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本町五丁目站

指数 本町五丁目站

本町五丁目站(本町五丁目停留場)是位於日本愛媛縣松山市的路面電車車站,隸屬於伊予鐵道(伊予鐵),車站編號為28,位處上。.

17 关系: 側式月台伊予鐵道地面車站爱媛县道後溫泉站鐵絲網行人穿越道西堀端站車站車站編號松山市松山市內線本町六丁目站本町四丁目站本町線有軌電車日本

側式月台

側式月台,又稱岸式月台,中国铁路系统称作基本站台,常成對使用而又稱為「相對式月台」或「對向式月台」。是指軌道在中央,而月台就在左右兩側的設計,是最常見的月台型式之一。側式月台,廣泛的定義即車站只有一面有軌道,故亦包括只有一個月台與一個軌道的情況。.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側式月台 · 查看更多 »

伊予鐵道

伊予鐵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伊予鐵道,是一個以日本愛媛縣松山市為中心的鐵路、路面電車與道路客運(包括中予地方的路線巴士、出租巴士)業者,當地人經常使用伊予鐵(いよてつ)的暱稱稱呼之。伊予鐵道同時也是經營範圍包括百貨公司、旅行社、觀光相關、汽車維修、人力仲介等產業的伊予鐵集團(伊予鉄グループ)之核心企業。總公司位於愛媛縣松山市湊町四丁目4番地1號。.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伊予鐵道 · 查看更多 »

地面車站

地面車站是鐵路車站的其中一種模式。.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地面車站 · 查看更多 »

爱媛县

爱媛縣()是位於日本四国西北部至中北部的一個县,縣廳所在地是松山市,轄區範圍相當於令制國中的伊予國。「愛媛」這一縣名得名于《古事记》中的國誕生神話“伊豫國謂愛比賣(伊予国を愛比売と謂ひ)”一句(「愛比賣」和「愛媛」在日語同音)。愛媛縣在西側和北側臨瀨戶內海,县内有海拔1982米的西日本第一高山石鎚山和道後溫泉等著名温泉。愛媛縣面積約5,676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26大縣和四國面積第二大縣。人口約136萬人,排名日本第28位和四國首位。愛媛縣是日本主要的蜜柑产地之一,並且是日本唯一擁有兩個現存天守的縣。.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爱媛县 · 查看更多 »

道後溫泉站

道後溫泉站(道後温泉駅)是位於日本愛媛縣松山市的路面電車車站,隸屬於伊予鐵道(伊予鐵),車站編號為24。它也是伊予鐵隷下的所有路面電車站中(剔除古町站),唯一在日語中稱作「駅」、也具有與一般鐵路車站相同的規格和配置的電車站,並由正式員工駐守服務窗口,是直營站,但功能上卻沒有鐵路車站的窗口多元化,只會辦理失物事宜;而位於精品店內的服務櫃位,也只售賣觀光列車車票、一日票、IC卡與提供自動增值服務。.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道後溫泉站 · 查看更多 »

鐵絲網

#重定向 有刺铁丝网.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鐵絲網 · 查看更多 »

行人穿越道

--是一種繪在馬路路面上的交通標線,一般行人穿越道用白色或淺黃色塗料在路口等特定地點繪製成相間的條紋。而香港部分行人穿越道兩旁更劃上白色「之」字線及在行人穿越道所在地以黃色閃燈作標記,這些標記能警告駕駛人,可能有行人正在橫過或等候橫過馬路,而且駕駛人必須讓路給在行人穿越道上的行人。行人穿越道又能讓穿越路口的行人集中由固定的地點通過。 而當行人橫過行人穿越道前,應讓駕駛人有充份時間看見行人,使駕駛人可以及時慢駛和停車。如有需要,行人應首先在斑馬線上踏出一步,因為在行人未踏上斑馬線前,車輛便不須停下。行人又不應在「之」字線上橫過馬路,因為駕駛人視線只在斑馬線上,未必看到行人正利用「之」字線或附近其它地方過路。.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行人穿越道 · 查看更多 »

西堀端站

西堀端站(西堀端停留場)是位於日本愛媛縣松山市的路面電車車站,隸屬於伊予鐵道(伊予鐵)。本站是三條市內電車線的交匯:城南線、大手町線和本町線,其中城南線均可直駛入其餘兩線,但大手町線與本町線卻不互通,因此當2015年加入了車站編號時,大手町線的編號為03,但本町線則為25。.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西堀端站 · 查看更多 »

車站

车站是指建立在有公共交通班次行走的路線上,供人们集中等候交通班次,並且給予公共交通工具上落客的地方。 車站可以是一整座建築,也可以只是一個路牌標示。簡單的車站如公共汽车的中途站可以只是一個建立於行人道旁的一個路牌標示;大型的車站例如長途汽車總站、城際列車總站等則可以是一整棟大樓並建有方便人們的設施如洗手間、食肆、行李手推車、等候區等。.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車站 · 查看更多 »

車站編號

車站編號(又稱車站代碼)是對鐵路車站除常見的站名以外,增設的英文字母(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等代號的制度。因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數字已於全世界普及,因此加入車站編號以便旅行者識別。除鐵路車站外亦有巴士站導入的例子。.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車站編號 · 查看更多 »

松山市

松山市()是日本四國愛媛縣最大的城市,也是愛媛縣的縣廳所在地。松山市是四國地方人口最多的城市,屬於中核市,也是中四國地方僅次於政令指定都市廣島市、岡山市的第三大城市。松山市是以松山城為中心發展而成的城下町,因道後溫泉而自古就是著名的溫泉療養地,擁有眾多古蹟。並且俳句家正岡子規、種田山頭火及文豪夏目漱石都曾在松山生活過,加上松山是小說《少爺》、《》的舞台,使得松山也是一座頗為著名的文學之城。松山憑藉眾多的觀光資源被指定為「國際觀光溫泉文化都市」,城市的宣傳標語就是「溫泉和文學之城」。松山市奉行緊湊城市理論,商圈和大多數文化設施的位置都較為集中,使得松山市市中心地區是一座職住接近的宜居城市,也便於觀光客使用公共交通觀光。以松山為中心的集中了愛媛縣超過四成的人口。松山市也是野球拳運動的故鄉。.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松山市 · 查看更多 »

松山市內線

松山市內線(松山市内線),泛指是由伊予鐵道營運的路面電車路線的統稱,連接松山市市中心的區域,當中包涵了成環狀系統的城北線、大手町線、花園線及部份城南線另外亦包括貫穿本町的本町線,以及由道後溫泉站至上一萬站的部份城南線。「松山市內線」並非伊予鐵道的官方名稱,在其官方網頁中,只以「市內電車」稱呼,「松山市內線」的稱呼只是口頭上習慣而已。.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松山市內線 · 查看更多 »

本町六丁目站

| 本町六丁目站(本町六丁目停留場)是位於日本愛媛縣松山市的路面電車車站,隸屬於伊予鐵道(伊予鐵),其中本町線座落於上,為本町線終站;另外城北線的電車也會停靠本站,但兩條路線並不相連,也不能互通。因此兩條車站各自使用不同的車站編號,本町線為29,城北線為09。.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本町六丁目站 · 查看更多 »

本町四丁目站

本町四丁目站(本町四丁目停留場)是位於日本愛媛縣松山市的路面電車車站,隸屬於伊予鐵道(伊予鐵),車站編號為27,位處上,過往本站曾稱為「本町」,後來才更改為「本町四丁目」。.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本町四丁目站 · 查看更多 »

本町線

| 伊予鐵道本町線,簡稱本町線(本町線),是一條由伊予鐵道營運的鐵道路線,連接愛媛縣松山市的西堀端站至本町六丁目站,是伊予鐵其中一條較新的軌道路線,路線沿興建,直至本町六丁目,為併設路面,一般汽車在有需要時亦可駛入。 當本町線開通時,伊予鐵亦在城北線上加設了同名車站,地理上,本町線和城北線的路軌只由一條斑馬線所分隔,但兩路軌由始至今從未有曾經連接過,現時位於本町線的盡頭,仍然設有防撞標記和柵杆。此外,全線均不設任何交換車站,即是說當有電車駛入後,只有待該列車回程後駛回城南線才可以讓另一架電車進入。.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本町線 · 查看更多 »

有軌電車

有軌電車,在中國又簡稱電車,是一种通常由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列車車廂分别有單節和多節编组的設計,但是总长度一般不大于100米,以避免造成路口交通不畅。 註:由於電車亦有可能解释为各種用電力發動的車輛,為避免混淆,以下將統一使用全称「有軌電車」。.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有軌電車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本町五丁目站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