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杜詩 (東漢官員)

指数 杜詩 (東漢官員)

杜詩(),字君公,河內郡汲縣人,東漢官員及發明家。年輕時有才能,在那里任官為功曹,以公平著稱。 更始政權時,被征辟為大司馬府官員。建武元年(25年),一年內三次升遷至侍御史。當時將軍蕭廣放縱士兵橫行,驚擾百姓。杜詩勸諭蕭廣,蕭廣不知收斂,於是擊殺蕭廣,回京後奏報光武帝。光武帝派他巡視河東,去招降和誅殺反叛的賊人楊異等。杜詩到達大陽,聽說賊人企圖北渡,于是与長史迅速焚毀船只,調集部署郡中士兵,派騎兵突襲賊兵,殺死楊异等人,賊兵因此被消滅。拜授為成皋縣令,任官三年,政績優異。又遷升至沛郡都尉,再轉任汝南都尉。所到之處,皆有政績。 建武七年(31年),升任南陽太守。他生活節儉,施政清正平和,以誅除強暴建立威信,擅長計划謀略,節省和愛惜民役。又設計制作水排,鑄造農具,便利百姓。此外,還修建池塘,開墾土地,使郡中百姓生活豐足。當時人們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陽人贊頌他:“先有召父,后有杜母。”杜詩自認沒甚功勞,不應長期任大郡肥缺,請求他遷以讓職位給功臣,於是上疏請辭。光武帝愛其人才,不讓他請辭。 杜詩喜好推舉賢才,多次舉荐知名士人清河人劉統以及魯陽長董崇等人。東漢初期,法令制度仍很簡陋,皇帝以璽書調動兵馬,並沒有兵虎符作憑信,杜詩上疏建議設置虎符被采納,書《乞退郡疏》。 杜詩雖在外地任官,仍留意朝廷大事,時常上奏建議。任官七年,政化大行。建武十四年(38年),因派食客為弟報仇,被征召問罪,正巧因病去世。杜詩家中貧困,沒有田宅,死后無處下葬。詔令在郡中官邸治喪,并賜一千匹絹辦喪事。.

10 关系: 召信臣后汉书太守建武 (东汉)侍御史虎符汲縣汉光武帝河內郡 (中國)更始 (汉更始帝)

召信臣

召信臣,字翁卿,西漢九江郡壽春(今安徽省寿县)人。水利專家。.

新!!: 杜詩 (東漢官員)和召信臣 · 查看更多 »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被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

新!!: 杜詩 (東漢官員)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新!!: 杜詩 (東漢官員)和太守 · 查看更多 »

建武 (东汉)

建武(元年:25年六月 - 末年:56年四月)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东汉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2年。.

新!!: 杜詩 (東漢官員)和建武 (东汉) · 查看更多 »

侍御史

侍御史,為御史的一種,簡称侍御,中國古代官制。 秦朝初置,漢代沿用,隸屬於御史大夫之下,可彈劾非法。 漢宣帝時又有治書侍御史一職,掌五曹,即令曹、印曹、供曹、尉马曹、乘曹。三國時,曹魏於殿中省置殿中侍御史,掌記錄朝廷動靜,糾彈百官朝儀。 隋改殿中侍御史為殿内侍御史。 唐代侍御史歸属臺院,共四员,又改殿內侍御史為殿中侍御史,歸属殿院,用來纠察早朝禮仪。 唐宋兩朝,御史臺所屬機構有臺院、殿院和察院鼎三而立,分別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監察御史任職。自魏晉迄於宋、元朝,均置侍御史。 明代以後此職遂廢。.

新!!: 杜詩 (東漢官員)和侍御史 · 查看更多 »

虎符

虎符是源於中国的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後來傳至朝鮮、越南。传说是西周姜子牙所发明,由中央政府发给掌兵大将,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需要两半合对铭文才能生效。虎符专事专用,每支军队都有相对应的虎符。成語竊符救趙的符,意思等同是虎符。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一般为铜质,也有银质金质甚至玉质的虎符。虎符骑缝两侧的铭文以右为尊。隋朝时兵符改为麟符。唐朝因为祖先名为李虎的缘故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又改用龟符,甚至牛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但同时也使用金牌,如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元朝用虎头牌,后世遂沿用为铜牌。 《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白起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转而命令驻军观望。信陵君魏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宠姬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一枚从1967年西安南郊杜城村西出土的秦杜虎符,据考是前337年至前325年秦惠文君时期的战国文物,为中国目前所出土的年代最早的虎符,称为秦错金杜虎符,此符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作猛虎疾奔状。此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竖为9行,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毋会符,行。”表明50人以上的用兵需要验虎符才可以行动,但遇到烽火燃起的紧急军情,可以不受此限制。这一虎符上的小篆文字证明,在李斯作小篆之前,秦国的小篆文字就已经成熟定型了。 山东省临城亦曾出土一枚秦代虎符,高3.14厘米,长8.9厘米,其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因此命名为阳陵虎符,此符因为年岁已久,对合之处已经锈蚀,已不能分开。由于其上已经出现了皇帝的字样,因此可以考证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称皇帝之后到秦王子婴退皇帝位而称王之前的这一时期的物品。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宽2.5厘米,虎作趴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错银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此符于1998年广州拍卖会上以27.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购得。 在陕西省凤翔县也曾出土一枚纯金虎符,高2.3厘米,重35.6克,作卧虎状,虎形巨目大耳龇牙、四腿曲卧、长尾上卷,通体饰以雕刻,但没有铭文,目前只能根据形制判断其为战国时期秦国文物,但无法确定年代,可能是尚未使用的一枚虎符。.

新!!: 杜詩 (東漢官員)和虎符 · 查看更多 »

汲縣

汲县,中国旧县名。 西汉初,置汲县。至北齐时废。东魏时侨置七郡十八县,北齐废,置伍城郡,北周又废为伍城县。隋朝开皇六年(586年)改为汲县,县治由汲城村移至今址。属卫州,后属汲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汲县和新乡县置义州。四年(621年)义州废,汲县改属卫州。贞观元年(627年),州治由卫县迁移至汲县。北宋时,仍为卫州州治。元朝时属卫辉路。明清两朝属卫辉府,为卫辉府府治所在。清朝时,汲县评价:冲,繁。 民国初年,卫辉府废,汲县为河北道治所,仍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第三区。1938年2月15日,汲县沦陷。1944年12月,中共领导下成立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中共汲、淇县委合并。1948年11月7日, 华北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四十一旅会同冀鲁豫四分区三五六、三五七团和汲县独立营攻克汲县县城。至此,中共政权占领汲县全境。同时,中共政权划出汲县城区和城郊的部分村庄成立卫辉市,保留汲县。1949年2月,卫辉市并入汲县。1988年10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设立卫辉市(县级市)。.

新!!: 杜詩 (東漢官員)和汲縣 · 查看更多 »

汉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

新!!: 杜詩 (東漢官員)和汉光武帝 · 查看更多 »

河內郡 (中國)

河内郡,是漢代畿郡、名郡,位於今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東西部。 中國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戰國時河內為魏國領土。秦末民变时司馬卬被項羽封為殷王,都城在河內。漢高祖即位時設置殷國,次年改名為河内郡,位於太行山東南與黃河以北。與河東郡、河南郡合稱三河,领县十六:汲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野王县、州县、怀县(郡治)、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朝歌县、武德县。漢武帝時,河內郡守王溫舒“令郡具私馬五十疋為驛,自河內至長安”,可知河內當時有大量養殖牲畜。 西漢官員在河內推動了許多防洪工程。西漢末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和基本經濟區,已從關中轉移到河內一帶。光武帝劉秀起兵,把河內委托給最信賴的部下寇恂,令他準備和轉運軍糧。.

新!!: 杜詩 (東漢官員)和河內郡 (中國) · 查看更多 »

更始 (汉更始帝)

#重定向 更始 (更始帝).

新!!: 杜詩 (東漢官員)和更始 (汉更始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杜诗 (东汉官员)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