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梅克賀茲一號彗星

指数 梅克賀茲一號彗星

96P/梅克賀茲一號彗星在1986年5月12日被所發現的一顆短週期彗星,它在2002年進入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SOHO)的視野,在LASCO C2和C3的影像中都能見到。该彗星于1986年6月6日在距地球处掠过。该彗星最近一次到达近日点的时间是2017年10月27日,而下一次到达近日点的时间是2023年1月31日。据估计,该彗星的直径为。.

目录

  1. 6 关系: 天文單位儒略年视星等近日点近日點日地关系天文台

  2. 1986年发现的天体
  3. 2012年彗星
  4. 流星雨母天體

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縮寫的標準符號為AU,也寫成au、a.u.或ua)是天文學上的長度單位,曾以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定義。2012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大会(IAU)第28届全体会议上,天文学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把天文单位固定为149,597,870,700米。新的天文单位以公尺来定义,而公尺的定义来源于真空中的光速,也就是说,天文单位现在不再与地球與太阳的實際距离挂钩,而且也不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虽然天文单位最初的来源就是日地平均距离)。 國際度量衡局建議的縮寫符號是ua,但英語系的國家最常用的仍是AU,國際天文聯合會則推薦au,同時國際標準ISO 31-1也使用AU,后来的國際標準ISO 80000-3:2006又改成了ua。通常,大寫字母僅用於使用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單位符號,而au或a.u.也可以是原子單位或是任意單位;但是AU被廣泛的地區使用作為天文單位的符號。以1天文單位距離的值為單位的天文常數的值會以符號A標示。.

查看 梅克賀茲一號彗星和天文單位

儒略年

儒略年(符號:a)是天文學中測量時間的測量單位,定義的數值為365.25天,每天為國際單位的86400秒,總數為31,557,600秒。這個數值是西方社會早期使用儒略曆中年的平均長度,並且是這個單位的名稱。然而,因為儒略年只是測量時間的單位,並沒有針對特定的日期,因此儒略年與儒略曆或任何其他的曆都沒有關聯,也與許多其他型式年的定義沒有關聯。.

查看 梅克賀茲一號彗星和儒略年

视星等

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勒克司(亮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 但1到6的星等并不能描述当时发现的所有天体的亮度,天文学家延展本來的等級──引入「负星等」概念。这样整个视星等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如牛郎星为0.77,织女星为0.03,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1.45,太阳为−26.7,满月为−12.8,金星最亮时为−4.89。现在地面上最大的望远镜可看到24等星,而哈勃望远镜则可以看到30等星。 因为视星等是人们从地球上观察星体亮度的度量,它实际上只相当于光学中的照度;因为不同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同,所以视星等并不能指示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由于视星等需要同时考虑星体本身光度与到地球的距离等多重因素,会出现距离地球近的星体视星等不如距离远的星体的情况。例如巴纳德星距离地球仅6光年,却无法被肉眼所见(9.54等)。 如果人们在理想環境下(清澈、晴朗且没有月亮的夜晚),肉眼能观察到的半個天空平均约3000颗星星(至6.5等計算),整个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則约有6000颗。大多数能为肉眼所见的星星都在数百光年内。现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远天体是三角座星系,其星等约为6.3,距离地球约290万光年。历史上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是GRB 080319B在2008年3月19日的一次伽玛射线暴,距离地球达到75亿光年,视星等达到5.8,相当于用肉眼看见那里75亿年前发出的光。 另外,宇宙中大量的星际尘埃也会影响到星星的视星等。由于尘埃的遮蔽,一些明亮的星星在可见光上将变得十分暗淡。有一些原本能为肉眼所见的恒星变得再也无法用肉眼看见,例如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手枪星。 星星的视星等也随着星星本身的演化、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当中。例如,当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视星等有机会骤增好几个等级。在未来的几万年内,一些逐渐接近地球的恒星将会显著变亮,例如葛利斯710在约一百万年后将从9.65等增亮到肉眼可见的1等。.

查看 梅克賀茲一號彗星和视星等

近日点

#重定向 近日點和遠日點.

查看 梅克賀茲一號彗星和近日点

近日點

#重定向 近日點和遠日點.

查看 梅克賀茲一號彗星和近日點

日地关系天文台

日地关系天文台(Solar Terrestrial Relations Observatory,缩写为STEREO)又译日地关联天文台,是美国宇航局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联合研制的两颗太阳探测卫星,于2006年发射升空,分别位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前方和后方,目的是在不同的角度对太阳进行立体观测,拍摄太阳的三维投影。 日地关系天文台是在2006年10月26日世界时間0点52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由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的,轨道是椭圆形,远地点到达月球以外。两颗卫星在结构上有细微的差别。运行在地球轨道前方的卫星叫做STEREO-A,运行在后方的叫做STEREO-B。2007年4月23日,美国宇航局发布了日地关系天文台拍摄的首批太阳三维图像。 日地关系天文台每颗卫星的重量大约为642千克,设计寿命至少为2年。卫星上搭载的主要仪器有:.

查看 梅克賀茲一號彗星和日地关系天文台

另见

1986年发现的天体

2012年彗星

流星雨母天體

亦称为 96P/梅克賀茲一號彗星,梅克賀茲1號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