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

指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由2007年起舉辦,每年一次選出香港粵劇界之十大要聞,由香港電台第五台與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粵劇研究計劃合辦。.

53 关系: 吳君麗尹飛燕京剧任冰兒北京市北角周振基八和會館王超群粵劇羽佳羅家英白駒榮芳艷芬銀紫荊星章荣誉勋章頭條日報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西九大戲棚西九文化區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發展獎香港電台香港電台第五台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教育學院譚倩紅越剧龍劍笙龍貫天胡芝風胰腺癌阮兆輝蘋果日報 (香港)蓋鳴暉Now TV林家聲李居明 (棒球運動員)杭州市梁漢威梅雪詩民政事務局油麻地抽水站宿舍油麻地戲院成報新報...新光戲院文千歲文汇报 扩展索引 (3 更多) »

吳君麗

吳君麗(),廣東中山小欖人,原名為吳燕雲,是1960年代香港粵語片演員及粵劇花旦。 曾與鄧碧雲(藍牡丹)、鳳凰女(紅牡丹)、羅艷卿(銀牡丹)、余麗珍(紫牡丹)、于素秋(黑牡丹)、南紅(綠牡丹)、林鳳(黃牡丹)七位粵劇女演員結義金蘭,號稱「八牡丹」」,吳為其中的「白牡丹」。 早年居住上海,就讀中信學校。中國抗日戰爭後,隨母親到香港定居。曾從尹自重學習粵曲。後加入陳非儂所辦的香江粵劇學院,成為陳非儂的「入室弟子」,有「玉喉艷旦」之譽。擅演青衣及刀馬旦,曾參與120部電影,包括粵劇電影及時裝電影。 1962年成立「新麗聲影業公司」,直接參與電影拍攝工作。 1970年代至1980年代,參與林家聲的「頌新聲劇團」。1987年至1993年間,與陳劍聲、新海泉組織「新麗聲粵劇團」,並參與粵劇演出。1991年於新加坡舉辦個人演唱會《吳君麗獅城會知音》,其後甚少演出。 2004年吳君麗將3000項服飾、戲箱、道具,以及劇本、宣傳刊物、照片等捐贈予香港文化博物館。 2008年,簽約無綫電視拍攝處境劇《畢打自己人》,2009年因只與無綫電視簽下一年合約而離開劇組。.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吳君麗 · 查看更多 »

尹飛燕

尹飛燕 (),原名尹美嬋,粵劇表演家。.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尹飛燕 · 查看更多 »

京剧

京劇又称京戲,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及现在的臺灣又稱为平劇、國劇,是中国戏曲劇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劇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劇 和漢劇,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劇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劇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京剧 · 查看更多 »

任冰兒

任冰兒為香港粵劇名伶,乳名「細女」,行內人稱「細女姐」,廣東南海人,1931年出生,其堂姐為粵劇紅伶任劍輝,夫婿為名伶石燕子。 在十一歲那年開始她從粵劇最低微的角色─-梅香做起,之後即按部就班升至「二幫花旦」。 四十年代中期,加入任劍輝與陳艷儂的「新聲粵劇團」,是由鄧碧雲僱用才(有機會)升為「二幫花旦」。1956年,任劍輝、白雪仙組成著名的「仙鳳鳴劇團」,她首部演出劇目為《牡丹亭驚夢》,直至「仙鳳鳴」在1970年解散為止。 任冰兒與當時另外八位著名「二幫花旦」朱日紅、李香琴、梁素琴、黎坤蓮、金影憐、許卿卿、英麗梨及譚倩紅結義成金蘭姊妹,合稱九大姐。 1977年,她在其堂姐的遊說下加入「雛鳳鳴劇團」,演出至2007年12月六場於澳門的《帝女花》為止。於2012年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1香港藝術發展獎」之「傑出藝術貢獻獎」。.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任冰兒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角

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 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個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在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一帶,人口只有5萬,而戰後因為郭春秧後人開設娛樂事業,自1945年至今亦不停吸收上海籍新移民,但這一帶亦有不少福建人。根據人口普查語文數據,東區的上海籍人口只有福建籍的10%,大約10%上海籍人口居於東區,不少住在北角站一帶,自此亦不停接收上海籍新移民,而大多數的上海人亦遷入深水埗區周邊,北角最初較少廣府人,但隨住1950-1980年代逃港潮,大量人口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有一部份人聚居在東區柴灣一帶,隨新光戲院開設後,亦有不少懂流利廣州話人口由柴灣遷居北角站一帶,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所在的炮台山站以及鰂魚涌自開埠以來即以福建人為主要多數。近數十年來,北角的人口以及相關族群又不停向東擴展,東區不少包括私人樓宇的區議會選區的人口都是住在近三十年才興建的新樓,人口不少亦是近數十年由北角遷入或北角的族群相關,但東區東部亦有為數不少的廣府人。 很多香港人來自中國各省,各個地區亦有不同族群聚居,只有逃港潮人口以廣東人(粵客潮)為主,南洋回流人口以福建人為主,戰後移民以及單程證人口一直來自全國各省,根據政協省籍族群等數據,但來自廣東以及華南的人口大約有50%(以粵1/6客1/16潮1/6四邑1/16)較多,同時有江西、廣西、兩湖、等地),福建(包括台灣南洋閩籍)人大約有1/6,華中人口大約有1/8,北方總和亦有1/6,連蒙古人、滿族亦有,但語文統一後,大多數居民的下一代都改以廣州話溝通。全港各個地區亦有吸收相關族群的新移民,操廣州話人口的人包括福建人、上海人以至蒙古人,寶馬山的閩僑學校以及炮台山站附近的新樓的人口不少由跑馬地、大坑一帶的舊樓遷入。.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北角 · 查看更多 »

周振基

周振基教授, 金紫荆星章、银紫荆星章、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香港出生,祖籍广东汕头峡山,香港大學博士。.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周振基 · 查看更多 »

八和會館

八和會館是由鄺新華、獨腳英、林之等粵劇藝人所建立粵劇仝人的行會組織,約始創於1889年,原址位於廣州黃沙,此後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均設有分館,其會員稱為八和子弟,目前人數逾7000人。.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八和會館 · 查看更多 »

王超群

王超群(Wong Chiu Kwan,),原名王瑞群,香港粵劇演員,以武打北派見稱。.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王超群 · 查看更多 »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艺术瑰宝,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粵劇 · 查看更多 »

羽佳

羽佳()是六七十年代香港粵劇文武生及電影演員,原名翟羽佳, 父為武生翟善从, 母為花旦周少英。羽佳十歲開始踏台板,十五歲担綱,被譽為神童。唐涤生曾讚賞他「孔融四岁能让梨,君今七岁亦神奇,歌台一出生吕布,亦是梨园可畏儿。」 羽佳曾跟北派名師黃鳯山、田其芳、袁小田和祈玉崑等學習北派武藝;又跟陳漢宗及劉湛學習國術。 唱功方面,曾跟隨盧家熾、張生、王粵生及羅寶生等名家學唱粵曲;馮鶴亭學唱京腔。 羽佳曾与南红創立庆红佳剧团,亦曾与李宝莹组织佳宝剧团。2011年他將大量珍藏捐贈香港文化博物館,包括戲服、劇本、戲橋、照片和道具等共二千多件。.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羽佳 · 查看更多 »

羅家英

羅家英博士(Dr.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羅家英 · 查看更多 »

白駒榮

白駒榮(1892年—1974年),原名陳榮,號少波,廣東順德杏坛龍潭村人,著名粵劇小生表演藝術家,粵劇四大天王之一。他是著名花旦白雪仙之父。白駒榮父親是一位普通粵劇演員。白駒榮與金山炳、靚榮、千里駒、靚次伯等人同是把戲台演唱語言從官話改為粵語的前軀。二十年代初期已有小生王之稱的白駒榮發展了「四門頭二黃」(又名和尚腔和參禪腔)、「八字二黃」等的腔調和板式,使唱腔更富特色,對薛覺先、馬師曾的演唱方法有較大的影響。他更以真嗓(平喉)代替假嗓演唱,音色優美清潤,自創“白派”的演唱方式。.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白駒榮 · 查看更多 »

芳艷芬

芳豔芬(),原名周東仕,又名梁燕芳,出生於廣東恩平縣東成南坑瓏村,著名粵劇表演家,外號「花旦王」。.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芳艷芬 · 查看更多 »

銀紫荊星章

銀紫荊星章(Silver Bauhinia Star,縮寫:SBS)是香港授勳及嘉獎制度下的其中一種勳章,頒授予長期擔任公共事務及志願工作的領導人物。自1998年起開始頒授。.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銀紫荊星章 · 查看更多 »

荣誉勋章

荣誉勋章(Medal of Honor),由美国政府颁发的美国最高军事荣衔,授予那些“在战斗中冒生命危险,在义务之外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军人。它的历史可追溯至1862年美国内战期间,迄今已颁发了3460次,最近一次在2018年。海、陆、空三军的成员皆有资格获颁这份荣誉,而每个军种授予的荣誉勋章各有其独特的设计。它由兼任三军总长的美国总统代表全国人民亲自颁发。 在荣誉勋章的授予证书上有“以国会的名义”(in the name of Congress),它常常被误称为“国会荣誉勋章”;事实上官方名称裡并无“国会”二字。The Congressional Medal of Honor Society is so named because that is the name it was given in an act of Congress signed into law by President Eisenhower on August 5, 1958 as Title 36, Chapter 33 of the U.S. Code.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荣誉勋章 · 查看更多 »

頭條日報

《頭條日報》創刊於2005年7月,屬星島新聞集團旗下,是繼《都市日報》後第二份在香港出版的免費報紙,亦是星島報業集團出版的第一份免費報紙。《頭條日報》為連續八年全港第一的免費報章。《頭條日報》除了逢週一至六的印刷版本外,並通過不同的網上及移動平台提供電子版本,逢週日及公眾假期亦備有電子報。.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頭條日報 · 查看更多 »

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Chief Executive's Commendation for Community Service)是頒授予在某次行為或某項工作中表現出色,或服務社區表現卓越,但稍稍未及頒授榮譽勳章要求的人士。.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 查看更多 »

西九大戲棚

西九大戲棚(West Kowloon Bamboo Theatre)是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於西九文化區興建戲曲中心的選址所舉辦的臨時文化節目,也是該管理局舉辦的首個文化節目。2012年年初,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西九大戲棚時旨在推廣粵劇文化;及後鑑於反應熱烈,於2013年起再每年舉辦,於該年起,除了粵劇表演,戲棚內亦加入現代音樂及中國舞蹈演出,並且增加年宵市集,讓無法購票入場的公眾亦可以參與活動。.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西九大戲棚 · 查看更多 »

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縮寫:WKCD)前身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位於香港西九龍填海區臨海地段(西九龍最南端,由填海所形成的約40公頃土地,面向維多利亞港,由廣東道伸延至西區海底隧道入口一帶,北至柯士甸道),將會是集結一系列世界級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及大眾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文化主要場地,核心設施包括劇院、博物館、演藝場館、劇場及廣場等,共17座,旨意提高香港文化的水平及世界地位。此外,西九文化區包含長兩公里的海濱長廊,並且將會設有佔地23公頃的公園。 西九文化區的前身為由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布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2004年,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為計劃口號,規定計劃必須建造一塊巨形天薘。2006年2月,在香港社會不同的意見及爭議下,香港政府宣佈放棄原有的發展框架,不再堅持天篷設計,計劃被推倒重來,重新發展為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西九管理局)於2008年根據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成立,香港政府同時向該局注資216億港元。2011年3月,西九管理局公佈全新概念設計,發展大綱於同年12月呈交予城市規劃委員會。2012年3月,城市規劃委員會公布發展圖則草圖;2013年1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發展圖則,計劃啟動,於2013年起分階段展開工程,第一階段建設預計於2020年或者以前竣工,第二階段建設預計於2030年或者以前竣工。 M+展亭為西九文化區首個落成的永久場地,於2016年9月啟用。.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西九文化區 · 查看更多 »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英文: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Authority, WKCDA ),簡稱西九管理局,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8年10月23日根據《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成立的公營機構,主要負責發展、協調及統籌西九文化區的事務。.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藝術發展局

香港藝術發展局(簡稱藝發局)(英文: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ADC)),成立於1995年6月,是香港專責策劃、推廣及支持藝術發展的法定機構,其角色包括資助、政策及策劃、倡議、推廣及發展、策劃活動等。.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香港藝術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藝術發展獎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舉辦的「香港藝術發展獎」是本地文化藝術界的年度盛事,每年都會頒發多個不同獎項,表揚在香港文化藝術界有卓越表現的藝術工作者,以及積極支持藝術活動的人士及團體/機構,肯定他們的努力和成就。 「香港藝術發展獎」設有多個不同獎項,除向資深藝術工作者致敬外,並表揚在不同範疇有卓越表現及貢獻的藝術工作者及後起之秀,讓社會各界對本地傑出藝術工作者有更深的認識。本計劃亦嘉許積極參與藝術教育及推廣工作,以及熱心贊助本地藝術活動的人士及團體,鼓勵社會各界支持及參與藝術發展,讓大眾分享他們努力的成果。.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香港藝術發展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五台

香港電--第五--(RTHK Radio 5)是香港電台旗下廣播頻道,於1978年啟播,為目前香港電台三個全粵語頻道之一,是香港電台第三個設立的頻道,並於1981年6月改為現稱。 現時該台頻率為AM 783 kHz、天水圍 FM 92.3 MHz、跑馬地 FM 95.2 MHz、將軍澳 FM 99.4 MHz、屯門及元朗 FM 106.8 MHz。香港電台數碼35台大部份時段轉播第五台,部分时段转播立法会会议,但由於香港特區政府決定終止數碼聲音廣播,香港電台數碼35台於2017年9月3日午夜12時停播。 1989年前未調整現頻率時,使用的頻率為FM 96.0 MHz、FM 105.1 MHz及FM 105.5 MHz。 香港電台第五台以粵語廣播,定位為「長者、文化及教育台」,既服務長者又照顧小眾,包括戲曲、文教、長者服務及兒童節目,是聽眾的「空中良伴,生活寶庫」。第五台還開設「耆力量」和「戲曲天地」多媒體網頁,為長者建造方便易用的資訊基地。.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香港電台第五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市中心,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等範疇。博物館耗資超過8億港元興建,2000年12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設有12個展覽場館,陳列面積達7,500平方米,為香港最大型的博物館。2009/10年度總參觀人數達到479,000人次。 博物館透過常設展覽館及專題展覽館的多元化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在欣賞文物之餘,還可以參與其中活動,寓學習於消閒。博物館亦出版季度博物館通訊、製作教學資源冊及工作紙,同時也舉辦相關講座、學校節目、親子/兒童活動、劇院節目和導賞服務等,鼓勵不同社群學校參與博物館活動。 香港鐵路博物館、三棟屋博物館及上窰民俗文物館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分館。.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香港文化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教育學院

#重定向 香港教育大學.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香港教育學院 · 查看更多 »

譚倩紅

譚倩紅(Tam Sin Hung,),粵劇艷旦,祖籍廣東江門市新會區。 她拜京劇名師粉菊花及吳惜衣的徒弟;因此是陳好逑的師姐。譚倩紅為「花旦皇」芳艷芬的副車,公認是勤力及易於相處。她由任劍輝小姐在1947年引薦進入粵劇行業香港電影風騷艷星,經周詩祿導演引薦接拍銀幕處女作《恨海芳魂》(1953年)。1961年與任冰兒、朱日紅、金影憐、許卿卿、黎坤蓮、英麗梨、李香琴及梁素琴,義結金蘭姐妹,組成九大姐。 至近作《基佬40》(1997年,客串「劍笙輝劇團」團員),參演約160齣電影,年青時的角式多屬風騷艷婦或刁蠻十三點小姐。晚年復出參演無線電視及亞洲電視的肥皂劇,形象則多為小女人及慈祥長者。.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譚倩紅 · 查看更多 »

越剧

越剧,中国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浙江嵊州,兴盛于上海,主要流行于苏浙沪等地区,目前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新华网 越剧曲调婉转柔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就采用了越剧的曲调。 越剧在早期只有男演员,进入上海发展后因女班演出广受欢迎,发展为各角色均由女演员扮演的女子越剧。1949年后,开始招收部分男演员,但现在仍以女子越剧为主。越剧原来流行于苏浙沪一带,后在中國广受欢迎。 越剧舞台语音的基础语音是嵊县方言音。在越剧发展过程中,越剧语音在嵊州方言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州音韵和官话的语音,这促使越剧扩大了观众范围。 2006年5月,越剧被列为中国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越剧 · 查看更多 »

龍劍笙

龍劍笙(英文名:Sabrina,),原名李菩生,昵稱阿刨,祖籍廣東中山,生于1944年, 農曆九月十九,香港粵劇演員(女文武生)、金漆班牌雛鳳鳴唯一主帥,超過半世紀在粵劇行中衣箱標記為--- 龍 ---一字。她在家中排行第四,家有長兄,2姊及4妹。.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龍劍笙 · 查看更多 »

龍貫天

龍貫天(),原名司徒旭,香港著名粵劇演員(文武生),1979年入行,師承粵劇老倌蘇少棠,1994年正式成為文武生。而龍貫天同時亦參與電視劇、舞台劇、政府宣導劇集及廣播劇,堪稱香港粵劇界的多棲類藝人。.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龍貫天 · 查看更多 »

胡芝風

胡芝風(1938年12月-),研究生文化,京劇演員,工旦行,在上海出生,祖籍浙江紹興,中國共產黨員,現在是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正高級職稱)、碩士研究生導師。 著有《藝海風帆》、《胡芝風談藝》、《戲曲舞台藝術創作規律》等書和《戲曲演員創造角色論》、《戲曲藝術二度創作論》等論述。 1959年,經周信芳推薦,在北京清華大學讀書的她拜梅蘭芳為師。 1960年起在蘇州市京劇團工作。 1981年,她的代表作《李慧娘》拍成京劇電影,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85年到中國藝術研究院讀研究生班,畢業后留院工作。 1993年起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給特殊貢獻專家證書和津貼。 曾到意大利、美國、丹麥、新加坡、香港等表演京劇或講學。 H胡 H胡 H胡 H胡 H胡 H胡 H胡 Z芝.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胡芝風 · 查看更多 »

胰腺癌

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是指胰臟細胞發生癌變而產生的腫瘤,這些腫瘤細胞具有侵犯其他組織的能力。胰臟的癌症可分為許多類型,最常見的是胰臟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佔了85%,因此胰臟癌一詞有時也用來直接指稱胰臟腺癌,這些發源於胰臟製造消化酶的部位;該部位也可能發生其他幾種通稱為非腺癌(non-adenocarcinomas)的癌症。另外1-2%的病例為來自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這類癌症的侵襲性通常沒有胰臟腺癌強。 胰臟癌最常見的症狀和徵象包括黄疸、腹痛或背痛、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淺色糞便、茶色尿和食慾不振。疾病的早期通常沒有症狀,且這些症狀通常不具特異性,因此發現胰臟癌時常常已經進展到癌症晚期,癌細胞已經遠端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胰臟癌很少發生在40歲以下的病人,半數以上的患者超過70歲。胰臟癌的風險因子包括吸菸、肥胖、糖尿病和特定的罕見基因。 約20%的胰臟癌和抽菸有關, 5–10%則和遺傳因素有關。胰臟癌的診斷常結合醫學影像(超音波和電腦斷層)、血液檢驗和組織切片等技術。癌症分期則分為最早的第I期到最嚴重的第IV期。目前尚無合適的方法能針對群眾胰臟癌。 非吸煙者和少吃紅肉或加工肉品的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較低。吸菸者在戒菸後罹癌的機率會降低,戒菸20年後風險甚至能降到與一般人無異。胰臟癌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放療、化療、和缓医疗或結合上述數種療法,療法的選擇和癌症的分期有關。手術是唯一能治癒胰臟腺癌的方法,針對無法治癒的患者,手術則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患者有時也會需要控制疼痛和促進消化的藥物,即便是接受積極治療的病人,也建議在疾病早期就實施緩和療護。 2015年,胰臟癌在全球已造成約411,600人死亡,為英國第五大死因,美國第四大死因。胰臟癌於已開發國家較常見,佔了2012年新病例的70%。胰臟腺癌的預後通常很差,一年存活率和五年存活率分別僅有25%和5% See p. 4 for incidence estimates, and p. 19 for survival percentages.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胰腺癌 · 查看更多 »

阮兆輝

阮兆輝(英文:Franco YUEN,),祖籍廣東新會,出生於廣東佛山,著名香港粵劇演員,有「神童」、「萬能泰斗」等美譽。.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阮兆輝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蘋果日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蓋鳴暉

蓋鳴暉(Joyce Koi Ming Fai;),本名李麗芬,香港著名粵劇女演員,是鳴芝聲劇團的文武生,師承林家聲。.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蓋鳴暉 · 查看更多 »

Now TV

now TV(前稱now寬頻電視/now broadband TV)是香港的收費電視台,由電訊盈科全資擁有的電訊盈科媒體負責經營,現時提供207條頻道,包括180條now TV頻道(72條為高清頻道),22條無綫網絡電視頻道(3條為高清頻道),另有30多類自選影像服務;其頻道總數目、高清頻道數目及自選影像內容數量均為全港各電視台之冠。 now TV於2003年9月26日啟播,其電視訊號主要透過香港電訊的固定電訊網絡以IPTV技術傳送,並於2007年成為全港首家提供高清廣播服務的電視台。此外,於2012年起亦以Over-the-top形式透過互聯網把部分內容傳送至電腦、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截至2017年底,客戶數目130.1萬戶,每名客戶平均消費179元,低於2016年的192元。其客戶數目、每戶平均收入、年度營業額及年度溢利皆為全港各收費電視台之冠。.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Now TV · 查看更多 »

林家聲

林家聲,(),原名林曼純,廣東東莞人,生於香港大埔,與其胞姊林家儀均屬著名粵劇演員及電影演員。.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林家聲 · 查看更多 »

李居明 (棒球運動員)

李居明(),臺灣棒球選手、教練,台南縣新營市人,球員時期屢次當選國手,兄弟象隊成立時被其高薪挖角,之後更隨著中華職棒創立而成為職業球員,是兄弟象隊職棒三年到職棒五年首次三連霸的主要球員之一,因其完整的四級棒球與職棒資歷,其一生的榮耀就等於是一部台灣棒球發展史,故被譽為棒球先生。2005年球季起擔任中華職棒兄弟象隊,2008年遭到兄弟象解約,隨後在桃園航空城棒球隊擔任一職。2013年起,擔任義大犀牛的外野教練。.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李居明 (棒球運動員) · 查看更多 »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梁漢威

梁漢威MH(),香港粵劇演員及曲藝導師。他曾任職八和會館第一副主席、前市政局傳統戲曲顧問、香港藝術發展局傳統演藝委員、漢風粵劇研究院院長、漢風粵劇團團長及粵曲導師。 梁漢威十五歲開始學藝,曾經先後與陳好逑、尹飛燕、吳美英等組班演出。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經常與梁醒波、新馬師曾、陳錦棠、麥炳榮、鄧碧雲、鳳凰女、羅艷卿、吳君麗等大老倌同台演出。他精通粵劇鑼鼓及音樂,除演出外,更致力研究粵曲唱腔及音樂發展。在《熙寧變法》、《楚漢爭》、《烽火楊州》等劇目全都應用了劇場手法以豐富演出。近年經常參與舞台劇演出,如《南海十三郎》、《始皇最後的日子》、《新啼笑姻緣》、《尋春問柳》、《四大發明》及《劍雪浮生》等。梁氏更憑《始皇最後的日子》獲得舞台劇最佳原創音樂獎,《劍雪浮生》獲最佳男配角獎,2000年則榮獲藝術發展局頒授「戲曲藝術成就獎」。 除此以外,梁漢威曾于1970年代末至2000年后,在麗的電視及后來的亞洲電視劇集中參與演出。代表作有《八仙過海》、《天龍訣》、《伴我同行》 於2011年8月22日因胰臟癌逝世,享年六十七歲。.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梁漢威 · 查看更多 »

梅雪詩

梅雪詩,原名馮麗雯,英文名Mandy,1941年7月20日出生,祖籍廣東恩平,香港 著名粵劇演員,花名『阿嗲』。出道於1960年,當時往「仙鳳鳴」投考青年女演員。首次演出就是「仙鳳鳴」的新作《白蛇新傳》。因此是任劍輝及白雪仙的徒弟。梅雪詩有一副得天獨厚的好嗓子,聲音嘹亮,悅耳動人,加上苦心鑽研,故此深得白雪仙的韻味。後來曾與林錦棠合組“慶鳳鳴劇團”。在2005年11月,與龍劍笙合演《西樓錯夢》,2007年再演帝女花。中途曾因病失聲。 category:香港電影演員 category:香港粵劇演員.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梅雪詩 · 查看更多 »

民政事務局

民政事務局(簡稱民政局;Home Affairs Bureau,縮寫:HA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門負責康樂、文化、博彩、公民教育、青年政策以及地區行政等事務。該部門於1997年7月1日繼承主權移交前的布政司署政務科(政務司為該科的首長),現任民政事務局局長為劉江華,副局長為陳積志。.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民政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油麻地抽水站宿舍

油麻地抽水站宿舍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上海街345號,是位於九龍最古老的水務設施。於2009年12月18日獲得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定爲一級歷史建築物。.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油麻地抽水站宿舍 · 查看更多 »

油麻地戲院

油麻地戲院(Yau Ma Tei Theatre)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和新填地街交界,是香港現存唯一一座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成的電影院、戲院,有「五大戲院」之一的稱號。戲院於2007年被列作第二級歷史建築物,獲得建築署修復和活化為戲曲活動中心,於2012年7月月中重開。.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油麻地戲院 · 查看更多 »

成報

《成報》是香港其中一份中文綜合性報章,其創辦人為何文法。在1950至60年代,《成報》曾是香港最暢銷的三大報章之一。其經營者為成報傳媒(港交所除牌代碼8010.HK)。.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成報 · 查看更多 »

新報

新報可以指:.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新報 · 查看更多 »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大劇場(英文:Sunbeam Theatre)前身是新光戲院,是香港一間著名的戲院,位於香港島北角英皇道423號僑輝大廈,於1972年開幕,為香港少數現存的大型粵劇表演場地。.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新光戲院 · 查看更多 »

文千歲

文千歲(原名黃富華,),人稱華哥,出身於戲劇世家,是一名粵劇表演家。文千歲的妻子梁少芯是著名粵劇正印花旦,育有兩子;二叔黃千歲是粵劇耆宿。歷年來曾獲「雲雀獎」、「粵劇藝術家貢獻獎狀」、「瀟灑腔曲王」榮譽獎等。.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文千歲 · 查看更多 »

文汇报

文汇报可指:.

新!!: 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和文汇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