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0 关系: 卑南族,可口可乐,台獨,吳楚楚,吳濁流文學獎,大專院校,外科手術,學分,席德進,中篇小說,中華民國,徐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父紀念歌,告別式,勤工助学,福建,种族主义,窗,第20屆金曲獎,籍贯,紅毛城,美麗島 (歌曲),美麗島事件,美麗島雜誌,疾風 (雜誌),牛排,莫那能,联合国,遇溺,菲律宾华人,行政院新聞局,補破網,西方世界,香港,鲍勃·迪伦,黨外運動,胡德夫 (歌手),钢琴,蔣勳,野火樂集,臺北市,臺北市第一殯儀館,雨夜花,陳秀喜,陶曉清,排灣族,校園民歌,楊弦,楊祖珺,...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卑南族
卑南族,音譯比努悠瑪雅恩、埔努悠瑪雅恩(Pinuyumayan、Punuyumayan,後者為南王部落專用),昔稱八社番(Peh-siā-hoan),為台灣東部的原住民,是原住民族群之一,族群分布在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以及花東縱谷南方的高山地區,族群主要居住於台東縣境內,偏向屬於母系社會,人口約14,170人。.
查看 李雙澤和卑南族
可口可乐
可口可樂(Coca-Cola;简稱Coke,可樂)是由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生產出品的一种可樂。1886年5月8日,可口可樂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誕生,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创造了一种风味糖浆并带到他的街区药房,将糖浆与汽水混合后,创造了这种口味独特、可以在冷饮柜出售的软饮料,其合伙人兼会计弗兰克·罗宾逊将该饮料命名为“Coca‑Cola(可口可乐)”,并为之设计了沿用至今的带商标的独特字体。 目前可口可乐在大多数国家的可樂市場處領導地位,每天在全球的销量约达 19 亿份,主要競爭對手为美国百事公司旗下的百事可樂。.
查看 李雙澤和可口可乐
台獨
#重定向台灣獨立運動.
查看 李雙澤和台獨
吳楚楚
吳楚楚,。與胡德夫、楊祖珺、楊弦等人同被譽為「第一代民歌手」。淡出螢光幕後,創立飛碟唱片,投身流行音樂市場,並致力於打擊盜版音樂。.
查看 李雙澤和吳楚楚
吳濁流文學獎
吳濁流文學獎,原為「台灣文藝雜誌社」創辦人吳濁流1964年成立的「台灣文學獎」。1969年時吳濁流捐款退休金十萬元成立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以基金利息提供獎金,將其改名為「吳濁流文學獎」。其宗旨在於鼓勵青年作家文學創作,推動台灣文學。吳濁流在〈我設立文學獎的動機和期望〉一文賦詩:「誓將熱血挽狂瀾,七十光陰一指彈;寄語萬千諸後秀,一心一德振文壇。」 吳濁流文學獎原僅有「小說獎」,1971年設立「吳濁流新詩獎」與「吳濁流漢詩獎」,1972年到1974年該會曾頒發三屆的「漢詩獎」。 吳濁流文學獎評選作品以每年發表在《台灣文藝》之創作小說及創作新詩為主要對象,評定出「正獎」及「佳作獎」。1984年時擴及《文學界》、笠詩刊等其他報刊雜誌,1991年後擴大評選,舉凡本土性文學作品均可為候選作品,並接受台灣筆會會員及本土性文學刊物編輯人之推薦。 1977年時由鍾肇政主編,將前八屆的得獎作品二十五篇收入《吳濁流文學獎作品集》。.
查看 李雙澤和吳濁流文學獎
大專院校
#重定向 高等教育.
查看 李雙澤和大專院校
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簡稱手術,凡指透過器械,經外科醫師或其他專業人員的操作下,進入人體或其他生物組織,以外力方式排除病變、改變構造或植入外來物的處理過程。一般情況下,完成手術前置作業(例如核對病人身份、核對手術部位、麻醉、消毒)後,多先使用刀子或剪刀劃開皮膚,因而俗稱開刀。.
查看 李雙澤和外科手術
學分
學分(英文:Credit)是大多數中學、大學及高等教育院校所採用的單位,用以衡量學科的程度及所需時間。學生一般需要修讀一個指定的學分下限才可畢業,而其成績(如成績平均積點)也會按各學科的學分比例加權計算。 一種常見的學分計算方法是與該科目的每星期上課的小時數目掛鉤,如每星期上 3 小時課即為 3 學分。而中學的學分計算方法則是每半年為 0.5 學分。 Category:高等教育.
查看 李雙澤和學分
席德進
席德進(1923年5月15日-1981年8月3日),生於中國四川省,是台灣現代重要畫家,對台灣畫壇影響力極大。.
查看 李雙澤和席德進
中篇小說
中篇小說(英語:Novella)是小說的一種,專門指篇幅比短篇小說長、但又比長篇小說短些的故事,平均字數約三至十萬字。喬萬尼·薄伽丘的著作《十日談》中的那些小故事就可算作中篇小說。 Category:小說.
查看 李雙澤和中篇小說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李雙澤和中華民國
徐訏
徐訏(拼音:xū 注音:ㄒㄩ),本名徐傳琮,字伯訏,著名作家、教授,以写作小说闻名,并以高产著称。.
查看 李雙澤和徐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簡稱師大附中、附中,官方英文簡稱為HSNU(The 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的高級中學,附屬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早年為北市六省中之一,近年與建國中學、北一女中、中山女高、成功高中積極合作並建立了「台北市頂尖高中五校聯盟」。位處台北市中心,鄰近美國在台協會、大安森林公園、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健保署、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臺北市私立延平高級中學、、。 師大附中校友涵蓋世界之最如第1位上太空的華人王贛駿、NASA第一位臺裔科學家丘宏義、世界前第一高樓臺北101主持建築師李祖原。以及各界人士:1位副總統(連戰)、3位行政院院長(連戰、劉兆玄、陳冲)、2位監察院長(陳履安、張博雅)、1位臺灣省主席(連戰)、1位臺北市長(吳伯雄)、3位教育部長、數十位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首長及縣市首長、16位中央研究院院士、23位大學校長、1位臺大醫院院長(戴東原)、俠醫林杰樑、作家李雙澤(美麗島創作者)、王文興(家變作者)、樂團五月天、蘇打綠等。(更多校友請參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國父紀念歌
《國父紀念歌》,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而作,由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戴傳賢作詞、黎锦晖作曲。原名《總理紀念歌》,民國三十六年行憲之後易為《國父紀念歌》。全曲分三段,首段記述國父革命事蹟,二段記述國父思想,末段號召繼續革命。.
查看 李雙澤和國父紀念歌
告別式
告別式是台灣喪葬的一部份,是表達向死者告別的儀式,舉辦完之後,通常將棺木運到墓地埋葬,或移到某個地方暫時安厝,又或者火葬,即出殯。 告別式包括家祭和公祭。報章雜誌報導知名人士的身後事,都是以張三今日舉辦告別式來告知外界今日有張三的喪禮:如2013年9月9日,中央通訊社報導棒球教練徐生明告別式新聞,編輯檯所下的標題:〈徐生明告別式 總統頒發褒揚令〉。在日常生活中,「告別式」在台灣多用於參加非親人亡者的葬禮,如果是親人,則會說要「出殯」、「出山」(台語),直接使用葬禮、喪禮等詞較少出現。 2016年,台灣電視劇《遺憾拼圖》也以告別式,和“生前告別式彩排”為主軸。.
查看 李雙澤和告別式
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或勤工俭学、勤工儉讀)指在学习的同时通過兼職或假期工作,获得报酬以资助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在台灣稱之為半工半讀學生(簡稱工讀、工讀生),香港則稱為半工半讀或半工讀。 此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联合制定了《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4号)等文件、指示及办法而被确定。.
查看 李雙澤和勤工助学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查看 李雙澤和福建
种族主义
种族主义(racism)指一套社會意識形態,其基本信仰為人類可以被分類成不同及互不附屬的「人种」,因此主張遺傳的肉體特質直接決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及行為的特性,並主張某些種族的人在本質上比其他種族的人優越。種族主義也贊成對某些種族的人以輕蔑、討厭、瞧不起等方式的對待,即種族歧視"Racism" in R.
查看 李雙澤和种族主义
窗
窗或窗户,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事实上窗和户的本意分别指窗和门,在现代汉语中窗户则单指窗。.
查看 李雙澤和窗
第20屆金曲獎
20屆金曲獎由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主辦、東風衛視承辦,該屆主題為Love Music。獎項分為傳統暨藝術音樂類以及流行音樂類兩大類。傳統暨藝術音樂類入圍名單於2009年5月7日揭曉,頒獎典禮於6月6日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流行音樂類入圍名單於2009年5月15日公布,共有105個單位、提送7,982件作品參賽,最後選出101件入圍作品。本屆流行音樂類金曲獎首次採兩階段評審團制,評審委員人數共達49名(含最佳音樂錄影帶獎評審5名)。第一階段為初審,由大評審團決定可進入第二階段複審的名單,再由第二階段評審就該名單聽審、討論後決定入圍名單,及最後的得獎名單。 頒獎典禮於6月27日在臺北小巨蛋舉行。.
查看 李雙澤和第20屆金曲獎
籍贯
籍贯主要指自己家族開始發生繁衍的主要地域。中國古代所謂籍贯通常指父親與祖父的長居地,大至國或省,小至縣市或村、里等聚落均可以成为籍贯。在現代社會中則有比較寬廣的涵義,除以上定義外也可以指本人出生或長居地。.
查看 李雙澤和籍贯
紅毛城
紅毛城(閩南語:Âng-mn̂g-siâⁿ),古稱安東尼堡,是一座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古蹟。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統治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但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又命名為「安東尼堡」。而由於當時漢人稱呼荷蘭人為紅毛,因此這個城就被他們稱作紅毛城。1724年,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王汧開始整修紅毛城,增闢了四座外圍城門。1867年以後,紅毛城開始由英國政府租用,作為領事館,並於其旁興建領事官邸。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向英美宣戰,並曾短暫查封紅毛城,但於戰後即被交還與英方。爾後,英國雖於1950年和中華民國斷交,但仍持續使用紅毛城作為其領事館直至1972年與中共建交才停止運作,並在其後依序由澳大利亞與美國代為管理。一直到1980年,該城的產權才轉到中華民國政府手中,指定為一級古蹟並開放供民眾參觀。紅毛城被視為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中華民國內政部所頒訂的國定古蹟。 紅毛城古蹟區包含紅毛城主堡、前英國領事官邸以及清治時期所建造的南門。其中紅毛城主堡是臺灣最古老的完整建築物,前方置有四尊嘉慶18年製成的古砲;前英國領事官邸在主堡東側,為兩層式洋樓;南門則為古蹟區內唯一的中國式建築,使用觀音石砌成。另外,園區內也有一座從山腳下移上來的「寶順行」界碑。全園區由新北市政府淡水古蹟博物館負責營運。.
查看 李雙澤和紅毛城
美麗島 (歌曲)
《美麗島》是一首創作於1970年代的台灣校園民歌,歌詞由淡江大學教授梁景峰改編自詩人陳秀喜1973年的詩作〈台灣〉,由李雙澤作曲。被楊祖珺收錄在其1979年發行的專輯《楊祖珺》之中,隨後被行政院新聞局列為禁歌。.
查看 李雙澤和美麗島 (歌曲)
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或稱高雄事件,當時為一黨專政的蒋经国政府稱此為「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是於1979年12月10日的國際人權日在台灣高雄市發生的一場重大衝突事件。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運動人士,於12月10日組織群眾進行遊行及演講,訴求民主與自由,終結黨禁和戒嚴。期間有一些理小平頭配戴青天白日徽章的二十餘歲不明人士混入群眾中朝演講者投擲雞蛋進行挑釁。外圍的鎮暴部隊則將群眾完全包圍住,並往裡面釋放催淚彈,以及照射強力探照燈激化民眾,並逐步縮小包圍圈,終至引爆警民衝突。事件後,警備總部大舉逮捕黨外人士,並進行軍事審判,為台灣自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一場警民衝突事件。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許多重要黨外人士遭到逮捕與審判,甚至一度以叛亂罪問死,史稱「美麗島大審」。最後在美國國會議員及國際人權組織的關切、各國媒體來台採訪,以及各界的壓力下,除事件总指挥施明德判無期徒刑外,其餘皆以有期徒刑論處。 此事件對台灣往後的政局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台灣民眾於美麗島事件後開始關心台灣政治。之後又陸續發生林宅血案(1980)、陳文成命案(1981)、江南命案(1984)撼動國際社會,使國民黨政府不斷遭受國際輿論的壓力以及黨外勢力的挑戰,之後國民黨漸漸不再稱呼黨外人士為野心陰謀份子,並逐漸放棄一黨專政的路線以應時勢,乃至於解除持续38年的戒嚴、開放黨禁、報禁。伴隨著國民黨政府的路線轉向,台灣主體意識日益確立,在教育、文化、社會意識等方面都有重大轉變。 美丽岛事件的七位受刑人中,除林弘宣之外,其他的六位受刑人在出狱后都曾担任民主进步党的党主席或者代理党主席。吕秀莲是中华民国首位女性副总统,陈菊是中华民国首任民选女性直辖市长以及现任的总统府秘书长,姚嘉文是首位民主进步党籍的考试院院长,黄信介是民主进步党首位连任两届并做满任期的党主席,许信良是首位曾经退出民主进步党的前任党主席,施明德是民主进步党历任党主席中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坐牢最久者,林义雄是带领民主进步党走向执政的党主席,张俊宏曾任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
查看 李雙澤和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雜誌
《美麗島》雜誌,創刊於1979年8月,是台灣黨外運動時期的機關刊物,其組織型態以社務委員的型式組成,多達61人,網羅了全臺各地的黨外人士,以黃信介為發行人,許信良為社長,黃天福、呂秀蓮為副社長,張俊宏為總編輯,施明德為總經理。雜誌社成員於同年引發的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歷史上的最重要政治事件之一。.
查看 李雙澤和美麗島雜誌
疾風 (雜誌)
《疾風》是台灣戒嚴時期一本中國國民黨極右派的政論月刊,主要目的在於對抗黨外運動。1979年7月7日創刊,創辦人是沈光秀、勞政武等,總編輯為李勝峯,社務委員還有雷渝齊、許承宗、蕭玉井等人。1979年9月8日,《美麗島雜誌》在台北市中泰賓館舉行創刊酒會,《疾風》雜誌社成員在外舉行「聲討國賊陳婉真行動大會」,造成兩方對峙衝突,是為中泰賓館事件。1980年8月,《疾風》第12期遭停刊一年,而後由政論月刊《龍旗》接棒。 小說家廖蕾夫(廖風德)、新黨主席郁慕明、新黨副主席李胜峰,也曾參與這個雜誌。.
查看 李雙澤和疾風 (雜誌)
牛排
牛排,--,是塊狀的牛肉,是西餐中最常見的食物之一。牛排的烹調方法以煎和燒烤為主。.
查看 李雙澤和牛排
莫那能
列雅弗斯·莫那能(Malieyafusi Monaneng,),臺灣原住民排灣族詩人,臺東縣達仁鄉人,世稱莫那能,曾用漢名曾舜旺,臺東縣立大武國民中學畢業。長期主張台灣原住民也是中國人,主張兩岸統一所帶來的兩岸和平對臺灣原住民最有利。.
查看 李雙澤和莫那能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查看 李雙澤和联合国
遇溺
遇溺是因為液體進入肺部而導致缺氧,繼而窒息。常見於游泳、船隻沉沒、海嘯、潛水、意外及自溺。在很多國家都是12歲以下兒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在美國便是僅次於車禍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小童多是從泳池或浴缸中溺死。 遇溺者多是男性及青少年。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世界每年有超過30萬人遇溺死亡。.
查看 李雙澤和遇溺
菲律宾华人
華裔菲律賓人(Chinoy 或 Tsinoy),簡称華菲,是指那些具有华人血统并出生及居住在菲律濱的菲律濱籍居民,人数约有110万,多數使用閩台片閩南語。如果把华裔麦士蒂索人(混血族群)也计算在内,菲律宾有超过两成人具有华人血统。.
查看 李雙澤和菲律宾华人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查看 李雙澤和行政院新聞局
補破網
補破網,是1948年王雲峰作曲、李臨秋填詞的臺語歌曲,是同名戲劇的主題曲。「補破網」無疑是指當時戰後百廢待舉的社會宛如一張「破網」,需要一針一線地縫補起來。 本曲在臺灣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與《望你早歸》、《媽媽請妳也保重》、《望春風》以及《黃昏的故鄉》等並列臺獨及黨外運動勢力的五大精神歌曲,也因此使它被中國國民黨政府列為一首禁歌。政府的說法是,「補破網」歌詞暗指政府無能導致人民生活困苦,而遭禁。.
查看 李雙澤和補破網
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Western World),也称西洋、西方国家、西方文化区,旧称泰西,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时间有不同定义。这些国家文化與文字皆是一脉相承。 西方的概念根源於希臘文明、羅馬帝國及後來的基督教,經由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時代及通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擴張形成當今西方世界。冷战時期,西方的觀點確立於深受基督教文化及自由主義思想影響,反對共產主義的资本主義國家,形成反共陣營,有別於政治經濟方面不同的共產主義國家。 這個詞原本字面意思是一個地理概念,15世紀以來西歐人相對於將看到的西亚、南亚與东亚當作東方。在當代文化含義裡,這句西方世界除包括歐洲也包括歐洲殖民時期源自大量歐洲的祖先人口移民至美洲及大洋洲的國家。 西方世界也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现代用法则与“西方世界”同义,明朝初期以婆罗洲島中间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查看 李雙澤和西方世界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李雙澤和香港
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Bob Dylan,),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美国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从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引起的影响已超过50年。他的大多数著名作品都来自1960年代的反抗民谣,也被廣泛認為是当时美國新兴的反叛文化的代言人,尽管他否认了这一点。他的部分早期作品成为了当时美国民权反战运动的圣歌,例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 in the Wind)和《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1960年代中期,迪伦开始从原先的抗议民谣风格转型,并在1965年发行长达六分钟的单曲《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也从此改变了流行音乐的传统分类。迪伦60年代中期的一些作品登上了《告示牌》榜单冠军,但由于其使用摇滚元素亦受到了民谣运动中一些人士的批评。 迪伦早期受到了美国创作歌手小理查德的表演和音乐人伍迪·蓋瑟瑞、罗伯特·约翰逊和汉克·威廉斯的歌词的影响,并在后来发展及个性化了既有的音乐风格。迪伦在其5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探索了美国歌曲风格里的各种成分——从民谣、蓝调及乡村到福音音乐、摇滚乐和洛卡比里,再到英格兰式、苏格兰式和爱尔兰式民谣,还有爵士乐和摇摆乐。迪伦通常的演奏乐器为吉他、键盘乐器和口琴。在不同的音乐人的支持下,迪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巡演”(Never Ending Tour)。作为一个唱片艺术家和表演者,迪伦的成就主要以他的演艺生涯为核心,但他最大的贡献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作词。 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书,他的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作为一个音乐家,迪伦的唱片总销量已超过了1亿,也让他成为畅销音乐艺人之一。迪伦曾获诸多奖项,包括12尊格莱美奖、1尊金球奖及1尊奥斯卡金像奖,并被引入摇滚名人堂及作曲家名人堂。2008年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授予其一特别奖,以表彰其通过作词及作诗对流行音乐及美国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颁布的总统自由勋章。2016年,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为美国歌曲传统带来的全新诗意表达。瑞典皇家學院11日16日表示,收到巴布狄倫的信件解釋,12月10日因有其他要事將無法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並強調相當榮幸能獲獎。他並非因故缺席領獎的第一人,瑞典皇家學院表示,並不會因為得獎人無法前來取消獎項,尊重巴布狄倫的決定,諾貝爾文學獎依舊是屬於他的殊榮。.
查看 李雙澤和鲍勃·迪伦
黨外運動
外運動,一般指臺灣的政黨民主進步黨在1986年成立之前,非國民黨人士以類似政黨形式進行之民主運動。因當時一黨執政之中國國民黨政府實施戒嚴和威權統治,剝奪及打壓人民集會與結社自由,亦包括組織政黨。反對派及獨立人士在尚未成立政黨前,以黨外(Tóng-goā)為名,推動台灣民主。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黨外運動領袖主要是反國民黨的人士,並不等同于台灣獨立運動的支持者。 「黨外」,指的是國民黨之外的參政人士。而「黨外」一詞大量的使用,則約自康寧祥、黃信介開始。.
查看 李雙澤和黨外運動
胡德夫 (歌手)
#重定向 胡德夫.
查看 李雙澤和胡德夫 (歌手)
钢琴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裏--包着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在樂隊中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查看 李雙澤和钢琴
蔣勳
蔣勳(),是一位生於西安、成長於臺北的畫家、詩人與作家。.
查看 李雙澤和蔣勳
野火樂集
野火樂集 (英文名:Wild Fire Music)自2002年創立的音樂品牌,從胡德夫《匆匆》,李雙澤、高一生、美麗心民謠系列、李子恆、陳永龍、陳世川、布農族八部合聲。每年在亞洲主辦「原浪潮音樂節」、「走江湖音樂節」、「野火放歌聲演唱會」於2017年首度前進澳洲舉辦「聽臺灣愛唱歌演唱會」造成廣大迴響,代表藝人:陳永龍、李德筠。.
查看 李雙澤和野火樂集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李雙澤和臺北市
臺北市第一殯儀館
台北市第一殯儀館(Taipei City Mortuary Services Office First Funeral Parlor、MSO-FFP)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與建國北路交叉口,為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管轄,今該管理處與第二殯儀館合署辦公。第一殯儀館始設於1965年,本是設於郊外的喪葬行政機構,經多年後,該館附近已成為台北鬧區之一,因此常有遷移呼聲。.
查看 李雙澤和臺北市第一殯儀館
雨夜花
《雨夜花》是臺灣日治時期的臺語流行歌曲兼民謠,由周添旺作詞、鄧雨賢作曲。日本人柏野正次郎所經營的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將其灌錄成78轉的唱片,由旗下歌星純純主唱,於1934年推出。.
查看 李雙澤和雨夜花
陳秀喜
陳秀喜(),是一位臺灣的詩歌創作者。她曾擔任「笠詩社」社長,並與林亨泰等人被稱為「跨越語言的一代」。她的詩作〈臺灣〉曾被梁景峰改寫為〈美麗島〉,另一詩作〈我的筆〉也曾在1978年獲得美國全國詩人協會國際詩獎第二名。 由於她扶植文壇後進不餘遺力,她又被稱作「大家的陳姑媽」。.
查看 李雙澤和陳秀喜
陶曉清
陶曉清(),台灣資深廣播人,作家亮軒(本名馬國光)之妻,音樂人馬世芳之母。她引領1970年代台灣民歌運動,被譽為「台灣民歌之母」。.
查看 李雙澤和陶曉清
排灣族
排灣族(排灣語:Payuan,正書法制定前以 Paiwan 拼寫。)為台灣原住民,大致發源於北大武山(Kavulugan)一帶,屬於南島民族。 目前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分布北起三地門鄉,南達屏東縣恆春鎮,東到台東縣太麻里鄉以南海岸。包括屏東縣、台東縣境內,為人口第二多之原住民族,總約十萬餘人。特以長嗣傳承制、階級制度(依不同部落包含領袖、貴族、勇士、平民等階級。)、巫術及工藝文化出名,並擁有融合並涵化其他文化之多元特質。.
查看 李雙澤和排灣族
校園民歌
校園民歌是台灣在1970年代發展出來的流行音樂風格。1970年代之前,西洋流行音樂為台灣青年人喜愛的音樂主流。但1972年,當時美國總統-zh-cn:尼克松; zh-tw:尼克森; zh-hk:尼克遜-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及1978年台美斷交後,激發了國內年青人面對自我文化覺醒,因而觸發台灣青年學子不再高唱西洋音樂,轉向「用自己的語言,創作自己的歌曲」的想法,並喊出「唱自己的歌」的口號,被稱為「民歌運動」,造就了校園民歌的誕生。校園民歌為台灣流行音樂產業在1980至90年代起飛奠定了基礎,其參與者有不少在日後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要角。.
查看 李雙澤和校園民歌
楊弦
楊弦()生於台湾花蓮,台湾民谣歌手,母親為會計,父親擔任國民黨花蓮縣黨部主任委員,於楊弦四歲時過世。父親逝世後,移居台北,與母親相依為命。 大學時代進入台大農化系,在參加合唱團的過程中,開啟對音樂的興趣。後來楊弦便自己買樂譜吉他,自學自唱。研究所時代就讀台大海洋研究所,閒暇時會到當時中山北路上的哥倫比亞咖啡廳,觀賞胡德夫等人的演唱,有些時候楊弦也會登台獻唱一些英文歌曲。.
查看 李雙澤和楊弦
楊祖珺
楊祖珺,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傳播研究所哲學博士,臺灣校園民歌重要推手,為黨外運動雜誌《前進周刊》創辦人、民主進步黨創黨元老、雜誌《海峽評論》發起人。曾任臺北市晚晴婦女協會理事長、《海峽評論》社長、夏潮聯合會評議委員、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查看 李雙澤和楊祖珺
楊澤
楊憲卿(),筆名楊澤,台灣嘉義縣人。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博士。著名詩人,也是文學刊物的編輯,並任教於美國布朗大學比較文學系。 身為詩人,楊澤出版了4本詩集: 《薔薇學派的誕生》《彷彿在君父的城邦》《人生不值得活的》《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 而在他的編輯生涯裡,除了擔任過《中外文學》執行編輯、《中國時報》副總編輯、《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還主編了《魯迅小說集》、《從四○年代到九○年:兩岸小說集》、《七○年代懺情錄》、《七○年代理想繼續燃燒》、《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狂飆八○: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又見觀音:台北山水詩選》等書籍。 Y Category:臺灣編輯 Category:布朗大學教師 Category:普林斯頓大學校友 Y Category:嘉義縣人 Category:杨姓.
查看 李雙澤和楊澤
水彩画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簡稱水彩。.
查看 李雙澤和水彩画
民歌
民歌或民谣可以指:.
查看 李雙澤和民歌
淡水區
淡水區(英文:Tamsui District),舊稱滬尾,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西北沿海以及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側,北鄰三芝區,南鄰臺北市北投區,西濱臺灣海峽,西南與八里區以淡水河一水之隔。而在歷史上,此處也曾經是西班牙登陸臺灣在臺灣北部散播的起點。.
查看 李雙澤和淡水區
淡水河
淡水河(臺羅:Tām-tsuí-hô;四縣腔:Tam suiˋ hoˇ),別名淡江、稻江、契馬諾。是一條位於臺灣北部的河流。幹流長158.70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僅次於濁水溪及高屏溪;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遍佈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宜蘭縣局部,亦為臺灣第三大,被列為中央管河川,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流域內人口近八百萬,幾占全國人口三成,工商業發達,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淡水河發源自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標高3,529公尺)上。淡水河分別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與新店溪流經於新北市板橋區的港仔嘴後即稱為淡水河,淡水河於關渡納入基隆河後,向北流向淡水油車口而注入臺灣海峽,一般所稱廣義的淡水河,是指整個淡水河水系而言;而狹義的淡水河,則是指江子翠到油車口河段。此段長度僅23.7公里,卻是台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與可進行水運的河流。 早期淡水河肩負台北盆地的水運重任,近代以降的淡水河則兼具供給臺北都會區民生用水、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中下游則成為排水集汙之河道。淡水河流域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包括人口成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趨勢,均與淡水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查看 李雙澤和淡水河
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Tamkang University),簡稱淡江、淡大,是中華民國新北市淡水區一所私立大學,前身為1950年創立的「淡江英語專科學校」。1958年改制「淡江文理學院」,1980年改名大學,現為境內EUTW、U12成員,以及國際大學協會成員。.
查看 李雙澤和淡江大學
望春風
望春風(bp;通用:Bhâng Cūn-hong)是一首由鄧雨賢作曲、李臨秋作詞的臺灣民謠,首度傳唱於1933年的日治時期臺灣,原唱者為1930年代的古倫美亞唱片當紅歌星純純(本名劉清香)。 從1930年初問世以來,望春風一直是台灣的臺語流行歌曲、民謠之一。2000年,一項由台灣官方與舉辦,超過220,000人參與的《歌謠百年台灣》活動中,該曲獲得最受歡迎老歌的第一名。另外,該曲使用傳統五聲音階結合而成的特殊獨有優美旋律,亦為普遍認為是極具特色的「臺灣調」。.
查看 李雙澤和望春風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李雙澤和日本
時報文化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時報文化、時報出版,是台灣大型出版社之一,由《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創辦,為台灣第一家股票上櫃的出版社。.
查看 李雙澤和時報文化
晋江市
晋江市(Tsìn-kang-tshī),雅稱刺桐、瑞桐、泉安,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地级市代管。晋江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三面临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4°30′-24°54′,东经118°24′-118°43′。辖境东北连泉州湾,东与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鲤城区相邻。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不含灘塗,濕地),海域面積63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全市辖6个街道、13个镇,市政府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晉江在經濟、軍事、文化占据重要地位,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清代,晋江與南安、惠安,合稱泉州三邑。境内有安平桥、草庵、龙山寺、磁灶窑址等古迹以及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
查看 李雙澤和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