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林氏貞孝坊

指数 林氏貞孝坊

林氏貞孝坊是一座豎立於臺灣臺中大甲的清代貞節牌坊。該牌坊乃為表彰淡水廳大甲街地方人士余榮長之妻林春娘(文獻多記為「春娘」,而「娘」字為舊時對單名婦女之通稱,故其人原名應為「林春」,而櫟社詩人蔡子昭所撰碑記即寫有「諱春」二字)之貞孝事蹟,而興建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之紀念性建築物。 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此牌坊經中華民國內政部指定為臺中縣三級古蹟。 此外,林春娘在當地除貞孝事蹟外更有禱雨事蹟,並被當地居民奉為「貞節媽」,還有神像供奉於大甲鎮瀾宮之內,成為「大甲三神」之一。.

43 关系: 台灣奇案台灣日治時期名諱同治報馬仔士紳士族 (中国)大甲城大甲區大甲鎮瀾宮大甲街妻子中華民國內政部三從四德三級古蹟乾隆周彥石狮神像祈雨童養媳竹塹城第二次世界大战紀念建築物白冰冰銀圓道光貞節牌坊鹿港鎮黃開基过继蔡子昭臺灣臺灣府知府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林占梅李嗣鄴民國民視朝廷戴潮春事件昭和旱災

台灣奇案

《台灣奇案》是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民視)首播的類戲劇,台灣奇案大多由台灣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用生動有趣的方式演出,並介紹這些傳說的由來和演變,最後還有台灣俗諺與法律條例的解釋,讓觀眾更了解台灣的風俗民情及鄉土文化,頗富有勸戒意味。.

新!!: 林氏貞孝坊和台灣奇案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林氏貞孝坊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名諱

名諱是對本名的另一稱呼。不少文化中都有本名與靈魂相連的宗教思想,因此對本名用字有一定的要求和禁忌,日常使用中也有特別注意之處,在英語中稱為「True name」。在中國、日本等東亞漢字文化圈中,傳統有避免直呼貴人和死者本名的習慣,這個習慣被稱為避諱。在秦朝以前,「諱」只用來稱呼死人;從秦朝開始則是生人和死人都會使用,而在日本更轉化為專指人的本名。而除了以「諱」來稱呼別人以外,還會使用「表字」。 古時如果以諱來稱呼人,被認為是極無禮的事,只有帝王君主、與極親近的長輩,可以直稱其諱。僧侶在受戒時所取的法名並以佛門弟子的身份取的新名都算是諱(法諱),不過佛家中人,避諱的情況並不太多。 在日本有向僧侶或葬禮中死者授與戒名的儀式。因此在現在和諱和諡已經被混同,在現代日本語中亦被當成為同義詞使用。.

新!!: 林氏貞孝坊和名諱 · 查看更多 »

同治

同治(a;;公元1862年至1874年)为滿清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载淳的年号,前后共13年。 清史學家一般認為兩宮太后廢用祺祥而起用同治一詞,是要代表兩位太后與天子共同而治。也有人認為,「同治」是呼應清兵入關,入主中原的順治,等「同」順「治」。表達了中興帝國的意願。.

新!!: 林氏貞孝坊和同治 · 查看更多 »

報馬仔

報馬仔亦稱探仔馬,簡意就是探路、報信,因此會走在遶境隊伍前方,常見於媽祖娘娘遶境陣頭。報馬仔功能除了探路外,遇到沿途有居民觸犯禁忌,得需通知避開,以及告知居民準備香案迎轎《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迎神卷〕1994年 劉還月著 臺原出版 第96頁。但各地宗教習俗不同,並非每個遶境隊伍皆有報馬仔:在台南、高雄一帶則以「路關」取代之;在學甲上白礁謁祖祭典則分成「報馬」、「報兵」,其中報兵功能與報馬仔極為相似《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迎神卷〕1994年 劉還月著 臺原出版 第98頁。 目前在台灣可見得遶境隊伍出現報馬仔有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等,並且雲林縣出現「報馬廳」特殊文化的建築物 。.

新!!: 林氏貞孝坊和報馬仔 · 查看更多 »

士紳

#重定向 紳士階級.

新!!: 林氏貞孝坊和士紳 · 查看更多 »

士族 (中国)

士族,是中国歷史上自东汉至唐朝、五代,世代為高官的士大夫階層,是一种贵族化的官僚家族。宋代及以後,「士族」一詞含義有所改變。士人取得官位後,就是士族,已沒有累世為高官的意思。.

新!!: 林氏貞孝坊和士族 (中国) · 查看更多 »

大甲城

大甲城是清朝時由民間仕紳於今天臺灣臺中市大甲區所興建的城池,城內市街的中心點即是大甲鎮瀾宮。該城建於清道光年間,於臺灣日治時期的明治、大正年間逐步被拆除。.

新!!: 林氏貞孝坊和大甲城 · 查看更多 »

大甲區

大甲區,中華民國臺中市市轄區之一,位於臺中市西北角。地形主要以大甲扇狀平原為主,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在產業發展上,農業為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與稻米等,工業則主要以金屬製品、機械設備製造與腳踏車工業所形成的產業聚落為主。每年農曆三月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名列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

新!!: 林氏貞孝坊和大甲區 · 查看更多 »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俗稱大甲媽祖廟、大甲媽,位於臺灣臺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大甲火車站正前方200公尺處,主奉天上聖母媽祖,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知名廟宇之一。近年來,大甲鎮瀾宮媽祖的遶境進香發展成宗教界的盛會,曾遠赴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甲媽南下遶境進香活動。.

新!!: 林氏貞孝坊和大甲鎮瀾宮 · 查看更多 »

大甲街

大甲街,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中州大甲郡。今台中市大甲區。.

新!!: 林氏貞孝坊和大甲街 · 查看更多 »

妻子

妻,是婚姻中對女性配偶的稱謂,与夫相对应。.

新!!: 林氏貞孝坊和妻子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為中華民國全國內政、民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括人口、戶政、地政、地方政府(地制)、役政、社會治安(警政)、移民(入出國)、宗教、殯葬、禮俗祭儀、人民團體管理、災害防救(如空勤總隊)、國家公園管理、國土規劃等,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唯一員額仍破兩萬人的部會(警力佔大宗)。雖社福業務後已移撥改隸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所轄員額亦降至兩萬人以下,但仍是最大部會,故保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值得一提的是,自1960年連震東出掌內政部以來,絕大多數的部長都是台籍人士。.

新!!: 林氏貞孝坊和中華民國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三從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对女子的行为要求。「三从」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最初是女子的服丧标准,借以体现女性在伦常秩序中的依附性地位,在后世转而直接指代女性要服从男性;「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新!!: 林氏貞孝坊和三從四德 · 查看更多 »

三級古蹟

#重定向 臺灣古蹟列表.

新!!: 林氏貞孝坊和三級古蹟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林氏貞孝坊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周彥

周彥,中國清朝官員,號澗東,江西鄱陽縣人。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恩科進士。道光十三年(1833年)奉旨接替扥渾布,擔任台灣府知府。.

新!!: 林氏貞孝坊和周彥 · 查看更多 »

石狮

石狮可以指两种事物:.

新!!: 林氏貞孝坊和石狮 · 查看更多 »

神像

#重定向 塑像.

新!!: 林氏貞孝坊和神像 · 查看更多 »

祈雨

,是一種人類祈求降雨的儀式,屬於白魔術的一種。.

新!!: 林氏貞孝坊和祈雨 · 查看更多 »

童養媳

童養媳,為中國傳統的婚姻習俗之一,通常是把未成年的女孩送養或賣到另一個家庭,由該家庭撫養,長大後與該家庭的兒子正式完婚、結為夫妻。江南地區稱為養媳婦,閩南語把「與童養媳結婚」一事,稱為送做堆(推薦用字:捒做堆,台羅:sak-tsò(tsuè)-tui)。有学者统计了各地关于童养媳的不同称呼,计有百余种。.

新!!: 林氏貞孝坊和童養媳 · 查看更多 »

竹塹城

竹塹城(淡水廳城),是指臺灣在清治時代於今日新竹市中心所建的城廓,創立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當時淡水廳廳治所在。現存的磚石城池完成於道光九年(1829年)。因此有時也用「竹塹城」一詞來代指新竹市。迎曦門是竹塹城現今唯一留存的城門,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新!!: 林氏貞孝坊和竹塹城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林氏貞孝坊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紀念建築物

紀念建築物(monument)是一種建築物用作紀念人或重要事件,或該建築物對一群特定的人有很重要的回憶的歷史建築或文化古蹟,或它是印證一個歷史時代的建築物。「紀念建築物」一詞常被用作形容重要的歷史建築或文化古蹟,例如香港法定古蹟中「古蹟」便是以Monument一詞來形容。.

新!!: 林氏貞孝坊和紀念建築物 · 查看更多 »

白冰冰

白冰冰(),本名白雪嬅(出生名白月娥,2000年1月改名白雪嬅),台灣女演員、女歌手、節目主持人,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畢業,是台灣綜藝界人物,以歌手起家,曾到日本學習歌舞,被日本雜誌稱為「超星的拳婦歌姬」。.

新!!: 林氏貞孝坊和白冰冰 · 查看更多 »

銀圓

銀圓的現代意義是以銀鑄造的钱幣的統稱,各國史上也曾多次授予法定意義成為當時當地流通的銀本位制貨幣,很早便开铸于欧洲,曾廣泛在世界各地流通。以十五世纪末的西班牙銀圓最為流行,在中國俗称圓銀、銀元、銀錢、銀餅、銀洋、洋銀、大洋錢、大洋、洋錢、洋鈿、光洋。銀圓的廣泛流通直到19世紀中期各國開始盛行金本位制,而逐漸被取代。中華民國曾在1933年停止民國初期銀兩跟銀圓再度合法混用的狀況,也就是「廢兩改圓」,短暫的確立銀本位幣制,直到1935年改為發行「法幣」(法定貨幣)。銀圓一直到2000年正式修法前,一直都是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名義上的法定貨幣。.

新!!: 林氏貞孝坊和銀圓 · 查看更多 »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新!!: 林氏貞孝坊和道光 · 查看更多 »

貞節牌坊

#重定向 貞孝節烈牌坊.

新!!: 林氏貞孝坊和貞節牌坊 · 查看更多 »

鹿港鎮

鹿港鎮(臺羅:Lo̍k-káng-Tìn)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平原西北邊鹿港溪口北岸,全境高度均在海拔十公尺以下,西靠臺灣海峽,東以洋仔厝溪支流及安東二排水與秀水鄉相鄰、南以鹿港溪與福興鄉相鄰、北以番雅溝與線西鄉及和美鎮相鄰,面積達71.802平方公里,全區可分為沖積平原、海濱低地、及潮埔地﹝海埔新生地﹞三個部份。人口8.6萬多人,於彰化縣各行政區名列第四。 鹿港是荷蘭及清治時期中臺灣最重要對外經商港口,過往曾因商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蝦猴、地方傳統小吃、傳統糕點、傳統工藝最為人所知。 因縱貫鐵路與港口淤積,讓鹿港發展停滯,因此保留了眾多習俗、文化、文物、古蹟,而在地鹿港人也深以此為榮,盡量保持古文物、習俗並與之和睦相處,因此廟會活動頻率與規模為臺灣最重要。 1978年起每年舉辦「鹿港慶端陽」活動,其中龍舟賽為活動高潮,龍舟賽事於福鹿河濱公園(福鹿溪)舉行,於老三台時期每年無法親臨現場者皆可透過無線電視台現場實況轉播賽事並介紹相關活動與介紹鹿港文化,2015年由華視轉播,2016年由年代MUCH轉播;至2017年止已連續舉辦40年。 2013年起每年大多於農曆7月至中秋節前擇日舉辦台灣國際競技龍舟錦標賽;時至2017年已連續舉辦5年,2016年更是首次在夜晚舉行台灣國際競技龍舟錦標賽。.

新!!: 林氏貞孝坊和鹿港鎮 · 查看更多 »

黃開基

黃開基(),字丕受,號自堂,四川永川(今重慶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舉人出身。 黃開基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次年署彰化縣知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回任彰化縣知縣。又於咸豐元年(1851年)奉旨接替張維屏,於台灣擔任台灣府知府。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方父母官。旋即因病,調離台灣。.

新!!: 林氏貞孝坊和黃開基 · 查看更多 »

过继

过继,亦作過房、過嗣、立嗣(立繼及命繼),是传统宗族观念中的一种收養行为,主要目的出於「為宗」延續宗嗣,使祖先可繼續不受中斷地享有祭祀,故立男性繼承人而為之。又因考量祖先不受異類之奉祀,故也不許收養異姓為嗣。.

新!!: 林氏貞孝坊和过继 · 查看更多 »

蔡子昭

蔡子昭,名世賢,字天弧。彰化縣鹿港鎮人。洪棄生弟子,日治時期寓居臺中,設帳授徒。為櫟社、大冶吟社成員,詩詞兼修。著有《蕉窗吟草》,輯有《古今詩話菁華》、《詩話雜錄》 ,撰有「貞節坊重修碑記」。.

新!!: 林氏貞孝坊和蔡子昭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林氏貞孝坊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知府

臺灣府知府又名臺灣知府,在台灣清治時期與建省前為台灣清領區之地方父母官,官秩從四品。受上級臺灣道管轄監督,另則制約同知、巡檢、縣丞。清帝國台灣知府衙門在今天台南市赤崁樓旁(今稱「府廟」),台南市又稱作「府城」。 1875年,為了加強防務,台北設府,至此,台灣知府非管轄台灣全境的地方統治者。1885年間台灣行政區劃重新規劃,台灣府升格建省後,台灣府轄區驟地縮小,變成只涵蓋台灣中南部縣份或中部四縣市之建制。台灣知府不再成為清領區最高行政官僚,而是由福建台灣布政使取代。也就是,布政使其實是升格後的台灣知府,而建省後的台灣知府建制與管轄範圍區域已與建省前大相逕庭。事實上,知府升格為布政使,才是台灣西部正式建省的象徵。.

新!!: 林氏貞孝坊和臺灣府知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前身為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又稱「淡水同知」。該官職隸屬於臺灣道之臺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自1731年(雍正九年)更名,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淡水同知官職專司負責北台灣內政行政中心 新竹市,為駐守於淡水廳的地方父母官。因為當時淡水廳管轄區域為台灣基隆至新竹,因此實為北台灣的實際統治者。直至1876年1月16日(清光緒元年12月20日)沈葆楨奏請新設臺北府,設立時將淡水廳分割成淡水縣、基隆廳與新竹縣《臺灣文獻叢刊》〈臺灣輿地彙鈔〉,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年重印,第113-116頁,《清朝續文獻通考》卷315,劉錦藻,〈臺灣省輿地考〉乙文,而其官職設置台北府知府才予以縮減調整。.

新!!: 林氏貞孝坊和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 查看更多 »

林占梅

林占梅(),字雪村,號鶴山、巢松道人,幼名清江,祖籍福建泉州同安。曾任「全臺團練大臣」。 雖出身豪富,卻無膏梁子弟之氣息,琴棋書畫無不精通。其詩集《潛園琴餘草》更是傳頌一時。其留下的園邸還是他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修築的潛園,是當時新竹文人主要的活動據點。.

新!!: 林氏貞孝坊和林占梅 · 查看更多 »

李嗣鄴

李嗣鄴(),初名天培,字衡峰。貴州貴築縣(今属贵阳市)人。中國清朝官員。.

新!!: 林氏貞孝坊和李嗣鄴 · 查看更多 »

民國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林氏貞孝坊和民國 · 查看更多 »

民視

#重定向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新!!: 林氏貞孝坊和民視 · 查看更多 »

朝廷

朝廷指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在皇帝制度下對宮廷、中央政府等统治机构的總稱。.

新!!: 林氏貞孝坊和朝廷 · 查看更多 »

戴潮春事件

戴潮春事件,或作「戴萬生事件」。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也是時間最久者,自1862年起事至1865年平定,共歷時四年多。事件起因乃官府鎮壓天地會(又名八卦會)所致,影響範圍北至大甲,南至嘉義,遍佈整個台灣中部。雖然起事者為戴潮春,但與事者中包含各地地主,其中以林日成、洪欉等最有勢力。 由於當時清廷正與太平天國交戰,無力理會台灣民變,加上參與事件者包含各地大小地主,在起事當地頗具影響力,因此初期清朝僅能依靠霧峰林家等地方鄉勇勢力抵抗。直到1863年丁曰健與林文察相繼赴台參戰後,戰情才急轉直下,於1865年初結束。 戴潮春事件之後,霧峰林家因建立軍功,獲得大量的田產與樟腦專賣權,一躍而成為中台灣最有勢力的家族。.

新!!: 林氏貞孝坊和戴潮春事件 · 查看更多 »

昭和

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号,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日。.

新!!: 林氏貞孝坊和昭和 · 查看更多 »

旱災

#重定向 干旱#旱灾.

新!!: 林氏貞孝坊和旱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余林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