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東華錄

指数 東華錄

《東華錄》,共三十二卷,清初編年體斷代史,由清朝蔣良騏編撰。起自清太祖發祥長白山,迄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前後六朝(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雍正),故又稱《六朝東華錄》,內容按年月日順序排次,此書編纂成于乾隆年間,最初僅以抄本形式流傳。.

目录

  1. 17 关系: 史可法吴三桂孟森實錄徐乾學國史館 (清朝)王先謙納蘭明珠紀事本末體编年体靳輔許三禮郭琇蔣良騏李光地永历帝潘頤福

史可法

史可法(),字憲之,又字道鄰,南明諡忠烈,一諡忠靖。乾隆時改諡忠正。明末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今河南開封市),祖籍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林黨人,師承左光斗,義子史德威。明末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史可法进士出身,早年在南直隶参加镇压民变。崇祯末年,担任南都兵部尚书。甲申之變、清兵入關,史可法一直輔佐南明,弘光帝登基后,史可法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北,节制四镇。弘光元年,史可法镇守扬州,江南重镇三天就失守,史可法下落不明。明朝遗老计六奇编写的《明季南略》记载史可法缒城出逃。全祖望《梅花嶺記》則說史可法屍骨不知去向,故相傳史可法未死,還提到清朝一方的将领洪承畴也對被俘明將詢問史可法是否活著,可見清朝官方也不清楚史可法之生死。康熙年間,清政府出於安穩江南民心的需要,在揚州建立史可法祠,並在官方史書中敲定了史可法在揚州殉難的說法。 现江苏省扬州市設有史可法纪念馆及其衣冠冢,其冢於文革中被發掘,只有玉帶一條而已。其祠有揚州太守任民育同祀,今有守揚州諸將牌位。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史可法家書披露自己的心情,亦得知其城破前因朝中黨爭,方寸已亂。.

查看 東華錄和史可法

吴三桂

吳三桂(),吴周开国皇帝,汉族,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辽西(今辽宁绥中县人)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絞殺南明永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並於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尊之為周太祖高皇帝。.

查看 東華錄和吴三桂

孟森

孟森(),字莼孙,号心史,别署纯生,江苏武进人。中國歷史學家,對明清史研究影响深遠。.

查看 東華錄和孟森

實錄

實錄是東亞地區所流行的一種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專門指史官為記錄先朝皇帝各類事蹟所編寫的歷史書。.

查看 東華錄和實錄

徐乾學

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江南崑山縣人。清初政治人物、学者,官至刑部尚書。著名學者顧炎武的外甥。.

查看 東華錄和徐乾學

國史館 (清朝)

國史館,是清朝的国史修纂及研究機關,以修纂國史、史料整理、史料採集為主要任務。.

查看 東華錄和國史館 (清朝)

王先謙

王先謙(),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長沙人,中國近代著名經學家。同治进士,官至國子監祭酒。.

查看 東華錄和王先謙

納蘭明珠

明珠(z;),纳兰氏,字端範,清朝康熙时期重臣。满洲正黄旗人。.

查看 東華錄和納蘭明珠

紀事本末體

紀事本末體,史書的體例之一,與紀傳體、編年體三足而立。 南宋史家袁樞讀《資治通鑑》,因分事立目,共記二百三十九事,另附錄六十六事,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鈔輯成書《通鑑紀事本末》,次年刻板印行。開創「紀事本末體」之先河,不久章沖即仿袁樞之法撰寫《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後來還有明朝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張鑑《西夏紀事本末》。清朝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李有棠《遼史紀事本末》、《金史紀事本末》,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等。章學誠評價為:「文省於紀傳,事豁於編年。」。梁啟超說:「蓋紀傳體以人為主,編年體以年為主,而紀事本末體以事為主。夫欲求史跡之原因結果以為鑒往知來之用,非以事為主不可。」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最著者有魏默深源之《圣武记》、王壬秋闿运之《湘军志》等。 …… 要之壬秋此书文采可观,其内容则反不如王定安《湘军记》之翔实也。”另外,王韬撰有外國的纪事本末体史书《普法战纪》,书中用“逸史氏王韬曰”闡述战争爆发的原因,说:“法为欧洲强国,虽壤土不广,而勇悍好战,争地争城,素为列邦所摄。”。1912年郭孝成編有《中国革命纪事本末》。钱穆指出,纪事本末体从史体是一个创造,但《通鉴纪事本末》却不很好:“第一题是因《通鉴》开始就是东周天子承认三晋为诸侯,温公认为一大事,故纪事本末亦以此开始。但下面好多战国史极重要,而他都阙了。不知三家分晋乃所以开出此下战国之新局,而历史重要处是在演变到战国史之后。他书不详讲战国,接下就是秦并六国了,则不免把全部战国史都忽略了。有了一个头,有了一个尾,中间的身段不见了。秦併六国后,才有秦始皇统一政府,此中国史上从古未有的统一政府究做了些什么事,他也不列专题,却接着便是《豪杰亡秦》。又是有了一头,有了一尾,没有中段。把该重视的放轻,把可轻视的放重。这是一大颠倒。秦始皇怎样灭六国,陈胜、吴广、项羽、沛公怎样亡秦,这些都该是次要的事。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后,他在政治上做了些什么事,好的、坏的,大该详列。如像焚书坑儒这许多事,他书中并非没有,但归在《豪杰亡秦》一题目之内。我们读此书,便会给他书中所定题目引起了我们一个不正确的历史观,把历史真看成一部相斫书。”.

查看 東華錄和紀事本末體

编年体

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以编年体纪录的历史称为编年史。比较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中國的《春秋》、《竹書紀年》、《左傳》、《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明通鑑》等,以及日本的正史六國史,《日本書紀》、《續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後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等,越南的正史《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等。而《史记》等中国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则是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述的。 劉知幾《史通》曾說:“至於賢士貞女,高才俊德,事當沖要者,必盱衡而備言,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詳說。如絳縣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晉卿而獲記,或以對齊君而見錄,其有賢如柳惠、仁若顏回,終不得彰其名氏、顯其言行。故論其細也,則纖芥無遺,語其粗也,則丘山是棄。此其所以為短也。” 其他地區類似形式的歷史書則稱為年代記,编年体也是年代記的一種。以下列舉各地主要的編年體史書。.

查看 東華錄和编年体

靳輔

靳輔(),字紫垣。盛京遼陽人,隸漢軍鑲黃旗,清朝政治人物,以戮力治河而知名。.

查看 東華錄和靳輔

許三禮

許三禮(),字典三,號酉山,河南安陽人。清初政治人物。.

查看 東華錄和許三禮

郭琇

郭琇(),字瑞甫,號華野,即墨城郭家巷(今青岛市即墨区)人。 出身書香家庭,先祖青州棗園人,永樂二年(1404年)遷居即墨城南河畔。康熙九年(1670年)郭琇中進士,康熙十七年(1678年)授江南吳江縣令。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入朝任江南道御史。歷官僉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職。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郭琇上《参河臣疏》,彈劾河道总督靳辅、户部尚书佛伦,接著又以《纠大臣疏》彈劾明珠、余國柱「植黨類以樹私,竊威福以惑眾」,不久升任左都御史。次年又上《参近臣疏》,弹劾少詹事高士奇、原任右都御史王鸿绪、给事中何楷、修撰陈之龙、编修王顼龄等植党营私,此三疏使得“群党侧目,百端交构”。不久,遭明珠余党诬陷,罷官。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帝南巡,郭琇至德州迎驾。起用为湖广总督。康熙四十一年(1711年),因具报苗民起义失實,又罷官。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病逝鄉里。.

查看 東華錄和郭琇

蔣良騏

蔣良騏(),字千之,號贏川,广西全州昇鄉石岡人,遷居才灣,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祖父蔣肇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進士,父蔣林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進士,曾任过长芦盐运使,良騏是其次子。蔣良騏早年師從陈黄中。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辛未科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編纂。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月重開國史館於東華門內,任纂修官,開始抄寫《東華錄》。官至通政使。生前兩袖清風,死後四十多年葬於才灣鎮紗帽嶺,由临桂女婿蔣錫璃捐葬。.

查看 東華錄和蔣良騏

李光地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閩南人。清聖祖康熙九年(1670年)登進士第五名,官至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1681年並推保荐施琅領軍,結束明鄭;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與理學家。同時代的學者尊稱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國」。.

查看 東華錄和李光地

永历帝

明昭宗朱由榔(),或稱永曆帝,南明第四任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在位),亦是最後一任皇帝。 1646年隆武帝被俘死,本為桂王的朱由榔自稱監國。不久,隆武帝弟唐王朱聿𨮁在廣東廣州繼位,以次年為紹武元年,是為紹武帝。數日後,朱由榔在廣東肇庆亦登極稱帝,年號永曆。紹武、永曆二帝為爭正統,隨即開戰,後永曆軍大敗。1647年,清軍攻陷廣州,紹武帝兵敗殉國,永曆帝自此成為南明唯一的統治者。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后流亡缅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夏历十二月初三日被送交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遭縊死。死後,台灣的鄭氏政權仍沿用永曆年號至1683年清朝佔領台灣為止。.

查看 東華錄和永历帝

潘頤福

潘頤福(),清代湖北羅田人。同治十三年進士出身,授翰林院編修。著有咸丰朝《东华录》。.

查看 東華錄和潘頤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