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吉甫

指数 李吉甫

李吉甫()字弘宪,唐朝政治家、学者。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趙郡李氏西祖,其父李棲筠,代宗時代曾任御史大夫,长子李德脩官拜楚州刺史,次子李德裕則於武宗時代拜相,是牛李黨爭中李黨的領袖。.

34 关系: 司空同平章事太常博士宰相中书侍郎中書舍人御史大夫忠州刺史唐宪宗唐德宗唐朝元和元和郡县志翰林院牛李党争解县郎中郑亚赵县赵郡李氏镇海陸贄柳州市李德裕李錡楚州河北省涉县潞州明州

縣,在汉语中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在中国先秦时代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歷史悠久。不過在今日的日本,縣是國家最高等級行政區。.

新!!: 李吉甫和县 · 查看更多 »

司空

司空,空是工的通假字,是中国、朝鮮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所以将司空改为司城。孔子曾任鲁国的司空。 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将大司空改为司空,与太尉、司徒(丞相、大司徒改任)并称三公,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辽朝、金朝三公还是太尉、司徒、司空,元朝时设时废。明朝、清朝还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新!!: 李吉甫和司空 · 查看更多 »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李吉甫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太常博士

太常博士,職官名。始置於西漢初年,為太常寺属官,官秩为六百石。 漢初武帝采用公孙弘建议,設五經博士,《易》、《书》、《诗》、《礼》、《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為太常寺属官,又稱太常博士。《史記·循吏列傳》中有“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太常博士的職務是教弟子五經,兼掌選試之官。魏晉之後,太常博士為精於禮儀之人,其他還有术医博士、医药博士。唐代,地位降低,從七品上。清代時,太常博士用於繕寫文牘,正七品。.

新!!: 李吉甫和太常博士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李吉甫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州是中国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后又作为部份联邦制国家组成单位的中文譯名。.

新!!: 李吉甫和州 · 查看更多 »

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官,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 中书侍郎在汉朝开始设置,称之为中书郎,魏晋时称之为通事郎。南北朝时,正式称为中书侍郎,设置四人。隋朝改名内史侍郎,隋炀帝设置二人。内史令空缺时,内史侍郎开始参与朝政。唐朝改回中书侍郎(7世纪60年代称西台侍郎,武周时期称内史侍郎、凤阁侍郎,开元初期称紫微侍郎)。唐代宗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正的宰相,常常以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首席宰相。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南宋复置参知政事,废除中书侍郎。元代中书省的副官称为中书丞相,明太祖废除。.

新!!: 李吉甫和中书侍郎 · 查看更多 »

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是中國古代官职。.

新!!: 李吉甫和中書舍人 · 查看更多 »

府在中文里面具有以下含义:.

新!!: 李吉甫和府 · 查看更多 »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為中國歷史的官職,三公之一,御史的首領,负责监察百官,大约相当于副丞相。 類似於近代:監察院、督察處、政風廉潔處、廉政公署。防範朝廷主官於侵害人民權益、貪官污吏、貪贓枉法。.

新!!: 李吉甫和御史大夫 · 查看更多 »

忠州

忠州,可以指:.

新!!: 李吉甫和忠州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李吉甫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唐朝第14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05年—820年在位。唐憲宗是唐朝繼唐太宗、唐玄宗以後歷史評價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曾短暫終結藩鎮割據,重新統一全國,史稱“元和中興”。.

新!!: 李吉甫和唐宪宗 · 查看更多 »

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唐代宗與睿真皇后所生的长子,唐朝第12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在位26年,享壽62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

新!!: 李吉甫和唐德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李吉甫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元和

元和可以是:.

新!!: 李吉甫和元和 · 查看更多 »

元和郡县志

《元和郡縣圖志》,唐代地理著作。是中國現存最早、較完整的地理總志。 《元和郡縣圖志》由李吉甫撰,完成於元和八年(813年)。原本四十卷,目錄二卷,共四十二卷。內容以貞觀時期的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為綱,配以唐憲宗時的實際上存在的四十七個觀察使、節度使轄區(當時也同樣稱為"道"),每道繪有圖,記載各鎮之地理沿革、户口、山川、贡赋等,內容可上溯到三代或《禹贡》的记载。 南宋以后图已亡佚,亦略称为《元和郡县志》,文字也有残缺,第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三十六诸卷已佚,第十八卷和第二十五卷缺一小部份。《四庫總目提要》說:“輿地圖經,隋唐誌所著錄者,率散佚無存;其傳於今者,惟此書為最古,其體例亦為最善,後來雖遞相損益,無能出其範圍。”清代严观著有《元和郡县补志》,缪荃荪有《元和郡县志缺卷逸文》。 Category:唐朝典籍 Category:地理總志 Category:地理書籍.

新!!: 李吉甫和元和郡县志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李吉甫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808年 - 846年) ,是唐末時,兩派士大夫結黨互相爭鬥排擠的事件。 唐朝末年宦官爭權,朝廷的士大夫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倾軋,争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结束,將近四十年,歷史上把這次的黨爭命名為“牛李黨爭”。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士大夫争权的现象,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慨,牛李党争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灭亡。.

新!!: 李吉甫和牛李党争 · 查看更多 »

解县

#重定向 解縣.

新!!: 李吉甫和解县 · 查看更多 »

郎中

郎中可以指:.

新!!: 李吉甫和郎中 · 查看更多 »

郑亚

鄭亞(),字子佐。荥阳人。 自幼聪悟絶伦,元和十五年進士,应贤良方正、直言極諫制科。吏部调选,再度以书判拔萃,連中三科。累迁谏议大夫、给事中。大中元年(847年)二月,官桂管(今廣西桂林)觀察使,聘用李商隱為書記。大中二年(848年)二月,因吴湘案牽連,再贬为循州(惠州)刺史。大中五年(851年)卒於任所。有子鄭畋、祕書監郑畯、郑毗字輔臣。.

新!!: 李吉甫和郑亚 · 查看更多 »

赵县

赵县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下辖的一个县,古为赵州之地,位于石家庄东南部。.

新!!: 李吉甫和赵县 · 查看更多 »

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是中国歷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赵郡(含今河北赵县、隆尧县、元氏县、高邑县、赞皇县、临城县等地)为郡望的著名士族。赵郡李氏以战国名将李牧为始祖。 赵郡李氏在南北朝官位显赫,在唐朝被列为七姓十家的禁婚家,有多人出任宰相。.

新!!: 李吉甫和赵郡李氏 · 查看更多 »

镇海

鎮海可以指:.

新!!: 李吉甫和镇海 · 查看更多 »

陸贄

贄(),字敬輿。吴郡嘉兴(今浙江嘉興人),原籍吴郡吴县(今苏州),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医学家,曾為唐德宗宰相,後遭流放,贈兵部尚書,謚曰宣,人稱陸宣公。子陆简礼,兵部郎中。曾孫陸器,開成五年狀元。今在浙江省嘉善县惠民镇,有陆贽墓遗址。如今的常用成语“情有可原”也是源自他起草的诏书《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并招谕朱滔诏》.

新!!: 李吉甫和陸贄 · 查看更多 »

柳州市

柳州市(邮政式拼音:Liuchow,柳州话拼音:Liou zo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中北部,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全市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54平方公里,2015年末总人口392.27万(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其中市区常住人口159.63万,人口以汉族为主。各族通行普通话的同时讲桂柳话。自汉武帝时期西汉灭南越国建潭中县城以来,柳州已有超过2100年建城史,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甲级旅游城市。 柳州工业起于民国桂系统治时期,而由于大跃进时期上海等地沿海工业内迁而迅速发展起来。2009年11月9日成为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汽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是中国第一个市区人均年生产汽车超过一辆,城市人均生产汽车最多的城市。其他支柱产业包括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械业和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冶金业,轻工业也较发达。作为喀斯特地貌的山水之城,温家宝曾为柳州题词“山青水秀地干净”。 柳州城市人口在中华区城市名单排名55位,相当于欧盟的纽伦堡及美国的坦帕。柳州与南宁为广西经济的双核。.

新!!: 李吉甫和柳州市 · 查看更多 »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饒,趙州贊皇縣(今属河北省)人,唐朝宰相、詩人,爵至衛國公,因此又號李衛公。唐憲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領袖人物。.

新!!: 李吉甫和李德裕 · 查看更多 »

李錡

李錡(),陇西成纪人,出自唐朝宗室大郑王房,郑孝王李亮的后裔,淄川王李孝同五世孫,唐朝叛臣。 憑父親李國貞的權勢,成為鳳翔府參軍。貞元初,當上了宗正少卿。後來藉賄賂勾結等手段,成為了潤州刺史、浙西觀察、鹽鐵轉運使。他增加私路小堰之稅(志第四十三 食貨三)。他收藏了不少奇寶,奉獻給德宗,使德宗信任他。李錡恃寵而驕,天下攉酒漕運都被他控制。 貞元十七年(801年),浙西平民崔善貞上書揭露其罪行,反被李錡殺了。 李錡得志,於是募兵,揀選精於箭術的人為一屯,稱為「挽硬隨身」,又以外族為一將,稱為「蕃落健兒」。這些人都成了李錡的心腹,甚至喚李錡作「假父」。 永貞元年(805年)三月,升為鎮海節度使,但解除鹽鐵轉運使一職,實是明升暗降,削減他從中賺錢的機會。不料李錡變本加厲,殺了不少屬吏,逼污良家。寮佐力諫無效,辭了職。.

新!!: 李吉甫和李錡 · 查看更多 »

楚州

#重定向 淮安区.

新!!: 李吉甫和楚州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李吉甫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涉县

涉县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南部、清漳河下游,是邯郸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山西、河南两省。县境地势呈西北高而东南低之势,东西长37千米,南北距64.5千米,面积1509平方千米。人口40万,其中99%属汉族。 当地处于太行山东侧,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之称,当地出产的核桃、花椒和柿子享誉海内外,号称涉县“三珍”。在矿产方面,则有金属矿140余处,非金属矿为30处。该县始置于汉朝,是传说中女娲造人、补天之处,故被誉为“华夏祖庙”、“中国女娲文化之乡”。.

新!!: 李吉甫和涉县 · 查看更多 »

潞州

潞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治所在襄垣县(今山西省襄垣县北)。隋朝开皇时时移治壶关县(今山西省壶关县东南),唐朝时移治上党县(今山西省长治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长治、武乡、襄垣、沁县、黎城、屯留、平顺、长子、壶关及河北省涉县等市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升为隆德府。金朝时又为潞州。元朝初年,又改为隆德府,太宗三年(1231年)再改为潞州。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升为潞安府。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57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52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李吉甫和潞州 · 查看更多 »

明州

明州可以指:.

新!!: 李吉甫和明州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