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

指数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Batignolles-Chatillon Char 25T)是由巴蒂尼奧勒-查狄倫公司於二戰後研發的中型坦克。它的尺寸比AMX-13輕型坦克大,裝有一門90毫米火炮。儘管巴蒂尼奧勒·查狄倫曾經製造了兩輛這種坦克,但它最終卻未能入役。不過,後來的法國裝甲戰鬥車輛卻利用了這款坦克的一些技術成果。.

10 关系: AMX-30中型坦克化学武器裝甲回收車裝甲戰鬥車輛赖贝尔机枪搖擺式炮塔核武器法国90毫米SA 45坦克炮

AMX-30

#重定向 AMX-30主战坦克.

新!!: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和AMX-30 · 查看更多 »

中型坦克

中型坦克是戰車分級的一種概稱,該名詞主要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顧名思義,本量級車種是在重型戰車(設計配置以火力、裝甲主導)與輕戰車(設計思維以機動力、偵查運用為導向)之間的妥協性設計為重點,同時具有大規模量產的潛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成功的戰車也是落於本量級,包括蘇聯的T-34戰車、美國的M4雪曼、納粹德國的四號坦克;這些戰車的重量介於20至40公噸、主炮口徑以45-85公厘皆具。 在主力戰車名詞於1960年代出現之前,M48巴頓、T-54/55系列主戰坦克這類在1950年代誕生,總重量超過50噸級的產物也一度被歸類在中戰車屬性之下;該名詞的運用界定上並未非常謹慎,因此在冷戰初期的戰車會同時歸類在中戰車與主力戰車的狀況。 不過,當時同樣為戰車研發列強的英國及法國就不用噸位為戰車分類,是以戰車用途劃分;類似量級的車種英國同時有與步兵戰車,法國則有騎兵戰車。這些名詞指涉的武器常有性能指標重疊的情況,是因為戰車在草創期難以界定功能取向,各國以自己的軍事思想演繹而出的設計屬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戰爭經驗中,中戰車以決定性的數量、具有升級潛力的設計特性逐漸成為裝甲部隊的主要核心;輕戰車被技術進化的輪型裝甲車與履帶步兵戰鬥車給取代,而戰車重型化的思辨及成果一直推陳出新,但最終量變產生質變,以中戰車思維設計,走向機動力、火力、防護力平衡化的主力戰車成為二戰後戰車設計工程師的主流。.

新!!: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和中型坦克 · 查看更多 »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簡稱化武,指在化学战時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作为武器。该类武器与核武器及生物武器同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其大规模杀伤性,NBC武器(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缩写)均不属于常规武器。通过适当的保护装备、培训和排除污染措施,化学武器的主要作用能够得到有效抑制。许多国家拥有大量武器化的化学制剂库存作备战之用。.

新!!: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和化学武器 · 查看更多 »

裝甲回收車

裝甲回收車(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 - ARV),是指在戰場上回收及修理被破壞或失去動力的裝甲車輛的車輛。 大部份裝甲回收車通常以坦克底盤改裝而成,以坦克改裝成的裝甲回收車主要修理同級重量的坦克,亦有以裝甲戰鬥車輛(多數是裝甲運兵車)改裝作維修同級車輛。.

新!!: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和裝甲回收車 · 查看更多 »

裝甲戰鬥車輛

裝甲戰鬥車輛(armoured fighting vehicle,縮寫:AFV)是指裝有裝甲及武器的軍用戰鬥車輛。 裝甲戰鬥車輛以功能、作戰模式及武器裝備作分類,而各國在不同時期對相同種類的車輛又有不同分類,例如有些國家因裝甲運兵車及步兵戰車功能相似而把它們合併。裝甲戰鬥車輛通常有衍生型號,其衍生型又因功能不同而作不同分類。.

新!!: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和裝甲戰鬥車輛 · 查看更多 »

赖贝尔机枪

赖贝尔机枪,是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坦克和马奇诺防线研制的。它發射7.5×54毫米法制子弹,以150 發容量的弹鼓供彈,並曾用于雷诺FT-17 31修改版。.

新!!: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和赖贝尔机枪 · 查看更多 »

搖擺式炮塔

搖擺式炮塔(英語:Oscillating turret)是裝甲戰鬥車輛所使用的一種炮塔類型。這種炮塔通常分為上下兩部分;兩個部分間由兩個獨立的承軸支撐。主炮的垂直移動(上升及下降)以及緩衝後座力的作業皆由炮塔的上半部完成,下半部則負責左右旋轉。 搖擺式炮塔並不常被使用。最常採用搖擺式炮塔設計的國家是法國,諸如AMX-13、AMX-50或是潘哈德裝甲車等裝甲戰鬥車輛皆使用了搖擺式炮塔;這些車輛皆利用了搖擺式炮塔的設計特色以將一門相對較重的主炮安裝至一個重量較輕的的底盤上。.

新!!: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和搖擺式炮塔 · 查看更多 »

核武器

--,也叫--或原子武器,簡稱核武,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電磁脈衝、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来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核分裂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弹)和核融合武器(亦稱為氫彈,分为两級及三級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弹)。 除此以外,核武器還可以根據用途而細分為戰略核武器及戰術核武器,前者是一般意義上的核武器範疇,為大當量的核武器和遠射程,後者則屬於小當量和近射程。其中,後者可用於戰爭前線。戰術核武器的概念以及發展相對戰略核武器為遲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多年才逐步形成的,而戰術核武器需要對核能技術的要求亦較高以及複雜,其前提是要擁有戰略核武器。 有紀錄的核武器的研發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納粹德國率先提出方案,美國方面的計畫則晚了數個月。但由於當時錯誤的實驗方向與發展,令希特勒認為開發核武器的費用將會過於龐大,加上原先德國有興趣的是核子反應所能提供的能源而並非核武,因此放棄開發核武器。 當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後,大量的德國科學家分散至各國持續研究,進一步幫助了西方國家與蘇聯在核能方面的技術發展。.

新!!: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和核武器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90毫米SA 45坦克炮

90毫米SA 45坦克炮,全称1945年型90毫米半自动坦克炮(90mm Semi-Automatique Mle.1945),是法国施耐德公司于1945年设计开发的一款坦克炮,由法國海軍的高射炮改进而来。.

新!!: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和90毫米SA 45坦克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Batignolles-Chatillon Char 25TBatignolles-Châtillon 25t巴蒂尼奧勒-夏特林25t查狄倫查狄倫25T查狄倫25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