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梅卓燕

指数 梅卓燕

梅卓燕,香港著名舞蹈家及編舞家,出生于中国广州,以「遊走於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風格馳名國際,於多個國際藝術節表演獨舞創作。 1981年加入香港舞蹈團,曾擔任舞劇《黃土地》、《胭脂扣》、《玉卿嫂》女主角。1985年於香港青年編舞大賽中獲中國舞組冠軍,獲獎學金到紐約學習現代舞。回港後開始投入創作。http://hklf4.hklf.org.hk/chinese/people&organizations/people/people.html 1990年成為獨立舞蹈工作者,曾獲亞洲文化協會資助赴紐約學習,接觸即興及後現代舞蹈技巧,並獲邀參加美國舞蹈節國際編舞營。回港後為香港舞蹈團及城市當代舞蹈團編舞。近年梅氏以獨舞家身份應邀赴比利時、里斯本、倫敦、柏林、巴黎、紐約等城市藝術節表演獨舞創作。 1998年應邀參與翩娜·包殊伍珀塔爾舞蹈劇場廿五週年紀念節演出,翌年參與翩娜·包殊舞團的《春之祭》演出。曾多次獲香港舞蹈聯盟頒發「香港舞蹈年獎」,表揚她在海外作為香港文化大使的貢獻。2001年並獲慧妍雅集選為「傑出女士」。2005年獲《旭茉》雜誌選為2005十大成功女性。2007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2013年獲選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範疇民選代表並出任舞蹈小組主席;2016年成功連任。 近年多次為劉德華的演唱會擔任舞蹈編排。 「當你看見她(梅卓燕)以繞指柔般的身姿翩然劃過空間,你會感到她是優雅的化身。」 ─比利時《晚報》.

22 关系: 劉德華城市當代舞蹈團巴黎中國中國舞广州市亞洲文化協會伦敦碧娜·鮑許編舞纽约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香港香港舞蹈年獎香港舞蹈團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里斯本柏林比利时春之祭慧妍雅集

劉德華

劉德華(Andy Lau Tak-wah;),香港演員、歌手及電影監製,1990年代获封為香港乐坛「四大天王」之一,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獲獎最多的香港歌手;电影方面他获得三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和两次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至今参演超过140部电影。劉德華是天幕公司和映藝集團的创建者,作為投資人已參與製作了20多部華語電影。 1999年,劉德華获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榮譽,2000年11月則順利榮登「世界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少數幾位香港藝人。2006年7月7日,香港演藝學院因他“是香港最受尊重和喜愛的演藝名人之一,對香港電影及音樂貢獻良多。其嚴謹專業的工作態度,足以成為年輕人的典範”,为了“表彰他在表演藝術方面的成就”而授予刘德华榮譽院士稱號,他也因此成为少数几位獲此榮譽的香港艺人之一。 劉德華篤信佛教,法號“慧果”,熱心公益,時常參與慈善活動。2008年,劉德華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10年4月23日,劉德華獲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並擔任副理事長。2010年5月2日,劉德華獲頒第十二屆「世界傑出華人獎」同時獲頒授加拿大紐賓士域藍仕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3年12月8日,他又当选香港残疾人奥委会暨伤残人士体育协会副会长。.

新!!: 梅卓燕和劉德華 · 查看更多 »

城市當代舞蹈團

城市當代舞蹈團(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簡稱CCDC)於1979年成立,首個作品為於香港藝術中心上演的《尺足》,觀眾只有50人。經二十多年的經營,舞團已發展成香港最大型的專業現代舞團,被譽為「當代香港的藝術靈魂」,與香港芭蕾舞團及香港舞蹈團合為香港三大舞團,在各自的領域上獨當一面,並多次代表香港作國際性的巡迴演出,被譽為「香港最好的文化大使」。舞團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之九大藝團之一,每年觀眾及學員達十萬人次。 城市當代舞蹈團的創作主力包括藝術總監曹誠淵、駐團編舞黎海寧,桑吉加、駐團藝術家邢亮及客席編舞梅卓燕等,亦經常與香港及國際的編舞家及其他範疇的藝術家合作。同時設有CCDC舞蹈中心提供舞蹈課程及外展節目,並支援香港的舞蹈發展。.

新!!: 梅卓燕和城市當代舞蹈團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梅卓燕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梅卓燕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舞

中國舞是指中國傳統的舞蹈。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在中國出現了原始舞蹈。現在主要分為古典舞、民間舞兩大類。分為古典舞和民俗舞。古典舞又可分為雅舞和雜舞,雅舞用於國家大祭,是禮儀用舞。雜舞則是用作娛樂。.

新!!: 梅卓燕和中國舞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梅卓燕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亞洲文化協會

亞洲文化協會(英語:Asian Cultural Council )是一個非營利機構,透過各個獎助計畫,促進美國與亞洲國家之間在視覺和表演藝術方面的文化交流。.

新!!: 梅卓燕和亞洲文化協會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梅卓燕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碧娜·鮑許

碧娜·鮑許(Pina Bausch,),全名Philippine "Pina" Bausch,出生於德國索林根,現代舞編舞者。她在舞蹈風格中著名的德國舞蹈劇場(Tanztheater)發展上有非常重要的貢獻及影響。她是位於德國烏帕塔的「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的藝術總監及編舞者。這個舞團有許多原創的固定舞碼,並且時常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碧娜·鮑許的在今日已和美國及日本舞踏並列為當代三大新舞蹈流派。.

新!!: 梅卓燕和碧娜·鮑許 · 查看更多 »

編舞

編舞是一個舞蹈作品的創作主腦,籍著舞者的身體、音樂及舞台效果,表達不同的意念及美感。編舞負責的不單是動作編排,更重要的是整個作品的概念。 編舞技巧有兩大方向,會在不同情況下組合交替運用:.

新!!: 梅卓燕和編舞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梅卓燕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Chief Executive's Commendation for Community Service)是頒授予在某次行為或某項工作中表現出色,或服務社區表現卓越,但稍稍未及頒授榮譽勳章要求的人士。.

新!!: 梅卓燕和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梅卓燕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舞蹈年獎

香港舞蹈年獎(Hong Kong Dance Alliance Dance Awards)是由香港舞蹈聯盟為表揚對香港舞蹈界具貢獻之人士及團體而設的一個奬項。舞蹈年獎概觀全年香港舞蹈界別工作者之表現,選出其中具代表性者予以鼓勵。 由2010年起香港舞蹈聯盟把「香港舞蹈年獎」明確地分成七個類別:傑出舞蹈製作獎(大型舞蹈作品)、傑出獨立舞蹈製作獎(小型舞蹈作品)、編舞獎(傑出編舞)、男演員獎(傑出男舞者)、女演員獎(傑出女舞者)、舞臺技術獎(傑出舞蹈服務)及教育及推廣獎(傑出舞蹈教育、青少年舞蹈或社區舞蹈),還有一項並不是每年都有的傑出成就獎。 2017年傑出舞蹈製作獎及傑出獨立舞蹈製作獎二獎分拆為大型、中型及小型場地舞蹈製作三項;傑出舞美分拆為傑出燈光/視覺設計、傑出舞台/服裝設計及傑出配樂/聲音設計三項。 2018年加設傑出新晉編舞獎。.

新!!: 梅卓燕和香港舞蹈年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舞蹈團

香港舞蹈團(Hong Kong Dance Company)於1981年成立,2001年4月成為慈善及非牟利機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曾經演出過百套作品,包括《如夢令》、《笑傲江湖》、《清明上河圖》、《夢傳說》、《木蘭》、《雪山飛狐》等。舞蹈團為促進文化交流,曾出訪澳洲、英國、韓國、新加坡、加拿大、日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漢、廣州、台北等。 香港舞蹈團的贊助人為曾鮑笑薇。藝術顧問:王仁曼、毛妹、白朗唐、冼源、殷巧兒、陳永華、盛培琪、莫鳳儀、鄧樹榮、劉兆銘、羅耀威等。 香港舞蹈團的行政處:香港皇后大道中,上環市政大廈8樓.

新!!: 梅卓燕和香港舞蹈團 · 查看更多 »

香港藝術發展局

香港藝術發展局(簡稱藝發局)(英文: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ADC)),成立於1995年6月,是香港專責策劃、推廣及支持藝術發展的法定機構,其角色包括資助、政策及策劃、倡議、推廣及發展、策劃活動等。.

新!!: 梅卓燕和香港藝術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舞蹈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於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

新!!: 梅卓燕和舞蹈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

里斯本(Lisboa),亦稱為葡京,是葡萄牙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都市。其位置位于葡萄牙中南部大西洋沿岸,城北为辛特拉山,城南为特茹河出海口,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同为西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市區面積84.6平方公里、人口547,631人(2011年)。包含衛星城的都会区人口超過300萬,相當於葡萄牙人口的27%左右。公元前205年起为罗马人统治,当时的统治者凯撒把这个地区升格为市,并命名为Felicitas Julia(意为“祝贺凯撒”)。1256年起正式成为葡萄牙王国的首都,从此发展成为欧洲和地中海一带重要的港口与贸易城市。地理大发现时代很多航海家都是由里斯本出发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探险的,此后成为葡萄牙殖民帝国富甲一方的政治与商业中心,现今与波尔图同为葡萄牙两大代表性城市。.

新!!: 梅卓燕和里斯本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梅卓燕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梅卓燕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春之祭

《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是俄羅斯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Игорь Фёдорович Стравинский)的代表作與成名作。本來是一部芭蕾舞劇,但後來腳本遺失,只剩下管弦樂總譜。(脚本在被复原中) 1910年,當斯特拉文斯基剛為(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Дя́гилев)完成了芭蕾舞舞劇《火鳥》的音樂後不久,他幻想出一個景象—那是俄羅斯遠古時期的祭祖儀式:「我想像到一個肅穆的異教祭典:一群長老圍成一圈坐著,看見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們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 原本他打算採用芭蕾舞劇的形式,但後來他承認,起初他不能恰當地以傳統記譜法寫下樂思,於是為演奏者修改樂譜,簡化全首作品(但同時他又建議開首巴松管旋律的音調應逐年提高,因為「聽眾會習慣那些高音,但這種緊張的感覺是不可或缺的」)。他邀請戴亞吉列夫將作品搬上舞台,佈景由設計,尼金斯基則負責編舞。 《春之祭》首演時爆發的騷動,並未為作品本身帶來長遠影響;反而,全曲粗獷而又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卻成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創作的典範。 全曲共分两幕十四個部分。第一幕《大地的崇拜》共有八個舞曲組成,第二幕《祭献》由六個舞曲組成。.

新!!: 梅卓燕和春之祭 · 查看更多 »

慧妍雅集

慧妍雅集是集合歷屆香港小姐得獎者及參賽者的組織,於1982年創立,1983年4月26日正式註冊及命名,主要對慈善及公益事務作出貢獻。 現時在香港由慧妍雅集捐款兼命名的部份慈善社區中心包括:.

新!!: 梅卓燕和慧妍雅集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