最早出现于军事行政组织,在中国古代一直被称为辎重,后来在近代被逐渐改为后勤。 现代的“物流”概念最早可能是以在二战中,围绕战争物资供应,美軍建立的后勤理论为原型的。当时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将“后勤”体系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才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物流。物流系統也可像互聯網般,促進全球化。在貿易上,若要更進一步與世界連繫,就得靠良好的物流管理系統。 市場上的商品很多是「遊歷」各國後才來到的。原料可能來自馬來西亞和泰國,加工可能在新加坡,生產卻在大陸,最後才入口到美國。產品的「遊歷」路線就是由物流師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實現產品物流的目標,目標可能是:降低物流成本(Cost),提高物流效率及質量(Efficiency & Quality),或提高物流的供應滿足性(Availability)。目標可能會有取捨和側重。.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物流 · 查看更多 »

特鲁瓦蓬

特鲁瓦蓬(法语:Trois-Pont,意指三个橋)是位於比利时列日省部安布莱维河河谷的一座城市,人口2,445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特鲁瓦蓬 · 查看更多 »

直流電

流电流(Direct current),可通过使用称为整流器的电子元件(通常情况下)或机电元件(在历史上),使交流电流只向一个方向流动,将其转化为直流电流。直流电流由成交流电流的逆变器或电动发电机组。 第一个商业化的电力传输由托马斯·爱迪生在十九世纪后期开发,使用110伏特的直流电。然而由于在传输和电压转换的优势差异,今天几乎所有的电力分配為交流电。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經發展過超高壓直流電系統,現在該技術是在遠程及水下電力傳輸上,除了高壓交流電以外的另一種選項然而並不常見。但是特種應用要求上,如一些第三軌或架空電車線的铁路电力系统還是用直流電,交流电被分配到一个变电站利用一个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 而末端應用上卻是直流電的天下,尤其是在技术发展的地带(如加州的硅谷等),目前幾乎所有充電器都使用直流电对电池进行充电,且在几乎所有电子科技系统中作为电源。非常大量的直流电源還用于生产铝和其它电化学过程。直流還用在一些铁路推进,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的捷運,並且隨著捷運路線順便建立了一個直接輸出高压直流電的電網,供給有限的沿路工商業應用是常見做法。.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直流電 · 查看更多 »

登德尔蒙德

登德尔蒙德(荷兰语:Dendermonde, 法语:Termonde)是位於比利时东佛兰德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43,343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登德尔蒙德 · 查看更多 »

隧道

隧道是指在既有的建筑或土石结构中挖出来的通道,供交通立体化、穿山越岭、地下通道、越江、过海、管道运输、电缆地下化、水利工程等使用。隧道不一定全是地下通道,仅位于地面下称作地下隧道或地下道路。.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隧道 · 查看更多 »

韦尔维耶

韦尔维耶(法语:Verviers)是位于比利时列日省东部阿登地区的一座城市,人口53,943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韦尔维耶 · 查看更多 »

韦尔肯拉特

韦尔肯拉特(法语:Welkenraedt)是位於比利时列日省的一座城市,人口9,163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韦尔肯拉特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rail transport),通稱軌道運輸或轨道交通。狭义上通常是指一種以具有轮对的车辆沿铁路轨道运行,以达到运送旅客或货物目的的陸上運輸方式。而廣義的鐵路運輸尚包括磁浮列車、纜車、索道等并非使用车轮形式,但仍然沿特定轨道运行的运输方式。 在中国大陆,軌道交通一般指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依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城市軌道交通」的定義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其英文譯名為「urban rail transit」。.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鐵路運輸 · 查看更多 »

鐵路車站

鐵路車站或簡稱鐵路站,口語慣稱火車站、車頭,是供鐵路列車停靠的地方,供乘客登車或者供貨物上下列車。月台可大致分島式月台、側式月台、港灣式月台、跨站式站房、特殊車站、號誌站等幾類。早期的車站通常是客貨兩用。這類車站現在仍然有;但是在歐美,貨運一般已集中在主要的車站。大部分的鐵路車站都是在鐵路的旁邊,或者是路線的終點。車站內有月台(--)方便乘客乘降。月台用隧道或橋梁跟車站的大堂連接。其它車站設備包括售票、候車室、在月台上供候車的座椅等等。 部分鐵路車站除了供乘客及貨物上落外,亦有供機車及車輛維修或添加燃料的設施。多間鐵路公司一起使用的車站一般稱為聯合車站或轉車站。有時轉車站亦指可供與其它交通工具(如電車、地鐵、公共汽車或渡輪)轉乘的車站。.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鐵路車站 · 查看更多 »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首都 · 查看更多 »

马斯特里赫特

斯特里赫特(,;林堡語:,)是位于荷兰东南部林堡省的一座城市,也是该省的首府,人口121,573人(2005年)。城市位于在默兹河(荷兰语为马斯河) 在荷兰的东南部比利时列日和德国阿亨之间。城市的名字从它的拉丁命名Trajectum Ad Mosam (默兹河穿过) 得来。 马斯特里赫特和奈梅亨谁是荷兰最古老的城市多年来都有争议。奈梅亨是荷兰在罗马的城市命名规则下建立的第一个城市。马斯特里赫特是第一个以中世纪城市规则下建立的城市,这个规则后来演变现今的城市命名规则。不过不管标准如何下,马斯特里赫特毫无疑问是荷兰的第一个居民点。 马斯特里赫特有包括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荷兰林堡省政府和Bonnefanten艺术馆等景点。城内的知名企业包括ENCI (荷兰第一个水泥企业)、 沃達豐 、-zh-cn:奔驰; zh-hk:平治; zh-tw:賓士; zh-sg:宾士-、Sappi 、惠普等。 在城市的南部有一个名为的小山,山上有一个古老的堡垒和内部网络交织的山洞。洞内长期恒温10摄氏度,是蝙蝠冬眠之所。这些洞穴是因起先在山上挖掘开采泥灰土盖房子而形成。后来它们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抵抗组织经常使用的隐藏处所。之后ENCI开始利用石灰泥生产水泥,他们对石灰泥的开挖削去了原有小山的一边。开采--的废料堆积起来成为了一座新的小山。他们在挖掘石灰泥的过程中多次意外发现化石。其中最为著名是1870年发现的沧龙化石。学术界因此以城市的名字将这一化石所处的六千万年前的纪元命名为“马斯特里赫特阶” 。.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马斯特里赫特 · 查看更多 »

高速鐵路

速鐵路,簡稱高鐵,是一種比普通鐵路速度更快(一般而言速度約為普通鐵路的兩至三倍,或最高營運時速200公里/小時以上),使用特別機車車輛與專用軌道的鐵路運輸系統。广义的高速铁路是指使用固定轨道或管道的高速运输系统,所以诸如磁悬浮等也是高速铁路的一种。除非特别说明,一般专指其中的高速轮轨运输系统。高速铁路是综合概念,包括路轨、供电网、高速列车、通信、班車調度等等。.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高速鐵路 · 查看更多 »

鲁尔蒙德

鲁尔蒙德(Roermond)是荷兰林堡省的一座城市,面积46.87平方公里,人口54,211人(2007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鲁尔蒙德 · 查看更多 »

鲁汶

鲁汶(Leuven,Louvain),又譯勒芬或盧萬,是比利时第九大城市,靠近首都布鲁塞尔,位于弗拉芒大区。.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鲁汶 · 查看更多 »

鹿特丹

鹿特丹(Rotterdam )是荷蘭南荷蘭省的城市,是荷兰第二大城市,位于荷兰的南荷蘭省,新马斯河畔。其名稱来自于在市中心注入新马斯河的小河鹿特河、以及荷蘭語的「壩」(Dam)。 鹿特丹长期为欧洲最大的海港,以集装箱运量计算,19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为世界第10。.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鹿特丹 · 查看更多 »

身心障礙

身心障礙,是指由于先天或中途發生生理和心理损伤,造成个人在社会生活方面不能充分使用自己能力的状态。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为了使残疾人过上尽量正常的生活,对其保护逐渐加强,包括:康复、生活及就學補助、福利,特殊教育等服务;经济上的优惠,例如降低税收;以及立法嚴禁歧視、工作保護等。.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身心障礙 · 查看更多 »

迪南

迪南(Dinant)是比利时瓦隆区那慕尔省的城市。历史上曾以金属工艺制品闻名,现为铁路枢纽和旅游中心。 迪南总人口为12907人(2005年1月1日),总面积为99.80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129.33人。 当地居民所用语言为法语。著名特产有铜制工艺品“迪南娃娃”。当地在悬崖上的城堡和山下的教堂(Collegiate Church of Notre-Dame)是迪南城市的标志。城堡建于1050年,今天所见的建筑是19世纪建成的。 可在城内坐列车前往Houyet或者Gendron站来开始漂流。全程21公里,半程11公里。河流两边的风景秀丽,可以体会到浓厚的欧洲中世纪风情。.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迪南 · 查看更多 »

迪斯特

迪斯特(荷兰语:Diest)是位於比利时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2,740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迪斯特 · 查看更多 »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有時也稱其為荷京,是荷兰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该国西部省份北荷兰省。根据2008年1月的统计数据,这座城市人口达747,290人;而该城市所处的兰斯台德都市圈,大约有670万人口,是欧洲第6大都市圈。 其名称源于Amstel dam,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leventh Edition, Vol 1, p896-898.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阿姆斯特丹 · 查看更多 »

阿尔斯霍特

阿尔斯霍特(荷兰语:Aarschot)是位於比利时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7,864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阿尔斯霍特 · 查看更多 »

阿爾隆

阿尔隆 (法語:Arlon, 德语:Arlen, 盧森堡语:Arel)比利时盧森堡省首府,人口26,367 (2006年)。瑟穆瓦河發源於阿尔隆。.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阿爾隆 · 查看更多 »

赤字

赤字,意即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即政府的支出額度比收入的部分多,多花的这一部分預算,就会随着國庫的支出流入國內社会当中;贸易赤字,即进口總額比出口總額多,又稱入超,多花的这一部分錢,就随着国际贸易流入国际社会当中。該字於日本大正年間到昭和初期開始流行,後來流傳至中國。.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赤字 · 查看更多 »

赫尔 (比利时)

赫尔(荷兰语:Geel)是位於比利时安特衛普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35,189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赫尔 (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赫伦塔尔斯

赫伦塔尔斯(荷兰语:Herentals)是位於比利时安特衛普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6,071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赫伦塔尔斯 · 查看更多 »

蒂嫩

蒂嫩(荷兰语:Tienen, 法语:Tirlemont)是位於比利时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31,835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蒂嫩 · 查看更多 »

蒂比兹

蒂比兹(法语:Tubize, 荷兰语:Tubeke)是位於比利时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2,335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蒂比兹 · 查看更多 »

蒙斯

蒙斯(Mons, Bergen)比利时埃諾省首府,人口92,008(2010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蒙斯 · 查看更多 »

那慕爾

那慕尔(Namur,Nameur, Namen)是比利时中南部一城市,位于默兹河畔、布鲁塞尔东南。那慕爾同時也是瓦隆大區首府。位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多次围攻和战斗的战场,尤其在17世纪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口101,860。.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那慕爾 · 查看更多 »

铁路运营商

#重定向 铁路公司.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铁路运营商 · 查看更多 »

自由化

整體來說,自由化是指之前的政府限制或規定有所放寬,通常指社會(內政)或經濟政策。對於獨裁國家來說,自由化也許會比民主化更早出現,但布拉格之春是一個例外。 在社會政策上它可能指出在比如離婚、墮胎、同性戀或精神科藥物等範疇相關法律限制的放寬。 最常看到的是用這個專有名詞來指出經濟自由化,尤其是交易自由化或資本市場自由化。這些政策通常叫作新自由主義。.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自由化 · 查看更多 »

苏黎世

苏黎世(Zürich ;瑞士德語:Züri )是瑞士联邦的最大城市(2012年城市人口約38万,市区人口近110万,包括郊区在内的苏黎世都会区人口达190万。),苏黎世州的首府。苏黎世是瑞士主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瑞士的政治中心和首都在伯尔尼)。苏黎世是瑞士银行业的代表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贷银行和许多私人银行都将总部设在苏黎世。苏黎世国际机场是瑞士全国最大的机场。国际足球联合会总部也设在苏黎世。根据2006年和2007年的部分调查显示,苏黎世在这两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高居全球首位。 「苏黎世」的名称可能来源于凯尔特语中的“Turus”,一项有力的证据就是在出土的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占领时期的墓志铭上发现了古代该城名称的罗马化形式——“Turicum”。.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苏黎世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英法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Channel Tunnel,亦称 Chunnel;le tunnel sous la Manche,拉芒什海峡隧道)是一座50.5公里长的海底铁路隧道,位于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水道下,连接英国的福克斯通和法国加来海峡省的科凯勒(位于法国北部的加来附近),為世界第三長隧道。它的最低点有75米深。该隧道的海底部分长度以37.9公里成为世界第一;相形之下,比海底部分全長23.30公里的日本青函隧道(全长53.85公里,深度240米)更胜一筹。 英法海底隧道承担着高速列车欧洲之星、汽车摆渡列车欧隧穿梭(Eurotunnel Shuttle)——世界上最大的铁路车厢——和国际货运列车的行驶。隧道两头分别与法国高速铁路北线和1号高速铁路相接。 建设跨越英吉利海峡之通道的想法最早可追溯至1802年,但英国方面因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带来的政治和舆论压力,令构造一座隧道的努力落空。最终成事的工程,由欧洲隧道公司组织,于1988年动工,1994年落成。隧道项目花费超出其预估达80%。自其建造始,隧道就面临着数个严重问题。火灾干扰了隧道的正常运营。非法移民和寻求庇护者试图利用隧道进入英国境内,造成了外交上对于桑加特难民营小小的分歧(难民营已于2002年关闭)。.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英法海底隧道 · 查看更多 »

電氣化鐵路

电气化铁路,亦稱電化鐵路,是由电力机车或電聯車這兩種鐵路列車(即通稱的火車)為主,所行走的铁路。 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对电气化铁路进行分类:.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電氣化鐵路 · 查看更多 »

通勤铁路

通勤鐵路、或称城市铁路、市域铁路、市郊铁路等,在中國對於地鐵制式的大站距線路则又稱為「快軌」(Rapid Transit),是一種主要提供城市市中心與郊區之間往來通勤的鐵路運輸服務。 20世紀末以來,很多地方的城市都著重發展通勤铁路,一方面希望減輕市區內的路面交通壓力,以及減少污染,及對汽車和石油的依賴;另一方面亦希望通勤铁路能帶動途經地區發展成為都會的住宅區。.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通勤铁路 · 查看更多 »

速食遊戲

是一部於2016年上映的美國傳記劇情電影,約翰·李·漢考克執導,編劇。麥可·基頓飾演雷·克洛克,劇情描述他收購麥當勞連鎖速食店的故事。與則分別詮釋麥當勞的創始人理察和莫里斯·麥當勞兄弟。電影最早在2016年12月7日於首映,美國在2017年1月20日發行,台灣則提早於1月7日上映。.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速食遊戲 · 查看更多 »

HSL 1

HSL 1(Ligne à Grande Vitesse (LGV) 1;Hogesnelheidslijn 1;High-Speed Line 1)是比利時首條高速鐵路,連接着法國高速鐵路北線支線至比利時布魯塞爾南站,於1997年12月14日通車,時速300公里。總建設費約為14億2000萬歐元。因为此線明显缩短了从法國巴黎到达比利時布魯塞爾等路线的旅途时间,因此很多高速列車(如歐洲之星、大力士高速列車、法國國鐵TGV Réseau列車和Thalys PBKA)也途径此线路。.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HSL 1 · 查看更多 »

ICE列车

#重定向 城際快車.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ICE列车 · 查看更多 »

TBL 2

#重定向 TBL.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TBL 2 · 查看更多 »

根特

根特( Gent,;Gand,;Ghent,;过去在英语中为Gaunt )(舊譯岡城、崗城、崗省)是比利时弗拉芒大区的一个自治市,也指这个自治市中的根特城。 根特源於利斯河和斯海尔德河匯合的凱爾特定居點。中世纪時,因為羊毛和亚麻產业發展蓬勃,根特成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當時根特也具有儲存糧食的權利。16至18世纪末根特遇上了經濟方面的挫折。棉花产业卻讓根特變成歐洲的第一座工业城市之一。 根特自治市据2015年4月统计有人口25万4千,为比利时第二大自治市,它地处交通要冲,历史悠久,现在仍为旅游胜地。.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根特 · 查看更多 »

梅赫伦

梅赫伦(荷兰语:Mechelen; 法语:Malines;德语:Mecheln),也译做马林,是比利时弗拉芒区安特卫普省的一座城市和省的次级行政区,该行政区包括梅赫伦市以及其周边的部分地区。梅赫伦人口80,176人(2008年),面积65.1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201人每平方公里。梅赫伦位于布鲁塞尔东北约22公里处。.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梅赫伦 · 查看更多 »

欧元

欧元(;ISO 4217代码),港澳常稱歐羅,是欧盟中19个国家的货币,这19国是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義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馬爾他、塞浦路斯、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脱维亚、立陶宛,合称为欧元区。目前共有3.3亿人使用欧元,如果加上与欧元固定汇率制的货币,欧元影响到全球4.8亿人口。2006年12月,共有6,100亿欧元在市面上流通,按照当时汇率计算,相当于8,020亿美元。欧元流通的现金总价值超过美元。 1欧元(euro)等於100欧分(cent)。.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欧元 · 查看更多 »

欧盟成员国

#重定向 欧洲联盟成员国.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欧盟成员国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歐洲之星

歐洲之星(Eurostar)是一條連接英國倫敦聖潘克拉斯車站(2007年11月14日後改為此站)與法國巴黎(北站)、里爾與比利時布魯塞爾(南站)以及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的高速鐵路服務。這種列車離開倫敦之後便跨越英吉利海峽進入法國,在比、法、荷境內歐洲之星列車與法國TGV和Thalys使用相同的軌道,在英國境內則行走一段符合TGV標準的新軌道,這個已於2007年完工的兩階段計畫被稱為英法隧道連接鐵路(Channel Tunnel Rail Link)。.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歐洲之星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沙勒罗瓦

沙勒罗瓦(Charleroi)是位于比利时南部埃诺省的一座城市,人口201,300(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沙勒罗瓦 · 查看更多 »

法國高速鐵路北線

| 法國高速鐵路北歐線(LGV Nord européenne),亦稱為北線,是法國高速列車的一條路線,連接巴黎與比利時邊境及海峽隧道。法國高速鐵路北線長333公里,並於1993年正式營運。法國高速列車最高營運速度為時速300公里。.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法國高速鐵路北線 · 查看更多 »

法兰克福

#重定向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法兰克福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高速列车

法國高速列車(Train à Grande Vitesse,意為「高速度列車」),通稱TGV,是由阿爾斯通公司與法國國家鐵路公司設計建造、並由後者負責運營的高速鐵路系統。1981年,TGV在巴黎與里昂之間開通,如今已形成以巴黎為中心、輻射法國各城市及周邊國家的鐵路網路。2007年4月3日,TGV以574.8公里的時速創造了輪軌列車的最快紀錄。同時,TGV也是世界上定期輪軌客運列車中平均速度最快的。“TGV”是法鐵的註冊商標。 TGV最初的成功促進了鐵路網路的擴張,多條新線路在法國南部、西部和東北部建成。隨著TGV的成功,法國的鄰國例如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和德國也紛紛效仿,分別建立起了各自的高速鐵路系統。TGV通過法國鐵路網路與瑞士相連,通過西北高速列車鐵路網路與比利時、德國和荷蘭相連,通過歐洲之星鐵路網路與英國相連。 TGV普通列車的商業運行速度可以達到320Km/H,經過特殊改造的列車在測試中速度更是高達574.8Km/H,創下全球鋼軌鐵路列車的最快紀錄。一般行駛時速則為250公里。.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法国高速列车 · 查看更多 »

法梅恩地区马尔什

法梅恩地区马尔什或马尔什昂法梅恩(法语:Marche-en-Famenne)是位于比利时卢森堡省东部阿登地区(法梅恩地区)的一座城市,人口16,994(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法梅恩地区马尔什 · 查看更多 »

洛默尔

洛默尔(荷兰语:Lommel)是位於比利时林堡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31,898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洛默尔 · 查看更多 »

昂斯

昂斯(法语:Ans)是位於比利时列日省的一座城市,人口27,322人(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昂斯 · 查看更多 »

斯帕

斯帕(法语:Spa)是位于比利时列日省东部阿登地区的一座城市,人口10,543(2006年)。.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斯帕 · 查看更多 »

日韦

济韦(Givet)是法国香槟-阿登大区阿登省的一个市镇,属于沙勒维尔-梅济耶尔区济韦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日韦 · 查看更多 »

195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1950年代 · 查看更多 »

198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1980年代 · 查看更多 »

199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比利时国家铁路和1990年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比利时铁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