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朱柏

指数 朱柏

朱柏(),明朝湘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洪武四年(1371年)生,母胡順妃,豫章侯胡美之女。.

27 关系: 古州镇名山藏吳禎大明宝钞常德市书法延安市建文建文帝道家荆州市解縉谥号贵州省胡美 (明朝)胡順妃校對永乐洪武朱元璋朱由栩朱楨 (明朝)明史明实录明画录明朝明成祖

古州镇

古州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朱柏和古州镇 · 查看更多 »

名山藏

《名山藏》,明朝紀傳體史書,全書37記,109卷。明代何喬遠撰。 何喬遠“自少年則有意聞國家典故”,“或摘其斷璧碎金,或匯其竹頭木屑,無椽不購訪,無書不采摭,無日無月不易稿”,“又遍抄本朝實錄,著《典謨記》、《名臣記》,號《名山藏》”,前後撰寫二十餘年,仍未定稿。崇禎年間,他的門生何如源翻閱《名山藏》,何喬遠說:“此稿猶未定。吾每喜閱者任意刪改。雖未必盡合吾意,然再閱到此,合則從,不合則否,不輕意放過矣。” 《名山藏》專記明太祖至明穆宗事蹟,偶敘及神宗朝,重视民间资料的收集,在體裁上有所創新,如《方技記》專記明朝科技,《天因記》和《天驅記》專記明初開國事蹟,《王享記》專記明朝外交。此書有“务为深艰诡异之词”之病。有崇禎十三年(1640年)刻本。.

新!!: 朱柏和名山藏 · 查看更多 »

吳禎

吴禎(),初名國寶,朱元璋赐名禎,安徽定远人,江國襄烈公吴良弟,明朝初年军事将领,靖海侯。.

新!!: 朱柏和吳禎 · 查看更多 »

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名义发行。 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票面上端為“大明通行寶鈔”六個漢字。初行宝钞时,一石米值钞一贯。 《明会典》记载:“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其内上两旁复为篆文八字,曰‘大明宝钞 天下通行’。中图钱贯,十串为壹贯,其下--‘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若伍佰文,则画钱文为五串,--如其制,而递减之。其等凡六:曰一贯,曰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朝廷又发行小钞5种,即拾文、贰拾文、叁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票面幅面较小。永樂以后印行宝钞仍用洪武年号,且禁止民间用黃金、白银买卖交易。 当时以桑皮纸印製,桑皮紙又叫漢皮紙,常用作典籍書册書頁之用,質地極其敦厚,洪武十三年(1380年)立倒钞法,允许以昏钞向国家换新钞,但要缴纳工本费。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绝无近现代的准备金意识,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時贬時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永乐二年(1404年),米一石一度值鈔一百貫,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宣德七年(1432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正統以後,正统九年(1444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鈔已不能通行,“积之市肆,过者不顾”。《玉鏡新譚》載熹宗常以新鈔賞賜臣下。 大明寶鈔作為一種經典的中國古代紙幣非常收到收藏者的青睞,因此大明寶鈔也同時成為不法分子偽造的主要對象之一。由於真的大明寶鈔印刷技術並不複雜,無論是紙幣的紙張或者是油墨都不難仿製,現代的贗品已然可以以假亂真。大明寶鈔真假難辨、魚龍混雜的狀況嚴重的影響了它的經濟價值,因此此幣的市場價值並不是很高,一般拍賣的成交價格都在五萬到十萬人民幣之間, 當時雖然生產很多,但現今發現的卻很少。.

新!!: 朱柏和大明宝钞 · 查看更多 »

常德市

常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侧,在武陵山下,古称武陵。.

新!!: 朱柏和常德市 · 查看更多 »

书法

書法是一種書寫的藝術。書法縱向穿透兩個層面:「使用」與「審美」;橫向跨越文字兩個層面:「文字」、「繪畫」。書法也是一種研究書寫者心理與性格的工具。當代對實踐書法的定義有:.

新!!: 朱柏和书法 · 查看更多 »

延安市

延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是中共革命圣地。主要景点宝塔及窑洞等,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旧址,附近有黄帝陵及黄河壶口瀑布等人文自然景观。.

新!!: 朱柏和延安市 · 查看更多 »

建文

建文(1399年-1402年6月)为中國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的年号,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下詔恢復建文年號。 值得注意的是,明成祖一直没有明诏宣布革除建文年号。一些学者认为革除年号不是朱棣的本意,而只是臣下所为。也有人认为明成祖通过重修《太祖实录》和修纂《奉天靖难记》对建文朝历史肆意篡改,实际上相当于革除了建文年号,只是又不愿亲自公开实施而承担历史责任。.

新!!: 朱柏和建文 · 查看更多 »

建文帝

明惠宗朱允炆(),或稱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在位期間進行一系列寬政、削藩的改革,史稱“建文改制”。由於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攻入南京應天府,是為明成祖,惠宗隨後下落不明。大臣梅殷諡其為「孝愍皇帝」,上廟號「神宗」,但不被成祖承認,故不使用。直到南明時,弘光帝追谥其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清高宗乾隆元年,高宗追谥其為「恭閔惠皇帝」,故也作「明惠帝」。.

新!!: 朱柏和建文帝 · 查看更多 »

道家

道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西汉建立後,漢高祖、漢惠帝、呂后等漢朝領導人,張良、蕭何、曹參、陳平等大臣,都支持以道家思想治国,減少傜役、賦稅,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奉行道家的黃老治術達到極致,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國家富裕,百姓安樂。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宋朝以後程朱理學、陸王心學興起,道家思想被混入理學,獨立的道家思想基本上不復存在。 道家虽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中國的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老庄的启发。.

新!!: 朱柏和道家 · 查看更多 »

荆州市

荆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长江中游两湖平原腹地,1895年《马关条约》开埠,沙市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最内陆的一个通商口岸。至20世纪初期开始成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现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重要港口城市、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全国大遗址保护示范区;荆州也是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精细化工产品基地等。荆州市区分为荆州区、沙市区和荆州开发区(国家级),并辖三县(江陵、公安、监利)三市(松滋、石首、洪湖)。.

新!!: 朱柏和荆州市 · 查看更多 »

解縉

解縉(),字大紳,号春雨,谥文毅,江西吉水州(今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綸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新!!: 朱柏和解縉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朱柏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贵州省

贵州省,简称贵或黔,是中華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市。貴州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素有多彩贵州之称。.

新!!: 朱柏和贵州省 · 查看更多 »

胡美 (明朝)

胡美(),初名廷瑞,后避朱元璋字改名。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沔陽(今湖北省沔陽縣)人,明朝军事将领。 其最早为陳友諒效力,任江西行省丞相,守卫龍興。朱元璋攻下江州,派人招降胡美。胡美派鄭仁傑请降,但要求不要解散其部队。朱元璋最初为难,后刘基暗示,朱元璋修书解释。最后胡美率众请降,朱元璋仍让其担任旧职。胡美投降后,其下属康泰、祝宗仍然不降,并反叛攻陷洪都。徐达平叛,朱元璋因康泰是胡美外甥,不予诛杀。此后胡美攻下武昌,并与徐达等人攻下淮東,进攻張士誠,接连攻下湖州、平江、無錫等地,招降莫天祐。 后为征南將軍,攻入福建,接连攻下杉關、光澤、邵武、建陽、建寧、福州、延平、興化,后留守福建,之后召还。后任中書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封豫章侯、臨川侯。之后因胡惟庸案以借其长女为贵妃之便与儿子、女婿秽乱宫禁之罪被赐自尽,其子和女婿也被处以死刑。.

新!!: 朱柏和胡美 (明朝) · 查看更多 »

胡順妃

顺妃胡氏,明太祖朱元璋妃,开国功臣豫章侯胡美的长女。生子湘王朱柏。.

新!!: 朱柏和胡順妃 · 查看更多 »

校對

校對,古代稱為校勘、校讎或者校理,是出版編輯過程裡的一個必須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審查訂正排印或繕寫的錯誤。 校對也可以是從事這個工序的人員──校對員(Proof reader)的中文簡稱。《南宋馆阁录》載“卷三《储藏》门记载:“诸字有误者,以雌黄涂讫,别书。或多字,以雌黄圈之;少者,于字旁添入;或字侧不容注者,即用朱圈,仍于本行上下空纸上标写。倒置,于两字间书乙字。诸点语断处,以侧为正;其有人名、地点、物名等合细分者,即于中间细点。” 在分工不足的情況下,中文講校對有時包含著審稿的工作。.

新!!: 朱柏和校對 · 查看更多 »

永乐

永乐可以指:.

新!!: 朱柏和永乐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朱柏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朱柏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朱由栩

朱由栩(),中國明朝明光宗朱常洛第六子、母定懿妃。 朱由栩出生不久就夭折,崇禎年間才被异母兄明思宗追封為湘懷王并赐名。 6 Category:明朝湘藩國王.

新!!: 朱柏和朱由栩 · 查看更多 »

朱楨 (明朝)

朱楨()是明太祖第六子,甲辰年(元至正二十四年)三月初三生,母充妃胡氏。 他出生时,明太祖朱元璋兵攻克武昌,朱元璋甚喜,问羣臣“武昌古何地也”,对曰楚,朱元璋说“子长,予楚”。洪武三年四月初七封(1370年)朱楨為齐王,铸齐王之印,三次铸造都失敗,朱元璋记起昔日曾许封楚之事,改封朱楨为楚王。洪武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就藩武昌府。妃王氏,定远侯王弼之女。 朱楨在1385年受命與湯和、周德興領兵鎮壓銅鼓和思州(兩地在今貴州省內)的少數民族叛亂。1397年被任命為討伐古州(在今貴州省內)少數民族叛亂的主帥。他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二月二十二日去世,葬武昌灵泉山。死後諡曰昭,故又稱楚昭王。由兒子朱孟烷繼承王位。.

新!!: 朱柏和朱楨 (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朱柏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实录

《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是研究明代歷史的基本史籍。記錄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三朝的史事。其中建文朝實錄附于《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于《英宗實錄》中。全書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纂修此書,係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蹟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赦、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明实录字数1600多万。.

新!!: 朱柏和明实录 · 查看更多 »

明画录

“明畫錄”,是一部成書於清朝的明代畫史著作,由徐沁所撰。全書共8卷,仿夏文彥《圖繪寶鑑》,同時參考了《畫史會要》寫成。.

新!!: 朱柏和明画录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朱柏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新!!: 朱柏和明成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湘戾王湘獻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