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雄 (十六國)

指数 李雄 (十六國)

成武帝李雄(),字仲儁,氐人,十六国时期成漢開國皇帝(304年至334年在位)。李特第三子,母羅氏。304年李雄自稱成都王,建年號建興。306年正式稱帝,國號大成,史稱成漢。.

74 关系: 华父督太安孔子宗庙安都陵宋宣公宋穆公尹奉巴西郡巴郡上官惇东晋东晋十六国君主列表专诸五胡十六国庙号建平建兴建兴 (成汉)任皇后张骏刘曜周武王前凉前趙石勒玉衡 (年号)王遜王達琅玡羅尚羅得表字西晋譙登谥号越巂郡趙肅范长生與夷长安陳安李乾李保 (成汉)李國李班李璜李特李骧李越...李霸李釗 (西晉)李蕩李離李虎 (三國)李武李期李流李慕梓潼县楚義帝楊謙楊難敵永兴汉中市涪陵区成汉春秋昭化镇文碩晏平晋襄公晋朝 扩展索引 (24 更多) »

华父督

华父督(),又称华督、宋督,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太宰,宋戴公之孙,好父说之子。华督殺死了宋殇公與司馬孔父嘉,改立宋庄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流亡魯國鄒邑,為孔氏,即孔子的先祖。华督後遭南宮長萬殺死。.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华父督 · 查看更多 »

太安

太安是多个年号的名称:.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太安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宗庙

宗庙是漢字文化圈国家君主、貴族供奉祖先灵位的祠庙。“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之说。宗庙在中国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明清时期宗庙被称为太庙。位于河南安阳境内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迄今发掘出来的最早的宗庙遗迹。上古至中古時期只有皇室和貴族才可以有宗廟,數目也有嚴格規定,不能僭越,《禮記·王制》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當時平民沒有設置宗廟的權利,《荀子·禮論》載:“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在古代,宗廟被視為國家的象徵,常與「社稷」並稱,毀壞宗廟往往會受到重罰。如《唐律疏議》把毀壞宗廟視為「謀大逆」之罪。.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宗庙 · 查看更多 »

安都陵

安都陵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成汉皇帝李雄的陵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封土呈驼峰形,现高度约为5米,陵墓周长约60米。地面无任何建筑。.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安都陵 · 查看更多 »

宋宣公

宋宣公(),中國西周時期宋國君主。子姓,名力。 宋武公之子。宋宣公死,不傳子與夷,而傳位弟子和,說:“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宋宣公 · 查看更多 »

宋穆公

宋穆公(),中國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子姓,名和。 据《春秋》记载,于鲁隐公三年(前720年)去世,在位9年。宋武公之子,宣公之弟。宋穆公传位给宋宣公之子与夷,而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冯。被认为是遵循道义的典范。.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宋穆公 · 查看更多 »

尹奉

尹奉(生卒年不詳),字次曾,漢陽郡(今甘肅)人氏,東漢末年至三國時代曹魏官員,官至敦煌太守。.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尹奉 · 查看更多 »

巴西郡

巴西郡,是东汉末年至唐朝期间,中国在今天四川和重庆地区的一个郡,巴西意为“巴郡以西”,与同时期的巴郡、巴东郡合称“三巴”,但实际位置上巴西郡大致在巴郡以北,巴东郡以西。 古時為賨人的居住地。东汉建安六年(201年),益州牧刘璋將管轄垫江县以北的舊巴郡改稱為巴西郡。刘备入蜀后,又从巴西郡分出宕渠、宣汉、汉昌成立了宕渠郡,但是很快取消。这些县与其它几个原属巴郡的县被并入了巴西郡,郡治阆中县(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晋朝、隋朝皆保留了郡制,不过范围有所变迁逐渐缩小,主要是今天四川省南充市一带。 晋朝时,户一万二千,下统九县:阆中县、西充国、苍溪县、岐惬县、南充国、汉昌县、宕渠县、安汉县、平州县。晋惠帝时,复分巴西置宕渠郡,统宕渠、汉昌,宣汉三县。桓温平蜀后,巴西郡又置益昌县和晋兴县。 西魏时,置潼州、隆州。隋朝开皇五年(585年),潼州改曰绵州。大业年间,全国州改郡,绵州改金山郡(下领七县:巴西县、昌隆县、涪城县、魏城县、万安县、神泉县、金山县。),隆州改巴西郡。此时的巴西郡,户四万一千六十四,下领十县:阆内县、南部县、苍溪县、南充县、相如县、西水县、晋城县、奉国县、仪陇县、大寅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恢复州制,金山郡复为绵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西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绵州。户六万五千六十六,口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五十二。下辖八县:巴西县、昌明县、魏城县、罗江县、神泉县、盐泉县、龙安县、西昌县。.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巴西郡 · 查看更多 »

巴郡

巴郡,是中国古代的郡级行政区划,范围在今天重庆市和四川省内。.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巴郡 · 查看更多 »

上官惇

上官惇,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开国大臣。名列陇西六郡巴氐酋豪李、任、阎、赵、上官。 300年,赵廞反西晋,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李特弟李庠及妹夫李含、任回、上官惇、扶风李攀、始平费佗、氐苻成、隗伯等以四千骑兵归赵廞。301年,李特自己建立政权,以上官惇为司马。303年,李流给上官惇去信说:“接受前来投降的人就像面对敌人一样,戒备不能改变。”前将军李雄也附议。李特生气说:“大事已经成功,只该使人民安定,为什么反而这样对他们怀疑猜忌,是让他们离开我们去叛乱吗?”决意安民,不去提防他们。二月,罗尚出大军反击,李特及李辅和李远都战死。。304年,李雄建立大成国,306年,李雄称皇帝,任命为司空。李雄的母亲罗氏去世时,李雄想行三年守丧之礼,群臣执意谏阻,李雄不听。李骧对上官惇说:“如今正有急难还没有消解,我想坚持谏阻,不让主上最终守居丧之礼,你认为怎么样?”上官惇说:“三年的丧制,从天子直到庶人,所以孔子说:‘不一定是高宗,古时候的人都是这样。'但是汉魏以后,天下多难,宗庙是最重要的,不能长时间无人管理,所以不行衰绖一类的礼,尽哀就罢了。”.

新!!: 李雄 (十六國)和上官惇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新!!: 李雄 (十六國)和东晋 · 查看更多 »

东晋十六国君主列表

#重定向 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

新!!: 李雄 (十六國)和东晋十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专诸

专诸(),又作鱄诸,春秋時代吴国棠邑人,為當時著名的刺客。.

新!!: 李雄 (十六國)和专诸 · 查看更多 »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新!!: 李雄 (十六國)和五胡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庙号 · 查看更多 »

建平

建平可以指:.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建平 · 查看更多 »

建兴

建兴可以指:;年号.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建兴 · 查看更多 »

建兴 (成汉)

建兴(304年十月-306年六月)是十六国时期成武帝李雄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年。 建兴三年六月改元晏平元年。.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建兴 (成汉) · 查看更多 »

任皇后

任皇后,成汉的建立者成武帝李雄的皇后。315年,任氏被立为皇后。任皇后无子,虽然李雄有许多庶子,但李雄立由任皇后撫養的侄子李班为皇太子。.

新!!: 李雄 (十六國)和任皇后 · 查看更多 »

张骏

张骏(),字公庭,安定烏氏人。中國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在位二十二年。为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張駿任內前涼國力提升,也乘前趙滅亡而盡得河南(甘肃地区黄河以南)隴西之地,又進攻西域。張駿亦先後接受後趙及東晉的官位,在位晚期亦建設起天子規格器物、儀式及官職架構。.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张骏 · 查看更多 »

刘曜

刘曜(),字永明,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是十六国时汉赵(又称前趙)国君。漢趙光文帝劉淵族子。劉曜由漢趙建國開始就經已為國--戰,參與覆滅西晉的戰爭,並於西晉亡後駐鎮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後於靳準之亂中登上帝位,後遷都長安。但登位後不久,將領石勒就自立,國家分裂。劉曜在其在位期間多番出兵平定和招降西戎和西方的割據勢力如仇池和前涼等。在國內亦提倡漢學,設立學校。及後與後趙交戰,一度大敗後趙軍並圍攻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但終被石勒擊敗並被俘。劉曜及後被殺,死後不久前趙亦被後趙所滅。.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刘曜 · 查看更多 »

周武王

周武王,'''姬'''姓,名发,諡武,曰名为珷帝日丁,西周第一代天子,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夏商周斷代工程斷代其在位時間為前1046年至前1043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约為前1049或前1045年至前1043年。傳統上,周武王,周文王,堯舜禹和商湯一向為後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先秦明君。.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周武王 · 查看更多 »

前凉

前凉(320年-376年)是十六国政权之一。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314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袭位。西晋灭亡后,仍然据守凉州,使用司马邺(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成为割据政权。 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前凉遂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345年,张寔子张骏称凉王,都姑臧,以所在地凉州为国号“凉”,史称“前凉”,以别于其他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時期,前涼極盛。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亂不止,國勢大衰。 前涼極盛之時,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張天錫時已失去甘肅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以十三萬步騎大舉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滅亡。.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前凉 · 查看更多 »

前趙

#重定向 汉赵.

新!!: 李雄 (十六國)和前趙 · 查看更多 »

石勒

趙明帝石勒(),字世龍,原名㔨,小字匐勒,中國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羯族人,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石勒初期因公師藩而起兵,後投靠漢趙君主劉淵,之後卻與漢國決裂,由漢國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謀臣,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今河北邢台)為根據地,並陸續消滅了王浚、邵續、段匹磾等西晉於北方的勢力,繼而又消滅曹嶷,進侵東晉以及消滅劉曜領導的前趙,又北征代國,率領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石勒又實行多項措施,推動文教和經濟發展。另外他厚待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佛圖澄,對當時佛教的傳播有一定貢獻。.

新!!: 李雄 (十六國)和石勒 · 查看更多 »

玉衡 (年号)

玉衡(311年-334年)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成武帝李雄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4年。 玉衡二十四年六月李班即位沿用,十月李期即位沿用。次年改元玉恒元年。.

新!!: 李雄 (十六國)和玉衡 (年号) · 查看更多 »

王遜

#重定向 王逊.

新!!: 李雄 (十六國)和王遜 · 查看更多 »

王達

王達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李雄 (十六國)和王達 · 查看更多 »

琅玡

古代写作琅邪(中古汉语拟音:/lɑŋ jia/,上古汉语拟音:/*raːŋ *laː/)今汉語拼音:láng yeˊ (IPA: /lɑŋ³⁵ i̯a³⁵/,粵音為「郎椰」(long4 je4),亦作琅琊、琅邪、瑯琊等,山东古地名,曾为琅玡国、琅玡郡,范围在青岛、临沂一带,青岛市黄岛区今有琅琊镇。安徽滁州因琅琊山而设琅琊区。.

新!!: 李雄 (十六國)和琅玡 · 查看更多 »

羅尚

羅尚(),字敬之,一名仲,字敬真,襄陽(今湖北襄陽)人。蜀漢巴東太守、西晉陵江將軍羅憲侄。羅尚官至平西將軍,益州刺史,任內正遇成漢叛晉立國,屢次與成漢軍隊交戰。.

新!!: 李雄 (十六國)和羅尚 · 查看更多 »

羅得

羅得(天主教譯「羅特」;לוֹט,意即隱藏、覆蔽),是《希伯来圣经》记载的人物,乃摩押人和亞捫人的始祖。羅得是以色列人始祖亞伯拉罕的侄子,是亞伯拉罕兄弟哈蘭的兒子。.

新!!: 李雄 (十六國)和羅得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李雄 (十六國)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新!!: 李雄 (十六國)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譙登

譙登(),字慎明,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縣)人。西晉時期官員,官至揚烈將軍、梓潼內史,在與成漢對抗的戰事中因得不到支援而戰敗並被俘殺。祖父是蜀漢光祿大夫譙周。.

新!!: 李雄 (十六國)和譙登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李雄 (十六國)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越巂郡

越巂郡(巂一作嶲,讀若髓,注音:ㄙㄨㄟˇ,汉语拼音:suǐ;一說讀若西),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開邛都國而置。郡治在邛都縣(今四川西昌市東南)。西漢後期隸屬于益州刺史部。王莽時改越巂為集巂。梁置巂州。隋唐時兩度恢復越巂郡舊稱。唐末其地入南詔。.

新!!: 李雄 (十六國)和越巂郡 · 查看更多 »

趙肅

趙肅可以指:.

新!!: 李雄 (十六國)和趙肅 · 查看更多 »

范长生

范长生(),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一作支),字元壽。涪陵丹心(黔江)人,“蜀之八仙”之一。 出身土著豪族,西晋时成都一带天师道首领,西晋时流民起义军大成政权(“成汉”,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十六国”之一)丞相,封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西山侯。在范长生“休养生息,薄赋兴教”的劝导下,大成政权一度昌盛。.

新!!: 李雄 (十六國)和范长生 · 查看更多 »

與夷

#重定向 鹿郢.

新!!: 李雄 (十六國)和與夷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李雄 (十六國)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陳安

陳安可以指:.

新!!: 李雄 (十六國)和陳安 · 查看更多 »

李乾

-- --为专业从事猪笼草属食虫植物研究的分类学家和植物学家。.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乾 · 查看更多 »

李保 (成汉)

李保,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雄的儿子,李期的弟弟。 334年,他父亲李雄死后,李雄的侄子太子李班是继位。李保的哥哥李越杀死李班,拥立李期为皇帝,李期封李越为相国、建宁王,授予大将军李寿大都督,改封汉王,都录尚书事。李保任镇西大将军、汶山郡太守;堂兄李始任征东大将军,代替李越镇守江阳。李期在位时,李保去世,时人疑为被毒杀。.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保 (成汉) · 查看更多 »

李國

李國(),十六国时人,成汉大臣。巴賨(或说氐)族。 李國父亲李含初为六郡人部曲督,娶巴人首领李慕女、李特妹为妻。西晋永宁元年(301年)李特于蜀中反晋,称镇北大将军,承制封李國为西夷校尉。李特子李雄称益州牧,李國成为表弟李雄心腹,任为材官将军。委以军国大事。建兴元年(304年)李雄称成都王后,以材官将军李國为太宰。大成晏平二年(307年)李國与李云率军二万进攻汉中郡,占领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尽徙汉中人入蜀。晏平五年(310年),李國在巴西郡被部下文硕等人杀害。.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國 · 查看更多 »

李班

成哀帝李班(288年-334年),字世文。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皇帝。为李雄之兄李荡之子。.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班 · 查看更多 »

李璜

李璜(),四川成都人,別名幼椿,号学纯,又号八千,中华民国政治家,思想家,中国青年党创始人,国家主义者。.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璜 · 查看更多 »

李特

李特(),字玄休,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其父為李慕;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建立者李雄之父,是成漢政權的奠基者。後來李特之子李雄稱王時,追諡李特為成都景王,等到稱帝時,再追諡為景皇帝,廟號為始祖。.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特 · 查看更多 »

李骧

历史上有数个名为李骧的人:.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骧 · 查看更多 »

李越

李越,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雄的儿子。他是车骑将军,334年,他父亲李雄死后,太子李班是李雄的侄子,继承皇位。李越与兄弟安东将军李期不服。李越乘李班夜间哭吊,将他杀死在殡宫,拥立李期为皇帝,李期封李越为相国、建宁王。338年,汉王李寿发动政变,在儿子李势的帮助下,攻入成都,杀死了建宁王李越。李寿废黜李期为邛都县公,自立为皇帝。.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越 · 查看更多 »

李霸

李霸,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雄的儿子,李期的哥哥。 334年,他父亲李雄死后,李雄的侄子太子李班是继位。李保的哥哥李越杀死李班,拥立李期为皇帝,李期封李越为相国、建宁王,授予大将军李寿大都督,改封汉王,都录尚书事。李霸任中领军、镇南大将军;李始任征东大将军,代替李越镇守江阳。李期在位时,李霸去世,时人疑为被毒杀。.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霸 · 查看更多 »

李釗 (西晉)

李釗,字世康,四川廣漢人,李毅之子,曾任西晉西夷校尉、越巂太守。.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釗 (西晉) · 查看更多 »

李蕩

李荡(),西晋氐族首领李特次子,母亲罗氏生他之前,梦见两条彩虹自门升向天空,一条彩虹中途折断。302年,李特自称为大将军、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李荡为镇军将军。303年,李特战败被杀,其弟李流接管他的部众。李荡和三弟李雄成了李流的臂膀。晋将罗尚派遣督护常深据守毗桥,李流率李荡、李雄克攻深栅,常深士卒逃散。李流追至成都,罗尚闭城门坚守,李荡驰马追击,不小心触到倚矛受伤致死。李雄后来称帝建立成汉,以李荡的儿子李班为太子。.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蕩 · 查看更多 »

李離

李离,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狱官,因为误听属下的话错杀了人,想以死抵罪。晋文公认为责任在他的属下,而不是他的罪过。但李离执法严格,伏剑自杀。钱穆认为李离是战国初年的李悝,李离和晋文公的故事,应该是李悝和魏文侯的故事。.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離 · 查看更多 »

李虎 (三國)

李虎,曹魏时略阳郡巴氐人。《晋书》为唐太祖李虎避讳,改称李武。 曹操定漢中张鲁,李虎與杜濩、朴胡、袁約、楊車、李黑等移居於略陽北土,李虎归附曹操,曹操拜为将军,其子李慕为东羌猎将。曾孙李雄建立成汉后,追尊曾祖父为巴郡桓公。.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虎 (三國) · 查看更多 »

李武

李武(),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担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分入第十四组。并担任提案委员会专委。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武 · 查看更多 »

李期

李期(),字世運,是十六国時期成汉政权的皇帝。为李雄第四子。.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期 · 查看更多 »

李流

李流(),字玄通,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建立者李雄之叔父,成漢政權奠基者李特之四弟。.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流 · 查看更多 »

李慕

李慕,曹魏时略阳巴氐人,父亲李虎归附曹操,曹操拜为将军,李慕为东羌猎将。孙子李雄建立成汉后,追尊祖父为陇西襄王。.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李慕 · 查看更多 »

梓潼县

梓潼县在中国四川省北部,是绵阳市所辖的一个县。 总面积143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8万人。.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梓潼县 · 查看更多 »

楚義帝

楚義帝(?),芈姓,熊氏,名心,是秦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楚國的宗室,楚懷王之孫,後受原楚國貴族項梁、項羽擁立,成為反秦的起義軍領袖之一,襲用祖父熊槐的稱號楚懷王,故史家為了區別,多稱之楚後懷王、後楚懷王、楚懷王心等;前206年項羽命英布將義帝刺殺。.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楚義帝 · 查看更多 »

楊謙

杨谦,字先豫,江苏仪征甘泉人。清朝政治人物、武進士出身。 康熙四十五年,登丙戌科武进士第一名,后賜頭等侍衛。此后升任天津镇总兵。.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楊謙 · 查看更多 »

楊難敵

楊難敵(?-334年),氐人,為4世紀仇池首領之一。 楊難敵是仇池首領楊茂搜之長子。317年楊茂搜死,難敵與弟堅頭分領部曲,難敵號左賢王,屯下辨,堅頭號右賢王,屯河池。 322年,前趙主劉曜親自領軍攻楊難敵,難敵迎戰不勝,退保仇池。仇池諸氐、羌等皆歸降劉曜。劉曜進攻仇池,因為軍中大疫欲退兵,遣人遊說難敵,於是難敵遣使向前趙稱藩。劉曜以楊難敵為假黃鉞、都督益、寧、南秦、涼、梁、巴六州、隴上、西域諸軍事、上大將軍、益、寧、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同年秦州刺史陳安自立為涼王,次年被前趙擊敗,安被殺,楊難敵大懼,與弟楊堅頭南奔漢中,向成漢請降。前趙軍撤退後,楊難敵到武都據險自守,不再聽命成漢。成漢分二路進兵討伐楊難敵,一路被他阻擋不得進,另一路大敗。325年,楊難敵從前趙手上收復仇池。 东晋咸和九年(334年)楊難敵死,子楊毅立。.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楊難敵 · 查看更多 »

氐(; 上古漢語: *tˁij),是古代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今陕西、甘肅、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区。.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氐 · 查看更多 »

永兴

永兴可以指:;地名.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永兴 · 查看更多 »

汉中市

汉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1964年前旧名“沔縣”)、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6万(2016年)。地方方言为汉中话,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汉中市 · 查看更多 »

涪陵区

陵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庆市下辖的市辖区,面积2945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是重庆第三大城市。涪陵位于重庆市中部,城市建立在长江、乌江两岸,因当地榨菜产业发达,又有“榨菜之乡”的说法。 涪陵区,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地处重庆中部,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都”。 涪陵,古代巴国故都、军事重镇,长江中上游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千里乌江第一大城市,重庆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主要工业城市,重庆第三大城市。 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末涪陵区辖4个园区、8个街道、12个镇、 6个乡,总人口116.50万,城区常住人口67万,是重庆第三大城市、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水底碑林白鹤梁、程朱理学点 易洞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涪陵区 · 查看更多 »

成汉

成汉(304年-347年)也称成、后蜀,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割据政權之一。 301年益州的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郡地领导西北難民反抗西晋的統治,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号“成”,建都蜀郡的治所成都。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其领土疆域为益州全部。347年为东晋桓温攻破成都。.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成汉 · 查看更多 »

春秋

春秋可以指:.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春秋 · 查看更多 »

昭化镇

昭化鎮,位於中國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区,是一個有著非常悠久歷史的城鎮,以其深厚的三国文化著称。早在舊石器時期就已有人聚居。蜀汉丞相费祎在此开府治事,死后葬于昭化古城;关羽义子关索之妻鲍三娘死后葬于昭化古城曲回村。秦代置县,沿用蜀地之名“葭萌”,葭萌关因此得名。这里曾是苴國的都邑,也是三国时张飞挑灯夜战马超发生之地。至蜀汉时,葭萌更名为汉寿。宋代时,宋太祖為昭示帝德,化育人心,于開寶五年(972年)改称“昭化”。.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昭化镇 · 查看更多 »

文碩

文碩,姓費莫氏,字俶南,清朝满族官員。 他任駐藏大臣期間,西藏政府在隆吐山設哨卡,阻斷藏印交通,引起英屬印度抗議藏軍越界。他支持西藏政府「隆吐山屬於西藏」的主張,反對清廷要求藏人撤卡,清廷將他調職,印度交涉無效後發動隆吐山戰役,藏軍戰敗。清廷派升泰為駐藏大臣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藏印條約》,劃定邊界,承認隆吐山屬於錫金,錫金為英國的保護國。.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文碩 · 查看更多 »

晏平

晏平(或作宣平;306年六月-310年)是十六国时期成武帝李雄的第二个年号,共计5年。.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晏平 · 查看更多 »

晋襄公

晋襄公(?—前621年)。姬姓,名驩,晋文公之子,为偪姞所生,春秋时晋国君主。 前628年,晋文公逝世,晋襄公即位。 前627年,晋襄公以先轸为帅,于殽山大败秦军,生俘秦军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三帅”。襄公嫡母文嬴请放“三帅”归秦,襄公从之。先轸因之大怒,“不顾而唾”,襄公以袖掩面称谢,未治其罪。后先轸在与狄人作战时孤身“免胄”直入狄人阵中,战死谢罪。 前622年,晋大夫赵衰、狐偃、栾枝等人去世。 前621年,晋襄公薨,赵盾摄政。 在位期間執政為:先且居、趙衰、趙盾、欒枝、胥臣、箕鄭、先都、狐射姑、陽處父、賈佗。 Category:晋国君主 Category:前621年逝世 Category:姬姓.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晋襄公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李雄 (十六國)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