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元翼

指数 李元翼

李元翼()字公勵,號梧里,朝鮮王朝政治家、大臣、儒學家。 李元翼本貫全州李氏,其父為咸川君李億戴,高祖為益寧君李袳(朝鮮太宗庶八子)。他與尹鑴、許穆、李舜臣都有姻親關係。 1569年科舉合格,歷任大司憲、吏曹判書、左議政、領議政等職。是東人黨分支南人黨的領袖。 壬辰倭亂期間,參加收復平壤之戰。在稷山之戰中率軍掩護明軍左翼。1604年,因壬辰倭亂中的功績,封完平府院君。 光海君即位後就任領議政。光海君要廢黜仁穆大妃時,李元翼極力反對,1617年,被罷官流放江原道洪川郡。1619年,在群臣的壓力下,光海君被迫釋放李元翼。 1623年仁祖反正後再度出任領議政。1627年丁卯胡亂時被任命為都體察使,負責保衛王世子李溰。戰後辭官隱居。死後諡文忠,配享宗廟仁祖大王之位。.

27 关系: 南人黨吏部尚書壬辰倭亂宗廟 (首爾)尹鑴左議政丁卯戰爭平壤之戰 (1592年)仁祖反正仁穆王后全州李氏光海君祖籍科举稷山之戰領議政許穆谥号李舜臣 (朝鮮)李溰東人黨江原道 (朝鮮八道)洪川郡朝鮮仁祖朝鮮王朝朝鲜太宗

南人黨

南人黨,是朝鮮王朝中期士林派朋黨。 南人黨是在1591年因反對李山海從東人黨中分裂出來,領袖是柳成龍。在1607年柳成龍死後,尹鑴在1675-1678年出任南人黨領袖。 他們支持張禧嬪成為皇后,但因後來仁顯王后復位被趕出朝廷,但他們仍生存至18世紀。 前左議政許穆是該派重要人物。 category:朝鮮王朝黨派.

新!!: 李元翼和南人黨 · 查看更多 »

吏部尚書

吏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長、組織部長,雅称大冢宰,別名吏書、天官卿、六官之長。.

新!!: 李元翼和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壬辰倭亂

#重定向 萬曆朝鮮之役#第一次衝突.

新!!: 李元翼和壬辰倭亂 · 查看更多 »

字可以指:.

新!!: 李元翼和字 · 查看更多 »

宗廟 (首爾)

宗庙是韩国首尔供奉朝鲜王朝君主和王妃的灵位的儒教祠庙。宗庙1394年由朝鲜太祖李成桂下令修建。作为世界最古老的皇家儒教祠庙,宗庙199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宗庙每年在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举行祭祀朝鲜王朝君主和王妃的儒教仪式——宗庙祭礼。宗庙祭礼的音乐是朝鲜宫廷音乐的一种,被称为宗庙祭礼乐。宗庙祭礼和宗庙祭礼乐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 李元翼和宗廟 (首爾) · 查看更多 »

尹鑴

尹鑴(韓國語:윤휴,)是韓國李氏朝鮮中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南人黨中進人物。字斗魁、希仲,號白湖、夏軒,本貫南原尹氏。李氏朝鮮中期的禮訟論爭時南人主要論客,他是西人性理學家宋時烈的政敵之一。.

新!!: 李元翼和尹鑴 · 查看更多 »

左議政

左議政,亦稱左相、左政丞、左揆、左閤、左臺,是朝鮮王朝時期的官職,1414年設立。左議政為議政府重要成員之一,官階正一品,位居領議政之下,相當於今日南韓的副總理与中国左丞相。左議政與領議政、右議政併稱為「三公」或「三政丞」。 1400年,也就是朝鮮王朝第二位國王定宗即位的第二年,黃喜奉命改革官制,將高麗王朝時代的都評議事司改為議政府。1414年,在議政府中設立左議政、右議政兩職,統稱為議政府判事。孟思誠為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左議政。.

新!!: 李元翼和左議政 · 查看更多 »

丁卯戰爭

丁卯戰爭,又称丁卯胡乱,指的是1627年后金入侵朝鮮的战争。因发生在丁卯年,故而得名。 1623年,朝鲜发生政变,仁祖被西人党拥上了王位。他一反光海君的中立政策,拒绝与后金互市,断绝了后金贸易收入来源。此外,仁祖又纵容明军以朝鲜为据点进攻后金。于是在1627年,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便率军三万,入侵朝鲜。 这场战争持续了三个月,后金兵逼近朝鲜首都汉阳,迫使朝鲜屈服。阿敏与朝鲜使者在平壤会盟,宣布后金与朝鲜结成“兄弟之盟”。双方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后金逃人,追增贡物。但是朝鲜并非真心与后金结盟,仍暗中支持明朝,为后来的丙子战争埋下了祸根。.

新!!: 李元翼和丁卯戰爭 · 查看更多 »

平壤之戰 (1592年)

平壤之戰指的是萬曆朝鮮之役中於1592年至1593年發生在平壤附近的戰鬥。 王京漢陽被日軍攻陷之後,日軍於五月十八發起臨津江之戰,並於六月初一乘勝突襲了松都(今開城)。偏安於平壤的朝鮮朝廷處於一片恐慌之中。朝鮮宣祖率大臣逃離平壤,前往義州,留下金命元、尹斗壽守城。另一方面,宣祖派人向明朝求救。 六月十三,小西行長率日軍兵臨平壤城下。尹斗壽、金命元、李元翼突襲日軍,但戰敗,只得搗毀並撤離了平壤。翌日,日軍進入平壤城。 與此同時,明朝的萬曆帝得知朝鮮遭受日本的入侵,決定派兵協助朝鮮抗擊日軍。為了能夠迅速支援朝鮮,遼東巡撫郝杰撥出遼東士兵5000人,以遼陽副總兵祖承訓為主將,前往朝鮮支援。當祖承訓得知平壤被日軍攻陷之後,便率軍南下,準備協助朝鮮收復平壤。 七月十七日,祖承訓率明軍到達平壤城下,攻打平壤城。金命元得知明軍的到來,也率軍相助。明軍騎兵作戰英勇,攻入了平壤城。日軍將狙擊手埋伏在平壤城各處,明軍騎兵進入平壤,便在街道上遭遇日軍火繩槍的襲擊,最終幾乎全軍覆沒。祖承訓等隻身逃回,這場戰鬥的戰敗震驚了明朝朝廷,明廷決定派遣大軍支援朝鮮。 雖然明軍戰敗,但此時日軍的補給線太長;在加上李舜臣、李億祺、元均等率朝鮮水軍不斷攻擊沿岸的日軍,日軍的補給出現不足,朝鮮決定趁此機會再度奪回平壤。八月初一,李鎰、金景瑞、李元翼糾集各地朝鮮兵共四萬人,對平壤城發起進攻。但被小西行長擊退。 十月廿六日,明朝派李如松率四萬三千名援軍進入朝鮮,試圖突襲平壤。另一方面,明廷派遣沈惟敬前往平壤,與小西行長談判,希望拖延時間。翌年正月初五,明軍到達平壤城下。對於明兵的突然到來,小西行長措手不及。初七日,李如松對平壤發起全面進攻。吳惟忠、查大受率部攻打平壤城北的牡丹峰要塞;楊元、張世爵進攻西面的七星門;李如柏、李芳春則攻普通門。祖承訓、駱尚志之部假扮朝鮮軍,隨朝鮮將領李鎰、金應瑞攻打城南的蘆門。唯獨靠近大同江的城東不攻。 明兵相繼攻破了城西、城南和城北,攻打牡丹峰的明軍也在由休静和尚率領的僧兵的幫助下奪取了這座要塞。日軍向東退卻時,早已佈置好的明兵大炮一起攻擊,日軍死傷慘重。 平壤之戰震驚了日本,李如松乘勝南下,試圖奪回漢城,最終明兵與日軍在碧蹄館遭遇,引發了碧蹄館之戰。 Category:萬曆朝鮮戰爭.

新!!: 李元翼和平壤之戰 (1592年) · 查看更多 »

仁祖反正

仁祖反正(인조반정)是發生於朝鮮王朝光海君執政時期的癸亥年(西曆1623年)三月十二的一場宮廷政變。這場政變由西人黨主導,最終將光海君廢黜,將绫阳君擁上王位,是為朝鮮仁祖。.

新!!: 李元翼和仁祖反正 · 查看更多 »

仁穆王后

仁穆王后(,),本貫延安,史上多稱為仁穆大妃,是朝鮮宣祖的繼妃。.

新!!: 李元翼和仁穆王后 · 查看更多 »

全州李氏

全州李氏(韓語:전주 이씨Jeon-ju Lee shi)是朝鮮半島的一個著名世族,本貫在全州。朝鮮王朝創建者李成桂即出身自全州李氏。全州供奉有李成桂的肖像。.

新!!: 李元翼和全州李氏 · 查看更多 »

光海君

光海君(;),名李琿(),朝鲜王朝‎的第15代君主,公元1608年至1623年在位。他是前任君主朝鮮宣祖與其愛妃恭嫔金氏(공빈 김씨)所生的第二位兒子。葬於杨州赤城洞(位於今日南楊州市松陵里(송릉리))。.

新!!: 李元翼和光海君 · 查看更多 »

祖籍

籍是指一個家族族群以父系共同認定的一位祖先的生長地。一些已經離開了祖先的生長地或已經離開了家鄉的人,他們的後代,仍然追溯遙遠祖先的出生地或家鄉,來作為自己祖籍。 祖籍与籍貫、戶籍的意義不太相同。 祖籍通常是追認極遙遠的祖先生長地,籍貫則是父親與祖父的長居之地,戶籍則是其本人現在登記於政府的居住地地址。 如逝於中南海的毛澤東,由於遠祖毛太華避戰亂,從江西吉水遷徙到湖南韶山,故祖籍乃江西吉水,籍貫是湖南韶山,戶籍為北京西城。 另外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因先祖俞敏跟從明太祖打天下,以開國功臣襲泉州衛百戶官,便從家鄉南直隸霍丘落戶當地,故祖籍是南直隸霍丘,籍貫為福建泉州。由此可知,祖籍、籍貫、戶籍三名詞為不同的概念,不可同語。.

新!!: 李元翼和祖籍 · 查看更多 »

科举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新!!: 李元翼和科举 · 查看更多 »

稷山之戰

稷山之戰是第二次萬曆朝鮮之役中於1597年10月17日(萬曆二十五年九月初七)發生的一場戰鬥。 1597年,日本撕毀停戰協議,發動第二次侵朝戰爭。在南原之戰中,日軍勝利攻取南原城,朝鮮守將李福男陣亡,明軍守將楊元逃往朝鮮首都漢陽。提督麻貴將各地的兵力召來守衛朝鮮首都漢陽;日軍則乘勝長驅直入,攻破全州、黃石山、公州等地,再次將兵鋒指向漢陽。各地的守軍得知明軍撤退,戰心全無,日軍的節節勝利使得漢陽再度陷入恐慌之中,麻貴準備放棄漢陽,攜朝鮮宣祖逃到平壤去。 駐紮平壤的經理楊鎬得知後,急忙趕到漢陽,當面斥責了麻貴的舉動,責其不戰之狀,並將臨陣脫逃的明軍南原守將楊元、全州守將陳愚衷問斬,穩定了軍心。 此時,日軍自公州兵分兩路,由加藤清正、太田一吉率兵攻取清州,黑田長政、毛利秀元率兵攻取天安。為了阻止日軍的進兵,10月16日(陰曆九月初六),麻貴派遣其副將解生,與遊擊牛伯英、楊登山、頗貴率領兩千人,南下赴水原迎敵。楊鎬、麻貴率大軍至水原下寨。朝鮮也派督體察使遣李元翼率兵由鳥嶺出忠清道,扼守清州之路,掩護明軍左翼。 翌日,解生率領的明軍到達天安郡稷山,恰好與日軍的黑田直之、栗山利安率領的數百人先驅部隊遭遇。由於明軍人數眾多,不少日軍將領提出撤退。唯獨毛屋武久力排眾議,聲稱織田家曾在長篠之戰中使用火繩槍擊敗武田家騎兵,因此此戰大有獲勝的可能。黑田直之採納了毛屋武久的意見。 黑田直之孤注一擲,率日軍先鋒部隊首先對明軍發起猛烈突襲。起初明軍見到不同裝束的士兵出現,誤以為是李元翼的朝鮮兵,不以為意。日軍在火繩槍的掩護下對明軍發起衝鋒。騎兵的馬匹因驚慌而亂跑,兵力較少的日軍竟佔據了優勢。隨後明兵也使用大炮轟擊日軍,在大炮的掩護下,解生、牛伯英、楊登山、頗貴四將身先士卒,使用騎兵發起衝鋒,大破日軍先鋒部隊。 就當黑田直之的先鋒部隊幾乎全軍覆沒時,黑田長政率領五千人的援軍趕到戰場,並遣後藤基次、黑田一成、野村祐直前去接應。黑田一成奮力阻擊明兵渡橋,而後藤基次率部在附近的山上舉著旗幟來回奔跑,製造日軍大軍到來的假象。解生以為日軍大軍來到,且又值日暮時分,便下令收兵,黑田直之得以脫險。《黑田家譜》 是夜,解生向駐紮水原的麻貴求援,黑田長政則向駐守天安的毛利秀元求救。麻貴派遣遊擊擺賽、千總李盆喬、把總劉遇節等,率領二千人前去援助。毛利秀元則率領二萬五千人大軍前去支援黑田長政。 次日,黑田長政調整了日軍的編隊,以母里友信、栗山利安、黑田利高為右備一番隊;井上九郎兵衛、野村祐高繼之,為右備第二番隊。左備第一番隊為後藤基次、黑田一成;以黑田直之、桐山孫兵衛繼之。黑田長政自率二千人為本隊。乘著拂曉之際,黑田長政對明軍發起突襲。而明兵二千人的援軍也以趕到戰場,在大炮的掩護下,以騎兵大破黑田長政。黑田長政率敗兵逃到木川,計劃向清州方向退卻。而毛利秀元的二萬五千人大軍也迫近稷山。解生得知毛利秀元大軍的到來,情知不能敵,便向水原方向退卻,一路上耀武耀威,宣揚此戰大勝。毛利秀元的先鋒部隊則在宍戶元續、吉見廣行的率領下,利用山區地形,對明軍的側後翼發起突襲,並以明軍大敗回報。而黑田長政得知明軍退卻之後,便回軍稷山,佔領了這座毫無防備的城市。 稷山之戰成功阻止了日軍向漢陽的進兵,楊鎬、麻貴以捷報傳聞漢陽,使得朝鮮朝廷得到莫大鼓舞。宣祖親自在漢江視察朝鮮軍隊,穩定了軍心。而在日本方面,成功奪取了稷山,並藉助兵力的優勢,毛利秀元率兵直指京畿道的竹山。.

新!!: 李元翼和稷山之戰 · 查看更多 »

領議政

議政(영의정),多雅稱「領相」(영상),是李氏朝鮮(1392年-1910年)於1400年所設立的官職,是最高行政機構議政府的首長,朝鮮王朝三公之首,辅助国王,統領百官。 領議政由一人擔任,權力相當於同時期其他國家的宰相。領議政為正一品官職,下設左議政及右議政,均為正一品,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並稱為「三公」、「三政丞」。时间最长的是黄喜,在任18年。1894年甲午更張後,受日本影響,此職務更名為「總理大臣」。.

新!!: 李元翼和領議政 · 查看更多 »

許穆

許穆(),字文甫、和甫,號眉叟、台領老人,諡號文正。是朝鮮王朝后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及作家、詩人、畵家、敎育家,禮訟争议時南人黨的強硬派及領導人。歷官大司成、吏曹判書、大司憲、右議政等。西人黨的領導人宋時烈的主要政敵之一。.

新!!: 李元翼和許穆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李元翼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李舜臣 (朝鮮)

李舜臣(리순신/이순신,),字汝谐,本貫德水,朝鮮京畿开丰(今开城)人,朝鲜王朝‎時期名将,谥号忠武,死後追贈領議政,1604年朝鮮宣祖(李昖)追封其為孝忠仗義迪毅協力 宣武功臣,同列者有權慄和元均,加贈德豐府院君。 日本入侵朝鮮时期,李舜臣数次成功的在海上战术性的擊敗了日本人。改进了龟船,在近海骚扰日本朝鲜征伐军的海上供给,于国家即将完全沦陷的时刻,让日本知道朝鲜还是有一支抵抗力量的存在。其中鸣梁大捷和闲山岛大捷是李舜臣最负盛名的两场海战。1598年,李舜臣在露梁大捷中配合明军水师作战时,与明军鄧子龍老将军一起担任伏兵角色。日军失败后向外突围时在观音浦遭遇前来封堵的李舜臣和鄧子龍。两位将军不幸双双遇难,死後被朝鲜民族誉为民族英雄。.

新!!: 李元翼和李舜臣 (朝鮮) · 查看更多 »

李溰

#重定向 李𣳫.

新!!: 李元翼和李溰 · 查看更多 »

東人黨

東人黨,是朝鲜王朝宣祖时的两班朋党。是后来士林派朋党始祖。由1575年存在至1591年。 1567年宣祖即位起用新人,勳舊派不再有影响力。1575年两个士林派首領,金孝元與沈義謙开始斗争。金孝元的府邸在汉城府东面,支持者被稱東人黨。東人黨支持李退溪的主理说。與他们相反,沈義謙的府邸在汉城府西面,支持者被稱西人黨,西人黨支持李栗谷主气说。 在大司憲李珥在世时两派相安无事,在他死后两派开始斗争。东人黨开始掌握政权,西人黨以鄭汝立谋叛为由攻击他们奪权()。 1591年,西人黨在立世子问题上失脚又被东人黨攻击,东人黨重掌政府开始肅清西人黨。东人黨后分裂为南人黨与北人黨。之后朝鮮王朝到十九世纪初也在党爭中度过。 Category:朝鲜王朝黨派.

新!!: 李元翼和東人黨 · 查看更多 »

江原道 (朝鮮八道)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江原道(강원도)位於朝鮮半島的中東部,橫跨南北韓的分界線,是歷史上的朝鮮八道之一,早於1395年時已被朝鮮王朝劃分,名稱是取自江陵(강릉)和原州(원주)。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南北分治後,江原道一直都被南北兩方各佔一半(江原道 (韓國)、江原道 (朝鮮)),韓戰後仍是如此。為分別南北雙方各自的領土,北韓曾經單方面把北半部改稱「江原北道」,擅自將南韓的統治部分稱為「江原南道」,但這種命名未得到普遍認同而被擱置。 朝鲜的江原道有名山金刚山,从韩国江原道的高城郡可参观金刚山。2002年,金刚山观光地区从江原道分离为特别行政区。位於南半部的平昌曾是2010年冬季奧運會的候選舉辦地點,但最終不敵加拿大的溫哥華。其後平昌再度競逐2014年的冬季奧運會舉辦權,但敗給俄羅斯黑海沿岸的索契直到三度申請競逐2018年的冬季奧運會舉辦權才終於成功,讓韓國成為繼日本後第二個舉辦冬奧的亞洲國家。 韓國電影《你好老師》的劇情故事簡略敘述了江原道為韓國較落後的地區,教師通常不願到該區教書。.

新!!: 李元翼和江原道 (朝鮮八道) · 查看更多 »

洪川郡

洪川郡()位於大韓民國江原道中部,横贯朝鮮半島的白头山脉支脉的峡谷山区http://www.hongcheon.gangwon.kr/2005/cha/sub01_02.htm。行政首長稱郡守(군수).

新!!: 李元翼和洪川郡 · 查看更多 »

朝鮮仁祖

朝鲜仁祖(;),朝鲜王朝‎的第16代君主,名李倧(),幼名天胤,諡號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清朝賜諡莊穆王),廟號初定為烈祖,八日後改為仁祖,葬於坡州长陵。.

新!!: 李元翼和朝鮮仁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王朝

#重定向 朝鲜王朝.

新!!: 李元翼和朝鮮王朝 · 查看更多 »

朝鲜太宗

朝鲜太宗(;),即朝鲜太宗恭定大王、朝鲜恭定国王,朝鲜王朝的第三位国王,1400年至1418年在王位,1418年至1422年在太上王位。名諱李芳远(),字遗德(),庙号太宗,谥号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葬于京畿道广州內谷洞大母山献陵。.

新!!: 李元翼和朝鲜太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