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東久邇宮稔彥王

指数 東久邇宮稔彥王

東久邇宮稔彥王(ひがしくにのみやなるひこおう,),日本歷任唯一一位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的皇室成员,亦是直至現在在位最短的一位總理大臣。為的兒子。昭和天皇的皇后香淳皇后久彌宮良子女王是他的姪女;久邇宮邦彥王及朝香宮鳩彥王的兄弟。 1906年獲賜東久邇宮宮號,被視為迎娶明治天皇的第9公主所作的準備。其後加入陸軍,先後自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8年)及日本陸軍大學(1914年)畢業。1915年按計畫迎娶泰宮聰子內親王。 他原任陸軍,1944年5月起,擔任一號作戰計劃北路日軍司令,擊敗國民政府精銳湯恩伯兵團,擊破第一戰區,攻佔洛陽、中原,打通京漢鐵路全線立大戰功;日本戰敗,昭和天皇要他主力協助處理善後工作。他只擔任首相54天,為歷任首相最短任期,因為與駐日盟軍司令部(GHQ)意見不合,內閣集體總辭。由于戰後的日本國憲法下,內閣總理大臣需由兩院議員擔任,而根據公職選舉法與地方自治法,皇族無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因此東久彌宮稔彥王為唯一一位皇族成員而擔任內閣總理大臣者。 之後他脫離皇室,改名為東久邇稔彥。曾嘗試創立新興宗教,及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 他是世上曾任政府首腦的人裡極少數壽命超過一百歲的,享嵩壽102歲。 Category: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Category:日本近現代的王 Category:貴族院皇族議員 Category:日本陸軍大臣 Category:日本陆军大将 Category: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軍人出身的政府首腦 Category:日本男性人瑞 Category:京都府出身人物 Category:久邇宮 Category:日本之最.

40 关系: 古莊幹郎多羅間俊彥寺内寿一山田乙三中原下村定幣原喜重郎平成久邇宮邦彥王京广铁路京都府國民政府皇族第2師團第4师团香淳皇后駐日盟軍司令部豫湘桂会战鈴木貫太郎阿南惟幾臣籍降下陸軍大學校陆军東久邇宮東京都洛阳市湯恩伯朝香宮鳩彥王明治明治天皇昭和天皇新興宗教日本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任時間排行日本皇室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臣政府首脑

古莊幹郎

古莊幹郎(1882年—1940年),日本軍官,1936年8月1日以日軍陸軍航空本部中將部長身分調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1938年免。 Category:台灣軍司令官 Category:二二六事件人物.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古莊幹郎 · 查看更多 »

多羅間俊彥

(),是東久邇宮当主兼唯一一位皇族出身的內閣總理大臣東久邇宮稔彥王的第四子,日本舊皇族,明治天皇的外孫,為皇族時稱俊彥王。.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多羅間俊彥 · 查看更多 »

--,或作--,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称谓,指哥哥或弟弟的子女。男性的姪稱為姪子或姪兒,女性的姪則稱為姪女;自己为男性,對方稱呼自己作伯父或叔父,自己为女性,對方稱呼自己作姑母。 「--」和「--」嚴格上是有區別的,清朝和民國時期,「--」是正字,「--」是異體字。依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大舅賈赦之子賈璉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內姪女自幼假充男児教養的學名呌王熙鳳」,清朝用「內姪」、「外姪」來區分「男方親兄弟所生子女」和「男方妻子之兄弟所生子女」。 在漢代之前,女性才會稱兄弟的子女為--,男性稱兄弟的子女為--、--。 在中華文化中,謙稱時可稱呼自己為“小姪”或“愚姪”。對於沒有親屬關係的後輩,可稱之為「賢姪」或「世姪」。.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姪 · 查看更多 »

寺内寿一

寺内寿一(),第18任日本首相寺內正毅的長子,日本军人,政治家,伯爵。二战后病死于狱中。.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寺内寿一 · 查看更多 »

山田乙三

山田乙三(,),生于日本长野县的武士家庭,日本帝国时代的陆军大将,关东军的最后一位司令官兼日本驻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山田乙三 · 查看更多 »

中原

中原是漢族傳统中的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中国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華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後被漢族视为天下中心。在中國古代的地緣思想中,起源於中原的華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古代中原地區是華夏部落的原居地,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王朝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部落。古代中原地區的中心是豫州全境及冀州南部 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省全境为主体,包括陕西省东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中原 · 查看更多 »

下村定

,日本高知县人,陆军大将。曾先后担任参谋本部第四部部长、第一部部长,陆军炮工学校校长,陆军大学校校长,第十三军司令官,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8月,担任大日本帝国末代陆军大臣和。战后1加入自由民主党 ,并曾当选为参议院议员。.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下村定 · 查看更多 »

幣原喜重郎

幣原喜重郎(),日本政治家、外交家,第44任內閣總理大臣,歷任日本駐荷蘭大使、外務次官、外務大臣、眾議院議長等職。.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幣原喜重郎 · 查看更多 »

平成

平成()是日本天皇明仁的年号,也是日本現行使用的紀年稱號,自1989年1月8日明仁繼位開始使用。 今年是西元+8hours年,也就是平成年。.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平成 · 查看更多 »

久邇宮邦彥王

久邇宮邦彥王,日本皇亲,明治和大正时期日军陆军大将。他是香淳皇后的父亲,今上天皇明仁的外祖父。.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久邇宮邦彥王 · 查看更多 »

京广铁路

京广铁路是中国大陆一条从北京市通往广东省广州市的铁路,由1957年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连接原京汉铁路(北京至汉口)和原粤汉铁路(武昌至广州)而成。京广铁路正线全长2284公里(丰台站至广州站),全线为 I 級双线电气化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南北方向铁路干线,其连接了六座省会城市,以及数十座大中城市,并与多條铁路相接,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京广铁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超负荷的状态,即使在平行的京九铁路在1997年建成后,京广铁路也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的作用。目前京广铁路上的大多数客运列车和货运列车已经採用电力机车牵引。经过多次提速改造,自1997年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起至2004年第五次提速,北京往返广州间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近40小时缩短到22小时。现时京广铁路北京市和河北省境内线路由北京铁路局管辖,河南省北部和中部路段由郑州铁路局管辖,河南省南部以及湖北省境内路段由武汉铁路局管辖,湖南省和广东省境内线路由广州铁路集团管辖。 京广铁路的正线起点是丰台站,自1996年北京西站建成使用以后,为分担北京站的运输压力,大部分由京广线进京的旅客列车经西长联络线进入北京西站。西长联络线是指北京西站至京广线上长阳村线路所的联络線,又称西良联络線(因长阳村線路所位于良乡站和长辛店之间),于1996年建成,全长28公里,经过鹰山一、二号隧道和槐树岭隧道。 于2012年全线开通的京广高速铁路是一条与京广铁路平行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它的建成通车大幅度缓解了京广铁路的客流压力,使得京广铁路既有线可以更多地进行货物运输。.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京广铁路 · 查看更多 »

京都府

京都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縣之一。自794年遷都至此(平安京),京都就成為天皇的御所所在地。以令制國來說,京都府約當山城國的全域、丹波國的大半與丹後國的全域。.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京都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皇族

皇族是指皇帝的親屬,即皇室成員,定義隨著時代、地域有所不同。如君主為國王則稱為王族。.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皇族 · 查看更多 »

第2師團

是大日本帝國陸軍中的1個步兵師團。其通稱號是 。.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第2師團 · 查看更多 »

第4师团

4师团又称大阪师团,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在多部軍事片當任企画的日本军事历史学家关幸辅認為部隊的实际战斗能力不高。1945年從第4師團分離另設大阪師管區司令部。.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第4师团 · 查看更多 »

香淳皇后

香淳皇后(;),名良子(),是日本昭和天皇的皇后,也是今上天皇明仁之母。為日本最後一位皇族出身的皇后與皇太后。 香淳皇后是皇族久邇宮親王家出身,生父是久邇宮邦彥王,生母是島津家出身的邦彥王妃俔子。昭和天皇即位之前,她的頭銜是良子女王。昭和天皇繼位後被封為皇后。.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香淳皇后 · 查看更多 »

駐日盟軍司令部

#重定向 駐日盟軍總司令.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駐日盟軍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豫湘桂会战

豫湘桂會戰(日方稱之為「一號作戰」(一号作戦)或「大陸打通作戰」)是日本帝國陸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於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貫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攻勢,4月中國豫湘桂大溃败开始,37天失去38座城市。 此戰主要分為3個個階段:進攻河南中部的豫中會戰、進攻長沙的長衡會戰和針對桂林與柳州的桂柳會戰。 主要戰略目標為開通由東北經華中、華南前往中南半島的路線,以及佔領其東南方的機場,防止美國陸軍航空軍自該地起飛攻擊日軍海上交通線和轟炸本土。 為了本次攻勢,日軍投入了410,000名的士兵、800輛戰車和將近70,000匹馬,於2,400公里的戰線發動攻擊,這也是有史以來日軍動員規模最大的一次攻勢作戰。最後日軍成功佔領美國航空隊基地,並給予中國人力與物質上相當大的損失,但同時也因為兵力不足而無法擴張戰果,日後於中國戰場長期維持守勢。.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豫湘桂会战 · 查看更多 »

鈴木貫太郎

铃木贯太郎(),日本海军大将,曾任天皇侍从武官长,在二二六事件中被重伤。在日本战败前夕出任内阁总理大臣(1945年4月-1945年8月),對於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策具有主要影響。.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鈴木貫太郎 · 查看更多 »

阿南惟幾

阿南惟幾(あなみ これちか、),大日本帝国陆軍大將,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時任陸軍大臣,於日本投降時切腹自殺,死時拒絕介錯。 其子阿南惟茂曾于2001年至2006年担任日本驻华大使。.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阿南惟幾 · 查看更多 »

臣籍降下

臣籍降下()是指日本皇室成員被取消皇族資格、取得姓氏及戶籍成為一般民眾之事。現行日本憲法施行後則稱為皇籍離脱()。.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臣籍降下 · 查看更多 »

陸軍大學校

軍大學校為大日本帝國陸軍設置培養參謀軍官的教育機構,德國陸軍、美國陸軍、蘇聯陸軍也有相同的機構,大日本帝國海軍方面與之相當的學校為「海軍大學校」。現在日本陸上自衛隊與之相當的學校是「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陸軍大學校 · 查看更多 »

陆军

軍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個軍種,主要在陸地上作戰,故也叫地面部隊。現代陸軍有多個兵科,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航空兵、工兵、通訊兵、運輸等等,是目前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種。 在冷兵器時代,陸軍主要以刀、劍、斧、矛、弓、弩等作為戰鬥工具。而到了現代,陸軍兵器則有槍械、火炮、飛彈、戰車、直昇機等類別,可謂多不勝數。.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陆军 · 查看更多 »

東久邇宮

東久邇宮是久邇宮朝彦親王的第9子稔彦王在明治時代後期創立的宮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投降,盟軍軍事佔領日本。1947年,因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指示,伏見宮、東伏見宮、閑院宮、久邇宮、山階宮、北白川宮、梨本宮、賀陽宮、朝香宮、竹田宮、東久邇宮等宗室子弟皆被臣籍降下,罷為庶人。.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東久邇宮 · 查看更多 »

東京都

東京都()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地方行政區,與道、府、縣同屬日本第一級行政區劃(),為事實上的日本首都。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地區,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冲之鸟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幾個地理極點。面積約2,188平方公里,人口1,374萬,人口總數居於日本各都道府縣首位。全境劃分為23區、26市、5町、8村,其中都廳所在地為新宿區。 截至2017年止,東京都是GDP產值世界第1的都市,超過世界第二名的紐約。東京都2010年的人均總生産額達到6,955,171日元(依當年國際匯率兑换成79,261美元),位列全世界第一。以東京都為核心的日本首都圈(東京都會區),聚集人口逾3千6百萬,為世界第一大都會區。.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東京都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湯恩伯

湯恩伯(),原名湯克勤,浙江金华武義人。曾擔任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湯恩伯 · 查看更多 »

朝香宮鳩彥王

朝香宮鳩彥王(),1906年被明治天皇赐与朝香宮的宫号。朝香宮鳩彥王是南京大屠杀的有争议的责任人之一,因是皇族,故戰後並沒有被送上軍事法庭。 1910年,与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宮允子內親王结婚。经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的学习,于1922年去法国留学。1923年在巴黎近郊,堂兄北白川宮成久王驾驶的汽车发生事故,同乘的鳩彥王背部受到创伤(北白川宮成久王在事故中死亡),因为受伤疗养,在法国逗留时间延长,对于法国文化长久狂热也给予其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回日本后,历任第一步兵旅团旅团长、近卫师团长、軍事参議官等职务。日本帝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曾接替松井石根担任上海派遣军司令(1937年12月到任),松井石根升任華中方面軍司令。后晋升为陆军大将。.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朝香宮鳩彥王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為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諱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為典侍中山慶子。出生時稱號為祐宮,徽印印號為永。.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明治天皇 · 查看更多 »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徽印印號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8月14日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並親自宣讀和錄音,戰後依照新憲法失去政治上的實權,以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象徵而存在。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也是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腸癌去世于東京吹上御所,终年87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結。.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昭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新興宗教

新興宗教又譯新宗教,是一個宗教學上的分類用語,一般指近代(約19世纪末期以後)所創立的宗教派別。.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新興宗教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的國家行政首長,負責領導內閣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中文常稱其為日本首相,在日本則簡稱為總理大臣()、總理()、首相()等,尊稱「閣下」。現任(第98任)為自民黨籍的安倍晋三,自2012年12月26日起就職。.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 查看更多 »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任時間排行

歷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任時間最長的是桂太郎(2886天),最短的是東久邇宮稔彥王(54天).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任時間排行 · 查看更多 »

日本皇室

日本皇室()包括天皇及皇族,具體的構成包括天皇與組成的「內廷」、與其他男性皇族及其家庭組成的數個宮家。皇室成員没有姓氏,無选举权,不受日本的户籍法律管理,而有专门的《皇室典範》規範皇室的運作。.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日本皇室 · 查看更多 »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重定向 陆军士官学校 (日本).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 查看更多 »

日本陸軍大臣

#重定向 陸軍大臣.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日本陸軍大臣 · 查看更多 »

政府首脑

政府首脑是國家(或地區)政府或内閣的领导人,在議会制政治体制下一般為总理(如德国)或称首相(如英国),在總統制政治体制下一般为總統(总统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例如美国),而在半总统制政治体制下政府首長由总统在议会多数政党中指定(如法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为总理,例如前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總理。此外,也有比較特殊的政治制度,例如中華民國: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行政首長為行政院長,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由民選的總統逕行任免之。 政府首腦是行政部門的最高負責人,因此也可稱為行政首長。.

新!!: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政府首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東久邇宮稔彥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