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朱友能

指数 朱友能

朱友能,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侄子,父朱全昱。 朱友能被叔父封为惠王。朱友能为宋州、滑州二州留后、陈州刺史,行为不法,陈州风俗多有淫祠左道,昼夜伏聚,男女杂乱。母乙、董乙聚众称天子,建置官属,朱友能开始不以为意,母乙等攻劫州县,末帝朱友貞发兵击灭。康王朱友孜谋反伏诛之后,末帝疏斥宗室。贞明四年(921年)夏四月,朱友能以陈州造反,举兵攻打大梁。末帝诏陕州留后霍彦威、宣义节度使王彦章、控鹤指挥使张汉杰将兵讨伐。朱友能在陈留,兵败,逃回陈州,诸军围城。秋七月,朱友能降。庚子,末帝赦其死,降封房陵侯,被软禁在京城。后梁灭亡前夕,末帝把朱友谅、朱友能、朱友誨三兄弟全部杀死。.

21 关系: 后梁天子太祖宋州义成军节度使五代十国刺史王彦章留后贞明軟禁霍彦威陕州滑州朱友孜朱友誨朱友貞朱全昱朱温新五代史旧五代史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新!!: 朱友能和后梁 · 查看更多 »

天子

天子,中國共主及帝王之頭銜,意指上天之兒子,象徵統治天下之權力源自上天。 黃帝、堯、舜都被尊為天子。周朝以「天子」為君主正式名號。自秦始皇始,中國統治者都冠上皇帝頭銜,也稱天子,類似於單-于-、天皇、可汗等稱號。天子的命令又稱「聖旨」,即“德为圣人”的旨意。明清兩朝皇帝使用的「奉天承運皇帝」一辭,彰顯了帝王權力受命於天,西方稱君權神授。「天」在此意為「天神」或「上帝」、「天公」。.

新!!: 朱友能和天子 · 查看更多 »

太祖

太祖可以有下列數种含义:.

新!!: 朱友能和太祖 · 查看更多 »

宋州

宋州,隋朝、唐朝、宋朝设置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设立宋州,治所在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唐朝睢阳县改为宋城县。赵匡胤因为做过在宋州的归德军节度使,所以建立的朝代叫宋朝。宋朝景德三年(1006年),宋州升格为应天府。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商丘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00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朱友能和宋州 · 查看更多 »

义成军节度使

义成军节度使,又称郑滑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北部设立的節度使。 758年八月,设立滑濮六州节度使。九月,设郑蔡节度使。759年四月,设郑陈颍亳节度使,一度有申州、光州、寿州,后归淮西节度使。五月,滑州归汴州节度使。761年五月,设立滑卫六州节度使,下辖滑州、卫州、相州、贝州、魏州、博州。763年,滑卫为滑亳节度使,下辖滑州、亳州、德州、魏州、博州,后来卫州归泽潞节度使,相州、贝州归昭义节度使。另设魏博节度使。769年,滑亳增加陈州。770年四月,设立郑颍节度使,下辖泾州、郑州、颍州,治泾州。郑颍支援泾州财政。772年十二月,设立永平军节度使。下辖滑州、亳州、陈州,治滑州。777年九月,段秀实遥兼郑颍节度使。十月,永平军增加宋州、泗州。779年三月,汴州、颍州隶属永平节度使,永平治汴州。781年郑州隶属永平节度使。宋州、亳州、颍州另设宣武节度使,泗州归属淮南节度使。永平军下辖汴州、滑州、陈州、郑州。784年,汴州、滑州归宣武节度使,滑州又复归,治滑州。785年,永平军改为义成军,下辖滑州、许州、陈州、郑州,治滑州。786年七月,陈州、许州另设陈许节度使。之后,义成军节度使长期领有滑州、郑州。822年,领颍州,890年六月,改号宣义军。后唐恢复义成军。.

新!!: 朱友能和义成军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朱友能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朱友能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王彦章

王彦章(《舊五代史》及《新五代史》記載王彦章被殺時「年六十一」,該出生年份由其去世年推算所得。《資治通鑑》:「甲戌旦,遇梁兵,一戰敗之,追至中都,圍其城。……彥章重傷,馬躓,遂擒之,……乙亥,帝發中都,舁王彥章自隨,遣中使問彥章曰:『吾此行克乎?』對曰:『段凝有精兵六萬,雖主將非材,亦未肯遽爾倒戈,殆難克也。』帝知其終不為用,遂斬之。」),字賢明或子明《舊五代史》記載為「賢明」;《新五代史》記載為「子明」。,為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的重要將領。根據歷史記載及傳說,王彦章以驍勇善戰及忠於後梁政權著稱。在後梁滅亡時,王彦章因不肯降於後唐政權而被殺。.

新!!: 朱友能和王彦章 · 查看更多 »

留后

留後,中國歷史上的軍官名,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以親信為留后,處理本藩之軍政。 唐代安史之乱后,地方勢力逐漸形成,河朔三镇和淄青节度使、淮西节度使等藩鎮在臨終前多遗表上京師,请以子弟为留后。又如武寧軍副节度使王智兴驅逐节度使崔羣,自称留后。 對於這些自命為留後的有力軍人,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不承認時往往會發生战争。例如柳亚子《诸将》诗之三:“却怜代将纷紜日,留后居然节度风。”.

新!!: 朱友能和留后 · 查看更多 »

贞明

贞明作为年号时有如下两个.

新!!: 朱友能和贞明 · 查看更多 »

軟禁

軟禁指的是用非暴力手段,合法或非法地把某人的活動範圍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中,在任何時間均受到監視,需要獲得批准才能出外。且未經批准的人不得與軟禁者有所接觸及連繫。與監獄比較,軟禁的情況比監獄稍微自由。有些被軟禁者的通訊(如電話、網際網路等)會受到限制甚至是被切斷。 以科技的方法限制被軟禁者的活動範圍時,通常會在該人手臂或腳上安裝俗稱「電子腳鐐」的電子感應器,無法除下。如果被禁者距離指定範圍太遠或試圖破壞感應器,系統會作出記錄,並通知執法機關。.

新!!: 朱友能和軟禁 · 查看更多 »

霍彦威

霍彦威(《旧五代史》卷六十四),924年-926年间名为李绍真,字子重,谥号晋忠武公,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和后唐将领。.

新!!: 朱友能和霍彦威 · 查看更多 »

陕州

#重定向 陕州 (古代).

新!!: 朱友能和陕州 · 查看更多 »

滑州

滑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杞州置,治所在白马县(今河南省滑县东旧滑县)。即古滑台城,故“取滑台为名”(《元和郡县志》)。大业三年(607年)改名东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滑州。天宝元年(742年) 改为灵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滑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滑县、延津、长垣等县地。五代后辖境渐缩。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元丰四年(1081年)复置。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治白马县入州。七年(1374年)降州为滑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安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新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朱友能和滑州 · 查看更多 »

朱友孜

#重定向 朱友敬.

新!!: 朱友能和朱友孜 · 查看更多 »

朱友誨

朱友誨,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侄子,父朱全昱。 朱温受禅後,封朱友誨为衡王。乾化元年,以檢校兵部尚書充控鶴指揮使。921年,朱友能誘致禁軍,欲謀反,被皇帝幽禁。末帝朱友貞在后梁灭亡前夕,把朱友谅、朱友能、朱友誨三兄弟全部杀死。.

新!!: 朱友能和朱友誨 · 查看更多 »

朱友貞

#重定向 梁末帝.

新!!: 朱友能和朱友貞 · 查看更多 »

朱全昱

朱全昱,砀山人,中国五代十国后梁开国皇帝朱温的大哥,封廣王,原名朱昱。 朱温年少时父亲朱诚去世且贫困,与哥哥朱全昱、朱存随母亲王氏依靠萧县刘崇家为生。893年,朱温长子朱友裕被朱友恭诬陷的时候,躲到砀山伯父家里。905年二月戊戌,唐昭宣帝以安南節度使、同平章事朱全昱為太師,致仕。907年,朱全忠取代唐朝即位後梁皇帝,封大哥为广王。在朱温即位前,朱全昱问朱温:“朱三,尔可作天子乎!”即位后,宗亲一起喝酒赌博,朱全昱忽然把骰子击入盆中,骰子迸碎四散。他对斜视朱温说:“朱三,你本是砀山的一介平民,跟随黄巢为盗,天子任用你为四镇节度使,富贵至极,为什么突然灭亡唐朝三百年的社稷,自称帝王,将要灭族,还玩什么博戏!”朱全昱不经常在京城汴州,多在老家居住。儿子朱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朱温大怒:“今年宋州大水,何用此为!”罢朱友谅官,留在了京城。朱温卧病,朱全昱来探病,与朱温相持恸哭;朱温放了朱友谅,使与东归。朱友珪杀害朱温,封伯父为宋州节度使。916年正月,朱全昱病故。末帝朱友贞追贈伯父尚书令,谥号德靖,以衡王朱友谅嗣封广王。宋太宗至道年间,单州有自称广王朱全昱之后与尼姑讼田之人,宋朝史官说“岂以一言之善,独存其嗣耶!”.

新!!: 朱友能和朱全昱 · 查看更多 »

朱温

梁太祖朱温()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亂,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後為三子朱友珪所殺,終年61歲。.

新!!: 朱友能和朱温 · 查看更多 »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新!!: 朱友能和新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原本已佚,今本乃邵晉涵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等文獻中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輯本。.

新!!: 朱友能和旧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